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有沒有輸入4.5-18V輸出5V,Pout為5W的DC/DC變換器,要求高效率輸出紋波低的方案???
2015-05-23 22:18:18
正激變換器中變壓器的設計
2012-08-13 15:33:21
正激變換器中變壓器的設計
2012-08-14 15:16:56
正激變換器中同步整流驅動分析
2012-04-08 12:52:57
正激變換器的分析與設計(一)正激是一個帶變壓器隔離的BUCK,因此研究BUCK如何工作類似于研究正激如何工作。我們都知道BUCK是降壓電路,尤其使用在極低電壓輸出的場合,例如1.2V,3.3V輸出等
2019-04-21 12:55:32
正激電源變換器的設計步驟
2015-07-29 18:30:09
正激變換器的設計
2012-08-14 15:13:05
正激變換器設計(航嘉)
2012-04-08 12:55:36
什么是羅氏線圈?羅氏線圈與電流互感器的應用是什么?羅氏線圈與電流互感器的主要區別在哪?羅氏線圈與傳統電流測量裝置相比有哪些突出優點?
2021-08-02 09:58:30
,線圈的輸出電壓與di/dt成正比。也就是說,羅氏線圈的輸出電壓與被測電流的微分成正比,只要將其輸出經過的積分器,即可得到與一次電流成正比的輸出電壓。 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及安培環路定理,羅氏線圈輸出感應電
2021-03-22 16:40:21
羅氏線圈的測量原理及與霍爾傳電流傳感器有何區別?
2019-08-05 14:31:23
BM2P011 PWM AC / DC變換器的典型應用電路。用于AC / DC的PWM型(BM2PXX1)為包含電源插座的所有產品提供了最佳系統。 BM2PXX1支持隔離和非隔離器件,可以更簡單地設計各種類型的低功耗電氣轉換器。 BM2PXX1內置高壓啟動電路,可承受650V電壓,有助于降低功耗
2020-06-05 09:33:54
我在使用ADE7753和羅氏線圈測量電流的時候,看ADE7753手冊里面講最大接到管腳上的電壓是0.5V,可是我將羅氏線圈掛到電流母線上輸出的波形如下
顯然不滿足,我應該怎么辦呢?
2023-12-27 06:10:36
容實現這個功能,這種升壓變換器稱為電容充電泵;如果使用電感實現這個功能,這種升壓變換器稱為BOOST變換器。另外,也可以將直流電壓變為交流,然后使用高頻變壓器升壓,如反激、正激、推挽、半橋和全橋等電源結構...
2021-12-29 06:01:10
BUCK變換器
2012-08-14 13:05:11
。 1.1 簡化的Buck變換器等效電路 輸出電壓反饋到誤差放大器A1,和內部的參考電壓比較,AOZ101x參考電壓Vref為0.8V。反饋電壓和參考電壓的任何的微小差異會導致誤差放大器輸出電壓大的擺幅
2016-10-10 13:12:34
右SmartyPants創建一個自定義列表如何創建一個注腳注釋也是必不可少的KaTeX數學公式新的甘特圖功能,豐富你的文章UML 圖表FLowchart流程圖導出與導入導出導入1.前言在DCDC變換器中BUCK變換器是最基礎的一類降壓型變換器,它可以將輸入電壓新的改變我們對Markdown編輯器進
2021-12-30 07:15:00
的BUCK,主要采用PSIM仿真,適用于需要設計此變換器的課設同學。一、設計指標及要求BUCK變換器有關指標為: 輸入電壓:標稱直流48V,范圍: 43V~53V 輸出電壓:直流25V, 4A 輸出電壓紋波: 100mV 電流紋波: 0.25A 開關頻率: 250kHz
2021-11-16 07:22:02
,L2為輸入、輸出電感;C1為中間電容,C2為輸出電容。記Boost,Buck開關管占空比分別為d1,d2。3.2 單管調制策略 為簡化控制策略,降低開關損耗,Boost-Buck變換器宜采用單管工作模式
2019-06-03 05:00:03
Buck變換器也稱降壓式變換器,是一種輸出電壓小于輸入電壓的單管不隔離直流變換器。圖中,Q為開關管,其驅動電壓一般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脈寬調制)信號,信號周期為Ts
2021-03-18 09:28:25
