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印制板金屬化孔鍍層缺陷成因分析
分析了金屬化孔鍍層的主要缺陷及產生原因,從各主要工序出發,提出了如何優化工藝參數,進行嚴格的工藝及生產管理,以保證孔化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多層印制板,金屬化孔,鍍層缺陷
1 前言
金屬化孔質量與多層板質量及可靠性息息相關。金屬化孔起著多層印制線路電氣互連的作用。孔壁鍍銅層質量是印制板質量的核心,不僅要求鍍層有合適的厚度、均勻性和延展性,而且要求鍍層在288℃熱沖擊10秒不能產生斷裂。因為孔壁鍍銅層熱沖擊斷裂是一種致命的缺陷,它將造成內層線路間和內層與外層線路之間斷路;輕者影響線路斷續導電,重者引起多層板報廢。
目前,印制板生產中經常出現的金屬化孔鍍層缺陷主要有:金屬化孔內鍍銅層空洞、瘤狀物、孔內鍍層薄、粉紅圈以及多層板孔壁與內層銅環連接不良等。這些缺陷的絕大多數將導致產品報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交貨期。
2 金屬化孔鍍層主要缺陷的產生原因及相應對策
我們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多層印制板的制造工藝過程。
下料 制板 蝕刻 黑化 層壓
鉆孔 去沾污及凹蝕處理 孔金屬化
全板電鍍 制板 圖形電鍍 脫膜
蝕刻 絲印阻焊 熱風整平 絲印字符
本文將從鉆孔工序、孔壁去樹脂沾污及凹蝕處理工序、電鍍及多層板層壓工序等幾個方面,分析金屬化孔鍍層的主要缺陷及產生原因,闡述如何優化工藝參數,進行嚴格的工藝及生產管理,以保證孔化質量。
2.1 鉆孔工序
大多數鍍層空洞部位都伴隨出現鉆孔質量差引起的孔壁缺陷,如孔口毛刺、孔壁粗糙、基材凹坑及環氧樹脂膩污等。由此造成孔壁鍍銅層空洞,孔壁基材與鍍層分離或鍍層不平整。下面,將對孔壁缺陷的成因及所采取的措施進行闡述:
2.1.1 孔口毛刺的產生及去除
無論是采用手工鉆還是數控鉆,也無論是采用何種鉆頭和鉆孔工藝參數,覆銅箔板在其鉆孔過程中,產生毛刺總是不可避免的。孔口毛刺對于金屬化孔質量的影響歷來不被人們所重視,但對于高可靠性印制板的金屬化孔質量來講,它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首先,孔口毛刺會改變孔徑尺寸,導致孔徑入口處尺寸變小,影響元器件的插入。其次,凸起或凹陷進入孔內的銅箔毛刺,將影響孔金屬化過程中電鍍時的電力線分布,導致孔口鍍層厚度偏薄和應力集中,從而使成品印制板的孔口鍍銅層在受到熱沖擊時,極易因基板熱膨脹所引起的軸向拉伸應力造成斷裂現象。
傳統的去毛刺方法是用200(400號水砂紙仔細的打磨。后來發展到用碳化硅磨料的尼龍刷機械拋刷。但隨著印制板技術的不斷發展,9(18微米超薄型銅箔的推廣應用,使印制板加工過程中的去毛刺技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據報道,國外己開始采用液體噴砂研磨法來去除孔口毛刺。
一般來說,對于去銅箔厚度在18微米以上的覆銅箔層壓板孔口毛刺,采用機械拋刷法是十分有效的,只是操作時,必須嚴格控制好刷轆中碳化硅磨料的粒度和刷板壓力,以免壓力過大和磨料太粗使孔口顯露基材。用于去毛刺的尼龍刷轆中,碳化硅磨料的粒度一般為320(380#。
現代的雙面去毛刺機共有四個刷轆,上下各半,能一次性將覆銅箔板兩面的孔口毛刺同時去除干凈。在去除同樣一面的孔口毛刺時,兩個刷轆的轉動方向是相反的。一個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個沿反時針方向轉動,加上每個刷轆的軸向擺動,使孔口毛刺受到沿板面各個方向上刷板力的均勻作用,從而被徹底地除去。去毛刺機必須配備高壓噴射式水沖洗段。
