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金證券,陳傳紅、薛少龍)
一、為什么發展磷酸錳鐵鋰:老樹新枝,本質上為經濟性提升
1.1 鐵鋰路線已接近理論極值
近幾年LFP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迅速已接近極限。2010款比亞迪E6LFP電池能量密度僅為90Wh/kg,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迭代,根據工信網發布的新能源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2年搭載LFP電池系統的最大能量密度為161.27Wh/kg,并且這一最大值近兩年幾乎沒有變化,自此磷酸錳鐵鋰系大發展應運而生。
1.2 磷酸錳鐵鋰:LFP能量密度極值下,鐵鋰破解的新出路
LMFP:以錳鐵固溶體形式存在而非簡單的物理混合。在LMP中摻雜Fe,形成LMFP固溶體能很好的結合LMP以及LFP的優點。
LFP能量密度再提升理論上可能性較小。能量密度=克容量×電壓平臺÷體積。從公式可以看出能量密度在體積一定時只與材料的克容量和電壓平臺有關,電壓平臺與物理結構有關,磷酸鐵鋰材料的電壓平臺為3.4V;而磷酸鐵鋰克容量目前做到接近160mAh/g,已經接近理論極限。
隨著新能源車需求快速攀升、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部分原有電池體系已接近理論極值的情況下,電池廠與正極廠對可以從技術層面上可以提升能量密度的方案渴望程度進一步提升。此前由于磷酸錳鐵鋰性能以及生產難度等問題沉寂了許久,但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接近極值以錳鐵鋰電池技術不斷突破等因素共振,多家廠商因其經濟性又開始關注磷酸錳鐵鋰。
磷酸鐵鋰電壓平臺為3.4V,而磷酸錳鐵鋰可達4.1V,理論上LMFP能量密度提高20%+。且錳非稀有金屬,全球錳礦資源非常豐富,磷酸錳鐵鋰成本較磷酸鐵鋰原料成本增加5-10%左右,錳鐵鋰發展符合經濟性。
生產 LMFP 電池與生產LFP電池的生產設備變動較小,無需重建產線,變動成本低,符合經濟性。
二、什么是好的磷酸錳鐵鋰:突破原有桎皓,方可升華
2.1LMFP存在的性能問題:雙電壓、穩定性、導電率、循環、比容量
LMFP作為LFP的“升級版”,雖繼承了LFP低成本、高熱穩定性、高安全性等優點,彌補了其能量密度低、低溫穩定性較差等缺點,但LMFP也存在導電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環性能較差等問題。
導電性能問題相對簡單,目前行業內大部分企業都已解決;除此之外的雙電壓、比容量以及循環等問題行業內部分龍頭企業已突破;Jahn-Teller效應導致的錳析出問題為最大痛點,行業正在突破,少數企業已有進展。
電池倍率:nC,n是指在一小時內完成充電/放電的次數,n值越大,充電/放電的倍率越高;倍率性能:高倍率下放出的容量越大,性能越好。倍率性能與鋰離子的遷移能力直接相關,所有影響鋰離子遷移速度的因素都會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倍率性能。
2.1.1 比容量、穩定性以及循環性能問題:Jahn-Teller效應,Mn3+易溶解,行業正在突破,少數企業已有進展
原理:1.LMFP仍存Jahn-Teller效應(Mn3+富集于正極顆粒表面,扭曲錳氧八面體,進而導致錳析出),結果導致SEI膜增厚(消耗活性鋰)。2.高電位下MnPO4不穩定。3.錳鐵比增加會增加錳析出概率增大進而導致電極與電解質副反應加劇。4.LMP晶格易形成部分氧空位。
影響:根據公式,活性鋰減少,理論比容量下降;同時錳析出導致晶格畸變、結構坍塌,循環穩定性較差以及電池壽命較短,材料的穩定性也下降。
解決:目前主要通過合理調整錳鐵比例(降低錳比例),并通過核殼結構改性以及合成具有濃度梯度的錳鐵鋰正極材料等手段減少錳溶解和克服Jahn-Teller效應。
解決一:合成具有濃度梯度或核殼結構的錳鐵鋰正極材料,二者都屬于表面改性,減少錳在材料表面的分布進而緩解錳溶解問題。
核殼結構:殼材料為碳和金屬磷酸鹽。殼結構包覆在內核LMFP外,減少Mn與電解液的接觸,如上海華誼專利CN110416525A(2019),其殼材料包括碳和金屬磷酸鹽,通過實施例1與比較例1對比,可以看出包覆碳+金屬磷酸鹽為殼結構比僅包覆碳的電化學性能更好;通過實施例2與比較例2和3對比,可以看出碳+金屬磷酸鹽為殼結構比無殼結構以及摻雜金屬離子(Mg)的錳鐵鋰電化學性能更好。
