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片機弱上拉輸出
1)上拉電阻:
1、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于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2、OC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OMS芯片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芯片輸入信號的噪聲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6、提高總線的抗電磁干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擾。
2)什么是上拉?
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嵌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弱強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么嚴格區分。對于非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型電路(如普通門電路)提升電流和電壓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電阻的功能主要是為集電極開路輸出型電路輸出電流通道。
3)為什么要使用拉電阻:
一般作單鍵觸發使用時,如果IC本身沒有內接電阻,為了使單鍵維持在不被觸發的狀態或是觸發后回到原狀態,必須在IC外部另接一電阻。
數字電路有三種狀態:高電平、低電平、和高阻狀態,有些應用場合不希望出現高阻狀態,可以通過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的方式使處于穩定狀態,具體視設計要求而定!
一般說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設置,有的不可以設置,有的是內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輸出類似與一個三極管的C,當C接通過一個電阻和電源連接在一起的時候,該電阻成為上C拉電阻,也就是說,如果該端口正常時為高電平,C通過一個電阻和地連接在一起的時候,該電阻稱為下拉電阻,使該端口平時為低電平。比如:當一個接有上拉電阻的端口設為輸如狀態時,他的常態就為高電平,用于檢測低電平的輸入。
上拉電阻是用來解決總線驅動能力不足時提供電流的。一般說法是拉電流,下拉電阻是用來吸收電流的。
4)弱上拉
比較弱的上拉,一般用在和外圍器件的通訊上,比如IIC總線等,但不能用于需要驅動能力的上拉應用中。當I/O口設置為弱上拉輸出方式時,各個I/O口與VDD之間約有100K電阻。如輸出邏輯電平為1,則輸出端有接近VDD的電平出現;如輸出為0,則弱上拉電路自動關閉。當輸出端處于模擬量輸入狀態時,弱上拉電路也會自動關閉。
5)開漏輸出
輸出端相當于三極管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于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
謂開漏電路概念中提到的“漏”就是指MOSFET的漏極。同理,開集電路的“集”就是指三極管的集電極。開漏電路就是指以MOSFET的漏極為輸出的電路。一般的用法是會在漏極外部的電路添加上拉電阻。完整的開漏電路應該由開漏器件和開漏上拉電阻組成。
6)組成開漏形式的電路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利用外部電路的驅動能力,減少IC內部的驅動。當IC內部MOSFET導通時,驅動電流是從外部的VCC流經R pull-up ,MOSFET到GND。IC內部僅需很下的柵極驅動電流。如圖1。
2. 可以將多個開漏輸出的Pin,連接到一條線上。形成 “與邏輯” 關系。當PIN_A、PIN_B、PIN_C任意一個變低后,開漏線上的邏輯就為0了。這也是I2C,SMBus等總線判斷總線占用狀態的原理。
3. 可以利用改變上拉電源的電壓,改變傳輸電平。 IC的邏輯電平由電源Vcc1決定,而輸出高電平則由Vcc2決定。這樣我們就可以用低電平邏輯控制輸出高電平邏輯了。
4. 開漏Pin不連接外部的上拉電阻,則只能輸出低電平(因此對于經典的51單片機的P0口而言,要想做輸入輸出功能必須加外部上拉電阻,否則無法輸出高電平邏輯)。
5. 標準的開漏腳一般只有輸出的能力。添加其它的判斷電路,才能具備雙向輸入、輸出的能力。
7)應用中需注意:
1.開漏和開集的原理類似,在許多應用中我們利用開集電路代替開漏電路。例如,某輸入Pin要求由開漏電路驅動。則我們常見的驅動方式是利用一個三極管組成開集電路來驅動它,即方便又節省成本。
2.上拉電阻R pull-up的 阻值 決定了 邏輯電平轉換的沿的速度 。阻值越大,速度越低功耗越小。反之亦然。
Push-Pull輸出就是一般所說的推挽輸出,在CMOS電路里面應該較CMOS輸出更合適,應為在CMOS里面的push-pull輸出能力不可能做得雙極那么大。輸出能力看IC內部輸出極N管P管的面積。和開漏輸出相比,push-pull的高低電平由IC的電源低定,不能簡單的做邏輯操作等。push-pull是現在CMOS電路里面用得最多的輸出級設計方式。
51單片機的I/O口是開漏輸出,驅動能力較弱,所以一般都要加上拉電阻去驅動下一級電路,而AVR,STM8S系列的都是真正的雙向I/O口,推挽輸出,電流可達20mA左右。
二、推挽(Push-Pull)輸出:
一般指兩三極管分別受兩互補信號的控制,總是在一個三極管導通的時候另一個三極管截止,就剛好形成了推挽相連。這樣的電路也稱為推拉式或Totem-pole電路。推挽電路適用于低電壓大電流的場合,廣泛應用于開關電源和功放電路中。簡化電路圖如下所示:
簡單理解:推挽輸出的結構就是把上面的上拉電阻也換成一個開關,當要輸出高電平時,上面的開關通,下面的開關斷;而要輸出低電平時,則剛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來說,這樣的推挽結構高、低電平驅動能力都很強。如果兩個輸出不同電平的輸出口接在一起的話,就會產生很大的電流,有可能將輸出口燒壞。而上面說的OC或OD輸出則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上拉電阻提供的電流比較小。如果是推挽輸出的要設置為高阻態時,則兩個開關必須同時斷開(或者在輸出口上使用一個傳輸門),這樣可作為輸入狀態。
三、單片機弱上拉輸出和推挽輸出的區別
這個的區別主要是驅動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輸出阻抗,弱上拉輸出阻抗大,當有大的負載時相當于一個電池的內阻很大,導致內阻分壓太大從而不能驅動大的負載;而推挽輸出是用兩個晶體管或者場效應管構成的推挽電路(在模擬電路中應用很廣泛如功放驅動電機驅動等等),這個電路的特點就是輸出電阻小,所以能夠驅動大的負載,從而能夠使得單片機管腳直接驅動發光二極管、蜂鳴器、甚至更小阻抗的負載!
具體的電路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