液體噴砂研磨法,是利用一臺專用設備,將碳化硅磨料借助于水的噴射力噴射在板面上,從而達到去毛刺的目的。
2.1.2 孔壁粗糙、基材凹坑對鍍層質量的影響
在化學鍍銅體系良好的狀態下,鉆孔質量差的孔壁容易產生鍍銅層空洞。
因為在孔壁光滑的表面上,容易獲得連續的化學鍍銅層,而在粗糙的鉆孔孔壁上,由于化學鍍銅的連續性較差,容易產生針孔;尤其是當孔壁有鉆孔產生的凹坑時,即使化學鍍層很完整,但是在隨后的電鍍銅時,因為有電鍍層折疊現象,電鍍銅層也不易均勻一致,在鉆孔凹坑處,容易存在鍍層薄,甚至鍍不上銅而產生鍍層空洞。
2.1.3 環氧樹脂膩污的成因
我們知道,印制板鉆孔是一個很復雜的加工過程,基板在鉆頭切削刃機械力,包括剪切、擠壓、扯裂、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彈性變形、塑性變形與基材斷裂、分離形成孔。
其中,很大部分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特別是在高速切削的情況下,產生大量熱能,溫度 陡然升高。鉆孔時,鉆頭溫度在200℃以上。印制板基材中所含樹脂的玻璃化溫度與之相比要低得多。軟化了的樹脂被鉆頭牽動,膩在被切削孔壁的銅箔斷面上,形成膩污。
清除膩污較困難,而且一旦在銅箔斷面上有一定量的膩污,會降低甚至破壞多層板的互連性。
2.1.4 避免鉆孔缺陷產生,提高鉆孔質量的途徑
孔口毛刺、孔壁粗糙、基材凹坑及環氧樹脂膩污等缺陷,可通過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藝、質量控制,得以去除或削弱,從而達到提高鉆孔質量的目的。
2.1.4.1 鉆頭的質量控制
鉆頭本身的質量,對鉆孔的質量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要求碳化鎢合金材料的粒度必須非常細微,應達到亞微級。碳化鎢合金無疏孔能耐磨,鉆柄與切削刃部分的直徑公差,均在0(0.005mm范圍內,整個鉆部、鉆尖及柄部同心度公差在0.005mm以內,鉆頭的幾何外形無缺損,即在40倍放大鏡下觀察,應無破口。
一只好的鉆頭還應該具備另外一個特性,即對稱性。鉆頭的兩面在尺寸和形狀上必須相同。對稱性差會產生磨損鉆頭刃。為了保證鉆頭質量,必須對供貨廠家嚴格選擇,應從質量信得過的鉆頭生產廠家進貨。并對鉆頭進貨進行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準用于生產。
2. 1.4.2 鉆頭的形狀選擇
鉆頭的主要形狀,一般分為普通型及錐斜型、鏟型和特殊型,對于小孔特別是多層板小孔,最好采用后三種,后三種的特點是刃帶的長度比較短,一般為0.5mm左右,它們可以明顯減少鉆孔的發熱量,減少沾污。
2. 1.4.3 鉆頭排溝槽的長度
鉆頭排溝槽的長度,對排屑是否順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排屑的溝槽太短,鉆屑無法順利排山,鉆孔的阻力增大,易造成鉆頭斷裂,且易沾污孔壁。所以,一般情況下,鉆頭排屑槽的長度,應為所疊板厚(包括上蓋板)加上鉆頭進入下墊板深度和的1.15倍,即應使排屑槽的長度,至少有15%部分留在板外。
2.1.4.4 控制鉆孔的工藝參數
這里所指的鉆孔工藝參數包括每疊板的塊數、鉆數/進給比。
2.1.4.5 鉆頭的壽命控制
