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即將獲得共識?
多年博弈后,圍繞NFC(近距離非接觸)支付技術的各利益相關方終于有望達成共識,大規模商用在即
僅用手機在POS機上“嘀”一下,無需插卡刷卡、輸入密碼、簽名確認等繁瑣程序即可完成消費。這是NFC(近距離非接觸)技術所描繪的近場支付場景。這項技術早已在日韓等國實現規模商用,在國內卻一直舉步維艱。在4月18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上,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透露,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即將推出。NFC終于將迎來新的推動力。
柴洪峰透露,目前國內外各層面技術標準已經日漸明朗。國家標準已經完成了公開征求意見,形成標準送審稿,正在發布過程中。據了解,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承擔著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編制任務。國家標準主要規定了近場支付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近場通信采用13.56MHz,智能卡產品形態將兼容多種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手機方案,雙界面電信卡等等。
如同第三方支付普及后發生的事情一樣,移動支付改變的也許不僅是支付,更將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NFC元年
“2013年將是‘NFC元年’。”NFC手機廠商思路國際副總經理孫意笑認為,兩年內,NFC將像陀螺儀、GPS等一樣,成為手機標配。
NFC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的近距離支付方案。它的反應時間0.1秒,感應距離15cm,均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其信用加密等安全功能集成在硬件上,相比其他基于軟件應用的互聯網支付,更多了一層屏障。但另一方面,NFC的技術優勢卻面臨產業鏈過長、利益分配與射頻標準難以統一的尷尬。因此其商業化進程緩慢,運營商、手機廠商均鼓吹多年的“NFC大爆發”一直波瀾不驚。
自去年通信運營商與銀聯在標準方面取得共識后,NFC開始迎來新的契機。今年,英特爾、微軟先后宣布將NFC作為平板電腦及WIN8系統的標配;銀聯計劃將支持NFC的“閃付”終端改造從150萬臺增加到400萬臺。中移動則提出今年要推出1000萬臺NFC手機,并拿出160億補貼推動 NFC走近用戶,這是通信運營商第一次對NFC明確提出數量指標,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去年9月27日,中移動在內部研發會議上,更是將NFC定義為“繼語音通信、移動增值后,拉動通信行業的第三波力量”,NFC的美好前景讓人遐想。
2.4G標準:中移動折戟
從硬件構成而言,NFC分為控制器、感應天線以及基于安全SE集成的存儲空間三部分。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其解決方案分為全終端(手機)、全 SIM卡以及“SIM卡+手機”的SWP-SIM方案三種方案。前兩者易理解,第三種則是將控制器、感應天線兩部分集成在手機硬件上,將存儲空間集成在 SIM卡上,并遵循SWP(單線協議)達成兼容。
由于目前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占全球手機總出貨量不足20%,在普及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全SIM卡模式在過去三年是國內的主流方案。這種方案包括由中移動主導的、基于2.4G的REID-SIM卡方案以及銀聯、中電信支持的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
