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收購摩托羅拉,至少是符合一個大趨勢的,即硬件和低端科技產品的制造甚至服務流向發展中國家。聯想此次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從道理上能講得通,除了中國的幾家廠商,如聯想和華為,全球也找不出第三家愿意把這些業務接收下來,并給出體面價錢的公司了。
這里面存在的問題是,兩起大規模收購肯定會在短期內拉低聯想的利潤,因此股價上才有所反應。但平心而論,這起收購為聯想帶來的好處也是很多的,符合其長期發展需求和企業利益。
總的來說,本次收購在五個方面可以為聯想帶來莫大好處。
1、用品牌開路
摩托羅拉移動的品牌資產還在,畢竟是美國和拉美的第三大安卓智能手機廠商。這意思就是說,美國和拉美等國人民用手機只認識蘋果、三星、摩托羅拉和LG等品牌,進入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聯想,美國和拉美人民最多就知道這是個做電腦的,不知道他們還出手機。這就是現狀。
北美市場要靠自己做起來太難了,借成熟品牌曲線進入,是個很好的辦法。而北美市場則是開啟全球市場的一把鑰匙。聯想10年前收購IBM PC時,在美國PC市場簡直就是籍籍無名。
10年后的今天,也別去看數字了,你去谷歌里搜一下lenovo,看看有多少美國IT專業論壇在討論聯想電腦和筆記本的性能,價格和設計。10年后,沒理由這一情景不在智能手機領域重演。
聯想智能手機對北美市場是有企圖的,但你總得讓人知道你吧,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是個很好的捷徑。這比做兩年市場推廣活動要省錢多了,美國人民買的還是摩托羅拉手機,不過生產者是中國的聯想。UBS分析師認為,聯想借此收購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商,列于蘋果和三星之后。這個效應,是花錢也買不來的呀。
2、借渠道進入
摩托羅拉雖然衰落了,但有幾個資產仍非常寶貴,其中一個就是渠道。摩托羅拉輝煌時在手機領域有32.5%的市場占有率,同主流運營商都有很穩固的合作關系,如Verizon、AT&T、Sprint、T-Mobile、U.S.Cellular、O2和沃達豐等。最起碼摩托羅拉手機拿過去談合作,運營商不必再去查維基百科,看看這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家伙了吧。
中國另一家廠商華為在拉美和歐洲市場不錯,一個主要原因是之前做2B業務時與運營商形成的關系沉淀,買過我通信設備,現在跟你推銷一下智能終端總是要比沒打過交道的要省事多了吧。這一切,聯想沒有,但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后,這個能力就有了。
渠道這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同品牌一樣,需要歷經多年苦心經營方有成就。摩托羅拉雖然已風光不再,業務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東一塊西一塊賣得差不多,但其智能終端的運營商渠道還在,這對于聯想智能終端國際化而言,是夢寐以求的東西。
3、披上專利的盔甲
中國企業要是不進行專利技術積累,而是直愣愣殺出去進行國際化,肯定會被整到四肢不全的,主要原因就是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在國內你搞個創新,隨便搞,去國外你搞一個,這是我的專利,那是他的專利,光找上門來要專利費的那幫人,你就應付不起。
摩托羅拉移動當初被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的時候,有17000項專利,谷歌將其出售給聯想時,只剩下2000項專利,少是少了點,畢竟也是有了一些。谷歌也很厚道,把其他的一些專利也授權給聯想,數目不詳,但肯定足以維持摩托羅拉手機生產。
這等于是給聯想國際化穿上一件鎧甲,不至于遭到接二連三的追討和訴訟,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當然,日后聯想在北美的發展,還是要靠自己多弄一些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出來,這個事情就事在人為了。但摩托羅拉的專利技術,無疑是可以將聯想扶上戰馬的一股力量,這對聯想而言至關重要。
