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WoS封裝技術
CoWoS背景
“封測廠已經跟不上晶圓代工的腳步了,摩爾定律都開始告急了,我們與其在里面干著急,不如做到外面去”,2011年,臺積電的余振華面對媒體如是說。2011年,臺積電宣布將會做先進封裝。經過兩年時間,臺積電開發出了CoWoS技術。但由于價格昂貴,只有Xilinx使用,為了拿下蘋果這個客戶,臺積電開發出了一種精簡的設計,能夠將CoWoS結構盡量簡化,并且價格壓到原來的五分之一。這個技術就是后來的InFO技術。
自此,臺積電的先進封裝分成了兩部分,更為經濟的InFO封裝技術,成為收集客戶采用的首選,這也是臺積電拿下蘋果這個客戶的原因。而專注于高階客戶市場的CoWoS技術也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應用。
2012年臺積電在與賽靈思合作推出Virtex-7 HT系列FPGA的過程中(由4顆28nm FPGA芯片并排安裝在硅中介層)便開發了TSV、μBump及RDL技術,并將這一系列技術命名為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3]。隨后公司研發出InFO封裝,大幅降低了封裝體積[4]。2018年,臺積電又公布了系統整合單芯片(SoIC)技術,標志著臺積電已具備直接為客戶生產3DIC的能力。
CoWoS技術
CoWoS 技術概念,簡單來說是先將半導體芯片(像是處理器、記憶體等),一同放在硅中介層上,再透過Chip on Wafer(CoW)的封裝制程連接至底層基板上。換言之,也就是先將芯片通過Chip on Wafer(CoW)的封裝制程連接至硅晶圓,再把CoW 芯片與基板連接,整合成CoWoS;利用這種封裝模式,使得多顆芯片可以封裝到一起,透過Si Interposer 互聯,達到了封裝體積小,功耗低,引腳少的效果。
2.5D封裝:所謂的2.5D 封裝,主要的概念是將處理器、記憶體或是其他的芯片,并列排在硅中介板(Silicon Interposer)上,先經由微凸塊(Micro Bump)連結,讓硅中介板之內金屬線可連接不同芯片的電子訊號;接著再透過硅穿孔(TSV)來連結下方的金屬凸塊(Solder Bump),再經由導線載板連結外部金屬球,實現芯片、芯片與封裝基板之間更緊密的互連。
?
· RDL(Redistributionlayer,再分布層):在晶圓水平上,觸點再分布可以很高效的進行。再分布層用于使連線路徑重新規劃,落到我們希望的區域,也可以獲得更高的觸點密度。再分布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原本的晶圓上又加了一層或幾層。首先淀積的是一層電介質用于隔離,接著我們會使原本的觸點裸露,再淀積新的金屬層來實現重新布局布線。UBM在這里會被用到,作用是支撐焊錫球或者其他材料的接觸球。
· 中介層(Interposer):指的是焊錫球和晶粒之間導電層。它的作用是擴大連接面,使一個連接改線到我們想要的地方。與再分布層作用類似。
· TIM:熱界面材料 (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TIM) 薄膜通常包含在高級封裝中,以幫助降低從有源die到周圍環境的總熱阻。(對于非常高功率的器件,通常應用兩層 TIM 材料層——die和封裝蓋之間的內層以及封裝和散熱器之間的一層。)
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是一種2.5D的整合生產技術,先將芯片通過Chip on Wafer(CoW)的封裝制程連接至硅晶圓,再把CoW芯片與基板(Substrate)連接,整合成CoWoS。
CoWoS process Flow如下:
先將芯片通過Si interposer與下面的wafer堆疊在一起,其中連接部分叫ubump,是一對Cu piller中間焊Solder,填入underfill保護芯片與連接的結構
將芯片連接在載板上,然后進行CMP將Si interposer減薄,接著加入RDL與Solder ball。
將wafer從載板上轉移到膠帶上,切割wafer,將芯片從膠帶上取下來倒置安裝在基板上。
最后加上保護結構并使用熱界面金屬(TIM)填充保護蓋與芯片中間的空隙。
CoWoS封裝結構簡圖
CoWoS封裝技術發展
(1)CoWoS—S
CoWoS平臺為高性能計算應用提供了同類最佳的性能和最高的集成密度。這種晶圓級系統集成平臺提供了廣泛的內插器尺寸、HBM立方體數量和封裝尺寸。它可以實現比2倍掩模版尺寸(或約1,700mm2)更大的內插器,將領先的SoC芯片與四個以上的HBM2/HBM2E立方體集成在一起。
