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余曉暉發布ICT深度觀察十大趨勢。
趨勢一: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助力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黨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趨勢將更加凸顯,產業數字化仍是數字經濟主攻方向:預計,產業數字化占比將由2019年的80.2%提升至85%左右。
數據要素流動暢通:以數據流動驅動經濟大循環,以數據價值化實現經濟大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助力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數字產業化為產業數字化賦智、提質、增值,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產業數字化為數字產業化提供廣闊應用市場,倒逼數字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信息消費、數字基建、數字貿易協調發展:信息消費、數字基建投資為數字貿易發展興市、筑基、增效,推動貿易多樣化、便利化、高級化。數字貿易為信息消費、數字基建投資拓展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我國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
趨勢二:新型基礎設施賦能,構筑萬物互聯數字新基石
泛在、便捷、低成本、高安全物聯網基礎設施產業物聯網連接2024年超越消費物聯網。
寬帶網絡正進入“雙千兆”時代,5G+千兆光纖+Wi-Fi6協同發展,實現網絡端到端千兆接入和服務。
多級算力,云網融合將結合云端與邊緣計算能力,構建云、網、邊一體化的數字基礎設施。
新技術基礎設施加快培育,普惠AI基礎設施逐步開放,區塊鏈創新持續深入。
趨勢三:技術市場雙輪驅動,打造ICT產業增長新周期
技術能力快速升級,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的進步和創新,促進CPU芯片性能每年提升約30%;GPU芯片性能每年提升數倍;專用AI處理能力每年提升數倍到數十倍。
與此同時,計算芯片由通用到專用和異構加速:未來3年GPU占比下降30%,AI ASIC占比提高30%;以資源為主向以應用為重:未來3年超過80%的企業在生產中使用云原生容器化應用;計算能力部署從中心向邊緣:未來3年新增邊緣節點5萬,云間互聯和邊緣云服務增長明顯。
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增長,2023年數字化轉型在全球技術投資額中的占比超過50%。也是在傳統行業轉型驅動下,計算等基礎設施提速。
一方面,先進計算產業增長空間廣闊。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超過1萬億美元,平均增速超8%。2023年,我國AI服務器在新增算力中占比超過70%,全球超過50%。
另一方面,5G通信帶動芯片、設備全產業鏈規模增長。2023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超7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50%;2023年,全球5G基站累計超過500萬個,平均增速超過50%,主要動力來自中國;2023年全球5G元器件市場規模近千億美元。
趨勢四:數字化轉型全面啟動,塑造產業智能發展新范式
面向未來5-10年,通過生產運營優化、智能研發與智能產品的涌現、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表格創新、系統間的協同創新等等方式,形成清晰明確的數字化轉型方向和階段。
產業數字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預計2025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20年提升10個百分點。
支撐未來行業轉型的諸如數字孿生、數字化平臺、網絡等關鍵要素初步形成,逐步賦能交通、制造、能源、農業、醫療等行業數字化轉型。
趨勢五:5G應用持續綻放,驅動社會生產生活新變革
5G網絡的發展遵循傳統規律“3階段”發展,2020-2024年規模建設期,預計2024年To C覆蓋全部城市、縣區;To B重點企業行業虛擬專網達到3000張以上;2025-2028年完善期,To C網絡全面廣域覆蓋+深度覆蓋,To B網絡規模發展,5G行業虛擬專網達到8000張以上;2029年左右網絡替換期,新一代系統替換,6G開始引入。
應用方面呈現階段性推進特征。消費類應用逐漸成熟,創新應用爆發。新型娛樂和游戲成為關注重點,2025年To C商業應用可達1000個以上。多級規劃、多主體協作推動行業應用團體協作模式成為主要推動方式,預計2025年To B商業應用可達2000個以上
