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即使是到了2017年的今天,手機電池技術依然沒有得到突破性的進展,芯片倒是發展得比電池要快很多。所以我們能看到,在目前不少的旗艦智能手機中,要不配上更大容量的電池、要不用上更高能的快充技術,以作為對電池容量的彌補。
“電量不夠,性能多牛也沒用,因為不持久”,是文俊常在評測中說的一句話。高性能芯片固然消耗要比中端芯片要高,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電池”在旗艦手機中有著和“性能”旗鼓相當的地位。正如米格29是一款很不錯的飛機,但由于油箱容積小,作戰半徑較小,被大家笑稱為“機場保衛者”。
所以今天,筆者將針對手機電池占比、芯片技術、快充功率、充電速度、續航能力進行測試。根據機身體積及發布時間分為兩組,分別為近期推出的旗艦新機:華為P10和小米5C(一組);以及國產大屏旗艦:魅族Pro 6 Plus、vivo X9 Plus(二組)進行快充和續航評測。
基本參數&電池容量
對比系統:
小米 5C :MIUI 8.1 穩定版
華為 P10 :EMUI 5.1
vivo X9 Plus :Funtouch OS 3.0
魅族 Pro 6 Plus :Flyme 6.0.2 正式版
在機身三圍及電池體積方面,一組的華為 P10、小米5C分別為145.3×69.3×7.0mm和144x69.7x7.0mm,兩者的三圍都非常接近,但電池容量相距有點距離,分別是3200mAh和2860mAh。
二組的魅族Pro 6 Plus、vivo X9 Plus分別為155x77x7.3mm和162x79x7.5mm,電池容量分別是3400mAh和4000mAh。可見,電池容量和機身體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理論上機身越大,能放入的電池容積則越多。
相反,假若要將電池放進5英寸體積的機身,那么手機則難免會增加機身厚度,以作取舍。除非,電池能量密度更高,但這也意味著整機的制造成本將會水漲船高。
按照機身及電池容量由大到小排名:
vivo X9 Plus (4000mAh)》 魅族 Pro 6 Plus(3400mAh) 》 華為 P10(3200mAh) 》 小米5C(2860mAh)
電池占比與硬件
計算電池與機身體積之比值計算公式如下:
電池與機身體積比=電池容量/機身體積三圍(數值越大,電池容量與機身之間的占比越高。計算數據僅供參考,精確數據需結合電池密度等綜合因素考慮,機身尺寸轉換cm制計算,結果保留2位小數。)
華為 P10:3200mAh / 14.5×6.9×0.7cm=45.69
小米5C:2860mAh / 14.4x7.0x0.7cm=40.53
vivo X9 Plus:4000mAh / 16.2x7.9x0.75cm =41.71
魅族 Pro 6 Plus:3400mAh / 15.5x7.7x0.73cm=39.02
從計算結果可見,在電池占比上,華為P10的3200mAh容量理論上是四款手機中,電池占比最高的;vivo X9 Plus緊跟也達到了41.71;小米5C也不差,在與華為P10幾乎相等的體積下,電池占比也達到了40.53;魅族Pro 6 Plus的比值相對最小,僅有39.03。不過,比值并不完全代表續航能力,關鍵還是要看軟硬件的各種功耗的優化。
電池容量與機身體積比值排名:
華為P10(45.69)》vivo X9 Plus(41.71)》小米5C(40.53)》魅族Pro 6 Plus(39.03)
雖然四款手機的廠商都根據產品屬性采取不同的續航、快充方案,但處理器芯片技術同樣也是能影響手機續航時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
【一組】
華為P10:麒麟960(16nm)
小米5C:松果S1(28nm)
【二組】
vivo X9 Plus:高通驍龍653(28nm)
魅族Pro 6 Plus:Exynos 8890(14nm)
制程工藝上,高通驍龍653和松果S1均采用28nm工藝,相比麒麟960的臺積電16nm和三星Exynos 8890的14nm較為落后。而處理器功耗、發熱量自然也會因為制程原因而有所提升。
四款機型因定位不同,故成績僅作跑分展示,并不作為對比
處理器工藝技術排名:
Exynos 8890(三星14nm)≈麒麟960(臺積電16nm)》高通驍龍653=松果S1(28nm)
快充方案
快充方面,目前在手機上使用比較廣泛的無非就是“高壓快充”和“低壓快充”兩種。前者主要通過提升電壓、后者主要通過提升電流以達到更高的充電效率。