由于每個工廠的情況都不完全一致,鉆頭使用的壽命也有所差異,應根據具體的實驗結果確定。當孔的質量指標中,有一項己—下降到接近公差極限時,就需要更換鉆頭,換下去翻磨或報廢。一般情況下,多層板允許的最大鉆孔數為1500個孔,而且,多層板一般不翻磨鉆頭。
2.1.4.6 上蓋板、下墊板的使用
2.1.4.6.1 上蓋板的使用
鉆孔時使用的上蓋板,可以起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防止壓力腳對板面的損壞;
2)防止入口面毛刺的產生;
3)改善孔徑精度;
4)減少小孔斷鉆頭的機率。
假若不使用上蓋板,那么,鉆頭在穿透薄的銅箔后,鉆頭的某一邊有可能會與玻璃布撞擊,導致鉆頭的一邊受到較大的切削力,因而鉆頭會發生傾斜,從而影響定位精度。而且,在穿透之后,鉆頭在退回時,受力不均衡,鉆頭易折斷。上蓋板一般可采用0.2(O.4mm厚的硬鋁箔。
2.1.4.6.2 下墊板的使用
使用下墊板,可以防止鉆頭碰到工作臺面;還可防止出口面產生毛刺。
下墊板除了要求平整外,還需要有一定的硬度,沒有油污染,以防止偏孔毛刺和孔壁沾污。
美國層壓板公司有一種波紋板下墊板,當鉆頭鉆透很簿的鋁箔后,在空氣中高速旋轉,當提鉆時,由于文氏管效應,一股氣流有效地冷卻鉆頭,大大降低了鉆孔溫度。
2.1.4.7 鉆頭進入下墊板的深度控制
鉆頭進入下墊板的深度應該適度。下鉆太深,使得排屑槽留于板外的部分小,不利于碎屑的排出,易堵塞孔,使鉆頭易于斷在孔內。其次,鉆得太深,有可能鉆到鉆機工作臺上,使鉆臺損壞。另外,一般對1.5(1.7厚的墊板,為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大多使用兩次,兩面各用一次,如果鉆得太深,會使墊板鉆穿,容易產生毛刺。對于大于0.6mm的鉆頭,下墊板鉆入深度應為0.75mm;而小于0.6mm大于0.3mm的鉆頭,下墊板的鉆入深度為0.6mm;而對小于0.3mm的鉆頭,可以在下墊板上墊一厚紙,進行試鉆,以確定下鉆的深度。這些參數一旦確定,將這些數據編入鉆孔程序中。
2.2 孔壁去樹脂沾污及凹蝕處理工序
首先應該指出,凹蝕與去沾污是兩個互為關聯,但又相互獨立的概念和工藝過程。
所謂凹蝕,是指為了充分暴露多層板的內層導電表面,而控制性地去除孔壁非金屬材料至規定深度的工藝。
所謂去沾污,是指去除孔壁上的熔融樹脂和鉆屑的工藝。
顯然,凹蝕的過程也是去沾污的過程。但是,去沾污工藝卻不一定有凹蝕效應。
盡管人們選擇優質基材、優化多層板層壓及鉆孔工藝參數,但孔壁環氧沾污仍不可避免。為此,多層板在實施孔金屬化處理之前,必須進行去沾污處理。為進一步提高金屬化孔與內層導體的連接可靠性,最好在去沾污的同時,進行一次凹蝕處理。經過凹蝕處理的多層板孔,不但去除了孔壁上的環氧樹脂粘污層,而且使內層導線在孔內凸出,這樣的孔,在實現了孔金屬化之后,內層導體與孔壁層可以得到三維空間的可靠連接,大幅度提高多層板的可靠性。凹蝕深度一般要求為5(10微米。
孔壁去樹脂沾污的方法大致有四種,即等離子、濃硫酸、鉻酸及高錳酸鉀去沾污。由于高錳酸鉀去樹脂沾污有較多優點:產生微小不平的樹脂表面,不像濃硫酸腐蝕樹脂產生光滑表面;也不像鉻酸易產生樹脂過腐蝕而使玻璃纖維凸出于孔壁,且不易產生粉紅圈,這些都是高錳酸鉀去樹脂沾污的優點,故目前被廣泛采用。
為使高錳酸鉀去沾污及凹蝕處理獲得均衡腐蝕速率,必須做好工藝技術管理及維護工作,具體是:
2.2.1 選用最佳工藝參數
以安美特公司溶液為例,其參數為:
1)溶脹劑Securiganth P:450(550ml/L,最佳500ml/L。
PH校正液:15(25ml/L,最佳23ml/L。
或氫氧化鈉NaOH:6(10g/L,最佳10g/L。
工作溫度:60(80℃,最佳70℃。
