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定個小目標,在智慧視頻領域,我們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做到全球第三”。
近日,華為EBG中國區企業云通信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彭曉東接受A&S采訪,被問及在智慧視頻領域華為的雄心是否是“全球第一”時,他這樣說道。(注:據數據統計,全球安防監控前三依次為海康威視、博世、大華股份)
彭曉東表示,2018年對于華為安防來說是發展元年,在智慧視頻領域,華為會堅持投入,今年年終前,華為還會針對主流市場發布近百款攝像機。未來,希望華為品牌、理念、技術在安防圈能被廣泛接受。
正當業內認為華為劍指排名第三的大華時,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向雷鋒網回應到:如今安防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已經上升至城市級管理應用及智慧物聯領域。未來,技術、市場等有一定積累的企業才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就此,他也篤信,“ 大華在這條航道上只會越走越快,大華會用市場份額與業績增長來證明其極具潛力的創新力與成長力。從第三到第二,也是大華現在努力的目標,相信時間在未來可以給出最有力的證明”。
從去年最新的全球安防營收數據來看,大華股份從2016年的第4名躍升至2017年第3名,營收額為20億美元,較第二名博世的差距為一億多美金。
隨后記者追問,那是否意味著未來全球安防市場將是??怠⒋笕A、華為一線排開時,殷俊表示這需要看華為自己發展的速度有多快。
華為的小目標
深耕安防六年的華為,真有在三年之內坐上全球視頻監控第三名寶座的實力?
“有”。
對于華為的這個“小目標”,資深安防專家朱明初教授非常肯定地給出自己的看法。除了朱明初教授外,眾多安防行業人士也給出相似的觀點。
智慧眼CTO王棟告訴雷鋒網,華為與電信運營商關系密切,對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華為具備眾多天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點:
基于華為運營商、終端、企業業務,對于安防類To G的客戶關系及客戶需求,華為會有很好地把握;
目前華為相關渠道應該比較通暢,營銷層面相較大華不處下風;
目前華為海思芯片在智能前端攝像頭中,具有核心掌控地位,對自身產品的配套能力及供貨成本有著天然優勢;另外,華為自有服務器也具備天然的成本和定制化優勢。
在王棟看來,安防只是華為的眾多業務之一,華為所提的“小目標”并不難實現,其自身的戰略定位決定了其安防業務能夠走多深、行多遠。
蘇州科達智能事業部總經理晉兆龍與王棟觀點一致,“就目前形勢而言,華為絕對有這個實力,是否能夠登頂(全球第三)取決于它是否強力聚焦安防” 。
晉兆龍指出,智慧城市的市場非常巨大,雖然大家宣傳很多,但落地才剛剛開始,賽道內玩家們的起跑線其實也相差無幾。而在智慧城市的核心市場構成要素中,華為具備天然優勢,以移動及物聯數據的整合來說,華為在移動無線運營商以及未來的5G產業化方面的布局讓人忌憚;最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橫向整合能力以及生態環境培育能力非常強大,很多安防廠商都無法比擬。
凡是都有辯證存在。
曾分別供職于大華和華為的資深技術專家告訴雷鋒網,“華為三年時間內想躋身全球安防前三位,不可能!”
“以對比大華股份為例,就技術層面而言,華為更占據優勢,人才儲備更充分;而從行業層面來說,大華耕耘安防多年,客戶的積累以及對于安防業務的理解更到位,產品、服務更能滿足客戶需求,尤其近一年多來,大華在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已經開始發力。
目前,安防行業最賺錢的部分依舊是前端設備,從鏡頭到光學到ISP到算法集成,華為積累較為薄弱,而這恰恰是老牌安防巨頭的優勢所在”。
“入侵者”華為
雖然華為在安防行業蟄伏時間較長,早在2012年,就有相關聲音在行業內傳播,但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撫今追昔,華為安防在行業內一直不溫不火,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三點:
前期在安防行業的投入不足,導致無法真正沉淀下來了解行業,因此對于很多行業客戶的理解存在盲點,如細分領域的客戶需求等等;
就產品豐富度而言,華為與傳統安防企業差距仍然較大;
華為不具有供應鏈優勢,一些與傳統視頻圖像相關的器件,如鏡頭等的供應能力存在不足,在機電控制方面也沒有足夠的積累;
而從近段時間華為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安防這塊肉,華為吃定了。
近日,在華為中國ICT生態之行2018系列活動上,華為又發布了“軟件定義”安防新理念和華為新一代智能攝像機,包括IPC6681-Z20 4K超高清星光級紅外智能球機、IPC6285-VWZ-LPR 4K超高清星光級一體化微卡口攝像機、M2221-FL(8-32mm)200萬超星光人臉抓拍柔光筒型攝像機;
另外,華為還生產了高清解碼器、視頻云節點、視頻內容管理平臺等產品,可以為安防客戶提供視頻監控的端到端服務。
與此同時,隨著用戶需求和場景的變化,當一家巨頭在市場上擁有絕對話語權之后,為構建更高進入門檻,向上下游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
從過去一年來的市場動作可以窺見,作為安防IT化引領者的華為正在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安防生態系統。
經過去年初的公安行業ISV合作交流會、8月的中國生態伙伴大會等多次活動的醞釀,9月華為在自己舉辦的豪門盛宴——華為全聯接大會宣布,其攜手東方網力、多維視通、高新興、華尊科技、商湯科技、易華錄、以薩數據、依圖科技、中盛益華,成立中國平安城市視頻云合作伙伴開放聯盟。
對于華為安防的加碼入局,在深諳安防行業的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程浩看來,這一切都是自然動作。首先華為有2B/2G(面向企業/面向政府)的基因;其次安防業務與華為的云戰略有協同效應。(華為公有云入局稍晚,與阿里云差距較大;私有云市場是主要發力點,而視頻是私有云非常大的一塊)。至于能否在三年內做到全球第三,短期來看,這是個“有野心”的目標。
華為的底氣
如果說安防是華為必須拿下的一塊業務,那么在??怠⒋笕A雙巨頭占領絕對領導地位的安防圈,華為到底有何“底氣”制定此目標?