目前,每家廠商的旗艦機都會標配上快充這一技術。相對而言,高壓快充的使用相比低壓快充更加普及,這其中和它自身的“通用性”離不開關系。
高壓快充方案在目前的旗艦、知名機型中較為常見,高通驍龍芯片的Quick Charge技術正是高壓快充方案中的佼佼者之一。但是,高壓快速在注入電量的同時,也難免會出現較明顯的機身發熱的情況。
相對于高壓快充,低壓快充的充電發熱量要更低一些,同時所用的是“低壓大電流”的充電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在充電頭內部集成了降壓整流的芯片,從而無需在手機內進行降壓轉換,并得到更好的升溫控制。
不過,相對“高壓快充”的廣泛兼容性,“低壓快充”充電頭由于集成了芯片,故充電器會設計得比普通充電器要大,同時充電線纜也有一定的要求。比方說OPPO的VOOC,正是“低壓快充”下大充電器的典型之一。
采用低壓快充的vivo X9 Plus和華為P10都在線纜上有特定標識和接口
下面我們針對四款設備的充電器,從設備剩余電量50%開始,進行最高輸出測試(測試結果有浮動空間,數據僅供參考,結果因充電環境、條件而異)。
華為P10的Super Charge 充電器支持5V2A、4.5V5A、5V/4.5A三檔輸出,根據機身溫度和電量自動調節輸出,采用低壓快充方案。理論最高約22.5W;實測結果最高約為14.1W。
小米5C采用澎湃快充方案,充電器支持5V2.5A、9V2A、12V1.5A三檔功率輸出,理論最高約18W。實測結果最高約為18.5W,充電器可謂是火力全開。從參數看,澎湃快充所用的是高壓快充的方案,所以在強猛充電同時也難免會出現明顯的機身發熱。
vivo X9 Plus采用低壓快充方案,充電器僅提供5V4.5A一檔輸出功率,理論最高約22.5W;實測結果最高約為22.1W,同時該充電器體積也是四款充電器中最大的一個。
魅族的mCharge技術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Pro 6 Plus配備一個高壓快充充電器,提供5V3A、8V3A、12V2A三檔輸出功率,可見這又是一個高壓快充方案,參數上該充電器理論輸出最高約24W;實測結果最高約為21.7W。
按照四款充電器理論最高輸出值,得出的排名如下:
魅族Pro 6 Plus(24W;高壓)》華為P10、vivo X9 Plus(22.5W;低壓)》小米5C(18W;高壓)
四款充電器實測輸出功率排名:
vivo X9 Plus(≈22.1W)》魅族Pro 6 Plus(≈21.7W)》小米5C(≈18.5W)》華為P10(≈14.3W)
“理論很豐滿,實測很現實”,這句話用來形容這四款充電器好像并不為過。在這四個高壓/低電流、低壓/高電流的充電器的實測中,我們都能得出比理論值大以及與理論值相差較明顯的結果。
在這部分測試中,vivo X9 Plus的充電器以22.1W的成績奪得第一;魅族雖然理論上有24W的最高輸出,但也只是理論最高,實測結果約為21.6W;小米5C的充電頭可謂是火力全開,比理論值還高出一點的18.5W峰值讓我感到驚喜;華為P10相對低,經過多次確認,最高輸出值僅在14W浮動,多少讓我感到有點意外。
充電速度/溫度
好了,看完四款手機的各種技術,是時候開始對比實測環節。出于對四款手機的電池容量不同的考慮, 0%~100%充電測試僅列出四款手機完全充電的總時間進行參考,故不作為排名。
從左往右:華為P10、小米5C、魅族 Pro 6 Plus、vivo X9 Plus
從左往右:華為P10、小米5C、魅族 Pro 6 Plus、vivo X9 Plus
0%~100%全程充電耗時
不過,雖然我們并沒有對四款手機的充電總時進行對比,但最能提現“快充”的核心價值并非是“它能充滿要多久”,而是“它能在多久充到多少”。
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四款手機從0%開始的30分鐘快充測試,以模擬從起床洗漱到出門的短時間充電情況。
從左往右:華為P10、小米5C、魅族 Pro 6 Plus、vivo X9 Plus
30分鐘充電測試
30分鐘內,華為P10補充了50%電量(≈1600mAh),速度比較溫和;小米5C補充了63%電量(≈1801mAh),看上去還是挺猛的;vivo X9 Plus補充了56%電量(≈2204mAh),它是帶出門最靠譜的;魅族Pro 6 Plus取得了56%的成績(≈1904mAh),支撐大半天中度使用應該不是問題。
30分鐘快充速度排名:
vivo X9 Plus(2204mAh)》魅族 Pro 6 Plus(1904mAh)》小米5C(1830mAh)》華為P10(1600mAh)
既然有“高壓”和“低壓”快充之分,那固然在機身的充電溫度上也會有所區別。
筆者在27℃室溫的環境進行充電溫度測試,在四款手機各充電15分鐘,以對比每款手機的機身發熱情況。
華為P10最高溫度:29.1℃(低壓快充)
小米5C最高溫度:33.1℃(高壓快充)
vivo X9 Plus最高溫度:27.7℃(低壓快充)
魅族Pro 6 Plus最高溫度:32.4℃(高壓快充)
從以上一組溫度對比測試結果中,采用高壓快充方案的小米5C、魅族Pro 6 Plus都在15分鐘內“飆”到了30℃以上。機身溫度控制方面,低壓快充的優勢就出現了,華為P10和vivo X9 Plus都保持在27~29℃之間,摸上手的熱量并不明顯。而高壓快充相對來講確實很快,但在充電時也避免不了頗為明顯的機身發熱。這方面筆者更偏向喜歡溫度較低的低壓快充。
續航測試
9小時靜默待機測試:
不久前,筆者曾遇到一件讓人囧顏的事情:某晚,我為手機充滿了100%的電,以為不運行程序待機就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后發現手機竟只剩下84%電量。雖然這耗電并不多,但在待機條件下電池能消耗16%的電,還是能讓我這個強迫癥患者得充滿電才敢出門。
所以續航測試的頭盤,筆者分別對四款手機的待機時間進行“9小時熄屏待機”對比。
測試環境:四臺手機均無SIM卡、連接WiFi、關閉藍牙、后臺掛載QQ、微信、微博、淘寶客戶端、100%電量
凌晨1:00~早上10:00,九小時待機后剩余電量
(華為P10剩余95%;小米5C剩余94%;魅族Pro 6 Plus剩余88%;vivo X9 Plus剩余98%)
2.5小時模擬使用實測:
在這部分中,筆者分別通過【1小時在線視頻播放、30分鐘大型游戲運行、30分鐘刷微博、30分鐘網頁瀏覽、30分鐘視頻錄制、30分鐘音樂播放】對四款手機進行了一場模擬測試。四款手機均為100%滿電開始測試,期間為連接WiFi、無SIM卡、開啟藍牙、同一屏幕亮度下亮屏進行。
1小時在線視頻播放
30分鐘視頻錄制
30分鐘刷新微博
2.5小時模擬長測結果
評測總結
經過對四款手機的參數、充電方式、續航時間進行對比,在文章的最后,也是時候做個總結了。
華為P10相對其他三款手機在大型游戲方面的功耗相對會更加明顯,想要保證游戲畫面暢順,看來是少不了CPU、GPU在幕后不算輸出的功勞。
不過像視頻播放、網頁瀏覽、音樂播放這些小核能完成的活,P10的功耗都控制得算是比較穩定。在測試最后,華為P10剩余約42%≈1344mAh容量。
小米5C的表現雖然并不算是非常理想,但也算是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30分鐘的大型游戲耗電竟然只有11%,這點讓我十分驚訝。
不過在視頻錄制、視頻播放兩方面,小米5C也刷出了個耗電最高,這對2860mAh的電池似乎并不怎么有利。測試最后,小米5C剩余約38%≈1086mAh容量。
測試后剩余電量一覽
整套測試下來,魅族Pro 6 Plus可以說是比較穩的一位老鐵。無論是在線視頻、游戲、視頻錄制和音樂播放這些地方都是消耗個中等值,這種悶聲大發財的感覺也從側面展現出了Exynos 8890在功耗上的優勢。
最后,Pro 6 Plus剩余約47%≈1598mAh容量。但讓我覺得有點詭異的是,在9小時待機中,該機竟消耗了12%電量,或許魅族還需要繼續對處理器和系統進行打磨。
如果是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vivo X9 Plus的表現,我會說“這簡直就是個肉盾”。除了其擁有的4000mAh電池在經歷2.5小時的連續長測后,電池還能剩余約2240mAh的電量表現以外。
高通驍龍653雖然在性能上并沒有前面的麒麟960、Exynos 8890來得猛烈,但其在視頻播放、網頁瀏覽等一系列的小核動作中, X9 Plus的消耗都要比其他三款手機普遍要更低一些。這也讓X9 Plus能有更長的續航時間,雖然,它的處理器相比其余幾款并沒有多大優勢。
最后,筆者仍然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手機電池能有著本質性的技術突破,能通過提升更高品質的電池才是提升用戶“綜合體驗”的根本。假若一味提高機身尺寸和電池容量以遷就更高的硬件消耗、只追求電池容量而罔顧對機身尺寸等因素,這跟捆個充電寶在手機上又有何區別呢?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