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14日,中國人向世界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這封《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通過“大腦袋”計算機一字一字敲出來的郵件,第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互聯網足跡。
7年之后,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
而當時的64K網線,在如今看來還沒有4G手機的網速快,可正是這根不起眼的“龜速”網線,正式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時代。
傾力投入 未來十年讓信息化惠及億萬人民
加大提速降費舉措;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穩步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加深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分享經濟;以信息化構建新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助力美麗中國;以信息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6年7月27日,《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布。從政治、經濟、民生、社會、生態等多層面,為未來十年信息化大發展奠定了基調,指引了方向。
讓信息化惠及億萬人民,是《綱要》發布的重要意義。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國家一直不忘的堅守。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及邊遠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復雜、人口居住分散,給電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帶來困難;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也影響了網絡運營商的進一步投入。
為了讓中華大地上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信息化給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針對任何人都要提供無地域、質量、資費歧視且能夠負擔得起的“普遍服務”,開始成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重點。
為推動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發展,縮小數字鴻溝,2015年底,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印發《2016年度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申報指南》的通知》。
按照“中央資金引導、地方協調支持、企業為主推進”的思路,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推動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發展,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帶動農村經濟社會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助力實現2020年98%的行政村通寬帶、農村寬帶接入能力超過12Mbps等“寬帶中國”戰略目標。具體到2016年,兩部委指出將支持不超過1.5萬個未通村、2.2萬個升級村寬帶建設和運行。
截至2015年底,我國行政村電話通達率已達100%,鄉鎮寬帶通達率已達10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十多年間,通過“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我國累計投入了900多億元,解決了約21萬個行政村和自然村通電話的問題,以及約15萬個鄉鎮和行政村通寬帶的問題。
而到今年6月份,工信部公布的試點城市已經達到186個。根據各省公布信息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省電信普遍服務基金已經落地24.3億,其中,陜西、內蒙、寧夏、云南、甘肅、貴州等省份補貼金額超過2億元……
十八大以來,信息化發展已經給居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隨著《綱要》發布與實施,接下來的十年里,信息化將如如椽之筆,為億萬人民群眾,擘畫美麗新生活。
從互聯網到信息化 22年飛速前進
2006-2015年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發展和高速率用戶占比情況。
根據《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中國居民上網人數已過半。其中,2015年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1%,較2014年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規模增速有所提升。
短短22年的時間,中國作為后起之秀,趕先進國家,邁入信息化時代。在這一發展歷程中,飽含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堅定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追求“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信息化的發展與鞏固,為國家發展和治理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億萬家庭,網民數量、網絡零售交易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一批信息技術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進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產業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化,“互聯網+”異軍突起,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加快,信息化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信息化大國。
軟件技術創意十足 “中國芯”強勁承載
“當前,電子信息產業是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也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并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工業與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這樣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個數6.08萬家,其中電子信息制造企業1.99萬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4.09萬家。去年全年完成銷售收入總規模達到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軟件業的崛起背后,離不開硬件的支撐。如果說數據和信息是水,那么芯片就是承載這股活力之泉的容器,中國芯發展動力強勁。
