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中國云計算標準和應用大會”上,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首席科學家、戰略技術部總經理錢嶺表示,開源和云計算是“相生相愛”的關系。同時他表示,借助開源社區的力量,中國移動快速構建了團隊和能力,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已經成為業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具備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全部掌控開源軟件也帶來了很多重復的代碼合并工作量,并帶來了潛在的合規風險。
此外,錢嶺強調,中國移動云計算的產品研發基本原則是“IaaS以我為主,PaaS為我所用,SaaS開放合作”。在云計算開源演進方面,中國移動堅持“IaaS產品逐步由轉向自主研發,提升效率;PaaS產品引入開源并加強在開源社區的影響力,同時構建自己的開源生態;SaaS產品由合作單位的開源風險和問題。”
開源和云計算的“相生相愛”
“開源既是行業生態,也是商業模式。”錢嶺指出,開源給ICT行業生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軟件企業則充分利用開源模式構建新型競爭模式。
開源給ICT行業生態帶來的變化是天翻地覆。從系統軟件延伸到全棧軟件、從IT延伸到CT、從軟件蔓延到硬件;從個別軟件開發人員的行為,發展成為大批軟件開發人員,還誕生專職開源軟件開發人員和企業;從分散無序的個人英雄主義,逐步演變為全球化團隊,并形成大教堂模式+分布式配置管理系統的流程和工具;從單純地軟件開發,進一步發展出來商業化服務;另一方面,開源軟件形成了事實標準,打破了原先標準優先的行業態勢;開源社區成為可以與標準化機構分庭抗禮的單位;開發人員通過發布開源軟件、在開源社區積極貢獻獲得更高地認可度和任職機會等。
此外,開源模式構建新型競爭模式。一些行業排名靠后的企業通過開源來打擊排名靠前的企業;頭部企業利用開源來展示技術能力,形成廣告效應;初創企業通過開源軟件快速構建技術能力獲得客戶和投資;最終用戶通過開源軟件降低采購成本;云服務商把開源軟件包裝為云計算服務,獲得收入;集成商用開源軟件取代商用軟件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ISV在軟件開發中合法合規引入開源軟件增強產品能力、縮短開發周期,增強競爭力。此外,一些軟件企業還通過核心開源、工具或者服務收費的方式獲得差異化競爭力 。少數企業面向付費用戶開源增強用戶粘性。部分企業通過銷售限定使用范圍的源代碼獲得高額收入等。
錢嶺指出,開源運動和云計算都是改變傳統ICT行業的重要推手,前者是由具有開發能力的用戶發起,后者由提供商發起。在他看來,“沒有開源就沒有云計算。”
開源運動讓全社會可以自由/免費獲得包括Linux操作系統、Xen和KVM虛擬化、GCC等開發工具鏈、OVS虛擬交換機、Ceph和GlusterFS等分布式存儲、MySQL和PostgreSQL數據庫、Tomcat中間件、Redis緩存庫等構建云計算系統的全部組成部分。錢嶺表示,“包括AWS、Salesforce、GAE、阿里巴巴等國內外頭部云計算服務商都采用了開源軟件、商用軟件和自研系統相結合的模式構建了云計算服務平臺并對外服務;同時引入開源軟件構建云計算生態系統。”
“由于種種原因,開源系統會給云計算系統帶來潛在風險,主要包括質量、安全、合規等問題。成熟活躍的開源軟件,質量和安全問題相對較少,問題修復時間也比較短。新出現的開源軟件質量較差。”錢嶺認為,目前開源給云計算帶來了三大風險。
一是開源軟件的質量層次不齊,一些主流開源軟件質量較好、國內一些開源軟件質量較差。
二是開源代碼庫多數存在安全問題,78%包含至少一個安全漏洞,平均每個代碼庫包含64個漏洞。
三是開源軟件幾十種協議,其中GPL系列、MPL均有傳染性,要求提供用戶代碼,且涉及著作權等問題
在錢嶺看來,開源和云計算是相生相愛的關系。
云計算服務商明明使用了大量開源軟件,但是一般更強調自主研發是賣點。部分企業寧愿重新發明輪子,也不愿意使用開源軟件。希望開源主導企業上云建設生態。積極參加開源社區,獲得一定影響力。積極新建開源軟件,引領社區,獲得競爭優勢。
開源社區/開源主導企業方面,企業主導的開源軟件修改許可協議,不允許云計算服務商免費使用,或者要求收費、或者要求修改開源。通過自建或者托管在公有云的方式,與云計算服務商利益共享。企業主導的社區中,其他人始終不可能獲得統治權。云服務商積極加入到開源主導企業中,形成新的企業導開源社區。
云計算開源的“得與失”
“從業務上看,云計算是中國移動基礎性、戰略性業務。”錢嶺指出,云計算已經成為所有IT系統的對外服務方式;隨著SDN、5G時代的到來,網絡和通信系統CT也隨之云化;5G和移動邊緣計算(MEC)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工業互聯網OT也成為云計算平臺上的應用。中國移動對外服務的云品牌是移動云。
移動云業務ToB業務的主入口、主品牌,業務的承載平臺和分發平臺;移動云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形態,目前更廣義的多云(Multi Cloud)成為云計算業務的新形態。
此外,錢嶺特別指出,中國移動未來3年投入達千億元, 拉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相關產業上下游伙伴共同投入,共謀發展。
從技術方面來看,云計算是中國移動5G+AICDE的承載技術。錢嶺指出,“在數字化經濟中,云管端邊,缺一不可。云計算成為承載數據、提供算力、連接邊緣、賦能終端的基礎承載技術。”