產業生態逐漸成熟。5G終端穩步發展,逐漸豐富。截止11月底,全球5G終端519款;預計2025年累計超過3200款5G終端。消費類終端以手機為主,多元發展,截止11月底,To C全球手機達到251款,預計2025年累計可達1200款以上。行業終端“基礎類+定制”同步發展,預計2025年行業終端累計2000款以上,形成千萬級連接。
趨勢六:算法創新算力升級,AI漸入感知增強新階段
算法增強方面,學習方式多元化;深度學習與多種技術分支融合發展;深度學習、類腦等理論體系探索顛覆性創新,試圖從機理上提升認知能力,但仍處于早期階段。算力升級方面,進行底層技術變革、計算范式演進、計算生態整合。
應用拓展方面,智能應用走深拓寬,行業賦能場景逐步深入、AI介入程度不斷深化、行業需求趨于復雜化、領域滲透難度加大。下一個十年,預計70%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預計為全球增加附加值13萬億美元。
趨勢七:天地融合緊密協同,構建衛星互聯泛在新服務
未來5年,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系統將從論證設計階段進入人部署應用階段,ITU已接收200多個星座建設申請。
低軌衛星互聯網性能提升較大,速率、時延、單星容量等性能接近地面網絡。對比來看,無線基站規模為百萬量級,衛星互聯網最多僅為萬量級,其用戶容量遠小于地面網絡;另外每顆衛星的建設運維成本是基站的數十倍以上,導致資費較高。不過,衛星互聯網支持全球覆蓋,可為地面網絡提供補充和增強,因而,兩者之間是互補融合關系。
在技術和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衛星互聯網向高中低軌結合、超大規模部署、天地融合組網、星間路由交換等方向發展。
趨勢八:量子信息亮點紛呈,加速技術與應用新探索
量子通信方面?;诹孔用荑€分發(QKD)的量子保密通信需要突破工程化和實用化技術瓶頸,完善標準化與測評認證,進一步探索和開拓應用場景,才能帶動產業化發展。量子信息網絡(QIN)成為近期前沿研究布局和關注熱點,QIN與經典網絡面向不同應用場景,并無替代關系,其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實用化仍有較大差距。未來5年,QIN突破基礎組件關鍵技術,開展網絡試驗與技術驗證,研究組網架構與協議將是主要目標。
量子計算方面。量子計算處于原理樣機研發和技術驗證攻堅期,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量子糾錯和邏輯比特尚未實現。近期,物理比特數和量子體積等指標屢創新高,量子計算優勢得到實驗驗證,開始在分子化學、組合優化、量化金融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應用探索。未來5年,基于各類含噪聲中等規模量子計算(NISQ)樣機平臺能否產生“殺手級應用”將是關注焦點,實現大規模通用量子計算仍是遠期目標。
量子測量方面。量子測量在時間基準、磁場、慣性、重力和成像識別等五大應用方向發展趨勢進一步聚焦,在基礎科研、航空航天、國防建設和生物醫療等領域極具應用前景。分布式量子測量組網,機器學習數據后處理,集成化和芯片化系統開發成為研究熱點。未來5年,量子測量技術在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系統,微弱磁場和重力場監測系統,以及目標成像與識別系統等領域有望產生“改變游戲規則”的創新應用。
趨勢九:數字治理體系建構,重塑數字化全球新格局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不過,全球數字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未來十年,將是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十年。隨著數字全球化的縱深發展,如何更好兼具效率與公平,協調不同治理主體間分歧,更好推進全球數字合作,既是未來全球數字治理的重要方向,也對我國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戰。
趨勢十:需求驅動安全轉型,建設全向融通數字安全新體系
新基建加速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云網、算網、鏈網融合架構帶來模糊化邊界。以往外掛式、固化單一、松耦合的安全能力融通性不高,難以滿足場景化安全需求。此外,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新基建下的融合應用可能誘發更加高效、針對性、偽裝度更高、難以檢測溯源的新型網絡攻擊。
因而,安全技術演進需要尋求發展新范式,包括主動安全、按需安全、智能安全、架構即安全方向發展。此外,安全與網絡應該向著一體化演進,推進技術、場景、業態全向融通的數字安全加速落地實踐。賦能方式從固化設備形態向全面云化方案轉變,應用部署從松耦合、后驗式向緊耦合、前置性轉變。
責任編輯:g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