據通信企業協會消息,我國已成為芯片專利申請大國。國際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報告顯示,在過去18年里,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增長了6倍,我國芯片專利量增長了23倍。在芯片專利申請數量方面,我國已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在全球芯片專利前30位專利權人中,我國中興通訊、華為公司分別居第23、27位。其中,中興通訊專利申請年復合增長率達58%,居國內企業第一,專利覆蓋2G、3G、4G、Pre 5G及5G芯片、虛擬化網絡、物聯網芯片、云存儲和云計算等領域。
“華為對于芯片的研究從1991年就開始了,海思芯片去年也實現了5000萬片的發貨。”華為輪值CEO郭平接受記者采訪時用這樣一個數據展示了“中國芯”的實力與競爭力。
從4G到5G 網線變光纖 網速更快費用更低
隨著“中國芯”的普及應用,大街小巷原本人手一個的諾基亞、三星、蘋果開始逐漸變成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人,占整體網民規模的18.5%。
“手機上網的人多了,網速不夠‘分’怎么辦?”、“網速快了,價格越來越高,以后都不敢開手機流量了!”這些擔憂逐漸成為困擾廣大“手機網民”的大問題。
提速降費,成為了廣大網民的共同期盼
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部署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的措施,包括確定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
截止2016年5月底,我國的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從2015年底的20.5Mbps,提升到29.5Mbps;光纖到戶的用戶數達到1.8億,占我國寬帶用戶比例的66.4%;4G用戶的發展非常快,累計達到5.8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比例達到44.7%,4G網絡覆蓋全國城市和鄉鎮;互聯網普及率大幅度提升,其中固定寬帶的家庭普及率已經達到了55%,國家規劃中到2020年達到70%,這是先進國家的指標水平,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62.6%,國家規劃的指標到2020年達到85%。
在4G用戶爆發式增長、流量資費持續下降的影響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再創歷史新高。
截止2016年5月,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10.2億戶。光纖接入FTTH/0用戶總數達到1.8億戶,占互聯網寬帶接入戶總數的比重達到66.4%。
部分城市和一些城市的重點區域基本實現無線WIFI全覆蓋。
“網路”高速不堵車“互聯網+”打造信息化生活
快速、免費、便捷,WiFi無線網絡逐漸成為網民在固定場所下接入互聯網的首選方式。
在億萬網民中,通過Wi-Fi無線網絡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1.8%,較2015年6月增長了8.6個百分點。
隨處可“蹭”的無線網和飛速加載的4G移動網絡,推動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2015年,基礎應用、商務交易、網絡金融、網絡娛樂、公共服務等個人應用發展日益豐富。其中,手機網上支付增長尤為迅速。截至2015年12月,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增長率為64.5%,網民使用手機網上支付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57.7%。
“以前買個東西需要跑到大商場。有時候必須要買的某件東西,一家超市沒有,還得換一家超市繼續找。費時費力,還得自己提回家。太不方便了!”市民的抱怨與煩惱,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崛起而煙消云散。
一天交易額達到912.17億元。這個看似根本不可能的數字,正是2015年11月11日一天,“雙11”活動中,天貓和阿里電商平臺交易額,刷新了世界同類電子商務平臺之最。
自“寬帶中國”戰略實施以來,以推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和電商誠信規范發展為新增長點,促進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增長和關聯服務產業發展繼續傲視全球。
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交易額達到2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27%;網絡零售額達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
除了網購之外,互聯網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深入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現代居民在互聯網上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
2015年,1.10億網民通過互聯網實現在線教育,1.52億網民使用網絡醫療,9664萬人使用網絡預約出租車,網絡預約專車人數已達2165萬。
高效開放信息化打通分享經濟“最后一公里”
智能裝備在重點行業普及推廣;重要產品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機械、船舶、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5%;石化、有色、煤炭、紡織、醫藥等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65%;大中型企業ERP裝備率超過70%……十八大以來,信息化與國民經濟社會加快深度融合。
一些傳統產業也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加速轉型升級,穩步邁向新生。
而隨著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為了更高的追求。
以前開個證明,需要來回奔波與數個政府部門之間,政府部門下達文件,也只能通過傳真、郵遞。
信息化的建設,開始改變政府部門老舊的工作模式,電子政務平臺的上線,真正做到了“讓網絡多跑路,百姓少跑路”。
目前,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初步實現與國家層面122個部門和32個省(區市、兵團)可接入服務,橫向到部門、縱向到地市的電子政務網絡基本完成互聯互通。納入今年國務院辦公會議議程的國家級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信用信息交換平臺初步實現相關部門間連通和部分信用數據交換,浙江等6個省市信用信息數據率先與國家平臺實現對接,“信用中國”網站上線運行良好。
各個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還紛紛結合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以及打造陽光政府,采取多種模式、多種機制、多種形式啟動建設一批重點工程和項目,浙江、貴州、福建、深圳、杭州、寧波、銀川等地方,著力推進“互聯網+政務”,積極探索運用云服務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提升政府信息化集成應用水平。
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建設也取得明顯效果,在增強政府便民惠民服務效率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了全社會信息化水平。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