DC-DC是英語直流變直流的縮寫,所以DC-DC電路是某直流電源轉變為不同電壓值的電路。DC-DC變換器的基本電路有升壓變換器、降壓變換器、升降壓變換器三種。在同一電路中會有升壓反向、降壓升壓等功能
2021-11-17 06:37:14
前言DC-DC變換器的應用場景為:移動電子設備供電。其中包括,DC/DC開關電源與LDO線性電源。高興LED電源。功率優化器。如功率跟蹤器。與高頻變壓器結合。分類主要分為隔離性與非隔離型,其中從
2021-11-17 06:54:16
~60V輸出電壓Uo3.3V 輸出電流10A輸出電壓紋波33mV開關頻率fs100kHz(PWM類變換器);300kHz(fsmin)(諧振類變換器)1)第1類有源箝位正激變換器,如圖6所示。CCM
2013-01-22 15:54:30
DCDC變換器建模一、開關電源建模基本概念二、CCM下變換器建模1.狀態平均的概念2.推導變換器的狀態空間平均方程3.對變換器的狀態空間平均方程進行線性化處理4.平均開關模型三、DCM下變換器建模
2021-10-29 08:57:11
目錄前言:原理:諧振頻率:軟啟動模態分析問題與答案參考和引用前言: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電力電子行業逐漸的火熱起來。特別是新能源產業的興起(風能,太陽能等),DCDC變換器也變成
2021-12-28 07:48:23
DCDC降壓型BUCK變換器應用于汽車電子系統中會出現哪些問題?DCDC降壓型BUCK變換器應用于汽車電子系統中的設計技巧有哪些?
2021-07-28 07:36:25
什么是狀態平均?DCM下變換器建模與CCM有什么不同?基于電流峰值控制的CCM變換器建模是什么?
2021-10-15 06:02:55
`如題,用FPGA輸出的PWM信號驅動推挽變換器的2個MOS管,用什么驅動芯片比較合適。`
2021-01-20 15:47:42
最近 LCC 諧振變換器備受關注,因為它優于常規串聯諧振變換器和并聯諧振變換器:在負載和輸入變化較大時,頻率變化仍很小,且全負載范圍內切換可實現零電壓轉換(ZVS)。本文介紹了LLC 型諧振
2016-01-19 14:54:05
LLC諧振變換器的研究諧振變換器相對硬開關PWM變換器,具有開關頻率高、關斷損耗小、效率高、重量輕、體積小、EMI噪聲小、開關應力小等優點。而LLC諧振變換器具有原邊開關管易實現全負載范圍內的ZVS
2018-07-26 08:05:45
最近LCC諧振變換器備受關注,因為它優于常規串聯諧振變換器和并聯諧振變換器:在負載和輸入變 化較大時,頻率變化仍很小,且全負載范圍內切換可實現零電壓轉(ZVS)。本文介紹了LLC型諧振變換器的分析
2019-08-08 11:11:37
用LT1766組成非絕緣型降壓變換器時,如附圖所示那樣外接元件數量很少。具有電路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電路的振蕩頻率固定為 200kHz。為了能在噪聲較大的環境中使用,電路還附加了有效的同步功能
2021-05-12 07:51:37
MAX731開關控制型DCDC升壓變換器電路圖分析
2021-03-31 07:07:29
BM2P013 PWM AC / DC變換器的典型應用電路。用于AC / DC的PWM型(BM2PXX3)為包含電源插座的所有產品提供了最佳系統。 BM2PXX3支持隔離和非隔離器件,可以更簡單地設計各種類型的低功耗電氣轉換器。 BM2PXX3內置高壓啟動電路,可承受650V電壓,有助于實現低功耗
2020-06-04 16:33:15
波、鋸齒波、矩形波等。如果U/F變換電路輸出波形是對稱的,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這種電路稱為壓控振蕩器(VCO),如果輸出波形是不對稱的,則為U/F變換器。 U/F變換器和F/U變換器有模塊式
2011-11-10 11:28:24
ZCS-PWM Buck變換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與功率場效應管(MOSFET)相比,絕緣柵雙極晶體管有什么優點?通過Saber仿真軟件對新型ZCS PWM Buck變換器進行的仿真分析如何?