處理時間:5分30秒。
2)高錳酸鉀KMnO4:50(60g/L,最佳60g/L。
氫氧化鈉NaOH: 30(50g/L,最佳40g/L。
工作溫度:60(80℃,最佳70℃。
處理時間:12分。
3)還原劑SecuriganthP:60(90ml/L,最佳75m1/L。
硫酸H2SO4:55(92g/L,最佳92g/L。
玻璃蝕刻劑:5(10g/L,最佳7.5g/L。
工作溫度:50℃。
處理時間:5分。
2.2.2 每周測定一次高錳酸鉀KMnO4、錳酸鉀K2MnO4、氫氧化鈉NaOH濃度,必要時,調整KMnO4及NaOH濃度。
2.2.3 可能情況下,堅持連續不斷的電解,使錳酸鉀K2MnO4氧化為高錳酸鉀KMnO4。
2.2.4 觀察KMnO4去樹脂沾污后的印制板表面顏色,若為紫紅色,說明溶液狀態正常;若為綠色,說明溶液中K2MnO4濃度太高,這時應加強電解再生工作。
2.3 電鍍工序
2.3.1 電鍍前的板材處理——化學粗化
為了保證化學鍍銅層與基體銅箔的結合力,在化學鍍銅(沉銅)前,必須對銅箔表面進行一次微粗化(微蝕)處理,處理方法一般采用化學浸蝕,即:通過化學粗化液的微蝕作用,使銅箔表面呈現凹凸不平的微觀粗糙面,并產生較高的表面活化能。
印制板鍍銅工藝中常用的微蝕液有:過硫酸銨(NH4)2S2O8、雙氧水H2O2及過硫酸鈉(Na2)2S2O8三種體系。前者溶液不穩定、易分解,因而微蝕速率不易恒定;H2O2—H2SO4體系雖使用方便,甚至可以自動添加來調整濃度,但需用H2O2穩定劑及潤浸劑,價格不低,且微蝕速率較低,一般為0.5(0.6μm/Min;而(Na2)2S2O8—H2SO4蝕刻液,微蝕銅速率較大,且較穩定,可以提供較合適的微觀粗糙面,從而保證化學鍍銅層熱沖擊不斷裂。
要使孔壁銅鍍層288℃熱沖擊10秒不斷裂或不產生裂紋,微蝕液蝕刻銅速率必須達到0.7(0.9μm/Min,(Na2)2S2O8—H2SO4體系可以實現此目的。
工藝配方:
(Na2)2S2O8:60(80g/l,最佳70g/l。
H2SO4:15ml/L。
Cu2+:1(20g/l。
工作溫度:30(50℃。
處理時間:2分。
1)每天生產前,對(Na2)2S2O8濃度進行分析,必要時調整。
2)每天生產前,測一次蝕刻速率,用18μm銅箔試片浸在蝕刻液工作槽中,記下銅箔腐蝕完時間,從而可以快速、簡便地測定蝕刻速率,必要時補加(Na2)2S2O8。
3)溶銅量大于20g/l時,更換溶液。剛開缸時,蝕刻速率較小,可以適當增加(Na2)2S2O8濃度。
2.3.2 優化電鍍工藝參數
對高密細線條、高層次(14(20層)、大板后孔徑比(6(10:1)的小孔鍍來說,最大的難點是:鍍液在孔中難交換及電鍍的均勻性、分散性能差。為此,必須優化電鍍工藝參數。
1)選用低Cu2+、高H2SO4濃度的主鹽成份,且H2SO4與Cu2+濃度比至少是10:1。
Cu2+:10(13g/l。
H2SO4:190(220g/l。
Cl-:30(50ppm。
[H2SO4]:[Cu2+]=17(20:l
溫度:22(26℃。
2)選用低的陰極電流密度和長電鍍時間。
3)在保證鍍銅液三種攪拌方式陰極移動、壓縮空氣攪拌、循環)的基礎上,在運行桿上安裝振動裝置。
有了振動裝置,陰極不僅有前后擺動,而且有上下振動,這就必然促進電鍍液在小孔中的交換,從而提高鍍液的分散性能,即使孔口與孔中心的鍍層厚度差變小。
采用上述三點措施,大大提高了小孔鍍層的均勻性和提高了深鍍能力,避免了孔壁鍍層薄甚至鍍層空洞的產生,從而提高了小孔的孔金屬化質量。
2.4 多層板層壓工序
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促進了印制電路層數的增加、布線密度的提高、結構的多樣化及尺寸的允差減小,因而,層壓工序成了多層板生產的關鍵。
