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日,圍坐壁爐前,沒有人來打擾,沒有電話進入,一切都是從從容容,傾聽全球具有影響力企業創始人任正非先生的“立業”之本,體悟一家“品質”企業的堅守和價值。
2016年歲末,田濤、孟平、曹軼,還有姚洋教授,我們一起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見面交流,約好早上9:30時見,到了見面地點,想不到***已經早早在那里等,很感動。坐下,***看到我們穿的單薄,就問身邊的同事,看看有壁爐的會議室是否空閑,如果空閑,我們轉場去那里,得到確認可以過去,***就帶著我們轉場去另一個會議室了。
令我驚奇的是,***竟親自開車帶我們過去,我和姚老師都說,這該是史上最貴的“司機”,想不到***說,他本來今早打算到酒店接我們,但是看到路線并不順,擔心影響見面時間,所以直接到會議室等我們了。坐在***親自駕駛的車上,更加欽佩***。
剛一見面的兩個環節,已經深深地折服,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領袖,雖然我自己跟蹤華為案例20多年,也有不同的機會與華為高管層交流,在更多的媒體中看到、聽到對于華為的各種介紹,雖然田濤在寫《下一個倒下是不是華為》一書的過程中,我們一直保持交流,但是,與***見面交流,一開始的這兩個環節,讓我有一種更不同的認知,一種獨特的感受。
***帶著我們到了新的交流地點,這間會議室里,壁爐已經點起了爐火,就在壁爐前,我們圍桌坐下,一場溫暖的對話就這樣展開。不知道為什么,我忽然想起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品評著作《圍爐夜話》來,作者王永彬是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與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而今我們就是在一個真實冬日的壁爐前,傾聽締造著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企業的創始人“立業”之本的深刻含義,所以我把這次交流,名為《圍爐日話》以記之。
第一則
做出來是天才,做不出來是人才。
交流從姚老師談他一個朋友新進從一家跨國企業進入華為工作談起,姚老師的這位朋友到了華為非常開心,這是一位技術專家,他覺得最開心的是,華為對他沒有硬性的考核,而是讓他安心研究。姚老師關注地問道: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會得不到研發結果?
***說:華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放手讓大家去做,在研究上要允許大家犯錯誤,要給時間和空間讓研究人員安心去做。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能夠做出來,那華為就獲得了天才;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做不出來,華為就得到人才。因為能夠成功的項目非常少,所以是天才。而項目失敗的研究人員,他們經歷過失敗,知道失敗的滋味,同時努力過,奮斗過,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總結過去,不重復犯同樣的錯誤,繼續前進,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錯哪會有創新?創新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創新都會成功,那也就不是創新了。所以能夠創新成功的項目本身就少之又少,一旦成功也就是天才了。我們鼓勵創新,就要接納創新失敗,如果一旦失敗,或者犯錯,就被淘汰或被貼上標簽,就不會有人敢去創新。華為會包容創新上的失敗,不會因為失敗而否定大家。
第二則
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
如果寬容失敗,是否在創新上的嘗試太過發散呢?***回答說不會。華為是一個有戰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由戰略做出界定。所有創新項目的選擇,已經通過戰略做出篩選,***張開雙手慢慢收攏做一個形象地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廣泛納入到戰略框架下,然后篩選出與戰略相適應的項目,這些篩選出來的項目才會進入到公司創新項目集群中,組合各種資源去實施。
這個過程,***用了兩組數據來說明,在華為,2萬研究人員,投入90億美元,這是一個金錢變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把廣泛的信息最終變成與華為公司戰略相匹配的知識。6萬研發人員,投入60億美元,這是一個知識變金錢的過程,把與戰略相關的知識轉化為華為的技術與產品,讓華為具有持續的市場競爭力和戰略上的領先能力。
華為認為,做產品不能投機,必須目光長遠,投資一些不能立竿見影的項目,但是也不能漫無目的地投資。比如***在2008年就決定投資做一顆芯片,看華為資料了解到,當時***對團隊說:“可能我的任期內是見不著這顆芯片上市的,但是為了長期競爭力還是要投資。”果真,到了2011年底這顆芯片才研發出來。
很多企業無法解決短期與長期發展的平衡問題,***的“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的邏輯,可以給大家最好的啟發。發展企業一定要有戰略耐心,拒絕機會主義,一定要有長期的投入,不要只關注眼前的競爭。
第三則
沒有基礎研究,無法成為平臺。
企業如果想成為平臺型企業,核心是:企業需要有基礎研究,需要在基礎研究中做大量的投入。很多人看到華為好像做什么都成功了,從做交換機起步,接著做傳輸、無線、數通,現在是IT、終端,幾乎把通訊領域的所有產品都做到了業界領先,這是為什么?***在多個場合做過總結,是因為:制度和流程、人才、文化。
這次交流又給了我一個特別的視角是華為愿意投放在基礎研究上。一個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企業,一定是一個平臺型的企業,而成就一個平臺型企業,在***看來,需要有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不可能成為平臺企業。