CoWoS—R
CoWoS-R是CoWoS高級封裝家族的一員,利用InFO技術利用RDL內插器并服務于小芯片之間的互連,尤其是在HBM(高帶寬存儲器)和SoC異構集成方面。RDL內插器由聚合物和銅跡線組成,在機械上相對靈活。這種靈活性增強了C4關節的完整性,并允許新的封裝可以擴大其規模,以滿足更復雜的功能需求。
CoWoS-R技術的主要特點包括:
1.RDL內插器最多由6L銅層組成,用于最小布線。間距為4微米(2微米線寬/間距)。
2.RDL互連提供了良好的信號和電源完整性性能,路由線路的RC值更低,以實現高傳輸數據速率。帶有六個RDL互連的共面GSGSG和層間接地屏蔽提供了出色的電氣性能。
3.由于SoC和相應襯底之間的CTE失配,RDL層和C4/UF層提供了良好的緩沖效果。C4凸起使應變能密度大大降低。
CoWoS—L
CoWoS-L作為CoWoS平臺中的最后一個芯片級封裝之一,結合了CoWoS-S和InFO技術的優點,使用內插器與LSI (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芯片提供了最靈活的集成,用于管芯到管芯的互連,RDL層用于功率和信號傳遞。該產品從1.5倍掩模版插入器尺寸開始,具有1倍SoC+4倍HBM立方體,并將進一步擴展外殼至更大尺寸,以集成更多芯片。
CoWoS-L服務的主要特點包括:
1.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用于通過多層亞微米銅線實現高布線密度的管芯間互連。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可以在每個產品中采用多種連接架構(例如,SoC到SoC、SoC到小芯片、SoC到HBM等),也可以在多個產品中重復使用。相應的金屬類型、層數和間距與CoWoS-S的產品一致
2.基于模制的內插器在正面和背面都具有寬間距的RDL層,并且用于信號和功率傳輸的TIV(直通內插器通路)在高速傳輸中提供了低損耗的高頻信號。
3.能夠在片上系統芯片的正下方集成額外的元件,例如獨立的IPD(集成無源器件),以更好的PI/SI支持其信號通信。
芯片的布局設計,遂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新解方,異構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Design Architecture System,HIDAS)概念便應運而生,同時成為IC 芯片的創新動能。
所謂的異構整合,廣義而言,就是將兩種不同的芯片,例如記憶體+邏輯芯片、光電+電子元件等,透過封裝、3D 堆疊等技術整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將兩種不同制程、不同性質的芯片整合在一起,都可稱為是異構整合。
圖 CoWoS 封裝技術的路線圖
相比第三代技術,第五代CoWoS-S的晶體管數量將增加20倍,中介層面積也會提升3倍。第五代封裝技術還將封裝8個128G的HBM2e內存和2顆大型SoC內核。
2010 年開始 2.5D Interposer 的研發,2011 年推出 2.5D Interposer 技術 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第一代 CoWoS 采用 65 納米工藝,線寬可以達到 0.25μm,實現 4 層布線,為 FPGA、GPU 等高性能產品的集成提供解決方案。
真正引爆 CoWoS 的產品是人工智能(AI)芯片。2016 年,英偉達(Nvidia)推出首款采用 CoWoS 封裝的繪圖芯片 GP100,為全球 AI 熱潮拉開序幕;2017 年 Google 在 AlphaGo 中使用的 TPU 2.0 也采用 CoWoS 封裝;2017 年英特爾(Intel)的 Nervana 也不例外的交由臺積電代工,采用 CoWoS 封裝。因成本高昂而坐冷板凳多年 CoWoS 封測產能在 2017 年首度擴充。
4、3D Fabric
去年,臺積電將他們的 2.5D 和 3D 封裝產品合并為一個單一的、全面的品牌3DFabric。
其中,2.5D封裝技術CoWoS可分為 CoWoS 和 InFO 系列。臺積電的3D封裝技術則是SoIC。
據臺積電介紹,公司的3D 封裝與 SoIC 平臺相關聯,該平臺使用堆疊芯片和直接焊盤鍵合,面對面或面對背方向 -表示為 SoIC 晶圓上芯片(chip on wafer)。硅通孔(TSV) 通過 3D 堆棧中的die提供連接。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