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封裝的四個主要作用,包括機械保護、電氣連接、機械連接和散熱。封裝的形狀和尺寸各異,保護和連接脆弱集成電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半導體封裝的分類
半導體封裝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傳統封裝和晶圓級(Wafer-Level)封裝。傳統封裝首先將晶圓切割成芯片,然后對芯片進行封裝;而晶圓級封裝則是先在晶圓上進行部分或全部封裝,之后再將其切割成單件。
晶圓級封裝方法可進一步細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1)晶圓級芯片封裝(WLCSP),可直接在晶圓頂部形成導線和錫球(Solder Balls),無需基板;
2)重新分配層(RDL),使用晶圓級工藝重新排列芯片上的焊盤位置1,焊盤與外部采取電氣連接方式;
3)倒片(Flip Chip)封裝,在晶圓上形成焊接凸點2進而完成封裝工藝;
4)硅通孔(TSV)封裝,通過硅通孔技術,在堆疊芯片內部實現內部連接。
晶圓級芯片封裝分為扇入型WLCSP和扇出型WLCSP。 扇入型WLCSP工藝將導線和錫球固定在晶圓頂部,而扇出型WLCSP則將芯片重新排列為模塑3晶圓。這樣做是為了通過晶圓級工藝形成布線層,并將錫球固定在比芯片尺寸更大的封裝上。
扇入型 (Fan-In) WLCSP (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
晶圓級芯片封裝的大多數制造過程都是在晶圓上完成的,是晶圓級封裝的典型代表。然而,從廣義上講,晶圓級封裝還包括在晶圓上完成部分工藝的封裝,例如,使用重新分配層、倒片技術和硅通孔技術的封裝。在扇入型WLCSP和扇出型WLCSP中,“扇”是指芯片尺寸。扇入型WLCSP的封裝布線、絕緣層和錫球直接位于晶圓頂部。與傳統封裝方法相比,扇入型WLCSP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在扇入型WLCSP中,封裝尺寸與芯片尺寸相同,都可以將尺寸縮至最小。此外,扇入型WLCSP的錫球直接固定在芯片上,無需基板等媒介,電氣傳輸路徑相對較短,因而電氣特性得到改善。而且,扇入型WLCSP無需基板和導線等封裝材料,工藝成本較低。這種封裝工藝在晶圓上一次性完成,因而在裸片(Net Die,晶圓上的芯片)數量多且生產效率高的情況下,可進一步節約成本。
扇入型WLCSP的缺點在于,因其采用硅(Si)芯片作為封裝外殼,物理和化學防護性能較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這些封裝的熱膨脹系數與其待固定的PCB基板的熱膨脹系數5存在很大差異。受此影響,連接封裝與PCB基板的錫球會承受更大的應力,進而削弱焊點可靠性。
存儲器半導體采用新技術推出同一容量的芯片時,芯片尺寸會產生變化,扇入型WLCSP的另一個缺點就無法使用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封裝測試。此外,如果封裝錫球的陳列尺寸大于芯片尺寸,封裝將無法滿足錫球的布局要求,也就無法進行封裝。而且,如果晶圓上的芯片數量較少且生產良率較低,則扇入型WLCSP的封裝成本要高于傳統封裝。
扇出型WLCSP
扇出型WLCSP既保留了扇入型WLCSP的優點,又克服了其缺點。
扇入型WLCSP的所有封裝錫球都位于芯片表面,而扇出型WLCSP的封裝錫球可以延伸至芯片以外。在扇入型WLCSP中,晶圓切割要等到封裝工序完成后進行。因此,芯片尺寸必須與封裝尺寸相同,且錫球必須位于芯片尺寸范圍內。在扇出型WLCSP中,芯片先切割再封裝,切割好的芯片排列在載體上,重塑成晶圓。在此過程中,芯片與芯片之間的空間將被填充環氧樹脂模塑料,以形成晶圓。然后,這些晶圓將從載體中取出,進行晶圓級處理,并被切割成扇出型WLCSP單元。
除了具備扇入型WLCSP的良好電氣特性外,扇出型WLCSP還克服了扇入型WLCSP的一些缺點。這其中包括:無法使用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封裝測試;封裝錫球陳列尺寸大于芯片尺寸導致無法進行封裝;以及因封裝不良芯片導致加工成本增加等問題。得益于上述優勢,扇出型WLCSP在近年來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
WLCSP 封裝流程
晶圓片級芯片規模封裝(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簡稱WLCSP),即晶圓級芯片封裝方式,不同于傳統的芯片封裝方式(先切割再封測,而封裝后至少增加原芯片20%的體積),此種最新技術是先在整片晶圓上進行封裝和測試,然后才切割成一個個的IC顆粒,因此封裝后的體積即等同IC裸晶的原尺寸。
本文主要介紹一下WLCSP封裝的大致流程:(一般分為Bumping,CP test,WLCSP三個階段)
Bumping階段
1. Customer Wafer
這是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將從晶圓廠收到的wafer經過Pre-Clean + SRD預處理,然后使用O2 Plasma等離子清洗并烘干,目的是去除來料wafer表面的雜質。