云網一體“沒有云就沒有網,得云者得未來”、 “云即是網,網即是云”。云數融合方面,數據的存儲和計算均需要采用云計算技術,視敏感程度,決定采用公有云還是私有云承載。云智能方面,由于數據智能化處理的不同方式對云計算底層處理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形成不同的云計算資源池。云邊協同方面,數據和信息從終端、網關到邊緣云和中心云,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是分工不同的云。
中國移動從2007年啟動“大云”云計算研發項目,歷年來,不僅支持了內部IT系統改造,也支持了外部公有云服務。“中國移動做云計算十二年,“大云”5.0見證了云計算開源演進。”錢嶺指出,“大云”5.0已經形成全棧云+云網一體能力,2019年開始,研發和運營重心全面轉向公有云業務。
在談到中國移動“大云”5.0技術架構和產品體系時,錢嶺指出,“大云”現有云計算、大數據、信息系統(BM域)、網管(O域)四大產品線,主要以云計算、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平臺層和能力層為核心,產品覆蓋面廣、可以滿足客戶85%以上的云數需求。
縱向上:往下向基礎設施、硬件層鉆研底層技術,為IT基礎架構夯實基礎;往上豐富上層應用,形成端到端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橫向上:在技術驅動下,向 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領域 延展;應用場景上,聚焦IT架構轉型,逐步拓展至網絡云化、垂直行業信息化。
在介紹中國移動在主要云計算領域的參與情況時,錢嶺總結道,“2018年主流開源項目貢獻補丁 260余個,Ceph貢獻國內第3、OpenStack貢獻國內第6、Hadoop、PostgreSQL-XL等其他系統國內貢獻排名5-8名,OpenStack全球黃金會員、中國首個OpenStack SuperUser。”
在談到云計算開源得與失時,錢嶺表示,借助開源社區的力量,中國移動快速構建了團隊和能力,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已經成為業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具備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全部掌控開源軟件也帶來了很多重復的代碼合并工作量,并帶來了潛在的合規風險。
云計算開源的“得”的方面,中國移動取得了三大成績:
一是形成了一批可以商用交付的云數產品;培養了一支熟悉云計算技術、研發、方案和交付的核心團隊,團隊的招募和培養助力多、速度比較快。
二是對內實現能力內化,大幅度降低了云計算和大數據系統的建設成本;對外獲得收入、樹立高技術形象。
三是大規模開源云數軟件的集成能力形成了中國移動的核心能力。
同時,錢嶺坦誠,在云計算開源的方面中國移動還存在四大不足:
一是業務需求無法快速得到社區支持,需自主實現相關需求,導致產品代碼和開源代碼之間差異逐步增大,在產品化代碼和開源代碼之間的同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
二是開源代碼終究不是自己100%完成,在遇到故障時,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和時間來排查和定位問題。
三是開源軟件架構復雜、模塊多,單個模塊性能尚好,整個系統性能往往不足,且難以全局優化。
四是開源軟件許可協議復雜,除了相對友好的MIT、BSD、Apache協議外,往往還有具備傳染性的GPL、AGPL、SSPL協議,內外、云化交付必須分別考慮合規性。
中國移動云計算開源演進策略
錢嶺指出,2014~2019年中國移動云計算以線下交付的私有云業務為主的“大云”交付業務為主,2019年我們的業務轉變成以線上交付的公有云業務為主的“移動云”,業務模式變化帶來開源策略的調整。
技術產品(X)方面,傳統軟硬件產品,一般均可被轉化為在線服務。例如短彩信網關、CRM軟件等傳統軟硬件產品。
業務產品(XaaS)方面可以是IaaS、PaaS、SaaS和融合類業務產品等(不含線下的解決方案和人工服務)。
業務化(aaS)方面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改造工作,可伸縮性增強、多租戶、用戶界面和體驗、增加API、移植到公有云IaaS和PaaS平臺帶來的改造等。另一方面是集成工作,與計費系統、網管監控告警系統、運營管理平臺或SaaS市場集成等。
據錢嶺介紹,公有云業務產品有三種主要構建方式:早期,技術產品云化是構建業務產品的重要方式,包括自主研發、開源集成、技術引入技術產品等方式。隨著公有云和生態的發展,還可以通過云原生開發、合營轉售第三方云平臺服務等方式構建業務產品。
“云化主要適用于IaaS和技術類PaaS;云原生主要適用于能力類PaaS和SaaS;合營和轉售主要適用于各種場景。”錢嶺指出,三種構建方式對開源軟件的引入和使用方法存在不同的要求。
在談到對于開源策略演進的思考時,錢嶺強調,我們的產品研發基本原則是“IaaS以我為主,PaaS為我所用,SaaS開放合作”。
技術產品云化技術PaaS及以下,IaaS“有選擇使用開源”,新技術新產品方面保持開源路線,以合規方式快速形成能力;成熟產品逐步采用自有節奏開發,不再執行開源路線。技術PaaS“引入并開源”PaaS基礎平臺基于通用開源軟件開發并產品化,時機成熟時,采用國產許可證發布為開源軟件,構建PaaS 社區。此外,中國移動會積極引入各種開源技術PaaS。
云原生開發能力PaaS及以上方面,通過能力PaaS“使用開源”,引入移動內部各種能力PaaS能力,包括各類行業等能力;開發行業云中臺框架,并以開源方式建立社區,幫助企業上云。應用SaaS“使用開源”,自主研發,以合規方式引入部分通用開源軟件。
最后,錢嶺總結道,“IaaS產品逐步由轉向自主研發,提升效率;PaaS產品引入開源并加強在開源社區的影響力,同時構建自己的開源生態;SaaS產品由合作單位的開源風險和問題。”
責任編輯;z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