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放大器廣泛應用于各類型電子產品上面,用來對模擬量信號進行放大或衰減,使信號幅值達到一個合理的區間,供其它電路進行比較或采樣。
差動放大器具有一個普通放大器不具備的優點:可對一個或多個不共地的信號進行檢測,各個被測信號或放大器皆不受非等電位帶來的影響,使各個被信號與放大器之間繼續保持著“隔離”特性。但這個這么好的優點卻沒有被儀器廠家重視。
目前絕大多數的示波器都無法對兩個以上不共地信號進行同時檢測,甚至只使用單通道時也無法直接測量非隔離的信號,例如220V市電,或220V整流后的電壓,因為探頭的地跟交流電地線是通的,一測就是短路。假如前級采樣采用差動放大器電路形式,此問題迎刃而解了。不過福祿克的示波表倒是支持測量不共地信號,但它是不是用的差動放大電路,我就沒去研究過了。
下圖是整流器電壓的采樣電路,根據科技先軀們的經驗,當兩輸入電阻相等,兩反饋電阻也相等時(姑且把同相端電阻也稱為反饋電阻),電路的放大比例為RF/RI,下圖為10/1000,即0.01倍,衰減型電路。
教科書上的公式推導過程我看來看去硬是看不明白,數學沒學好是我的硬傷,但我相信公式是正確的,因為我用我自己的理解方式計算過,也實驗過,放大比例確實是RF/RI,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推導方法,也是各電壓點的計算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方法是針對被測信號與放大器不共地的時候用的,在共地的時候計算法又不同,后面我會講到。
??
圖中,受測電壓為540VDC,上正下負。
我們知道,運放工作在放大區時,正反輸入端電壓是相等的(理想狀態下完全一致,實際有少許偏差,偏差值由運放品質決定),即虛短,那受測信號的負載電流可以等效于右圖,我們由此計算出受測信號回路電流,540V/2000K=0.27MA,紅色箭頭為電流方向,OK。
我們還知道,運放還有虛斷特性,即正反輸入端的電流幾乎為0,可以忽略不計,那我們就可以斷定,流經兩輸入電阻的電流與流經兩反饋電阻的電流是一樣的,即4個電阻的電流都為0.27MA。因此我們可以算出反饋電阻的電壓為0.27MA*10K=2.7V,電流由下往上流,故同相輸入端電壓為-2.7V,因為虛短,反相輸入端電壓也為-2.7V,負反饋電阻電流由左向右流,即電阻電壓為左高右低,幅值2.7V,故輸出電壓比反向輸入端-2.7V還要低2.7V,即-5.4V。
如果用公式計算,放大比例為0.01,540*0.01=5.4V,由于是反相電路,還要加上負號,即套用公式的算法和我自己的算法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我的算法更易懂(我個人是這認為),并且能算出各點電壓,這在維修時可以很快判斷出哪個點電壓異常,從而較快發現故障點,提高維修效率。
有朋友說,輸出電壓等于兩輸入電壓相加(-2.7+(-2.7)=-5.4),這是不是加法器啊?這其實不是加法器,這個結果只是碰巧,因為這種電路兩反饋電阻相同。為了消除朋友的疑惑,我們看看下圖。
??
我把負反饋電阻由10K改為1K,我們看看發生了什么?受測信號電流沒變,兩輸入端電壓也沒變,但輸出變了,因為反饋電阻變小了,反饋電阻的電壓由2.7V變成0.27V(0.27MA*1K=0.27V)了,所以輸出變成-2.7+(-0.27)=-2.97V了。
所以,輸出電壓并不一定等于兩輸入端電壓和,當然,但凡用到這種電路的人,都不輕易改變電路形態,依舊保持兩輸入電阻,兩反饋電阻相等。
上面的計算方法僅對于受測信號與運放不共地的情況下,如果受測信號跟運放大有直接關系,計算方法跟普通放大器計算方面大致相同。看下圖
??
圖中是個電流檢測電路,在負載回路中串入一小電阻,由小電阻兩端獲得微弱信號,送到差動放大器進行10倍放大。
我們先來計算一下負載電流,12V/5.1Ω=2.35A,負載電阻電壓為2.35A*5Ω=11.76V(四舍五入),采樣電阻電壓為12-11.76=0.24V,反相放大10倍,結果應為-2.4V,我們來驗證一下。
先來確實同相端電壓,負載電阻電壓為11.76V,由此我們算出同相端電壓為11.76V/110*100=10.69V,由于虛短,反相端也是10.69V,負反饋電流為(12-10.69)V/10K=0.131MA,負反饋電阻電壓為0.131MA*100K=13.1V,左高右低,所以輸出電壓為10.69-13.1=-2.41V(多出0.01是因為前期四舍五入的偏差),計算結果與套用公式結果無異。還是那句話,通過測量各點電壓值正常與否能較快發現故障點,這就是理論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負載有輸入電阻,電源有輸出電阻,為什么帶負載時電壓為有所下降?就是電源的輸出電阻在作怪。而信號,也會有輸出電阻。請看下圖。
??
圖左是一個反相器,把前級送來的信號進行反向放大,C極獲得與輸入信號頻率相同,相位相反,幅值為12V的信號。
但如果給輸出信號加個負載,阻值與C極電阻一樣,結果會怎樣呢?如圖右,我們看到,輸出信號頻率和相位沒變,但幅值變了為6V,足足少了一半,這就是信號輸出電阻(C極電阻)的影響。在電子電路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信號(或電壓)要去驅動一些負載,但自身的輸出電阻因素,造成驅動能力又不夠,無力去驅動后級負載,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就要在驅動源與后級負載之間加一級緩沖器了,如下圖所示。
??
在驅動源與負載之間加了個三極管,驅動信號直接拉B極,信號處在高電平時,B極有電流流入,從E極流出,流過負載電阻,最后到地,但B極電流的流入,促使三極管迅速導通,產生C極電流,由于三極管有放大作用,C極電流=B基電流*放大倍數,C極電流很大,使三極管達到飽和狀態,E極電壓約為11.4V,只比B極電壓低0.6V,忽略此壓降的話,可看成VB=VE,因此保證了對負載電阻有足夠的電壓幅值,提高了驅動能力。由于這種只放大電流驅動能力,不放大電壓,VE隨VB而變,即射極電壓跟隨基極電壓而變,人們就把這個三極管電路稱為射極跟隨器,它也是射極跟隨器的鼻祖。后來運放的出現,就有了升級版的射極跟隨器,三極管版的,輸入輸出信號有0.6V壓差,但運放版的壓差就小很多。下圖所示
??
朋友們有沒有覺得很奇怪,講差動放大器怎么又講到射極跟隨器來了?大家不要急,請聽我慢慢講。
上面講的兩個差動放大電路,一個是衰減100倍的,一個是放大10倍的,那我們來個既不放大,也不衰減的,怎樣?看下圖。
??
上面這電路有什么作用呢?電壓放大倍數為1,即不放大。而電流驅動能力肯定是增強了,對了,它不就是射極跟器嗎?沒錯,其實它就是射極跟隨器,不放大電壓,只提高電流驅動能力。當然,電路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它工作原理,這樣才能對維修能力有所幫助。
其實差動放大器也有同相放大和反相放大,上面講的都是反相放大,當受測信號的正是接放大器的正,就是同相放大,反之就反相放大,我們拿上面的電流檢測電路作一下改動,看下圖。
??
我把采樣信號的正負對調了一下,電路就由反相放大變為同相放大了,經計算,放大器輸出電壓值仍是2.4V,但極性為正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