三星note7自2016年8月一“爆”走紅之后,經歷了召回、停售直至停產。歷時四個多月,其爆炸自燃的原因終于公之于眾。
這場始于2016年8月24日的炸機事故,不僅在財務上令三星電子遭受損失,在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上,對三星的影響更為深遠;至少,這個結果能讓多少消費者信服,如今來看,仍是一個未知數。
23日,在韓國三星總部召開的note7爆炸真相全球說明會上,三星電子移動通信部總裁高東真承認,導致note7自燃的“真兇”為電池,該電池在設計和制造中存在問題。
除了會上公布真相和分析原理,有幾組數字更吸引經緯君的注意:
過去幾個月,三星構建了大規模的特殊實驗裝置,投入了700多位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對超過20萬部整機、3萬多塊電池進行測試;
note7全球銷量是306萬臺,截至目前,三星已經回收了96%。
從2016年8月初問世,到半個月之后全球“首爆”,直至停產,三星note7短短數月就夭折了。一塊小小的電池惹了大禍,note7究竟燒了三星多少錢?
從說明會來看,電池在設計與制造過程中存在問題,“但不能怪供應商”,三星對于note7的兩家電池供應商不會提起法律訴訟。這也許意味著,note7“爆炸門”產生的經濟損失將全部由三星公司自己“埋單”。
如果忽略“爆炸門”調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單從note7“全軍覆沒”這一項表面損失計算:三星目前召回了全球銷量的96%,計算下來約為2937600臺,按照其在中國發售的國行價格5988元/臺計算,折合人民幣約為175億元,折合美元約26億元。
三星note7僅僅燒掉26億美元嗎?答案是否定的。
此前,環球時報報道稱,三星遇到了創始以來最嚴重的問題:它的產品著火了,不僅是手機本身,其股票市值、長期的品牌價值都處于“火海之中”。
國海證券此前研報顯示,note7原定2016年銷售目標是全年1000萬臺,照此計算,停售停產之后產生的機會損失保守估計約為8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爆炸門”牽連到后續其他機種銷售所帶來的損失。
回顧2016年資本市場,在三星股價跌勢最兇猛的9月9日至9月12日,僅三星電子就蒸發了220億美元市值。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在全球手機利潤排名中,三星在“爆炸門”后首次跌出前五名,名列第九,利潤僅為1000萬美元,占比只有0.1%。而此前,三星長期維持著全球第二的位置。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利潤中,三星占比14%。由此可見,note7一次就燒掉了三星在全球手機利潤排名中的絕對優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note7“爆炸門”將三星推到了史上最危險的境地,不僅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品牌傷害。
在23日的說明會上,三星總裁高東真除了向消費者致歉,也對媒體表示,大容量電池成為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三星把note7電池提升到3500mAh,沒能夠很好地認證、設計和檢測,責任在三星,今后三星將把產品安全放在首位。
由新浪發起的一項用戶調查顯示,76.9%的網友選擇不會再購買三星的手機產品,而相信此類問題不會再發生的網友僅占10.7%。
網友@我愛吃草莓:奇怪了,人家電池廠生產那么多電池,供應不同手機,就只有你note7炸,而且還是2家電池廠生產的電池同時出事,且同時在一款機型上,真巧啊?估計是有什么重大缺陷不敢公布,知道了會導致以后銷量,或者公布后能查出以前的手機也有該問題隱患。
網友@手機用戶2587053467:光抵制是沒用的!國產的要爭氣!國產的不爭氣,整天都是模仿毫無創新!質量跟不上!
網友@3292339727:我用過三星note7, Note3和S4,都有多次突然發熱和死機的情況,三星手機設計可能是有問題的,應該全部召回。
網友@葉舟山:支持國產!不要三星!