多個業內人向雷鋒網分析道,華為對于安防行業無疑是重要的,如果沒有華為海思芯片搭建的底層平臺,中國的安防監控廠商可能會面臨很混亂的局面,各種技術支撐、產品交互以及標準化。
另外,從系統開放程度來說,海康、大華、宇視等傳統安防企業的系統較為封閉。這些攝像頭廠商將軟硬件結合在一起,攝像頭輸出的數據都帶有自身格式,與其他廠商的數據均不兼容,只有他們各自的系統能夠識別并讀取。如果公安部門想要調用他們的數據,則會向公安部門另外收費,對此甲方們不樂意。
再者,針對諸如視頻云方面的建設,此前一直都是煙囪式存在,各部門之間的基礎建設都相互獨立、且各警種數據信息、各地區之間的視頻數據不能共享。基于此,目前很多甲方都在考慮如何避免重復基礎性建設,因此大多數項目都由全市統一建設、統一規劃、統一運營,如此可以做到數據資源共享、計算資源能夠發揮最大利用率。
在這種情況下,公安部門并不想受制于某一家廠商。相比之下,華為開放的云平臺優勢就體現出來,華為的Openstack開放架構可以讓任何的攝像頭數據傳輸進來,從而進行統一的分析。
以無錫雪亮工程為例,無錫市是全國第一批雪亮工程項目示范城市(第一批有48個項目)。在建設方面,該項目由海康中標,但同時由于無錫市該項目負責人在綜合考慮之下,比較青睞華為安防監控云。因此整個無錫市雪亮工程的視頻云平臺由華為提供,攝像頭由海康提供。
從這來看,大華、海康等傳統安防廠商的利潤圍繞攝像頭展開,采集完數據之后,需要傳輸數據、存儲數據,然后利用數據做一些后期服務,所以從傳統安防廠商的業務延展性來說,想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云平臺是后續服務的重要依托。
???、大華等傳統安防廠商在前端以攝像頭為主的安防硬件設備方面有較好的口碑和較好的后期運維能力,但是在云平臺的底層搭建、海量數據處理、高性能的計算能力方面尚存不足。華為在云平臺的搭建以及高性能計算和數據處理等方面優勢明顯。
安防監控視頻云領域是華為不會放過的細分市場,它是華為看得到、做的了并且競爭對手不多的細分市場,目前,安防監控云已經被提到了公司的二級部門(公司對外有四個一級部門,分別面向運營商、企業、消費者和云客戶,華為內部的部門職級大概有5-6個等級,二級部門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門)。
值得注意的是,就華為一直以來遭人詬病的地面部隊短板今年也得到補強。以無錫地區為例,華為17年無錫團隊為2人,18年將會增加到13個人,同時2017年華為在無錫的安防業績增長超過113%。
加強壁壘
中國安防巨頭多數成立于21世紀初,彼時的中國經歷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洗禮,亟需更安全的方式保衛諾大國土的安全。
對于行業來說,那是安防業發展的黃金期,外企開始敗退,各大安防廠商在市場的號召下,聞風而動,迅速分食一杯羹。??荡笕A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也在此階段開始積累用戶。
之后的故事,便是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在模擬轉數字時代,大打價格戰,迅速圈地,不斷大魚吃小魚,屹立于世界安防金字塔頂端。
在過了幾年最為安逸的日子后,一位業內人士對雷鋒網分析稱,一直以來,安防行業都是做GR(政府關系)的生意,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做深度定制,未能樹立起自己的技術壁壘,很難在技術領先性、前瞻性上有所突破。
因此,華為的入侵顯得輕而易舉——只要掌握了供需雙方需求,再加以自身強大的GR、創新、技術能力,就能在短期內完成渠道的積累。
當下,對于傳統安防廠商來說,更為緊迫的局面是,自身的主營業務正面臨華為的入侵。大華、海康們必須想辦法鞏固城池,尋求更好的差異化競爭力,產品規劃和戰略方向。
無論華為的這個“小目標”能否實現。也許,對于傳統安防行業來說,狼真的來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