核殼結構:殼材料為碳,即碳包覆。碳包覆可以有效阻止磷酸錳鋰顆粒進一步長大以及阻止電解液中HF對正極材料的侵蝕作用,提高正極材料的循環性能等電化學性能。
未包覆V.S包覆碳:未包覆碳的LMFP首次充放電比容量幾乎為0mAh/g;碳包覆后在550/600/650℃下,首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40/149/147mAh/g。
未包覆 V.S 包覆碳:1C 電流密度下,未包覆碳的LMFP比容量為0mAh/g;碳包覆:5/10/15% 碳含量循環100 圈后比容量分別為59.4/76.6/74.4mAh/g。
濃度梯度:為減少材料表面的Mn含量。如國軒高科專利CN104577119B(2015),分別配制富錳溶液和貧錳溶液,通過控制加樣速度,用共沉淀法合成梯度結構的磷酸錳鐵前驅體,再進行摻鋰和高溫煅燒,制備出梯度結構磷酸錳鐵鋰。
解決二:降低錳比例。錳含量的增加會提高LMFP工作電壓,進而有效的提高能量密度,但是會導致導電率和鋰離子傳導率同時下降;錳含量的增加會使電解液接觸錳的數量增加,增加錳在充放電循環中的溶解。
綜述:錳析出問題行業內各企業正在突破,少數企業已有進展,如華誼集團、德方納米采用合成核殼結構的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緩解錳析出問題。
2.1.2 雙電壓平臺問題:行業內部分龍頭企業已突破
原理:由于錳、鐵的充放電電壓不同,鐵的電壓平臺低于錳,因此,LMFP充放電存在兩個電壓平臺,對應錳與鐵的氧化還原,在3.5V附近的平臺為 Fe2+轉化為Fe3+,在4.1V附近對應Mn2+轉化為Mn3+。
影響:存在變壓問題,電壓切換會導致后期電池BMS難管理等問題。
解決:目前主要通過導電物包覆、提高錳比例以及通過LMFP與三元材料復合解決雙電壓等、問題。(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解決一:獨立成組,錳比例越高,電壓平臺越高且單一,但問題越多。
問題:隨著錳比例的增加,電壓平臺從3.5V提升并均可維持在4.1V左右,當錳鐵比為9:1 左右時LMFP不存在雙電壓問題,可以單獨使用,而鐵元素只起到改性作用;但是比容量呈大幅減少趨勢,倍率性能急劇下降,循環穩定性不隨 Mn 比例的增加而改變,但循環性能下降。
解決:合成具有濃度梯度或核殼結構的錳鐵鋰正極材料等方法,減少錳在材料表面的分布進而緩解錳溶解問題。如上海華誼專利(CN110416525A,2019),其利用核殼結構緩解錳溶解問題提高材料循環性能和放電容量等;國軒高科專利(CN104577119B,2015),其公開了一種具有濃度梯度結構的LMFP材料,沿著徑向方向上,Fe元素濃度上升,而 Mn元素濃度下降,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環和倍率性能。
未來隨著LMFP技術的不斷迭代,未來有望實現LFMP單獨成組。
解決二:復合三元。由于三元材料與錳鐵鋰材料電壓平臺接近,復合后不存在雙電壓平臺問題,當錳鐵比為合理時LMFP需要與三元材料復合解決雙電壓以及三元安全性等問題。
根據專利 CN111883771A(2020),其錳鐵比為6:4。
根據專利 CN111048760A(2020),摻混30%以上的磷酸錳鐵鋰(實施例 3-7)復合材料可以通過所有安全性能測試,說明摻混后的復合材料的安全性能有顯著的提升。
解決三:導電物包覆。解決雙電壓平臺問題,如根據億緯鋰能相關專利(CN113860280A,2021),其采用導電聚合物聚三苯胺包覆LMFP正極材料,聚三苯胺自身的充放電性彌補了LMFP雙電壓平臺的不足,從而提升了電池體系的抗過充、過放能力。
綜述:目前行業內部分龍頭企業已突破,如億緯鋰能采用導電物包覆技術路線,斯科蘭德、力泰鋰能以及德方納米等企業通過復合三元技術路線來解決雙電壓問題。
2.1.3 導電率低:致低溫性能以及倍率性能差,行業內大多數企業采用多元化技術路線已解決
原理:1.LMFP具有橄欖石結構,該結構顯著缺點是材料通過PO4四面體連接,沒有連續的FeO6(MnO6)共棱八面體網絡,因此無法像鈷酸鋰材料那樣形成連續的Co-O-Co結構。限制了鋰離子在一維通道中的運動,鋰離子擴散速率低。2.相比LFP0.3eV的躍遷能隙,電子在LMFP中的躍遷能隙高達2eV,基本屬于絕緣體,電子導電率以及離子遷移率低。
影響:低溫性能以及倍率性能主要與電子導電率、鋰離子的擴散速率相關,因而材料倍率性能較差。
解決:目前主要通過導電劑、碳包覆、復合三元以及金屬離子摻雜等改性手段來改善電導率以及倍率性能較差問題。
解決一:導電劑。添加導電劑后可以增加活性物質間的導電接觸,提高電子電導率。
