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行業標準、技術優勢與剛性需求這“三駕馬車”拉動下,農用無人機行業開始復蘇,呈現欣欣向榮之勢,市場藍海緩緩駛來。
業內人士稱,目前由于國家標準缺失,我國農用無人機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資金的補貼范圍,但部分省市已經先一步將其納入補貼范疇。各省市財政補貼方案的出爐,會促使農民和一些農業服務組織購買植保無人機的熱度上升。此外,對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以及促進農用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政策利好:行業標準有望出臺
近幾年來,我國對于農用無人機的推廣和應用愈加重視。2015年,河南省專門制定了《河南省農用航空器購置補貼試點方案》,選擇農用航空器作為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產品。同年8月,湖北安陸市農業局也發布了相關公告,對購置農用農用無人機進行專項補貼。陸續的,福建、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也開始推行省內補貼試點,日前江西省又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范圍。業內人士稱,補貼范圍還將繼續擴大。
據了解,雖然我國農業無人機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資金補貼范圍,但國家政策導向一直是鮮明的。中央1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其中200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繼續實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引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用航空建設。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近50%,其中88%為有人駕駛固定翼飛機。日本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的54%,其中無人機作業占航空作業的38%。而中國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不足2%。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薛新宇指出,我國農業領域對無人機需求日益旺盛,農業航空發展空間巨大。但是目前農業用途的微小型無人機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有許多難點需要克服,其中就包括國家補貼一項。
業內人士稱,農用無人機想要成為國家補貼農機,先要有國家標準,而目前統一的行業標準正是農用無人機所匱乏的。
目前農用無人機行業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缺乏技術標準和相應的監管,沒有標準化就很難有良性的發展。業界這兩年一直在討論標準的問題,直到2016年9月份,農業部確定要接管此事,相信標準有希望很快出來。
技術優勢:精準施藥KO傳統植保
據悉,目前農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低空農情信息遙感獲取,二是農業航空植保,三是作物制種輔助授粉等。其中,最大的應用領域是農業航空植保。據農業部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6月,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是4890架;2015年底,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2015年真正做植保的農用無人機并不多,更多是在演示。2016年,農用無人機才真正承擔起了農業植保作業的任務,但發展速度非常快。
在農業植保應用領域,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提供數據顯示:作業效率上,無人機是人工背負手動噴霧器的100倍;作業質量上,無人機采用超低量的噴霧方式,附著性提高了,旋翼產生的下洗氣流吹動葉片,提高作物下部及葉片背面藥液附著率,防治效果相比傳統施藥機械提高15%~35%,應對突發、爆發性病蟲害的防控效果好;作業成本上,采用25kg有效載荷的單旋翼油動力無人機和15kg有效載荷的單旋翼電動無人機進行噴施作業的年度收益分別是機動噴霧機的33倍和25倍;是人工手動噴霧的133倍和93倍。
在作物授粉應用領域,由于人工授粉效率低,作業量非常大。人工輔助授粉,每個勞動力每天可授粉3~10畝;農用無人機應用于雜交水稻制種授粉,其花粉的授粉率和水稻結實率均好于傳統人工拉繩的方法,效率是人工的20倍,此方式在美國被大量使用。
在遙感領域,農業無人機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遙感機動靈活,效率高;二是適合復雜農田環境;三是精細農業信息獲取技術的重要補充;四是光譜分辨率高,適合精準農業。
剛性需求:農民需要接地氣的無人機
農民究竟需不需要無人機?如果對這個問題還存在質疑,下面的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給出答案:據農業部統計,我國每年農藥中毒人數約9萬人,其中致死致傷致殘7300人。打藥已然成為農業生產環節的心頭痛。
深圳天鷹兄弟無人機創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才圣指出,從市場的角度看一個產品有沒有市場,要看三個條件:一看是不是剛需;二看是不是痛點;三看是不是高頻。“打藥”完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因此李才圣預測稱,農業將是無人機民用領域最大的一個市場。
那么,農民需要什么樣的無人機?李才圣表示,農民使用的植保無人機要兼顧實用性和經濟性,具體來說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經濟實用。一直以來農用無人機在農村市場推廣受阻的一大原因就是昂貴的價格,動輒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價格讓農民望而卻步。業界為此呼吁盡快將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目錄,并希望國家能給予專業航空植保服務公司一定的補貼和政策支持,以此降低使用者的購買成本。
其次,產品質量可靠,穩定性好。李才圣表示,農用無人機使用高頻,農忙時期一天可能就要用上6小時,并且需要連續使用上10多天。如何保證這種高頻的使用,對無人機來說是個挑戰。它的故障率、穩定性很關鍵。
再者,作業效率高,效果好。這要求無人機作業具備一定的精準性和效能,定位誤差要控制好,不能造成重噴、漏噴、誤噴等問題。
最后,操作簡易,故障少。操作簡易對無人機智能化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如傻瓜式操作、智能避障、數據采集與計算等功能。只有故障少了,維護成本降低了,最終才能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
?