4、吸取技術和產品的營養
摩托羅拉雖然衰落很快,但其產品、技術和設計仍是一流的,對安卓系統的理解也非常深刻。Moto X和Moto G這兩款最近的產品,在中國和美國都有大批粉絲。我記得微博好友中有個手機圈知名人士,三天兩頭感嘆Moto X的設計和做工之精良,視其他手機為二流工業品,唯有moto的這款產品才是藝術品。
本次收購后,摩托羅拉在33個國家共有3500名員工也歸了聯想,這就是營養,聯想應該充分吸收這些人的理念和設計思路,用中國本土的理念與美國理念進行碰撞,看看能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其實聯想早就開始吸收摩托羅拉的營養了,之前聯想在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把摩托羅拉南京研發中心的團隊成建制地挖過來40人,之后又陸續過來不少。這幫人基本負責了聯想的海外研發業務,去年聯想推出的K900堪稱驚艷,多少也繼承了摩托羅拉的基因。
5、成為谷歌盟友
谷歌7.5億美元獲得聯想5%的股份,是本次交易的一部分。7.5億美元,對財大氣粗的谷歌來說簡直是毛毛雨,但看似不經意的舉動背后,還是有一些深刻含義的。
安卓圈是谷歌用來對抗蘋果,遏制微軟的武器,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長尾碎片化,二是頭部集中度太高。三星一家獨大的情況,對谷歌而言不是好事,他們更希望的是安卓圈中能出現幾個強者,而非被三星一家掐住脖子。
當初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時,就有扶植其牽制三星的想法在里面。不過很快谷歌就放棄了,因為這么做對谷歌而言成本太高。扶植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外部盟友,遠比自己做要劃算得多。
聯想正是那個外部盟友,谷歌對聯想在專利權方面的傾斜,才是更有力度的幫助。這筆投資也可能只是個開始,后面還會有下文,因為聯想成為谷歌在安卓圈核心盟友的趨勢,已然形成了。
先學會走也不錯
聯想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后,股價應聲下挫16%,即便在之后披露出谷歌投資7.5億美元獲取5%聯想股份后,股價也未出現明顯反彈。
市場似乎并不看好聯想的這次收購,又或是之前收購IBM X86服務器的交易,與本次收購相隔太近,兩起收購合并價格為53億美元,不僅要耗盡聯想目前手持的40億美元現金,不足之處還需借貸。市場對聯想將這兩個業務整合起來的能力,存在懷疑。
不過還是要想想,10年前收購IBM PC時,聯想跌成什么樣子了,最低1.32港幣。這種習慣性的市場看淡,其實是對自身嚴重缺乏信心的表現。聯想要是當初不收IBM PC,哪里會有今天的全球第一PC生產商地位,早跟著方正、同方、長城那些一起滑下去了。
常有人感嘆美國公司能甩中國公司十幾條街,如今甩不了那么遠了,差距正在縮小,收購美國公司已過巔峰期但對我們而言卻顯先進的資產,是在科技領域迎頭趕上的第一步,沒理由連走路都不會呢,就要學人家跑起來。
收購是趨勢使然
其實我一直想說,聯想的每一次重大收購,都是一個市場由盛轉衰的信號。如今的三星和蘋果, 10后避免不了淪為今日之惠普、戴爾和康柏。因為這個市場利潤率已下滑,支撐不起他們那個市場對高利潤的渴求了,才把業務賣掉的。
但那些利潤率下滑的業務,在聯想手中則不一樣,背靠全球最大的市場,有低廉的勞動力和物料成本,不求賺得多,只求人人有活干。聯想的本次收購,不是成功不成功的問題,而是大趨勢使然。
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制造業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有幸在其中占據了一個高端位置。要知道30年前,中國只能去造點紡織品,20年前中國只能造家用電器,10年前可以造電腦了,如今可以造手機了。這些過程,不去一步一個腳印走,很難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中國今后會進入由西方把持的高端生態鏈,靠賣標準、技術和品牌賺錢,但還不是現在。只有把電腦和手機先造好了,才有資格在不久的將來擠進去,這是中國人在全球化時代的生存權利,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其前進的步伐。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