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國路透社和日本NHK的報道,日本松下公司23日表示,在美國決定禁止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銷售美國零部件之后,該公司該公司正在暫停與華為的業務,并已經停止向華為技術公司銷售部分組件,以遵守美國對華為公司的禁令。
松下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松下已指示員工暫停與華為及其在美國禁令所涵蓋的68家附屬公司之間的交易,并表示稱公司將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法規。
總部位于大阪的松下公司主要生產用于智能手機、汽車和工廠自動化設備的各種設備,該公司主要的零部件生產基地并不在美國境內,但它表示美國的禁令適用于含25%或更多美國技術或材料的產品。松下公司拒絕就哪些零部件受禁令限制以及它們在哪里生產發表評論。
松下辟謠
23日,環球網編輯部收到松下集團發來的“嚴重聲明”,否認“斷供華為”。以下是聲明全文:
嚴重聲明!
目前松下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對于網絡媒體上所提及的斷貨等表現均為不實之詞,華為是松下一直以來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們將在嚴格遵守松下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及合規條例的基礎上持續向華為等中國客戶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在中國貢獻我們松下集團的微薄之力,為中國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華為回應:感謝松下集團對華為的一貫支持
在松下發布辟謠聲明后,華為官方也對人民日報記者發來相關媒體口徑,感謝松下集團對華為的支持。
關于與松下供應鏈關系不實報道的媒體口徑
(2019年5月23日)
松下是華為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在多領域展開密切合作。松下集團與華為公司的所有業務合作持續正常開展。感謝松下集團對華為的一貫支持。
同時,我們也感謝所有長期以來支持華為業務發展的全球供應商伙伴!
海康大華遭遇斷供或有替代預案
美國媒體北京時間星期三對外放風,美國正在考慮將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中國企業列入與華為類似的“黑名單”,阻止這些公司獲得美國技術、零部件和軟件。進一步擴大對中國企業的打擊范圍。
5月22日早上,有外媒報道稱海康威視(002415.SZ)可能遭遇美國供應商“斷供”。受此利空消息影響,海康威視股價開盤逼近跌停,對此公司投資者關系負責人早間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查詢時表示:“我們這邊暫時沒有接到消息。”
隨后海康威視董事會秘書黃方紅在午間稱,未受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調查取證。同行業的大華股份(002236.SZ)也遭遇類似情況,其也稱沒有收到相關確定通知。分析人士認為,對安防行業龍頭企業來說,芯片供應方面國產化已經有進展,也有相關應對預案。
同日下午,當被問及“據報道,美國正在考慮對海康威視等中國一些監控設備制造商進行制裁。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時,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稱,反對美國濫用國家力量,肆意抹黑和打壓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的一些做法。
海康威視回應:已聘請專業人士作獨立調查
5月22日海康威視開盤一度逼近跌停,收盤跌5.54%,報收26.07元。作為曾經的深市最大市值公司,海康威視如今市值只有2437億元,排名下滑至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五糧液(000858.SZ)、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000651.SZ)、萬科A(000002.SZ),前三家市值均已超過3000億元。
5月22日午間,黃方紅表示,海康威視是一家商業公司,恪守商業公司的本分。公司未曾因報道中涉及的公司業務問題受到任何政府、任何相關機構等的調查取證,也未有海外媒體就該問題向公司進行全面的、深入的核實真實情況。公司是一家產品供應商,未在報道涉及的地區做過任何不恰當的行為。公司已主動聘請美國專業人士對報道涉及的公司業務進行獨立審查,專業人士將在獲得充分的證據后,回應海外各相關方的關注。
海康威視投資者關系負責人也稱:“因為美國市場占海康威視總營收的6%。其中75%的產品,美國是不對我們征收關稅的,其余產品的稅率有可能會從原來的10%提高到25%。”
在5月10日的投資者交流會議上,海康威視負責人稱,“在海外我們還會很堅定地做下去,經濟的波動、政治的動蕩會帶來影響,但不至于讓海康承受太大的風險。例如美國約占整個海康收入的6%,若其他地方增長更快,這個比例還會下降。”
不過,海康威視年報并未披露前五名供應商具體名稱,應收賬款明細也沒有相應披露。前五名供應商合計采購額為68.69億元,占比為22.88%,其中第一名為34.15億元,占比11.38%。
芯片供應能否保證?