“三駕馬車”拉動增長 農用無人機藍海緩緩駛來
日前,江西省首次將農用無人機納入購置補貼,對新型經營主體所購買設備資金的50%予以補助,單個經營主體本項目最高補貼可達20萬元。據了解,江西省并非首家,國內其他省市也已陸續將農用無人機納入購置補貼。業內人士稱,目前由于國家標準缺失,我國農用無人機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資金的補貼范圍,但部分省市已經先一步將其納入補貼范疇。各省市財政補貼方案的出爐,會促使農民和一些農業服務組織購買植保無人機的熱度上升。此外,對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以及促進農用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近幾年來,我國對于農用無人機的推廣和應用愈加重視。2015年,河南省專門制定了《河南省農用航空器購置補貼試點方案》,選擇農用航空器作為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產品。同年8月,湖北安陸市農業局也發布了相關公告,對購置農用農用無人機進行專項補貼。陸續的,福建、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也開始推行省內補貼試點,日前江西省又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范圍。業內人士稱,補貼范圍還將繼續擴大。
據了解,雖然我國農業無人機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資金補貼范圍,但國家政策導向一直是鮮明的。中央1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其中200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繼續實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引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2014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用航空建設。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近50%,其中88%為有人駕駛固定翼飛機。日本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的54%,其中無人機作業占航空作業的38%。而中國農業航空作業占總耕地面積不足2%。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薛新宇指出,我國農業領域對無人機需求日益旺盛,農業航空發展空間巨大。但是目前農業用途的微小型無人機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有許多難點需要克服,其中就包括國家補貼一項。
業內人士稱,農用無人機想要成為國家補貼農機,先要有國家標準,而目前統一的行業標準正是農用無人機所匱乏的。
目前農用無人機行業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缺乏技術標準和相應的監管,沒有標準化就很難有良性的發展。業界這兩年一直在討論標準的問題,直到2016年9月份,農業部確定要接管此事,相信標準有希望很快出來。
技術優勢:精準施藥KO傳統植保
據悉,目前農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低空農情信息遙感獲取,二是農業航空植保,三是作物制種輔助授粉等。其中,最大的應用領域是農業航空植保。據農業部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6月,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是4890架;2015年底,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2015年真正做植保的農用無人機并不多,更多是在演示。2016年,農用無人機才真正承擔起了農業植保作業的任務,但發展速度非常快。
在農業植保應用領域,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提供數據顯示:作業效率上,無人機是人工背負手動噴霧器的100倍;作業質量上,無人機采用超低量的噴霧方式,附著性提高了,旋翼產生的下洗氣流吹動葉片,提高作物下部及葉片背面藥液附著率,防治效果相比傳統施藥機械提高15%~35%,應對突發、爆發性病蟲害的防控效果好;作業成本上,采用25kg有效載荷的單旋翼油動力無人機和15kg有效載荷的單旋翼電動無人機進行噴施作業的年度收益分別是機動噴霧機的33倍和25倍;是人工手動噴霧的133倍和93倍。
在作物授粉應用領域,由于人工授粉效率低,作業量非常大。人工輔助授粉,每個勞動力每天可授粉3~10畝;農用無人機應用于雜交水稻制種授粉,其花粉的授粉率和水稻結實率均好于傳統人工拉繩的方法,效率是人工的20倍,此方式在美國被大量使用。
在遙感領域,農業無人機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遙感機動靈活,效率高;二是適合復雜農田環境;三是精細農業信息獲取技術的重要補充;四是光譜分辨率高,適合精準農業。
剛性需求:農民需要接地氣的無人機
農民究竟需不需要無人機?如果對這個問題還存在質疑,下面的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給出答案:據農業部統計,我國每年農藥中毒人數約9萬人,其中致死致傷致殘7300人。打藥已然成為農業生產環節的心頭痛。
深圳天鷹兄弟無人機創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才圣指出,從市場的角度看一個產品有沒有市場,要看三個條件:一看是不是剛需;二看是不是痛點;三看是不是高頻。“打藥”完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因此李才圣預測稱,農業將是無人機民用領域最大的一個市場。
那么,農民需要什么樣的無人機?李才圣表示,農民使用的植保無人機要兼顧實用性和經濟性,具體來說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經濟實用。一直以來農用無人機在農村市場推廣受阻的一大原因就是昂貴的價格,動輒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價格讓農民望而卻步。業界為此呼吁盡快將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目錄,并希望國家能給予專業航空植保服務公司一定的補貼和政策支持,以此降低使用者的購買成本。
其次,產品質量可靠,穩定性好。李才圣表示,農用無人機使用高頻,農忙時期一天可能就要用上6小時,并且需要連續使用上10多天。如何保證這種高頻的使用,對無人機來說是個挑戰。它的故障率、穩定性很關鍵。
再者,作業效率高,效果好。這要求無人機作業具備一定的精準性和效能,定位誤差要控制好,不能造成重噴、漏噴、誤噴等問題。
最后,操作簡易,故障少。操作簡易對無人機智能化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如傻瓜式操作、智能避障、數據采集與計算等功能。只有故障少了,維護成本降低了,最終才能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