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芯片行業的大舉投資,使美國總統的顧問和幕僚們陷入了高度緊張。
1月6日,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稱,中國的芯片業已經對美國的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并建議美國總統下令對中國的芯片產業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
據《華爾街日報》稱,奧巴馬政府加強對中國在美投資進行審查,是與即將就任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政策方向上取得一致的罕見例子。此前,特朗普政府曾承諾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
以國產“龍芯”通用CPU為代表一批國產微電子產品,使得中國電子信息基礎平臺從根本上有了安全保證。對于國家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美國大力“圍剿”中國半導體產業,不只是單純的經濟利益,從軍事意義上講,更是在動搖中國軍隊打贏信息化未來戰爭的根基!
“雖然中國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躋身全球前20,但對美國依然是巨大威脅”
報告指出,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
一方面,“摩爾定律”提出半個世紀之后,正走向衰竭。價格升情況下,集成電路的原件集成數量翻倍的速度正從過去的18至24個月延長至約30個月,這意味著芯片性能提升的速度在放緩。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大舉投資芯片行業,借“斯諾登事件”推出“自主可控”政策,推動國內技術進步(觀察者網注:中國對半導體芯片行業的政策見后文)。
該報告認為,現階段,中國的芯片產業仍然落后,以銷售額計,中國還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躋身全球前20。但該報告認為,在技術創新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有機會通過產業政策,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再通過更低的價格取而代之。
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10年間在半導體行業至少投入了1500億美元,以圖獲得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但目前這種行業政策導向已經開始影響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創新和市場份額,甚至開始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開出的藥方:連同合作伙伴一起圍剿中國企業
對于如何破除中國對美國芯片企業和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科技顧問委員會給美國總統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美國政府需要著手識別哪些半導體技術、芯片企業將會影響其國家安全,并阻止中國收購。
其次,為保證美國的競爭優勢,美國政府應當重新思考自己在這方面的國家安全政策。
報告稱,美國政府過去主要的關注點是中國對美芯片行業的投資以及限制對中國出口。未來,美國政府需明確采取措施來保護國家安全,比如只允許特定國家的企業參與一些國防采購。
此外,美國應向其合作伙伴提供協助,加強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審查中國的海外芯片投資。
我國研制的銀河1號巨型計算機。當時是有著戰略意義的重大突破,但是核心的處理器芯片,即CPU都是進口的。
該報告認為,現階段,許多國家尚無能力對中國的芯片交易進行審查,美國財政部、商務部和情報部門未來可向其它國家提供技術協助和培訓。
“在一個已經全球化的半導體產業中,單邊行動正變得越來越無效?!痹搱蟾鎸懙?。
一面向中國的產業政策“開火”,一面為美國的市場干預辯護
此次報告中,委員會為美國政府的市場干預做了辯護。
該報告認為,全球芯片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市場”,其科研一直受政府和學術界推動,并往往是國家產業政策的焦點。
“沒有任何一句可以說單憑市場力量能有最好結果,尤其是在其它國家推出大規模產業政策的時候。”該報告寫道。
美國總統科技顧 問委員會是一個由大量公司高管和學者組成的智庫,定期會向美國總統提供建議。此次芯片議題的工作組成立于2016年10月,成員包括前英特爾CEO保羅· 歐德寧(Paul Otellini)、高通董事長保羅·雅各布斯(Paul Jacobs)等??紤]到奧巴馬政府的任期已不足一個月,此次提出的建議是否會被采納還取決于下一屆政府。
回顧:這些年,美國對中國芯片企業下過的狠手
事實上,早在本報告正式發布以前,美國已經開始了對中國芯片業發展的“圍剿”。而在這些“圍剿”中,幾乎每次都能看到美國總統科技委員會的身影。
12月初,美國政府“國家安全”為由,一再干預中國宏芯投資基金對德國芯片企業愛思強的收購,最終令其功虧一簣。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援引德國情報部門一名消息人士稱,美國情報部門通過駐柏林大使館向德國總理府、經濟部、內政部、國防部的代表提交了一份報告,提醒德方中國可能會將從愛思強處獲得的技術用作軍事用途。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采用了國產的飛騰-1500計算單元芯片。
在此之前,22名美國國會議員還致信財長雅各布·盧,因擔憂安全而要求阻止中資支持的基金收購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 Semiconductor)。上述議員表示,這項交易或擾亂美國軍方供應鏈,并導致美國國防部許多重要計劃要依賴源自外國的技術。
而“國家安全”,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出手干預中企收購的最重要理由。
2016年1月22日,飛利浦宣布,由于美國監管部門的反對,停止向中國投資者出售其Lumileds(LED與汽車照明)的業務。
飛利浦方面表示,雖然公司試圖通過做大量的工作來消除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顧慮,但CFIUS仍未批準飛利浦出售Lumileds公司80%股份的計劃。
清華紫光先在2015年7月試圖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鎂光,但因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核鎩羽而歸;
后又力圖通過收購西數15%股權,成為西部數據第一大股東,再由西數出面,繞過美國政府的管制,擬以190億美元收購閃迪。
在西數整合了閃迪NAND Flash相關技術后,再與西數成立合資公司,以此獲得NAND Flash俱樂部的入場券。但這場收購亦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核而終止交易。
2016年2月,半導體行業元老級企業仙童半導體公告稱,拒絕了華潤和華創組成的中資財團26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交易面臨無法通過CFIUS審查的風險。
2015年至今,中資發起的半導體領域海外收購,成功的收購案僅有清芯華創收購豪威、長電科技收購星科晶朋、通富微電收購AMD封裝子公司等7起。
圖為用于“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移動終端的國產芯片。
其中,長電科技收購星科晶朋、通富微電收購AMD封裝子公司都屬于封測領域,技術門檻相對于半導體設備制造、IC設計來說要低不少,屬于美國高科技巨頭并不太重視的領域。
而豪威的CIS雖然曾經被蘋果手機采用過,但那已經是幾年前的舊事,如今在技術上已經與日本索尼有不小的差距,并非行業領軍企業。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我們可以看出,中資企業只能收購一些技術上已經脫離第一陣線的公司,或在美國高科技公司不太重視的領域有所斬獲。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政策:保證信息安全,力爭擺脫對西方依賴
目前,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占全球芯片需求量的超50%。近年來芯片進口額已經超過石油,達2000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類目。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高達3200億美元。中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牢牢占據世界第一,每年消耗掉全球54%的芯片,其中國產芯片市場份額不超過10%,也就是說中國“芯”90%以上依賴進口。
所以中國的芯片行業確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出臺, 綱要中要求,到2020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于20%,政府在五到十年內出資1700億美元,投資集中在國家龍頭企業。
十八大提出“要高度關注網絡空間安全”,三中全會后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14年,***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新華社曾發表評論文章稱,“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
中國成功研制8英寸大功率IGBT專業芯片,打破國際壟斷。
近幾年來,為了徹底擺脫信息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安全隱患問題,國家加大了相關領域的科研投入,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
其中,信息技術列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的重大項目,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等計算機關鍵軟硬件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的“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給予支持。此外,國家制定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政策和發展規劃。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稱,“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強安全可靠軟硬件的推廣應用,包括在財政支持的重大信息化項目中采購基于安全可靠軟硬件的產品”。
2014年9月,工信部便成立了首期規模為12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希望在半導體技術上擺脫對西方國家技術的依賴。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