層壓工藝主要包括內層板的處理和層壓兩部分。其中,對多層印制板的孔金屬化質量,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2.4.1 層壓材料固化作用應完全
這里指的層壓材料,主要指內層板單片和層壓工序結束后的多層印制板。
1) 內層板單片在下料后,應根據單片厚度情況,控制每疊板的數量,水平擺置進行預烘處理;
2) 層壓工序結束后的多層印制板,應進行后烘固化處理,且必須在鉆孔工序前進行,不應放在鉆孔后進行。
如果沒有上述兩道工序,層壓板材料固化作用不充分,就容易產生環氧沾污,影響鉆孔質量。且對固化不完全的層壓板鉆孔時,大量粘滯性很強的切屑會塞滿鉆孔的排屑槽內,無法排除,最終可能造成鉆頭折斷。
2.4.2 優化層壓工藝,減少粉紅圈現象的產生
所謂粉紅圈,是指通過孔壁與內層銅環的交界處,其孔環銅面的氧化膜已經變色,或由于化學反應而被除去,露出銅的本色(粉紅色)的現象。
隨著印制板層數的增加,內層銅箔與孔交接處剝離的可能性增加;隨著孔徑的減小,孔清洗的難度增加,化學物質沿孔壁各層交界處滲透腐蝕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層數越多,孔越小,越會發生粉紅圈現象。
粉紅圈往往在印制板制作的后期才被發現,影響多層板的產品質量。首先,會影響多層板層間的結合力;其次,溶液順著玻璃纖維的方向滲入,使得靠得很近的焊盤之間的絕緣電阻降低,嚴重時導致短路;此外,由于銅環接觸面積變小,通常金屬化孔所允許的小的瑕疵,如鍍層鼓泡、空洞等,都可能導致孔線電阻增大,甚至斷路。
在印制板生產過程中,內層表面處理、層壓、固化、鉆孔、凹蝕、化學沉銅、鍍銅等工序,都有可能導致粉紅圈的產生,關鍵在于黑化層與基材結合是否牢固,以及黑化層耐腐蝕能力的強弱。印制板在生產過程中,要經受垂直的機械沖擊力和水平的化學浸蝕力,故層間要有足夠的結合力,才能抵擋住這兩種作用的危害。層間抗剝離強度低、黑化層耐腐蝕能力差,是產生粉紅圈現象的主要原因。
1) 提高黑化層與基材的結合力。
對銅表面進行黑化處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銅或紅色的氧化亞銅或兩者的混合物),以進一步增加比表面,改善銅箔與基材的結合狀況。
優化黑化工藝參數,黑化層與基材的結合能力與黑化工藝、氧化物的晶體結構、氧化物層的厚度等因素有關。
2) 提高黑化層耐腐蝕能力。
可通過減小氧化層厚度的方法。用機械方法去掉一層,也可用化學還原方法。可供選擇的還原劑有:甲醛/氫氧化鈉、過磷酸鈉、硼氫化鈉等。黑化層經還原后,不僅抗剝離強度增加而且抗酸蝕能力也增強。
2.5 產生孔金屬化鍍層缺陷的其它幾種因素及相應對策
2.5.1 由氣泡存在所造成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
總的來說,孔中氣泡的存在,可能阻礙鍍液或活化液層積。最終造成金屬化孔內鍍層空洞。氣泡的裹入,有外部引入和內在產生兩種。
2.5.1.1 氣泡引入途徑:
外來氣泡的引入,有可能是在板子進入槽中時,或振動、搖擺時進入通孔中的。
固有氣泡的引入,是由化學沉銅液中,副反應產生氫氣引起:
2HCHO十2CU2+十4OH—→Cu十2HCOO—十2H2O十H2↑
或由電鍍液中,陰極產生氫氣或陽極產生氧氣所引起的:
陰極副反應:2H++2e→H2
陽極副反應:2H2O -4e→O2↑+4H+
2.5.1.2 氣泡引起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特征:
氣泡引起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常常位于孔的中央,通過金相切片可見其呈對稱分布,即對面孔壁表面有同樣寬度范圍內無銅。
2.5.1.3 氣泡空洞可能產生的工序:
氣泡空洞可能產生的工序主要有化學沉銅、全板電鍍和圖形電鍍工序。
2.5.1.4 避免氣泡進入孔中的方法:
最有效的避免氣泡進入孔中的方法為振動和碰撞。同時,增加板面間隔,增加陰極移動距離也十分重要。
化學沉銅槽中空氣攪拌和活化槽撞擊或振動,對避免氣泡進入孔中作用不大。此外,增加化學沉銅潤濕性,前處理槽位避免氣泡也十分重要。
鍍液的表面能量與氫氣氣泡在跑出孔中或破滅前的尺寸有關,顯然希望氣泡在變大前排除了孔外,以免阻礙溶液交換,造成孔中鍍層缺陷。
2.5.2 由有機干膜所造成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
2.5.2.1 有機干膜所造成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特征:
有機干膜造成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往往位于孔口,即位于離板面較近的位置,大約50(70μm寬,離板面50(70μm。邊緣空洞可能位于板一面或兩面,可能造成完全或部分開路。
2.5.2.2 造成干膜抗蝕劑入孔的原因:
對于被有機干膜覆蓋的孔,孔中氣壓比大氣壓要低2O%,貼膜時,孔中空氣熱,當空氣冷到室溫時,氣壓降低。因而,壓差導致抗蝕劑慢慢流入孔中,直至顯影。
主要有三種因素導致干膜抗蝕劑流動的速度和深度,即:貼膜前孔里有水或水氣;高厚徑比小孔;貼膜與顯影時間太長。
水氣停在孔中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水分可以降低抗蝕劑粘度,使其較快流入孔中。高厚徑比小孔較易發生空洞問題,這是由于這種孔較難干燥。小孔中的抗蝕劑也較難顯影。顯影前時間較長也使更多抗蝕劑流入孔中。
2.5.2.3 孔口空洞成因:
由于抗蝕劑進入孔內,顯影時未去掉,它阻礙銅、錫電鍍。當抗蝕劑在去膜時去掉后,下部的銅層被裸露出來,因而,一經蝕刻,銅層被蝕刻掉,形成了鍍層空洞。
2.5.2.4 避免孔口空洞產生的措施:
避免孔口空洞產生的最佳及最簡單的辦法是,在表面處理后增加烘干程度。孔若干燥,不會發生孔口空洞。再長的放置時間和顯影不佳,也不會造成孔口空洞。
增加烘干后,盡可能使貼膜與顯影間的放置時間短,但要考慮穩定問題,若發生以下情況,孔口空洞可能會發生(以前沒有):
1)新的表面處理設備及干燥設備安裝后;
2)表面處理設備干燥段功能失常;
3)生產高厚徑比小孔板;
4)貼膜與顯影時間長;
5)抗蝕劑變化或換厚的干膜;
6)真空貼膜機壓差更大。
2.5.3 由其它因素所造成的金屬化孔鍍層空洞。
固態物(塵、棉)或有機粘污的存在,同樣會阻礙鍍液或活化液層積,最終導致孔金屬化鍍層空洞。
3 結論
多層印制板金屬化孔鍍層缺陷的成因,控制造工序,可追溯到鉆孔工序,也可以在鍍鉛/錫時才發生。有時,一種鍍層缺陷,常常是多種工藝條件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它們可能同時作用,也可能有先后順序。因而,沿工藝流程仔細分析,有必要時,采用金相切片技術,有可能準確地找到根本原因。在此基礎上,通過優化工藝參數,進行嚴格工藝及生產管理,才能達到提高金屬化孔鍍層質量的目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