從技術層面說,感應天線是全SIM卡模式的最大障礙,而REID-SIM卡方案似乎更占優勢。這個方案將NFC的所有硬件集成在SIM卡上,與傳統SIM卡外觀相似,更容易為用戶接受,2.4G的射頻范圍可以同時覆蓋10米以上的遠程支付與1米以內的近場支付。而SIMpass方案則要把感應天線外接在SIM卡上,俗稱“辮子卡”,外接的天線容易折斷,且較低的頻率會受到金屬手機后殼干擾。同時,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并不兼容這種方案。但 REID-SIM方案面臨高開發成本的問題。相比于SIMpass每張卡28元的開發成本,一張REID-SIM卡則耗費70元以上
標準的爭執更是讓NFC一直在遠離市場的層面上打“神仙架”。
在推廣2.4G標準上,中移動確實不遺余力。2010年世博會期間,中移動與上海世博局推出手機票,僅需換一張SIM卡就可在世博會期間刷手機購物,并投入近6000萬元生產受理終端設備。在2010年3月,中移動斥資300多億入股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在金融機構內加注籌碼。
但這個標準卻與中國人民銀行2010 年制定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卡規范》(POBC2.0)有沖突。該規范要求金融IC卡及終端受理設備為13.56MHZ,銀聯基于POBC2.0標準對 POS機終端進行改造,推出“閃付”功能,從刷卡演變為非接觸式感應。對于商戶來而言,在購置一臺1000多塊的POS機以外再增加一臺支持2.4G標準的受理終端的意愿顯然不強,銀聯在大型商超及中大型企業里鋪設的500多萬臺POS終端反而成為障礙。據訊聯數據研究員、《支付視界》執行編輯寇向濤介紹,中移動在世博會所展示的終端設備并沒有真正推向市場。
另外,中移動在產業鏈上同樣勢單力薄。2010年,中移動基于2.4G標準的SIM卡進行了首次統談分簽,僅有兩家供應商獲得訂單。2010年,中國銀聯宣布聯合18家商業銀行、中聯通和中電信、手機制造商等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中移動被排除在外。
去年,標準之爭的平臺開始傾斜。3月,主導2.4G標準的中移動副總經理魯向東辭職,據中電信前移動支付項目負責人陳建偉透露,隨著他的辭任,2.4G標準在中移動內部已被否決。5個月后,在中國人民銀行主持下,運營商、銀聯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共同參加關于移動支付的技術規范的內部評審會,明確13.56MHz為NFC技術標準。2.4G技術開發者,廣東國民技術(300077,股吧)股價應聲暴跌。目前,其股價在15元左右徘徊,距離其最高價57元縮水了四分之三。
13.56MHz完勝,2.4G的標準是否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至少國內的電信運營商與手機廠商并不希望這樣。孫意笑認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應該把2.4G與13.56MHz作為入網雙頻標準,不僅因為在中移動與國民技術的推動下,深圳、廣州、青島等地的公交系統均采用2.4G標準,更重要的是,2.4G的多項核心專利由國內企業掌握,“可以一定程度對沖掉13.56MHZ國際壟斷專利的費用。”
銀聯:雞肋般的勝利
標準之爭,幾乎所有媒體都定義為銀聯的勝利。但陳建偉卻不這么認為。“手機支付不單純是金融支付,可以完全繞開銀聯,”據其透露,他在主持中電信移動支付工作時,甚少考慮銀聯的作用,包括其多年耕耘的POS受理終端。
“相比于已投入的其他成本,終端鋪設的費用不算什么。”陳告訴《新商務周刊》記者,在終端改造中,為商戶建立后臺成本的費用才是最高的,每個商戶需要200元以上,按目前中國電信已開拓的800萬用戶來算,再加上已發行的1000萬張SIM卡,投入的硬成本就超過了35億,而鋪設終端至多只需要 5、6億。”
因此,終端建設的瓶頸不是來自資金,而是政策限制。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所有線下“銀行卡收單”必須經過POS機終端。而陳認為,這是個“從未被執行”的規定。目前,無論是哪個標準, NFC支付僅局限在公交、學校等封閉系統內。“這個‘線下使用場景’也是運營商與人行及銀聯方相互妥協的方案。”
為何爭奪終端控制權?因為這確實是個大蛋糕。用戶每完成一筆刷卡消費,商戶需要支付1%-2%的手續費,其中0.2%左右是終端設備的“收單服務費”,銀聯的70%左右收入來自于此。據孫意笑介紹,中移動在深圳推廣的“公交一卡通”中,向用戶收取0.1元的月租費以及向公交系統收取“設備折舊費”,其實也是變相的“收單服務費”。
