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艦機P10閃存問題已經持續發酵了一個星期。針對此事,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終于發聲“反思”,華為也開始了一場誠意十足的危機公關——余承東承諾,將親自組建專門團隊,成立一個“消費者聆聽特別行動小組”,并且“在五一假期期間親自站臺華為手機零售店”。
不知這一輪反思,是否觸及華為這家龐大公司的靈魂?
起初,我們只是以為華為將自己的手機命名為“爵士”系列只是附庸死白歐男(Dead White European Men)的說辭而已,后來關注這臺旗艦手機的人們終于后知后覺的明白,這個浮夸的說法竟然可以如此貼切地用來來形容 P10。
閃存事件的本源,可以說是在電子消費產品歷史上,用戶第一次被按照某種位階分為三六九等。
在前一周事件發酵的時候,面對外界對 P10的質疑和批評,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做出了如下回應:
我們在軟硬件的聯合優化設計上,已經確保了即便使用EMMC存儲的,仍然保持良好的實際使用性能體驗……Mate9系列手機,全部使用UFS存儲……
個別友商看到華為P10手機的全球熱銷十分眼紅,大肆抹黑我們,誤導消費者……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靠歪門邪道的企業,無法長久生存。
至少,這最后一句總是對的:靠歪門邪道的企業,無法長久生存。
最開始,消費者抱怨這款旗艦手機沒有疏油層,華為的支持者依然秉承著民族主義樸素情感支持這款搭載麒麟960的國產手機。接著它在微博抽獎中作弊,同一名華為員工竟然連中三元,甚至連群眾食些殘羹冷炙的機會都不允許,其吃相之饕餮,和百家姓中第一人相比也不遑多讓。
不過和暗中使用不同檔次閃存的風波相比,上述無疑都只是小巫見大巫。
在1997年,閃迪和西門子聯合發布了 MMC 儲存標準,JEDEC(電子設備工程聯合委員會,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在2015年發布了 eMMC 5.1標準,eMMC 4.4、eMMC 4.5、eMMC 5.0及 eMMC 5.1的讀取速度分別在104MB/s、200MB/s、400MB/s 及600MB/s(理論值)左右。
在2013年及2016年,JEDEC 發布了 UFS 2.0及 UFS2.1標準。相比 eMMC,UFS 支持支持全雙工(full-duplex)運行,意味著其可以讀寫操作同時進行,而半雙工(half-duplex)的 eMMC 則只能進行讀入或寫入操作。在推出5.1版本前,eMMC 閃存也并不支持指令序列(Command Queue),而支持指令序列的 UFS 則可以同時處理多任務。
測試顯示,UFS 2.1的帶寬峰值可達到 eMMC 5.1的二到四倍,前者的持續讀取速度、持續寫入速度、隨機讀取下的 IOPS 較后者分別提高了40%、20%和73%,而在系統啟動和應用載入切換的速度上,UFS 2.1也分別比 eMMC 5.1 提高了15%和30%。
顯然,使用 UFS 和 eMMC 的手機在速度上有著天壤之別,后者相對前者唯一的優勢僅僅在價格上。
大批消費者在對P10測速后發現,速度在700~800MB/s者有之,只有200~300MB/s者亦有之,隨后,越來越多的測試以及華為內部人士都證實了 P10 在事先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以次充好,同一價格銷售混用 UFS 和 eMMC 閃存的產品。
我們已經習慣了中國公司在丑聞曝光后“我沒有錯都是這個世界的錯”式的傲慢與固執,還好,華為沒有這么做。
但是,上周,華為在閃存事件發酵后第一時間將第三方手機測速軟件 AndroBench 從其官方應用商店下架——我們還是忍不住感嘆,畢竟是從退伍轉干人員建立的企業,果然秉持了只要螳臂擋車的都是不法之徒就必須將其清場的行事風格。
故事并非在這時才開始,故事甚至可以追溯更久遠。
官網上的Mate 9廣告中,UFS 2.1閃存被作為宣傳重點 來源:華為官網
華為使用的東芝 UFS 2.0及UFS2.1產品型號 來源:東芝官網
盡管華為并未承諾在 P10中采用 UFS 閃存,但是在2016年11月推出 Mate 9時,華為宣稱這款產品采用了 UFS 2.1閃存。但是,有用戶拆機后卻發現,實際上使用的卻是東芝的 UFS 2.0閃存。
回看從 Mate 9到 P10連續的閃存風波,我們后知后覺地從中找出了“利潤”這個關鍵詞作祟。
對華為來說,2016年是一個多少有些苦澀的年份。
在去年,華為的營收同比增長32%達到5216億元人民幣,然而,371億元凈利潤比上一年只增加了0.4%,這是自2011出現下滑以來華為增長最低的一年。其利潤率則滑落了兩個百分點僅有7.1%,而這是華為十多年來錄得利潤率最低的一年。
華為在智能手機市場上遭遇 Oppo 和 Vivo 的夾擊
智能手機業務實際上也問題重重,華為在2016年出貨1.39億臺智能手機,同比增加了約三成,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增加44%達到1798億元,事實上,兩項數據都落后于之前華為的預期。IDC 數據顯示,市場份額卻反而落后于 Oppo,并被身后的 Vivo 虎視眈眈。
一方面,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的發展在過去一年遭遇瓶頸,另一方面,“盈利能力還是不足,利潤增長太慢”成為任正非對余承東的最大責難。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消費業務部門在產品上施展伎倆,試圖通過混用不同標準的閃存、放棄疏油層、以塑料材質代替金屬卡槽等手段來降低成本以此來提高利潤率。
那么,問題來了,假如任正非不是那么偏執地把“利潤”的枷鎖束縛在華為移動智能手機業務上,是否還會出現這次 P10的丑聞?出現閃存混用的鬧劇究竟是否可以避免嗎?
