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專利“霸主”之路
1985年7月,美國圣地亞哥,7位“夢想家”聚集在一起,共商構建“高質量通信”的“大計”,創建了高質量通信(下稱高通,“QUALity COMMunications”)。那時,他們還只是為無線通訊業提供一些項目研究、開發服務,同時進行有限的產品制造,開發出一種商業化產品,資金短缺,連工資都發不出。
但多年以后,高通風靡全球,成為電信業最大的“腕兒”——正如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雅各布所說,“大多數主流手機企業都與高通建立了合作!”
保羅·雅各布十足的底氣,源于高通世界聞名的“專利墻”——高通將自己的每一件專利都刻在一個牌匾上,內容包括專利的簡單陳述、結構圖、授予專利的機構和時間等,然后掛在墻上。據報道,高通目前擁有的專利已達數萬件,并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利用這堵“專利墻”,高通打造出了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創新-專利-專利許可-研發資金-再創新。利用這一商業模式,高通創造了一個無線通訊業難以復制的“專利神話”。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通信業競爭的加劇,高通的“專利神話”越來越受到質疑,是正當的專利授權還是不正當的競爭,成為爭議的焦點所在。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神話”?高通何以能締造出這樣的“神話”?面對業界的質疑,高通有何看法?其最新的發展狀況又如何?近日,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專訪了高通執行副總裁兼高通技術授權集團總裁德里克·阿伯立(Derek Aberle),揭開了高通的“神秘面紗”。
創新打造的“神話”
1985年成立之初,高通的業務主要是為無線通訊業提供一些項目研究、開發服務,美國國防部是其重要客戶。那時,其潛心研究的碼分多址(CDMA)技術還主要是軍用。一個偶然的機會,高通的幾位創始人在探討將CDMA技術用于衛星通信系統的可能性時忽生靈感:如果能把這種技術由軍用轉為民用,無疑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當時,這一創新性想法被很多人視為不可能,甚至有人指責他們違背物理原理。而高通公司沒有放棄——“我們相信,CDMA將是把無線通信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的最好技術。” 德里克·阿伯立介紹說,為了證明CDMA是可行的并且優于其他一些技術,高通當年甚至不得不自己開發并運營基礎設施業務和手機業務。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
幾年之后,高通推出了自己的CDMA商用產品,但產品走向市場的歷程卻異常艱難,他們帶著產品到處演示,卻仍少有人問津。經過不懈努力,1993年,CDMA技術被美國電信行業協會接受,成為移動通信的行業標準。1995年,第一個CDMA商用網在香港投入運營。此后,韓國和美國的CDMA網絡也相繼開通,并最終帶動了CDMA在全球的發展和應用,CDMA也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無線服務的基礎和標準。
在這個過程中,高通通過持續研發,不斷創新,獲得了大量與CDMA相關的專利。而高通,最終也賣掉了其基礎設施業務和手機業務,專注于技術創新和專利授權許可。通過廣泛的專利授權許可,高通獲取了大量資金;將這些資金的一部分投入后續研發,進行技術創新,再獲得專利。正是利用這一商業模式,高通締造了無線通信業難以復制的“神話”。
“目前,我們已向全球180多家公司提供了專利授權許可,這幾乎涵蓋了我們全部的專利。”德里克·阿伯立對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介紹,高通掌握的專利技術包括CDMA系統和產品、CDMA系統和產品的3G擴展、3G網絡產品的高速數據擴展、長期演進技術(LTE)等以正交頻分多址(OFDMA)為基礎的第四代移動通信(4G)系統、產品和標準。
“高通開發了這些領域的許多底層技術,任何計劃開發、銷售3G或4G產品的公司都可以從我們這里獲得授權許可。”德里克·阿伯立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目前,高通已就CDMA技術與180多家公司、就寬帶碼分多址(WCDMA)技術和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D-SCDMA)技術與110多家公司、就4G產品(不包含以CDMA為基礎的標準)與9家公司簽署了專利授權許可協議。2009財年,高通的營業收入為104.2億美元,其中專利授權許可收入約占其總收入的35%。
尷尬的“神話”
通過梳理高通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創新-專利-專利許可-研發資金-再創新”構成了高通獨特的商業模式,締造了高通“神話”。但隨著無線通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高通“神話”提出了質疑,是正當的專利授權許可還是不正當競爭,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高通“神話”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在無線通訊領域,無論是過去的2G,還是現在的3G,或是即將到來的4G,高通都掌握了大量的核心專利。業界的說法是:任何想進入這些領域的企業,都必須向高通繳納一定數量的專利許可費。這些費用包括標準授權費、技術使用費、升級支持芯片的軟件授權費等,這些費用加起來,常常是天文數字。例如,2008年10月,諾基亞就曾一次性支付給高通17億歐元(當時約合23億美元),達成15年的專利授權許可協議;2009年11月,三星支付13億美元,與高通簽訂了為期15年的專利許可協議。