解決二:碳包覆。碳包覆可以通過碳層和顆粒的相互接觸,形成良好的導電網絡,提高材料導電率。
解決三:復合三元。如德方納米專利(CN108598386A,2018),提供一種核殼結構的磷酸錳鐵鋰基復合材料,三元材料作為外殼包覆在磷酸錳鐵鋰外面,提高LMFP內部電子導電性,使鋰離子遷移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材料導電性,提高材料的低溫性能和倍率性能。
復合三元后低溫容量保持率提升3.52%,首次放電比容量以及1C放電比容量都明顯高于LMFP,倍率性能也有明顯提升。
解決四:(鎂、鈦等)摻雜改性,提高倍率性能以及低溫性能。
由于倍率性能以及低溫性能主要與鋰離子擴散速率以及電子遷移率有關,因此,摻雜鎂等金屬離子的LMFP倍率性能以及低溫性能都有所提高。
摻雜V.S不摻雜鎂:在不同放電倍率下,摻雜鎂的LMFP容量明顯高于不摻雜的LMFP。20C時,摻雜鎂與不摻雜LMFP的放電容量分別為107.8mAh/g、95.4mAh/g,提高13.00%。
摻雜V.S不摻雜鎂:摻雜鎂的LMFP首次充放電容量分別為152.2mAh/g、146.3mAh/g ,不摻雜鎂LMFP首次充放電容量為144.7mAh/g、134.1mAh/g,摻雜鎂后首次充放電容量分別提高5.18%、9.1%。
綜述:導電率低問題目前行業內大多數企業采用各種技術路線已解決,如德方納米采用復合三元技術、加導電劑等路線,力泰鋰能采用碳包覆、離子摻雜等路線,寧德時代采用加導電劑、離子摻雜路線等路線。
2.2 專利:錳鐵鋰無通式化合物專利
錳鐵鋰無通式化合物專利,專利壁壘較醫學藥品化合物專利低。通式化合物專利一般是指藥品專利,該類型專利一旦獲得授權則是對化學物質或藥物活性分子(API)的絕對保護,通常難以規避。
專利數量:截至2022年4月,國內關于LMFP 的相關專利數量為221項,近幾年隨著各廠商開始布局磷酸錳鐵鋰,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迅速,根據申請日統計,2020年有30項,2021年有33項相關專利申請。
擁有專利尤其是優化專利的廠商掌握先發優勢。近幾年,國內外企業紛紛開始布局磷酸錳鐵鋰,針對LMFP存在的性能問題,各廠商主要通過碳包覆、離子摻雜以及納米化等手段進行改性。其中,工藝提高只是表觀改性,從本質上改變其結構需引入第三方元素,但第二條路線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僅有少數企業擁有相關專利。
三、如何生產出好的磷酸錳鐵鋰:兩種路線,液相法最優
3.1 兩種路線:液相法與半固半液法
LMFP與LFP生產工藝有所不同,由于錳鐵需要形成均一的固溶體才能成生產出品質較高的錳鐵鋰,因此生產高品質錳鐵鋰大概率要基于液相法,使用固相法生產鐵鋰的企業需要改進其生產工藝。
生產錳鐵鋰主要有液相法和半固半液兩種方法。液相法可將原材料全部溶解,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原則,能實現分子級的結合,獲得的前驅體更均勻,可以有效防止富錳相的聚集,提高材料電化學性能;而固相法是借助機械混合破碎實現原材料的混合,只能實現宏觀的均一,不能實現微觀也就是分子級均一,產品一致性較差。半固半液法是前段工藝采用液相法來提取元素,使鐵錳能形成均一的固溶體。
前段工藝為磷酸錳鐵鋰生產的核心壁壘。各企業前段液相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獲得納米LMFP材料方式不同,從縮小一次粒徑方面縮短Li+以及電子遷移路徑,從而提高導電性。
3.2 復合三元生產:各企業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復合方式:1.以常規攪拌方式制備的錳鐵鋰復合三元材料制成的電池(1-M)與三元電池有相似能量密度、電壓平臺,同時有更優的低溫性能和循環壽命以及安全性能;2.將磷酸錳鐵鋰先行包覆在三元材料上再通過常規合漿工藝制成的電池(2-C)安全性更優,但電阻偏大,電性能稍差。
各企業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根據各企業專利梳理,與三元復合主要包括簡單物理混合、碳層連接、機械融合、物理吸附、核殼結構以及通過化學鍵方式連接等技術路線。
隨著 523NCM從90%減至50%,復合材料容量保持率以及首次充放電效率提高。根據力泰鋰能物理吸附技術路線專利,隨著523NCM的添加量減少(實施例 1-5:從 90%減至 50%),復合材料在0.1C下首次放電比容量逐漸減少,但首次充放電效率以及1C循環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逐漸增加,并且容量保持率都明顯高于523NCM,首次放電比容量明顯高于LMFP。