答案似乎并不難尋找。
現時,面對 P10閃存混用丑聞,華為官方做出如下回應:
一部手機的體驗是否流暢,不是單純由某個單一部件性能決定的。
這樣的解釋,由任何一個公司都會讓人啼笑皆非。不過,從華為這樣一個之前員工頻繁過勞死、傳出要將34歲以上員工掃地出門流言的公司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大多數人似乎并沒有產生多少異樣和不適。
截至2016年底,華為員工已經超過17萬人,在這家最初以逆向工程起家、利用價格優勢將外國同行殺得頭破血流、四處圍追堵截李一男的公司身上,我們看到了強烈的集體主義和統制特色。
于華為而言,每個員工都只是名為“公司”的大機器中的零件而已,任何人的存在和價值都不可能脫離于這個龐大、運作精密的機器之外。
每個人都需要貢獻出自己的能力,才能維持這個機器的運轉,但是,僅僅如此卻并不足夠,每個人甚至需要超額奉獻自己,才能保證這個機器的高速持續運作。如果零件/人壞了,那么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將其拋棄,更換新的、機能更好的零件/人。
它認為,即使存在與存在也不可一概而論,不同的存在之間有高低價值大小的分別。正是自己的運作保證了零件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于是,自己天然地“高于零件”。對一座冰冷冷的機器來說,這就是一個自然淘汰更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沒有也根本不需要其他的考量因素。
對它而言,沒有任何不可替代的零件,甚至可替代性本身就是這臺機器賴以正常運行的基礎。
這種觀念并不罕見,這向來就是華為及像它這樣的中國式公司的思維和行事風格。
任正非
值得反思的是,這臺名為“公司”的“機器”,本來應該是毫無個性或個人色彩的,它遵循的只是極端理性的自然與機械的法則。但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企業的發展往往反映著其創始人的個性或性格這一說法的話,則又會發現所謂這臺冷冰冰的“公司”機器實際上又是有血有肉的。
在這臺機器背后,在其之上,還有權威遠遠超越自然機械準則的角色,公司機器奉行與執行的是創始人的準則,而這套準則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又在這臺機器的運作中不斷被擴大化和神話。
于是,我們看到在公司機器身上看到矛盾而又和諧的地方:
一方面,在機器的名義和機制下,在排除人性因素后,它順利運作,另一方面,這種非人性化卻又往往來自活生生的人,甚至上述名義和機制就是活生生的人本身與化身。
顯而易見,在華為這樣的大公司機器上,“利潤”已經成為這臺機器運行的唯一法則,它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內部兢兢業業的零件,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為了幫助這臺機器實現“利潤”這個結果。
在結果未達標的情況下,這架機器的最高領導者又會對零件進行敲打乃至替換以保證達成結果。
整個公司機器處在一片混沌之中,每個零件都知道一個目標,每個零件被教導都要為這個目標奉獻乃至犧牲,每個零件都可以被替換,每個零件只有寄存于狀態機器之中才能發揮功用。
有了這樣的公司基因,也就難怪乎,大多數人會認為“UFS 和 eMMC 在手機整體中沒有差別不會影響使用體驗”。
我們正目睹著一場手機病,在其背后,我們又看到了典型的大公司病癥,而此病癥的根源,所有人都知道。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