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米 , 智能手環 , 雷軍 , 華恒科技
2014-9-3 10:17:56 上傳
小米手環推出后,爭議一直不斷,有人說79元的小米手環顛覆了手環市場,也有人說小米不按常理出牌在破壞行業規則,甚至影響創新。
不可爭議的是,小米手環的出現讓更多人認識到手環產品,同時也看到一些手環在應用場景方面的新玩法,比如雷軍所說的“身份ID”。
作為小米與合作廠商一起推出的產品,到底是如何誕生怎樣定位的,有機會專門與華米CEO黃汪和小米用戶體驗總監夏永峰進行了對話,來看小米手環背后哪些事。
以下為要點:
1、與小米合作的公司是安徽華恒科技,兩者合資新公司華米來做手環,主要是專注在智能穿戴產品領域,手環是第一款產品。
2、華恒這家公司在2009年做過Android平板,是國內較早做Android平板電腦的團隊。之后開始介入可穿戴設備,去年有推出過名為“智器”的智能手表產品。
3、為什么是與這家來自安徽的團隊合作?從黃汪的描述我歸納為三點:
一、安徽的創業公司大多依托中科大的人才資源,華恒也不例外,創始人員背景不錯。
二、在小米負責MIUI相關的孫恒和黃汪也是校友,兩人有過勾兌牽線。
三、華恒之前所做的事情在慢慢往可穿戴領域靠。2009年,華恒除了做平板也在做閱讀軟件“智器閱讀”,并和盛大在合作雜志內容的發行,所以也是在走軟硬件結合的方向。
最后很關鍵的一點,當然是雙方能談得攏,在產品邏輯和成立合資公司這種方式上。
4、合作敲定后,華米投入了50人的團隊來做小米手環這款產品,經歷的時間從2013年12月份項目啟動,到7月22日小米手環發布,前后半年多一些。
5、2013年底雷軍開始和黃汪聊合作的事。據夏永峰補充,開始有考慮過智能手表產品方向,但最后放棄的原因是,手表很難做到24小時佩戴,體積所限,一般用戶回家需要卸下。
同時,運動和醫療方面的產品到與健康結合,中間有個坎。夏永峰認為這不適合小米去涉足,小米的方向是大眾消費產品。
6、小米手環的定位是不是一個手機的依附產品?目前小米的定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可想象的空間是通過API對外開放數據接口。
7、對計步、睡眠監測的準確性問題,黃汪認為這類產品要求用戶越多、數據越多的情況,數據模型的匹配會更準。
8、小米生態鏈和華米的關系,夏永峰說原則是“幫忙不添亂”,主要是打通MIUI和手環。
對未來手環應用場景的設想,小米會繼續在家庭環境做文章,比如通過手環提醒用戶距離電視太緊,或者進行電視開關方面的操作等。
9、針對很多人關系的成本和定價問題,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一方面很多人認為小米手環打破了游戲規則,價格定得很低,另一方面又認為,從成本分析,小米還是能賺錢的。
到底能不能賺錢,成本多少?我專門對此進行了發問。黃汪和小米方面的態度是,小米手環的成本確實超出外界拆解所講的40元左右,成本主要消耗在頂級芯片原料(Nordic的藍牙和ADI的重力感應芯片)和制造工藝上。
從這里看芯片是成本大頭,戶不會根據摩爾定律,隨著產品迭代成本下降?黃汪認為此類專業領域的芯片同PC芯片不同,很難這么快降價。
制造工藝和物料方面的投入成本比例在6:4,小米手環最初的設計目標是100天續航,最終確定的是30天。
10、年內小米手環計劃進入海外市場,包括***等地。
11、心率測試功能小米手環是有考慮的,接觸過3~4家芯片供應商,但目前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但這方面很多廠商在大概念。
12、關于價格扼殺創新這一論調的看法,黃汪的說法是,做創新產品能否被別人顛覆,關鍵看 溝挖得是否深,如果沒有小米,也有深圳的市場推動,來還原手環的成本本質。
13、小米手環在研發過程中,經過了30個版本的迭代,最后敲定現在的設計和功能。當我問到如果排出小米手環最核心的三個應用場景主次時,黃汪給出的答案是:解鎖、運動計步和鬧鐘。
14、華米的公司定位是專注可穿戴產品開發,前面硬件再發明在報道中提到,是由華恒控股,但雙方具體比例,并沒有公布,這一點雙方均不愿意談。
15、小米在代工廠的生產模式是,先上一條生產線和模具,不斷完善調試,OK之后,再復制一條產線。小米手環年內的目標是出貨量過百萬臺,據業內人士的信息,目前的代工訂單量還比較保守,不超過2萬臺。
16、小米手環已經和微信開始合作,這種合作會有多少新的可能性,并沒有想太多,對小米仍然只是一種嘗試而已。夏永峰說,張小龍也比較認同小米手環。
17、通過黃汪和夏永峰的表述,國內可穿戴市場仍然過于浮躁,做手環立馬就想到做社交,做社交立馬開始做社區,不夠克制。他們認為小米手環買的就是一個傳感器,先讓大家用起來,之前市場對手環的論調是很悲觀的。
18、79元定價怎么來的?美國是很多大眾產品定價是99美元,也包括手環,在國內市場能不能也是99元,只是單位換成RMB,這樣在消費者中的感知可能更接近,這是一個思路。
總結:
在與黃汪和夏永峰的探討中,定價、創新、成本、出貨量、產品定位這幾個關鍵問題我都有提到,給我的印象是,小米目前對產品的定位表現得已經“很有態度”,不管市場上怎么爭議和出現不同的聲音,堅持自己的產品觀在做,在心態上開始有一些巨頭特有的固執自信,姿態比前兩年高了。
這里的產品觀總結起來有幾點:
一是與小米生態的結合,事實上也是一種軟硬件結合。
二是選擇足夠大眾和能夠普及、消費得起的大眾消費品方向。
三是在克制中選擇幾個能用得起來的功能做精。
四是從價格、定位上拉到底,也就是前面說的挖一道競爭對手難以填平的深溝。
如此一來,對智能硬件市場的小伙伴來說,將是更嚴峻的考驗,如何跨過小米的鴻溝或則自己在某個領域圈地挖出自己的護城河,是選擇智能硬件方向前需要想清楚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