外界最關心的是海康威視等安防企業的芯片供應,是否有足夠保證,國產替代是否有預案,從而應對供應鏈的極端事件。
在5月10日的投資者交流會議上,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為海思是我們很好的一個供應商,彼此也很理解對方的需求。”
關于芯片業務,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稱,“這十來年里我們對芯片的看法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因為有一個基本的產業分工。芯片本身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為監控產品的種類型號太多,要把芯片的規格做全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產品的廠商去做芯片,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不管做什么芯片,有規模的支撐做芯片才是合算的。”“如果說不做芯片就沒有競爭力,這個說法不太準確。關鍵是整個產業鏈里是否有人來補這個位置,若沒有人來補這個位置,這是問題;若有人來補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關于安防行業,5月22日招商證券分析師點評稱,“斷供”現在仍停留在傳言階段,沒有真正落地。海康威視等龍頭對于相關問題也有一定的預案準備。自去年以來,核心芯片的國產替代就在加速推進,某些產品已經可以對英偉達等國際廠商形成替代。即便禁運,對海康威視等龍頭廠商影響不大。
海外建廠進行時
安防行業的業績增速是否會放緩?海康威視一季度不大理想的業績也讓人擔憂。
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99.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1%。海康威視表示,因為“公司經營業績穩健發展”,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股東凈利潤37.32億元到45.62億元,同比增速為-10%到10%。
海康威視2018年年報稱:“和只做產業鏈中某一個節點的公司不一樣,海康威視不僅做算法,做產品,包括硬件產品,如攝像機、通道閘、結構化服務器等,也做應用系統,海康威視是從技術、到產品,再到系統全鏈條打通的公司。”
5月10日的投資者會議中,海康威視負責人稱,“海康業務比較均勻,也比較分散,不好的狀況出現都對公司產生了影響,比如去年土耳其業務幾乎休克;阿根廷、巴西匯率的波動。但是對海外,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一是產品本身存在的競爭力;二是隨著本土化的推進,我們現在海外營銷、服務團隊里面約三分之二為本地員工。”“在海外我們還會很堅定的做下去,經濟的波動、政治的動蕩會帶來影響,但不至于讓海康承受太大的風險。例如美國約占整個海康收入的6%,若其他地方增長更快,這個比例還會下降。”
海康威視負責人也表示,“海外制造也在我們考慮的范疇,包括在巴西用代工的方式做過嘗試(因為巴西關稅很高)。去年有較多的情況發生,所以也考慮過自己在海外建廠,去年在印度的工廠已經投產,今年還會擴大規模來應對一些可能的挑戰。在當地建廠也能改善在當地的形象。”
西南證券分析師劉言認為,從3月份開始安防行業景氣度有所回暖,政府訂單和大企業訂單先行復蘇,預計海康威視在2019年第一季度是全年業績低點,第二季度有望回歸20%左右的營收增速。
同行業的大華股份(002236.SZ)在22日也大跌5.91%。大華股份董秘辦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這只是外媒的消息,而且消息也只是說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并未得到一個最終確定的說法。招商證券認為,大華股份的策略則更加偏重自研芯片,公司在去年推出了自研的AI芯片,用于睿智系列經濟型人臉相機,預計大華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二代高性能方案。
減稅促發展
星期三中國財政部宣布對已獲利的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企業前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所得稅減半。它是中國用做好自己的事情來反擊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真正舉措。我相信,這個舉措比什么都更讓美國半導體行業感到后背發涼。
國家對于美方施壓所造成的困難已經做好充分評估,請公眾放心,這些問題不會對我們的網絡電信生活造成影響,國家的進步將會與時間賽跑,中國有能力翻越美國封鎖的這座大山。這既是中國IT產業臨時困難的時刻,也是美國自己提前敲響其半導體工業全球絕對霸主喪鐘的時刻。
延伸閱讀:韓國半導體往事:遭美日封殺后躋身世界一流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KSIA)成立于韓國正在實施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的1991年,是涵蓋設備、材料、代工、零部件等半導體行業全領域的行業協會,目前 擁有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在內的近百家產業鏈內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國別芯片產業組織之一。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親赴韓國,與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芯片設備企業周星工程株式會社(036930.KOSDAQ)CEO黃喆周進行交談,作為韓國的“第一代”半導體企業家之一,黃喆周說,韓國在半導體芯片產業經歷了曲折發展,每一個后發者都將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