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似乎是銀聯與運營商最合適的方案。去年2月,銀聯與中電信聯合推出“銀聯翼寶”則是這個方案的實踐。電信將SIM卡的存儲空間向銀聯開放,銀聯控制交易過程。但據通信業內部人士透露,銀聯并沒有增加手續費外的其他收入,而電信也沒想好如何創收,雙方對這個業務的推廣均不積極。陳建偉還告訴記者,由于銀聯方的不堅決,“銀聯翼寶”目前仍不能在其“閃付”終端消費。
而借助終端優勢,銀聯也試圖繞開運營商開展NFC支付。2011年9月,銀聯與HTC聯合推出“NFC-SD銀聯支付手機”,把NFC的核心部件安全SE集成在SD卡上,手機硬件完成其他功能。在今年“收單手續費”下調25%的前提下,發行SD卡可以為其創造新的盈利渠道。
但在寇向濤看來,銀聯推廣的NFC-SD只是為了加注與運營商博弈籌碼的籌碼。“SD卡的局限性很大,首先,占中國手機市場30%以上的蘋果并沒有SD卡接口,而僅為了增加一個支付功能讓用戶換SD卡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去年底“標準之爭”雙方妥協的結果是,銀聯也沒有繼續推廣它的SD卡。
換句話說,銀聯雖然贏得了標準主導權,但是卻沒有創造新的盈利渠道,這個“勝利”來得有點雞肋。
TSM平臺:運營商的比拼
由于堅持2.4G標準,在全SIM卡方案上,中移動已經比中電信慢了一步。去年底開始,中移動開始轉而主推SWP方案,其今年計劃銷售的1000萬臺手機亦是基于此。
“目前的NFC手機出貨量小,除了標準外,還有成本因素,加載NFC模塊及改造主板需要花費300元左右,而一個千元手機的利潤率一般僅在 5%-10%左右。”寇向濤認為,在沒有足夠的用戶認知,增加NFC功能無法促進實質營銷的前提下,手機廠商更多會采取觀望態度。這種情況下,以運營商定制機主導推動市場會保證手機廠商的訂單量,刺激了廠商的生產意愿。“在未來很長時間,這種方案將是NFC的主流。”該方案讓手機廠商得以共享利益,強化了中移動的同盟關系,手握安全SE與存儲空間的中移動則擁有收單結算的控制權。
在過去的全SIM方案中,存儲空間是客戶與運營商協調預置的,公交一卡通、銀聯翼寶等模式均是基于此,運營商收取空間租賃費,收單結算渠道由客戶選擇。但運營商在這種模式中的收入固定,不能按交易量獲得流水收入。
去年3月的一個論壇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代曉慧首次提到可信服務管理平臺(TSM)平臺的建設,此平臺將存儲空間轉而向下游用戶開放。用戶在平臺上自行下載銀行客戶端及優惠券、等電子憑證到存儲空間。孫意笑說,TSM相當于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比如說用戶在中移動的TSM上下載招行的客戶端,同時將招行賬戶信息加載到存儲空間中,中移動可以對招行收取一定費用。”TSM是一個開放式平臺,銀聯、運營商甚至手機廠商均可以選擇自建,在手機頁面并存(類似于豌豆莢與安卓市場的應用商店關系),由消費者自行選擇。但是,中移動控制著“高速公路”的入口標準與運營管理,讓中移動獲得平臺的先發優勢與議價權。
TSM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通過TSM,用戶還能“空中辦卡”,“銀行卡”信息直接加載到SIM卡上,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柜臺服務模式。同時,TSM平臺還能為加載社保卡、公交卡、門禁卡等IC卡應用,一個手機變成“多張卡片”,將很大程度上成為用戶日常生活的“網關”。
今年2月,銀聯將面向商業銀行的TSM平臺與中移動的TSM平臺進行對接,中移動的NFC手機首次可以在銀聯的閃付終端使用,而早在2009年就建成省級TSM平臺的中電信卻要在今年年底才上線全國級平臺。這一次,中電信明顯慢了一拍。
全終端的未來
“其實對于用戶而言,全終端模式的NFC用戶體驗是最好的。” NFC手機廠商思路國際的孫意笑及NFC標簽服務商云飛網創始人羅翔宇均認為,全終端模式最開放,也最能激發NFC的價值。