3.3 降本路線:增加原材料選取范圍、工藝改良、回收
材料降本:目前原材料標準不一,固相法沿用生產鐵鋰的方法,以磷酸鐵為前驅體與鋰鹽和錳鹽混合,未來使用錳鐵礦(打成粉),再加磷酸制備后,成本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各廠商在對LMFP 改性過程中盡量采用低成本材料,如斯科蘭德使用金屬氧化物(成本低)制備復合多元磷酸鐵錳釩鋰,力泰鋰能通過離子摻雜以及碳包覆提高LMFP 電化學性能時,使用常見無機化工原料降成本。
工藝降本:各廠商通過對生產工藝各環節進行優化降成本,如力泰鋰能專利運用超重力旋轉床進行共沉淀反應制備磷酸錳鐵鋰前體降本,斯科蘭德其專利微波活化法制備LMFP使用水做研磨體降成本。
回收降本:隨著碳酸鋰價格的大幅上漲(21 年至今漲近8倍),回收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的經濟性越來越好。德方納米通過回收利用廢舊磷酸鐵鋰實現產業鏈閉環,以及提高鋰礦的利用率來降成本。
3.4 投資強度:2億左右,略大于鐵鋰
純液相法生產LMFP的成本較半固半液法高。年產1萬噸磷酸錳鐵鋰,根據草根調研,半固半液法生產所需投資約為1.8-2 億元,根據德方納米投資項目公告,液相法生產所需投資約為2-2.4 億元。
四、磷酸錳鐵鋰的未來在哪里:先兩輪,再復合,終章為獨立成組
4.1 商業化路線:兩輪電動車→復合三元→獨立使用
4.1.1 兩輪電動車:已進終端,放量在即
復合錳酸鋰(LMO):憑借安全性與循環壽命等優勢已進兩輪電動車終端。LMFP+LMO 在兩輪電動車領域可以被認為是性價比最高的鋰電系統之一,目前已進終端且逐漸開始放量如星恒配套的小牛電動車等。在新國標政策等因素驅動下,鋰電兩輪電動車銷量占比逐年提升,EVTank預計到2025年,整個鋰電版電動兩輪車市場滲透率將接近60%。
4.1.2 復合三元:商業化落地的開始
復合 NCM:商業化落地的開始。LMFP與三元材料復合后性能接近三元。此外,根據粒徑分布,三元材料的 D50約為磷酸錳鐵鋰的2倍,復合后整體粒徑分布變寬,提高了鋰離子在三元材料晶格進出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為材料受外力撞擊提供彈性應變力,進而提升三元安全與循環性能。因而復合三元成為了 LMFP 商業化落地的開始。
4.1.3 單獨使用為終章
單獨使用為終章。錳比例越高越不存在雙電壓平臺問題,錳鐵比9:1左右的LMFP不存在雙電壓問題且電壓平臺為4.0左右,可以單獨使用,屆時加入的鐵元素只起到改性作用;但另一方面錳含量的提高會使電解液接觸錳的數量增加,難免會遇到錳析出導致晶格畸變的問題,從而需要技術不斷提升攻克難關。
4.2 龍頭布局:寧德時代將推出M3P電池,德方納米新建年產44萬噸產能項目
液相法:德方納米新建年產44萬噸產能項目。德方納米液相法生產LMFP,2021年11月公告年產11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2022年1月公告年產33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項目計劃。
半固半液法:如:寧德時代控股力泰鋰能,自研生產。力泰鋰能使用半固半液法生產LMFP,寧德時代通過控股力泰鋰能布局磷酸錳鐵鋰:2021年12月23日入股力泰鋰能,2022年1月10日股東變更后持股60%。
電池廠: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寧德時代2022年2月14日投資者關系活動披露,公司計劃推出的新產品M3P電池,據公司回投資者提問,我們推測為磷酸根系鐵鋰電池。比亞迪深耕鐵鋰十年,擁有錳鐵鋰相關專利十余項,技術儲備豐富。
4.3LMFP復合材料低溫性能好,高寒冷儲能大有可為
LMFP復合材料低溫性能好,高寒冷儲能大有可為。鋰離子電池由于適用溫度范圍寬、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在儲能市場的電化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儲能電池對電池成本、循環性能較為關注,因此鋰離子電池中又以LFP電池為主,但是 LFP 低溫性能較差,在高寒冷地區下不能很好的完成充放電循環,使得其性能不穩定,而 LMFP 復合材料(復合三元或摻雜鎂等金屬離子)低溫性能優異,高寒冷儲能或大有可為。