2. PI coating
PI是一層聚合物薄膜層,可以加強芯片的passivation,起到應力緩沖的作用。做法是將預處理后的wafer置于設備吸盤上,wafer正面朝上,在wafer正面噴涂高度光敏感性的光刻膠,設備吸盤高速旋轉,使光刻膠均勻噴涂在整個wafer表面。
3.PI Expose
PI曝光是在噴涂光刻膠的wafer與光源(紫外光)中間放入掩膜版(mask),再用紫外光透過掩模照射在硅片表面,被光線照射到的光刻膠會發生反應。光刻膠有正性光刻膠和負性光刻膠兩種。正性光刻膠是掩膜版遮擋的區域進行曝光,而負性光刻膠是對掩膜版未遮擋的區域進行曝光。
4.PI Develop
PI顯影。與PI Coating原理類似,在wafer正面噴涂顯影液,顯影液與之前曝光區域形成化學反應后,會將曝光區域顯影出來,即形成后續工藝中UBM層所需的一層開口區域。
5.PI CURE
對已顯影的wafer進行烘烤,目的是蒸發掉剩余的溶劑使光刻膠變硬,提高光刻膠對硅片表面的粘附性。
6.Sputter Ti
濺射Ti層。Ti層是組成UBM(under ball metal)的第一層。UBM層一般有兩層組成(有些廠家做三層),第一層為Ti,第二層為Cu。Ti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性等特點,能與AL PAD和Passivation連接良好,所以Ti層能為UBM層提供高強度的支撐。Sputter 原理是在真空環境下,電極兩端加上高壓產生直流光輝放電,使加入腔體內的工藝氣體(如Plasma)進行電離,電離后的正離子在電壓的作用下高速轟擊靶材,靶材逸出的原子和分子向wafer表面沉積形成薄膜層,即Ti層。
7.Sputter Cu
濺射UBM的第二層Cu. 此處的Cu一般只有1um左右,只是為了形成一個鈍化層面,為后續電鍍Cu提供堅實的基礎。SputterCu的原理與Sputter Ti類似。
8. PR Coating
PR膠是一種負性光刻膠,是一種間接材料,與PI時的正性光刻膠作用相反。它的作用是為了在后續工藝中將不需要電鍍Cu的地方覆蓋,這樣在電鍍Cu時,只在PR膠未覆蓋的地方”長”Cu,即UBM開口區域。
9.PR曝光
PR膠曝光同PI曝光原理類似,為了形成UBM開口區域,需通過曝光和顯影工序將UBM開口區域多余的化學層去除。
10.PR顯影
PR膠顯影與PI顯影原理類似,在PR曝光區域,利用顯影液將曝光區域去除,只留出UBM開口區域。
11.Plating Cu
電鍍Cu層,將剛濺射的Cu電鍍到一定厚度,不僅為置球提供良好的支撐,也為錫球與wafer內部電路層提供良好的導電連接。此時PR膠覆蓋區域就不會”長”Cu,而未覆蓋區域”長”出所需要的Cu層。
12.刻蝕(PR, Cu , Ti )
利用化學品分別刻蝕掉UBM開口四周多余的PR層,Cu層,Ti層。至此,一個完整的UBM開口區域就形成了。
13.Ball Mount
置球。UBM開口形成后,就需要將球置于UBM開口上。將帶有UBM開口的wafer置于鋼網(Stencil)下面,UBM開口與鋼網開口一一對齊,然后在鋼網上刷上一層助焊劑Flux,最后用刮刀將錫球從鋼網開口”落”在UBM開口區域
14.Reflow
回流焊。將置好球的wafer放入回流爐中,錫球在助焊劑flux和高溫(大約260°)的作用下慢慢”長大”,并完美的填充UBM開口區域,與wafer形成良好的連接。錫球的作用是建立wafer內部電路與外部電路的”橋梁”。至此,整個Bumping工藝完全結束。
CP test階段
晶圓測試。將完成回流焊的wafer進行測試,目的是將在bumping工藝中的不良篩選出來,提高后續封裝的良率,監測整個bumping工藝的質量。
WLCSP階段
1. Backside Grind
在wafer正面(球面)貼上一層藍膜,保護錫球,然后在Wafer背面用磨輪磨至wafer指定厚度。
2. Wafer Backside Coating
在wafer背面刷一層背膠。目的是為了增強wafer的硬度,避免容易造成chipping。然后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烘烤。(這一步選做,可做可不做)。
3. Marking(絲印)
在wafer背面按照產品要求打上Marking,包括公司Logo,生產日期,產品批次等相關信息。
4.Wafer Saw
Wafer切割。將打好絲印的wafer切割成一粒一粒的芯片。在切割之前,需在wafer背面貼上藍膜,目的是為切割后的單顆芯片提供保護,不會散落。
5.Tape & Reel
先由頂針將切割后的芯片從藍膜上一顆一顆頂起,然后由吸嘴吸起來,放在編帶中進行卷帶,最后包裝出貨。
以上步驟是整個流程的大致步驟,忽略了一些檢驗,ball shear之類的動作。
資料來源:
1.《[半導體后端工藝: 第三篇] 了解不同類型的半導體封裝》,作者:skhynix
https://news.skhynix.com.cn/semiconductor-back-end-process-episode-3-understanding-the-different-types-of-semiconductor-packages/
2. 《WLCSP封裝流程》,作者:簡單qqq
https://mbb.eet-china.com/forum/topic/85620_1_1.html
編輯:黃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