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介紹了MC34063A 內部的結構以及幾個主要區塊的功能。這一回我們要繼續介紹 MC34063A 的電路設計,以及設計時的各種考慮。
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際的電路。
典型的電路
上圖是一個用 MC34063A 構成的 boost 電源電路。如果有看過之前文章的讀者,應該可以隱約看到一些熟悉的零件,我刻意沒有標示零件數值,是因為在不同的電路中,這些零件的數值差異會非常大。
L1 叫做 switching inductor,也就是 boost 電路的核心儲能組件,我們將能量儲存在 L1 的磁場中,再利用它電流變化率反轉時電壓會反轉的特性,讓 L1 上的電壓與電源電壓串聯,產生比電源電壓還高的輸出電壓。
D1 是整流二極管,在某些教科書中也被稱作飛輪二極管(flywheel diode),它的共享是避免電感 L1 在透過開關晶體管充電時,輸出電容 C1 內的電荷逆流回電感。當電感在充電周期時,D1 會處在逆偏壓的狀態,此時負載就只能靠 C1 里面的電荷供電。當電感在放電周期時,D1 會進入順偏壓,電感上的能量就會流過 D1 對 C1 充電,同時也供應后方的負載。
C1 是濾波電容,在交換式電源當中濾波電容是個不可或缺的零件。因為不管是升壓的 boost 還是降壓的 buck 電路,來自前方交換電路的電流都是不連續的,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儲存能量的裝置讓電流可以連續輸出到負載,而濾波電容就是這個水庫。
這個電路里面沒看到開關晶體管,因為 MC34063A 除了電壓偵測和控制電路之外,還附贈這個晶體管。MC34063A 的 SWE 和 SWC 這兩只腳,就是它內部開關晶體管的射極(emitter)和集極(collector)。
MC34063A 里面附贈的開關晶體管是一個達靈頓架構的電路,這種電路的特性就是 gain 非常大,因此可以輕易、快速地讓主要的開關晶體管 Q1 進入飽和區,將電感的一端接地、對電感充電。這個晶體管最大可以耐 1.5 A 的電流,這個電流是對電感的充電電流,并不是最后輸出的電流。至于 1.5 A 的切換電流可以做出多少輸出電流,則跟 duty cycle、升壓比例等有關,我們之后會再詳細討論。
以上幾個零件是 boost 升壓電路的關鍵零件,接下來則是跟 MC34063A 有關的零件。
R3、R4 是用來產生回授電壓的分壓電阻。MC34063A 的內部的參考電壓是 1.25 V,因此不管你想要產生什么輸出電壓,R3 和 R4 的分壓輸出就應該是 1.25 V。
C2 叫做 timing capacitor,我們上一回有介紹過,MC3406A內部有一個震蕩電路,用來控制整個 boost 電路工作的頻率。這個電容器越小,MC34063A 的切換頻率就越高;這個電容越大,MC34063A 的切換頻率就越低。C2 是 0.001 uF 時,根據 MC34063 的 datasheet,切換頻率大概是 33 KHz,不過因為 MC34063A 有另一個功能是可以偵測電感上的電流,在必要時提早結束充電的周期,所以實際的震蕩頻率有可能會比理論的頻率要高。
R1 就是 MC34063A 用來偵測電流的電阻。流過電感的電流會經過這個電阻,但供應 MC34063A 電源(接腳 6,V+)的電流則不會經過這個電阻,因此藉由測量第 6 腳 V+ 和第 7 腳 SEN 之間的電壓差,除以電阻的大小,就可以知道電流。
根據 MC34063A 的的 datasheet,它用來偵測電流過大的門坎是 300 mV,因此觸發過電流保護、提早結束充電周期的電流就會是:I = 300 mV / R1
因此假設我要限制電感上的最大電流是 1.5 A,R1 的數值就會是:
1.5 = 0.3 / R1
R1 = 0.3 / 1.5 = 0.2 ?