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儲能電池的需求量會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我們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會達393.8GWh,2022-2025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72%。
五、誰能生產出好的磷酸錳鐵鋰:百舸爭流,先發龍頭優勢顯著
5.1 正極廠
5.1.1 德方納米:液相法優勢顯著,目前在建產能最大
已有成熟液相法使得公司具有先發優勢。目前LFP 合成工藝主要分為固相法和液相法兩大類,由于高品質 LMFP 制備大概率要基于液相法,而大多數廠商采用的都是固相法制備,因此德方納米采用液相法制備LMFP先發優勢顯著。
技術儲備豐富,研發實力雄厚。截至 2022Q1,德方納米已在國內申請并獲得了 69 項專利授權,其中與 LMFP 相關專利共9 項。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 1.64 億元,同比增長 217.76%,主要研發項目包括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關鍵制備技術研究,根據披露的相關信息,我們推測可能是LMFP相關的技術研究,我們預計,該項目將于2022 年底實現量產。
5.1.2 力泰鋰能:深度綁定寧德,未來有望實現大規模放量
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公司注重研發,近幾年專利申請數量較多。目前公司已在國內申請并獲得了 21 項專利授權,其中涉及LMFP的專利8項,其中大部分為提高 LMFP 性能的工藝專利以及引入第三方元素從結構上改性的相關專利。
八年努力研發與攻關實現了磷酸錳鐵鋰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力泰鋰能自主研發的納米級磷酸錳鐵鋰材料,基于納米晶立體網狀多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3DMeshyNano-LFP)技術,實現了一次粒子納米化、二次粒子具有立體網狀導電功能,有效解決了傳統 LFMP 的電阻問題,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循環性能、低溫性能和加工性能,優異的安全性。
5.2 電池廠
5.2.1 寧德時代:布局已久,蓄勢待發
布局已久,蓄勢待發。公司擁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強大的研發團隊(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 20%+),早在 2015 年就申請了LMFP引入第三方元素方法改性的專利。
寧德時代新產品 M3P。根據寧德時代 2022 年2 月14 日投資者關系活動披露,公司計劃推出的新產品 M3P 不是磷酸錳鐵鋰,還含有其他金屬元素,公司稱之為磷酸鹽體系的三元,成本較三元下降。根據公司專利,我們推測,M3P 或將是 LMFP 摻雜了鎂等其他元素提高LMFP的電化學性能。
5.2.2 比亞迪:鐵鋰龍頭,錳鐵鋰積極儲備
國內鐵鋰龍頭。比亞迪憑借其強大的創新能力以及深厚的技術積累,2020年 3 月公司推出“刀片電池”,其刀片電池技術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及安全痛點,成為動力電池劃時代作品,鞏固了公司的全球龍頭地位。自2020 年開始,其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幅上漲。
LMFP:積極儲備,努力推進。比亞迪曾在“2014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三基工程工作會議”中表示磷酸錳鐵鋰為其新的技術路線,而當時由于政策等原因,各廠商紛紛擁抱三元高容量材料,該路線并沒有成為主流,但公司仍在繼續推進,積極儲備,近幾年布局專利十余項。
5.2.3 國軒高科:深耕鐵鋰十余年,注重研發
深耕鐵鋰十余年,注重研發。近幾年,公司研發支出占比處于行業內較高水平,同時公司也申請了大量正極材料相關專利。2019 年,公司自主研發的 FP1865140-15Ah 方形磷酸錳鐵鋰鋰離子蓄電池,獲得安徽省新產品榮譽。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