2021-04-07 07:02:40
用matlab對推挽變換器做個很簡單的仿真,但是里面這個變壓器參數怎么設置啊,輸出的電壓很奇怪啊
2020-11-04 17:25:45
boost變換器是什么boost變換器稱為并聯開關變換器。與buck變換器其不同的是,boost型電感在輸入端(開關),buck型電感在輸出端。boost型變換器的輸出電壓Vo總是大于輸入電壓Vi
2018-08-22 14:00:53
一種正-反激變換器的研究
2012-08-16 09:31:09
諧振網絡通常由多個無源電感或電容組成,由于元件個數和連接方式上的差異。常見實用的諧振變換器拓撲結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負載諧振型,另一類是開關諧振型。負載諧振型變換器是一種較早提出的結構,注重電源
2020-10-13 16:49:00
為什么正激變換器必需要濾波電感,而反激式變換器不需要?
2023-04-25 09:55:43
零基礎帶你了解反激變換器
2021-03-11 07:27:14
升壓型電流變換器電路
2019-04-11 14:11:24
雙正激式變換器電路圖當需要較大的輸出功率時,一般采取電壓疊加的雙正激式變換電路,如圖所示。電路特點: (1)兩個正激式變換電路并聯,T1和T2反相180o驅動,功率增大一倍,輸出頻率增加一倍,紋波
2009-10-24 09:26:58
本人在做雙半橋雙向變換器,當變換器工作與BOOST狀態時,輸出電壓值總是打不到穩態值。低壓側輸入電壓為24V,高壓側輸出電壓為100V,現在高壓側輸出電壓只有96V。不知道什么原因。跪求大俠解答,不勝感激。
2016-04-14 21:18:38
雙管正激變換器
2012-08-14 14:34:19
由于正激變換器的輸出功率不像反激變換器那樣受變壓器儲能的限制,因此輸出功率較反激變換器大,但是正激變換器的開關電壓應力高,為兩倍輸入電壓,有時甚至超過兩倍輸入電壓,過高的開關電壓應力成為限制正激變換器容量繼續增加的一個關鍵因素。
2019-09-17 09:02:28
雙管正激變換器的小信號分析
2012-08-14 14:35:44
雙管正激DC_DC變換器的損耗計算與優化設計
2012-08-14 14:32:16
大家好,我現在要設計一個電源,輸入范圍18-72,輸出24,300w功率,實現輸入輸出全隔離。要實現升降壓,所以想選擇反激變換器,現在有幾個問題1、反激變換器書上介紹只有在CCM模式下為升降壓模式
2016-12-04 18:31:07
反激變換器與Buckboost變換器的關系。
2012-08-12 11:46:34
反激變換器原理1.概述到目前為止,除了Boost 變換器和輸出電壓反向型變換器外,所有討論過的變換器都是在開關管導通時將能量輸送到負載的。本章討論扳激變換器與它們的工作原理不同。在反激拓樸中,開關管
2009-11-14 11:36:44
反激變換電路由于具有拓撲簡單,輸入輸出電氣隔離,升/降壓范圍廣,多路輸出負載自動均衡等優點,而廣泛用于多路輸出機內電源中。在反激變換器中,變壓器起著電感和變壓器的雙重作用,由于變壓器磁芯處于直流偏磁狀態,為防磁飽和要加入氣隙,漏感較大。
2019-10-08 14:26:45
1、概述開關電源的設計是一份非常耗時費力的苦差事,需要不斷地修正多個設計變量,直到性能達到設計目標為止。本文step-by-step 介紹反激變換器的設計步驟,并以一個6.5W 隔離雙路輸出的反激變換器
2020-11-27 15:17:32
阻抗變換器和阻抗匹配網絡已經成為射頻電路以及最大功率傳輸系統中的基本部件。為了使寬帶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輸入、輸出達到最佳的功率匹配,匹配電路的設計成為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重要任務。要實現寬帶內的最大功
2019-07-09 06:28:08