“NFC不止是支付,它最大的價值是實現了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交互,”羅告訴記者,NFC的應用場景包括卡模式、閱讀模式及點對點模式。支付是被動需求,后兩者是主動需求,價值更大。“閱讀模式可以賦予廣告標簽視頻、圖片等更豐富的內容,而點對點模式可以實現手機信息(如電子名片)的快速交換及更豐富的手游形式。”而當NFC的存儲空間集成在SIM卡上時,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用戶下載特定應用軟件。
其實最初的NFC即是以“全終端”模式出現。2005年,諾基亞首次推出NFC手機。“當時的解決方案很‘老土’,就是在手機后殼貼一個NFC 芯片,”羅說,這類似于之前銀行方推出的貼膜卡。但由于諾基亞主打功能機,NFC的后兩種優勢無法發揮,僅實現支付功能。諾基亞的第一次試水還沒受到關注就很快夭折。
但是全終端模式繞開了運營商,并不為其認可。陳建偉告訴記者,全終端模式推廣最好的是日韓兩國,但是這兩個國家手機幾乎全是定制機,運營商可以在定制環節獲得控制權,而中國的定制機市場卻剛起步。同時,日本有一個橫跨金融機構與運營商的軟銀集團,能在集團內部實現利益分配。
據了解,前年9月,谷歌推出Google Wallet的NFC全終端模式在美國僅有一家運營商與它合作,近兩年時間也沒有打開局面。但是孫意笑則認為,Google Wallet之所以受到運營商的抵制是因為谷歌自建了TSM的封閉平臺,而在中國則沒有這種困擾。“一個TSM平臺的建設需要數千萬元,不是一個手機廠商輕易能承擔的。因此,NFC手機投入市場必然需要將安全SE向運營商開放,并接入運營商的TSM平臺。”
但是,不管是NFC從業者羅翔宇與孫意笑,還是出身通信業的陳建偉,均不看好NFC的支付前景。“支付涉及的利益關系太復雜了,商業模式至今并不清晰。”孫意笑告訴記者,目前,思路國際在全球共出貨70萬臺手機,在國內目前出貨僅數萬臺,主要客戶來自于直銷行業,而發揮的是閱讀模式在廣告標簽上的應用。而在其最大市場印度,支付場景同樣以城市公交系統為主。
外在危脅:遠程支付
“在用戶認知與受理終端改造還沒成熟的前提下,NFC的商用前景還不明朗。”錢方創始人李英豪如是表示。錢方做的是類似于POS機的終端設備,利用較低的設備成本與驗證門檻,瞄準500萬臺POS機外的近4000萬家中小商戶市場。“錢方的最新版本可以支持NFC功能,但沒有推向市場。畢竟增加一個模塊就增加一份成本。”在李看來,未來3年內,刷卡與現金依然占據80%以上的近場支付市場。
而互聯網公司則希望基于軟件應用的“近場識別,遠程支付”的方式進入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公關經理陸俊告訴記者,目前的互聯網近場支付方式包括二維碼、超聲波以及短信支付等方式,而這幾種方式都是走互聯網渠道及支付寶賬戶,不通過線下的銀聯渠道。目前,支付寶三頭并進,二維碼主要應用于出租車市場;今年4月,支付寶在杭州首次推出超聲波售賣機。但這兩種模式均面臨跳轉頻次太多的問題。以超聲波支付場景來說,用戶需要選擇商品,登錄支付寶客戶端,打開“當面付”頁面,與終端感應,確認付款等步驟。而二維碼易被復制、超聲波易被監聽也影響了它的安全系數。
“最受商戶歡迎的支付方式是超級付款。”陸俊認為,這是源于其便捷性。超級付款是一種典型的短信付款方式,消費者在商家手機的支付寶客戶端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并在自己手機收到一條驗證碼短信,而消費者僅需將驗證碼回復該短信即完成支付,交易金額同樣來自支付寶余額或快捷支付兩種途徑。4月15 日,支付寶聯合訂餐系統奧琦瑋,與北京300多家餐飲商戶建立超級付款的合作關系。超級付款的跳轉頻次足夠低,但依然受制于網絡環境的速度問題以及沒有硬件保障的安全問題。
但由于利益方關系簡單,再加上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龐大的用戶基數,遠程支付的發展速度明顯快于近場支付。數據顯示,2012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 1511.4億元,同比增長89.2%,其中,遠程支付占比高達97.4%。陸俊同時告訴記者,支付寶也在觀望NFC的發展前景,在合適的時候進入市場。 “主要取決于受理環境與用戶習慣的成熟程度。”
但是,用戶習慣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在消費者逐漸了解與接受遠程支付的交易方式的同時,留給NFC奮起直追的時間已經不多。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