韓國在半導體產品的發展進程中,也有被發達國家封鎖的經歷。
上世紀70年代,三星在韓國首次提出將開發芯片,并期望通過引入美國鎂光、日本三菱等企業的技術,但當時日本三菱得知三星將開發芯片產業時,該公司CEO直接表態“對于GDP水平較低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并不適合”,日美兩國對于三星并不配合,甚至美方一度宣布將向韓國生產的半導體施加反傾銷關稅,并限制韓國芯片對外出口;而施加反傾銷關稅以后,每生產一片芯片,三星甚至需要倒貼1美元,而直到三星第一代創始人李秉哲去世,三星電子的半導體事業部還處在3億美元的虧損。
韓國一位業內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日、美是最早做芯片的兩個國家,基本壟斷了整個市場,當時三大存儲器制造商是美國鎂光、日本三菱、日本夏普。
當時三星希望借鑒夏普,但是夏普方面連工廠的面積等基本數據都拒絕提供,三星的研究員們只能通過自己的腦子記住某些細節,比如有一位研究員通過自己的手指間距離、身高及步伐數,計算工廠的大概面積及其他參數,(例如)工廠生產線寬為30步、長為222步。曾在三星半導體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向筆者回憶。“不過,這些數據,對于建設一個高科技的工廠,顯然是不夠用的,我們也不可能依靠海外的力量,做彎道超車”。
經過不斷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兩大韓系制造商在2018年存儲類半導體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74.6%。
黃喆周的企業是一家主要生產用于制造半導體產品的智能設備的工程企業,現階段主要生產用于制造芯片所需的CVD薄膜設備(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這種設備主要用于生產半導體薄膜,是支撐化學氣相淀積工藝的重要一環,供貨量僅次于美國制造商,占據全球前三名的位置,而全球目前可以供應該類設備的企業尚不足10家。
作為向LG、SK海力士等主要半導體企業供應核心設備的上游供應商,他認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韓國的半導體的生產設備主要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所主導,導致雖然生產出芯片產品,但由于源頭技術受制于外方,在成本控制力方面大打折扣,因此通過自身突破這種科創壁壘,有利于韓國產業未來提高成本控制力,并在技術發展的過程擁有自主權。
目前,黃喆周所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聯合三星、SK海力士等大型企業,為配合韓國政府對于半導體產業的扶持計劃,三星電子將出資30萬億韓元, 培育非存儲類系統半導體產業,并以2030年前在全球占領領先地位作為目標,而這也是黃喆周一向主張的內容,他認為少部分大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成為一個吸引本土人才和資源的“無底洞”,并會選擇一條較為平坦的“舒適區”進行投資,而這個舒適區在陷入膠著階段以后,必將影響產業大局的發展。
因此,在本輪發展提綱中,三星電子將針對LG等其他競爭企業及中小企業開放生態鏈,并邀請本土企業作為設計及研發方參與;而作為首個具體措施,三星電子或將代工廠向LG集團旗下的Siliconworks所研發的高性能半導體設備進行開放,而此前韓國本土的中小企業則主要向TSMC等境外企業進行代工;去年5月,三星電子將其代工業務從系統原有部門中分拆出來,另外設立事業部;根據WSTS的另外一份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占有率,臺資TSMC占據第一名,達到48.1%,三星電子緊隨其后,為19.1%。
對于目前中美貿易爭端過程中的技術爭議,黃喆周表示,中國近年來技術的增長有目共睹,“我還記得,我剛剛和中國客戶打交道,是在2000年代初,當時中國企業在制造芯片的工藝層面,和韓國首發企業,至少相距5代,甚至更多;但目前這個差距,已經縮小至2~3代,雙方也有了更多的合作基礎。”
黃喆周認為,在韓國本土大企業打造閉環式的生態圈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加入,使韓國的中小型半導體企業,在獲得研發動力的同時,憑借走進巨大的中國市場,獲得與全球頂尖企業較量的機遇,“而這種機遇,是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韓國大信證券的分析師李秀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中國企業用韓國產品替代美國產品,將會使韓國半導體產業短暫受益,但若無法構建起雙方穩固的合作關系及產業鏈條,那么貿易保護主義的高墻所引發的負面效果,仍將遠遠高于正面效果,而黃喆周則提出,兩國行業間的合作,可以從人才的培育開始起步。
黃喆周認為,在本次半導體產業協會和韓國政府共同推出的措施中,對于人才的培養才是“最值得關注”的事情,為此提出企業和頂尖高校共建“半導體學科”,而韓國目前的出生率不斷下降,理工專業的人才供給缺乏,如果能夠引入中國頂尖大學的人才,再結合韓國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半導體研發能力和實戰經驗,必將能夠打造一條可靠且牢固的產業鏈升級,并造福兩國半導體行業的未來成長。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