也許,三星的道歉和補救措施僅僅體現在對note7的善后處理上還遠遠不夠,未來三星能否重拾消費者信任,仍待市場檢驗。
【三星“爆炸門”回顧】
·2016年8月2日,三星note7手機發布,較之蘋果發布iphone7提前一個多月;
·2016年8月24日,有網友在韓國某手機論壇發布多張note7自燃圖片;
·2016年9月初,全球陸續出現note7爆炸起火報告,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5例;
·2016年9月2日,三星宣布在全球召回已銷售的250萬臺note7,但不包括中國;
·2016年9月上旬,全球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將note7列入危險品名單;
·2016年9月14日,三星被中國質檢總局約談后宣布將在中國召回1858臺note7;
·2016年9月16日,中國民航局提醒旅客不得在飛機上使用note7,同時不得充電和托運;
·2016年9月19日,三星聲稱中國用戶note7爆炸起火事件由于外部加熱導致;
三星風雨飄搖中能否挽回消費者信任?
如果沒有炸機事故,手機江湖可能會是另一番光景。作為三星創新技術的結晶,note7在上市之初廣受期待,即便在去年8月發生首起事故后,note7短時間內依舊銷售緊俏。然而事件的不斷發酵,迫使三星在9月2日宣布了多達250萬臺的召回計劃。
但厄運并未結束。在放棄首批召回手機采用的SDI電池后,三星將所有note7電池訂單全部轉向了另一家廠商ATL,以生產“安全版”note7。不過,“安全版”事實證明也并沒有如預想中那般安全,隨后,連續發生的事故最終令三星在10月11日宣布永久停產note7,并召回市面上全部note7手機。
根據外媒預測,因note7召回事件,三星電子或將遭受至少19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在三星第三季度財報中,這一弊端已初步顯現,三星電子的移動業務營業利潤僅為1000億韓元,同比下降96%。
這讓三星頗為痛苦。尤其是事件發生數月,三星仍未查明事故原因,這愈加讓外界擔憂。當務之急,是拿出一份可信的報告。這也是過去四個月,三星電子的工作重點。
但當答卷即將交出時,三星卻發現了新的尷尬。
在此次三星和三家第三方機構的報告中,原因皆指向了電池制造與設計上的缺陷,這與數月前各家外媒報道的原因并無明顯不同。只是,令人意外的是,之所以產生這些缺陷,很大程度是由于在note7電池在樂于嘗試新技術的同時,也將一部分生產制造落入了技術上的盲區。
這在隔離膜過薄問題上尤為明顯。三星電子無線事業部總裁DJ Koh坦言,此前三星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通過這次研究調查,三星才真正把握住隔離膜厚度的分寸。
而這也極有可能是整個手機行業的盲區。
三星電子的一位高管在會后向騰訊科技形容,這次的事故,猶如隕石砸中了一次之后又砸中了一次;兩次召回呈現的技術盲區迥異,更是令三星措手不及。
最為重要的是,問題確實出現在了三星產品中,三星除了承擔,別無選擇。
解決信任危機是大難題
推卸責任只會帶來品牌上的更大損失,這在會前已經達到了共識。
一位三星電子內部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在此次發布會前,三星電子內部討論最多的除了研究炸機原因,就是如何向市場致歉;包括如何正面回應中國消費者,也都在既定事項之中。
事實上,作為note7炸機的重災區,中國市場的反應尤為激烈。這主要由于2016年9月2日三星首次宣布召回note7時,三星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并堅稱中國市場的note7沒有問題。但損毀案在此后依舊接踵而來,最終,三星在10月11日的第二階段召回中,不得不將國行note7納入召回范圍。
對此,DJ Koh解釋稱,note7電池制造商包括A公司(三星SDI)與B公司(中國制造商ATL)兩家。第一次召回中,三星只發現了SDI的問題,由于其他國家使用的是SDI電池,中國方面使用的是ATL電池,因此并沒有召回中國市場的產品。這絕非是消費者質疑的“雙重標準”。