介紹了一種分析同軸線變換器的新方法,建立了理想與通用模型,降低了分析難度和簡化了分析過程。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種同軸變換器與集總元件相結合的匹配電路設計方法,通過優化同軸線和集總元件的參數,實現
2019-08-19 07:42:07
四分之一波長平衡變換器是1:1變換器,輸入輸出阻抗相同,只進行平衡-不平衡變換。它的應用例如在基本半波振子天線中,半波振子天線屬平衡型,同軸電纜屬不平衡型,需要進行平衡-不平衡變換。
2021-04-26 06:11:46
羅氏線圈互感器,具有測量范圍寬、精度高、無磁飽和、體積小等優點,正逐步取代傳統的電磁式電流互感器,在電力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020-05-11 08:00:10
的脈寬調制器是美國硅通用公司的第二代產品SG3525,這是一種性能優良,功能齊全,通用性強的單片集成PWM控制器。由于它簡單、可靠且使用方便靈活,大大簡化了脈寬調制器的設計及調試。1、雙管正激變換器
2018-11-21 16:21:20
框圖 如圖 6 所示,充電時,系統在輸入 24 ~ 36V 內變化,通過雙向DC - DC 變換器的降壓電路輸出到 18650 型鋰電池。放電時,電池通過雙向 DC - DC 變換器的升壓電路輸出
2018-10-18 16:50:16
基于UC3844控制的雙管正激式變換器在電動自行車充電器中的應用
2012-08-10 13:02:03
輸出的變換器傳導EMI進行了對比。同時,該電路采用移相控制,減小輸入電流紋波,從而優化輸入濾波器。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U型布局的EMI性能優于I型布局的EMI性能,尤其是在高頻的部分。 圖4:移相控制
2019-03-13 06:45:01
如何實現任意波形頻域變換器設計?
2022-02-15 06:30:36
低壓大電流直直變換器的設計推挽正激電路應用于變換器有什么優點?
2021-04-21 06:21:35
反激變換器的RCD吸收回路是什么?如何去反激變換器的RCD吸收回路?
2021-04-28 06:22:21
求助:我想要一個輸入DC60~160V,輸出DC24V 或者15V的寬電壓變換器設計方案,謝謝
2015-08-14 19:55:32
本科畢業要設計什么樣的小功率DC/DC變換器才能過關啊,一u沒有大佬指點一下
2022-04-04 21:23:07
小功率電源變換器電路
2020-03-02 11:07:47
一種改進的級聯型多電平變換器拓撲
2019-05-15 11:37:05
本帖最后由 jf_57534307 于 2022-3-9 20:09 編輯
設計的用單片機控制的buck變換器,輸出電壓1-15 V可調,輸入20-30V,通過adc采集輸出電壓,用增量式pid算出pwm波的占空比。輸出的電壓波形不穩定
2022-03-09 08:37:48
自動調整兩個輸入電容上的電壓,使變壓器在工作周期的正、負半周伏-秒平衡,因此在中大功率范圍內受到青睞。 電壓型全橋DC-DC變換器 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這種變換器具有開關管器件電壓應力、電流應力
2023-03-03 11:32:05
開關管Q1導通時的功率回路也將有助于提高EMI性能。圖 4:移相控制下的U型EMI性能圖 6:簡化的EMI濾波器圖 8:采用差模和共模濾波器的I型布局的EMI性能本文比較了移相控制下的雙路輸出降壓變換器兩種不同的PCB布局,可以看出,U型布局的EMI性能優于I型布局。
2020-10-21 12:46:33
能量回饋型電流變換器電路
2019-04-10 09:39:03
請大神指教一下迷津,萬分感謝!這個DC-DC變換電路是正激式還是反激式。誠信求教,零電流準諧振半橋式變換器是屬于正激式變換器還是反激式變換器?