華為為此布局全球的能力,把能力布局在人才集聚的地方,用華為的話來說就是:“在有鳳的地方筑巢,而不是筑巢引鳳”。機構隨著人才走,不是人才隨著機構走。是在全球找人才,找到這個人才圍繞他建一個團隊,不是一定要把他招到中國來。在***看來,離開了人才生長的環境,鳳凰就變成了雞,而不再是鳳凰。
人是最重要的,認識到人才的價值,也要給人才合理的回報,合適的價值空間,給適合的工作環境,在華為看來,人比機器重要,因此盡量把人裝備好,把環境做好。一個小插曲,我們交流的會議室,是一個有著歐洲風格的房間,我們覺得整個裝飾很漂亮,但是***說,這是華為最早設計的辦公場所,還很土氣,現在的東莞松山湖總部就非常漂亮了,這個還不達標。
布局全球能力是為了持續投入基礎研究,正是擁有了基礎研究,華為才可以成為平臺,可以成就一個又一個產品及產業的成功。平臺企業的核心是具有基礎研究的能力,在一個崇尚商業模式為核心的平臺構建環境下,華為的實踐更有啟示及長遠的價值。
第四則
生存依靠績效。
話題來到華為手機,我告訴***,我有一個學生曾經是堅定的“果粉”,每一次蘋果出新手機,他一定會第一時間更換,但是幾周前,這個學生給微信我問,能否買到一部華為(保時捷)款的手機?我很驚訝他會問我這個問題,因為這好像不是他的風格。當他終于買到了這款手機時,他高興地在微信里說“華為做的越來越好”,這是來自一個年輕消費者的評價和選擇。因為另一個學生,也是同樣把蘋果手機更換為華為手機,并告訴我華為手機非常好用,我家里的孩子們也表達出同樣的評價和選擇。我分享給***聽,也是在分享我自己對于華為進入手機終端產品能力的贊賞。
但是想不到***卻從另一個角度談了他的看法,讓我真心欽佩。他說,的確華為手機業務發展得很順利,也非常好。但是對于華為而言,主航道外項目的衡量,還是以業績為主。對于主航道外項目的衡量,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維度,那就是項目本身要達到華為對于盈利的要求,以及正現金流的要求,如果在約定的時間里,達不到這兩點,不管這個項目有多大的影響力,沒有達成盈利預期,沒有正現金流,也是會被關閉的。
企業經營者需要特別關注盈利,企業如果沒有盈利能力,也就無法獲得持續的注入,也就無法獲得有效的發展。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企業內部的一切都是成本,每一個目標都存在著風險,甚至存在著大出血的危機。如果項目目標本身無法盈利,無法用自己的績效來支撐自己的發展,企業就會很容易處在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企業必勝的信心不能建立在遠見和長期的預期中,而應該是建立在真實的績效基礎上。***對于華為手機業務的要求,讓我為之叫好!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并沒有被現象所蒙蔽,而是直指企業經營的核心,這是極為難得的品質。很多時候,企業經營者會被“虛假繁榮”所蒙蔽,甚至以為這就是“真實繁榮”,并以此為企業發展的基礎與依據,從而埋下了失敗的誘因。
無論是新業務開發,或者老業務轉型,都需要以獲得績效作為最根本的要求,在我看來,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因為企業是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效率與成本的,也是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產出與競爭力的。我想一個年輕族群喜歡的華為產品,也會達成華為對于企業產品項目的衡量標準。
第五則
內外合規。
企業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理解都需要合規,內部要合規,外部也要合規,這不僅僅是從法律和規章的層面上去講,還從公眾規范的層面上去講。一個企業成功之后,往往希望能夠影響到更廣泛的范圍,增強自己的公眾話語權。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度,如何真正推動進步,是需要在合規框架之下來探討的。
交流中,談論到這一點是源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全球格局的變化,特朗普總統上任以及中國制造業如何發展等問題討論。姚老師和我們都希望***可以多講一些話,讓政府和公眾聽到他的聲音,但是想不到,***用了這樣一句話回復我們:“內外合規”。
在他看來,一旦成為“網紅”,就要更加關注自己的影響,企業領導者最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在合規基礎上的發展與進步,用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來推動進步。傳播觀點應該是學者多做一些工作,多深入研究社會的問題,多一些給政府的建議和咨詢,這樣才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華為對于內外部的合規要求都是極為嚴格的,華為從依賴個人,到可以制度化可持續地推出滿足顧客需求的、有市場競爭力的成功產品的轉變,就是因***1997年訪問了IBM等公司,決定開始管理體系的變革和建設開始的。***當時就提出了“先僵化、后固化、再優化”的變革指導思想,這也是華為能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流程的關鍵之所在,并以此建立了自己內部合規的習慣。
他多次提醒:“每個員工都要把精力用到本職工作上去,只有本職工作做好了才能提高,才能為你帶來更大的效益。國家的事由國家去管,政府的事由政府管,社會的事由社會管。”這是外部合規的習慣。
我還記得***對2014年華為發展特別提到的一點,他說:“2014年,我們將繼續推進全球化建設;整合全球最佳資源,提升公司的效率和能力;促進本地經營團隊能夠承擔起本地經營責任,不論國籍都能獲得相應的授權;優化海外子公司運用管理機制,保證合規運營;構建和諧的商業生態環境,讓華為成為對當地社會卓有貢獻的企業公民。”我想這是***及華為對于內外合規的理解和選擇。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