高額的專利許可費,引起了業界“不正當競爭”的指控,高通也因此官司不斷。2005年,博通、愛立信、日本電氣(NEC)、諾基亞、松下移動通信和德州儀器6家公司,以高通在3G基本專利方面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為由,向歐盟委員會提起了訴訟。此后,與高通相關的訴訟案件不斷出現。日本反壟斷機構、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歐洲委員會都曾因專利授權費等相關問題對高通展開過調查。即便是在美國,高通也不斷面臨反壟斷訴訟。但對于業界的指控,高通則另有說法。
“高通在進行專利授權許可時,使用的是固定費率、可預測的專利費結構。從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高通CDMA產品的專利組合不斷擴大,但CDMA專利費的標準卻沒有提高。實際上,合作伙伴支付給高通的CDMA用戶終端的單位平均專利費已持續下降,而這些終端中所含的高通專利技術的數量和價值則已大幅增長。”德里克·阿伯立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高通用專利保護自己的發明,這讓高通有勇氣繼續在研發上大量投資,而這也正是推動行業前進的動力。如果創新成果得不到可靠的保護,未來很多公司就不會愿意為開發新技術冒大風險、投資高費用。更何況,高通的授權許可方式是開放而包容的,它讓合作伙伴避免了重復和昂貴的研發投資。任何公司不論大小,都可以接觸和使用高通的知識產權以及芯片、軟件解決方案。
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對立雙方話語表述的差異——業界的說法是,任何想進入這些領域的企業,都必須向高通繳納一定數量的專利許可費。而高通的說法是,任何公司不論大小,都可以接觸和使用高通的知識產權以及芯片、軟件解決方案。一個“必須”,一個“可以”,透露出雙方爭議的根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德里克·阿伯立的說法,業界很多企業可能未必認可,但不管怎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交戰”雙方都不敢駐足——“公”與“婆”,在時代的裹挾下,在合作與對抗的尷尬處境中,都在奮力前行,“正當授權”還是“市場壟斷”的最終評判,可能仍待時日。
創新續寫“神話”
所有官司的解決,加速了高通技術創新的步伐——3G市場的閘門打開的時間不長,4G無線市場已“硝煙彌漫”,作為世界知名的無線半導體廠商,高通更是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以OFDMA為基礎的4G系統、產品和標準的專利部署。
“高通在多年前就認識到,未來的高速無線數據通信可以使用OFDMA和相關技術來提高無線數據的速率。正是因此,長期以來,高通一直致力于OFDMA相關技術的研究,并參與制定了以OFDMA為基礎的無線寬帶系統和標準。”德里克·阿伯立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
在中國市場,高通也在不斷加快創新的步伐。除了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外,高通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入,僅2010年,雙方就合作開展了22個研發項目,其中包括前瞻性基礎技術研究以及當前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多媒體項目研究。德里克·阿伯立表示,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高通將繼續和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推動3G產業的發展。目前,高通已經與60多家中國公司簽署了CDMA授權協議。2009年以來,簽署該授權協議的中國公司已超過了31家。
“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進行專利授權許可,為我們持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提供了資金支持,使我們能夠持續創新。”德里克·阿伯立介紹,目前,高通每年把大約20%的收入投入到技術研發中,以催生新的發明。2009財年,高通的研發投入超過20億美元;2010財年,其研發投入占總營業收入的23%,超過25億美元;2011財年,研發投入占比將不低于整個財年總收入的20%。自1985年以來,高通累計投入研發的資金已近140億美元。
在加強4G技術研發的同時,高通還通過收購擁有4G相關核心專利的企業,來增強自身的專利實力。2005年,高通通過并購弗拉林科技公司(Flarion Technologies)——業界公認的OFDMA相關技術和商業系統的領軍企業,加強了其在OFDMA方面的技術實力。另外,高通還從諾基亞和三星等其他公司收購了與OFDMA相關的專利。
“收購增強了高通的專利實力,我們將繼續在有新想法、新技術并奉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公司中尋找投資機會。”德里克·阿伯立表示。
據報道,早在2007年,高通已擁有1000多件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OFDMA和多入多出(MIMO)技術的核心專利,這些專利技術構成了4G技術的基石,任何想進入該領域的企業都很難繞過這些專利。
德里克·阿伯立表示,目前,高通已公開了預期的4G LTE標準授權許可的條款和條件,并與業內3家領先的無線終端供應商諾基亞、三星和LG談判并簽署了4G授權協議。前不久,美國最大的本地和長途電話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公司)又宣布,將從高通購買價值19.3億美元的無線頻譜,以提高其即將推出的高速數據網絡的能力。
創新,締造了高通“神話”。如今,高通正在用創新續寫著這一“神話”。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