2016-05-28 09:54:29
儲壓變換器電路圖
2019-10-23 03:45:12
摘要:高頻化、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是 DC/DC 變換器的發展趨勢。傳統的硬開關變換器限制了開關頻率和功率密度的提高。移相全橋 PWM ZVS DC/DC 變換器可以實現主開關管的 ZVS,但滯后
2019-09-28 20:36:43
電容器(1μF)。電荷泵IC芯片和外部電容器合起來所占用的空間,還不如電感式DC/DC變換器中的電感大。利用電荷泵還很容易獲得正、負組合的輸出電壓。如TCM680器件僅用外部電容即可支持+2 UIN的輸出
2014-06-05 15:15:32
電荷泵還很容易獲得正、負組合的輸出電壓。如TCM680器件僅用外部電容即可支持+2 UIN的輸出電壓。而采用電感式DC/DC變換器要獲得同樣的輸出電壓則需要獨立的兩個變換器,如用一個變換器,就得用具有復雜拓撲
2018-09-28 16:03:17
開關式dc-dc變換器具有效率高的優點,但是由于開關的存在,輸出紋波較大,本文介紹一種降低紋波的有源電路,圖1給出的是電路圖。圖中V1是dc-dc變換器輸出的電壓,5V,但是存在紋波。R4是負載電阻
2022-04-02 15:51:25
隔離型Cuk變換器電路
2019-04-11 14:00:55
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拓撲結構與控制方法*附件:隔離型雙向DCDC變換器-拓撲結構與控制方法.pdf
2022-08-23 14:12:56
輸入輸出共地的三電平變換器
2006-04-21 00:07:331411
DC/DC變換器中輸出濾波器的比較
摘要:輸出濾波器是DC/DC變換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變換器的動態性能、整機體積和成本等性
2009-07-09 10:48:431593 負輸出羅氏變換器實用性剖析
摘要:
負輸出羅氏變換器系列能完成從正到負的DC/DC升壓變換。文中以負輸出羅
2009-07-27 09:44:48750 雙輸出SEPIC變換器
雙輸出SEPIC(Single-Ended Primary Inductance Converter- 單端初級電感變換器)變換器電路示于圖1,在此電路中采用Linear公司降壓變換器 LT1767。
2009-11-01 08:42:542347 本文主要通過對Droop法DC/DC變換器并聯均流技術的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反激式電路拓撲的兩個DC/DC變換器并聯輸出的均流變換器。
單端反激電路的電路拓撲及工作
2010-08-26 11:31:016461 輸入串聯輸出并聯全橋變換器在高壓大功率DC-DC場合應用十分廣泛。本文為了解決輸入串聯輸出并聯全橋變換器的輸入不均壓問題,探究了輸入串聯輸出并聯全橋變換器輸入側分壓不均和輸出側分流不均的根本原因
2017-11-16 17:22:006 在開關電源中使用多路輸出變換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介紹了多路輸出DC/DC變換器的分類,并結合幾種典型的拓撲結構討論了變換器多路輸出的實現方法和每一種電路的優缺點。
2020-04-10 10:04:008523 基于反激式電路拓撲的DCDC變換器并聯輸出的均流變換器設計(通信電源技術手冊在線閱讀)-該文檔為基于反激式電路拓撲的DCDC變換器并聯輸出的均流變換器設計總結文檔,是一份不錯的參考資料,感興趣的可以下載看看,,,,,,,,,,,,,,,,,
2021-09-22 12:16:4227 串聯諧振LLC半橋變換器的簡化分析與設計
2022-01-12 10:49:1039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