但如果說上述“雙重標準”的“誤會”還能明晰的解釋出來,技術盲區上的偶然性,解釋起來就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業內人士分析,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如何在后續產品中杜絕顯得至關重要;而三星在技術上的“偶然性”,有可能加劇外界對三星技術的不信任,影響消費者購買下一代產品的決策。
為此,三星在此次發布會上發布了針對電池制定了“8重電池安全檢查措施”,即包含安全檢查、電池外觀檢查、X光檢查、電芯拆解檢查、TVOC檢查、ΔOCV 測定、充放電檢查以及用戶使用場景下的安全性檢查等八項。除此之外,三星還專門組建了一個顧問團隊,專注于手機設備等12個核心組件的開發工作。
這似乎是此次發布會三星發布的最具操作性的事項。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這一系列舉措對于整個手機行業并非是壞事,尤其在鋰電池安全上,有助于幫助全行業建立一套更為嚴苛的行業規范。
事實上,無論是SDI還是ATL,都是業內居于一線的廠商,尤其是ATL在產能上已經位居全球第一,“現在的問題在于,很多廠商發現,即便是一流廠商,問題依舊不會幸免,新的解決方案呼之欲出”。
藉于此,業內對note7事件并非是一味苛責。
但另一個難以紓解的難題是,這些行業層面的考慮,幾乎不可能出現在消費者思考的范圍內。根據騰訊科技此前的報道,在一些民意調查中,消費者對三星手機品牌的傾向已明顯下降。
一位三星手機用戶在發布會后向騰訊科技表示,在他看來,三星全程將責任推予電池制造商;此外,三星認為3500mah的大電池與炸機事件沒有關聯也讓其難以接受。
而這也恰恰是三星的挑戰——-看不懂研究報告、不懂業內情況的消費者真的會被發布會改變心意嗎?
如何破局?
難題并非無解。重擔落到了尚未出世的Galaxy s8身上。
具體發布日期尚無定論,不過根據此前的爆料,三星可能在今年MWC上提前推出s8,或者推遲另行舉辦發布會。
這已是三星馬不停蹄的成果。有分析稱,由于note7的失敗,三星在旗艦機的迭代上已經出現了斷層;note7留出的訂單缺口,流向了華為、蘋果等廠商,三星不得不加緊步伐,迎頭趕上。
然而,這在缺乏消費者信任的現在并不容易:事實上,哪怕s8成功面世,但只要出現一個小問題,在這個頗為特殊的時期,也很有可能被有意無意放大。
倘若因為炸機事故懼怕創新,完全選擇保守路徑,s8同樣難以俘獲消費者。
無疑,三星需要在安全與創新之間尋求一個新的平衡點。
知情人士表示,不同于note7上的激進創新,s8在創新節奏上確實有可能有所放緩。根據供應鏈曝出的消息,s8將會在屏占比、雙攝像頭上有所改進,然而這些改進多少已經可以從現有設備中找到影子;如果趨于同質化,s8突圍的可能性也不大。
如何把握這個度,對三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挑戰之外,擁有全產業鏈的三星依舊有著其特有的優勢。
不同于其他整機廠商,三星在面板、芯片等核心部件上均具備明顯優勢;在此次危機期間,這些業務的健康發展已經在財務方面為三星的業績完成了一項防守。事實上,雖然移動業務利潤下滑了96%,但業務多元的三星電子在總利潤上下滑只有30%。
除此之外,自有面板業務、芯片業務以及成熟的供應鏈,都有可能在三星s8上顯現威力。諸如小米MIX上出現的良品率問題,就有可能會在三星s8上出現轉機;倘若這一猜測坐實,便很有可能意味著三星將引領一陣全面屏風潮,三星在品牌形象上也會大大加分。
然而,至少在目前,這些美好的預期能否如約兌現,依舊不可預期。短期內,note7帶來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如何用一個更大的利好沖淡其影響,將會是接下來三星電子高層難以規避的功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