由于 MC34063A 內部的晶體管最大只能耐 1.5 A 的切換電流,因此理論上 R1 不能比 0.2 ? 小。不過 MC34063A 的電路設計也可以使用外部的開關晶體管來切換更大的電流,在這種設計之下 R1 就可以使用比 0.2 ? 更小的值。
跟其它零件比起來,R2 就是個沒那么重要的零件,它其實只是 MC34063A 內部達靈頓電路的第一顆晶體管的集極電阻。這個電阻可以用來限制達靈頓驅動電路的功耗,在某些電源電壓不高的電路中,將 SWC 接腳直接跟電源相接也沒問題。
設計迭代
交換式電源的設計很少能一次到位,整個設計的過程往往需要多次迭代。根據我們需要的輸入電壓、輸出電壓、電流,先選定一些主要的設計參數如交換頻率、電感的大小,然后經過試算,再根據某些試算之后的結果回頭去修正某些零件的參數,再反復試算,直到整個設計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為止。
以 MC34063A 的 boost 電路設計來說,通常我們的設計條件就是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再加上最大的輸出電流。直到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之后我們就可以知道電感切換的 duty cycle,也就是充電周期和放電周期的比例。我們在前兩回有講過,這個比例 D 與輸入、輸出電壓的關系是:VOUT /VIN= 1 / 1 – D。
當然我們不能無限制地增增大輸出電壓,太大的升壓比會讓 duty cycle 太大、斜率太陡,而讓回授控制變得很不穩定。一般來說,我們會限制單級的 boost 電路升壓比控制在 10 倍以內。如果要超過 10 倍的話,可以用多級 boost 串聯,或是在 boost 電路的后方增加倍壓整流來輔助。
決定升壓比例之后,我們還需要決定交換頻率。MC34063A 的最大交換頻率是 100KHz,但我們通常不會讓它工作到太接近 100 KHz 的頻率,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它里面的開關晶體管其實不是速度非??斓木w管,從截止進入到飽和區的過程中會有一小段時間在線性區里,而晶體管在線性區時的功耗會比截止和飽和時要大得多。停留在線性區的時間大致上是固定的,不會隨著交換頻率而改變;因此交換頻率越高,晶體管在線性區停留的時間所占的比例就越高。開關晶體管停留在線性區時所造成的額外功耗叫做交換式電源的 switching loss,也就是交換損失。我們會希望 switching loss 盡可能的小,這樣電源的效率才會高。
那么如果我們將交換頻率降得很低,是不是就可以讓 switching loss 變得很小?沒錯,大致上是這樣??梢援斀粨Q頻率很低時,電感每一個周期的充電、放電時間相對來說就會變長。比方說,如果我們決定交換頻率是 10KHz,那每一次充放電的周期總時間就是 1 / 10,000 = 0.1 ms,而如果升壓比是 5 倍,充電和放電時間的比例就是:TON/TOFF =(VOUT – VIN)/ VIN = (5 – 1 )/ 1 = 4。
所以在 10 KHz 的交換頻率下,電感要充電 0.08 ms、放電 0.02 ms。
接下來,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的最大輸出電流,算出開關晶體管上的最大電流,以及電感上會流過的最大電流。而接著最關鍵的,就是要用電感上的最大電流以及充電周期的時間,計算出適合的最小電感值。
MC34063A 的 datasheet 上有告訴我們這個電感值(它的推導過程可以寫一萬字,在次先略過),它是:LMIN =(VIN/IPEAK) *TON。其中 IPEAK就是電感上的最大電流,而 VIN 則是輸入電壓。從上面這個式子看得出來,充電周期的時間 TON 直接正比于最小的電感值。
所謂「最小」意思就是這個值以上的電感都可以用。對,在交換式電源的設計上,如果只考慮電感的感值,不考慮電感的直流電阻或其它特性,一般來說只有電感最小值的限制,沒有最大的限制。用太大的電感只是浪費而已。
使用的電感如果太小,會有電感飽和的問題。而因為 MC34063A 有偵測電流、避免電感飽和的功能,當電感一飽和,MC34063A 就會提早結束充電周期、進入放電周期,這會導致 duty cycle 無法達到預期的比例,結果就是無法達成預期的升壓比。
電感的體積、重量通常跟感值呈正比。但有時候我們算出來的最小電感值如果太大,可能會導致零件本身的體積太大,不切實際。這時候我們就得回頭去修改交換頻率。改用一個比較高的交換頻率,可以讓 TON 的時間縮短,就可以改用較小的電感。但代價就是因為 switching loss 占比的增加,而損失一點效率。
交換式電源的設計往往就是這樣試算、修正的迭代過程。當你了解零件數值與設計參數之間的關系、取舍之后(比方像電感大小與交換頻率之間的取舍),經過幾次的試算就可以找到適合的設計參數。
小結
這次我們以 MC34063A 的實際電路說明了電路中各個零件的功能,并簡單介紹了設計這樣的電路時,設計過程的各種迭代與考慮。下一回我們要介紹一些可以輔助我們設計的工具,并實際用這些工具設計出一個可以運作的電路。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