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民: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路線圖
2009年6月15日,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智能電網部,標志著智能電網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在國家電網公司2009年年中工作會上,履新不久的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主任王益民曾接受了記者一次短暫的采訪。那次采訪的成果是一篇短短六百字的稿件,這篇小稿件自中午成稿直到晚上9點才由王益民完成審定。新部門、新課題,對智能電網話題的重視與審慎,由此可見一斑。
會后,圍繞系統各單位在會議期間所表述的關于智能電網的認識與理解,記者再次采訪了王益民。
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您一直從事電網調度與生產運行等技術工作,從電網專業角度理解,應該如何描述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
王益民:通過對智能電網長期的研究與思考,公司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與認識。我們所說的智能電網,有別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智能電網的定義,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技術上體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管理上體現集團化、集約化、精益化、標準化,要具有堅強的網架結構,具備各類電源接入、送出的適應能力以及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用戶多樣化服務能力,從而實現安全、可靠、優質、清潔、高效、互動的電力供應,推動電力行業及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滿足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劉總在年中工作會上高度進行了概括,就是: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為原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為基礎,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
我參加工作后的頭十年間,一直都從事調度自動化工作,對這項工作有著更深的體會。可以說,信息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實施基礎,實現實時和非實時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與利用。自動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實現手段,依靠先進的自動控制策略,全面提高電網運行控制自動化水平。互動化則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內在要求,旨在實現電源、電網和用戶資源的友好互動和相互協調。
《國家電網》:現在提出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王益民:即便是處于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格局之中,我國的經濟仍保持著較為高速的發展,可見我國經濟增長的勢頭之強勁。從長遠來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是必然趨勢,能源消費需求將隨之持續快速增長,這對電力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各級電網建設,構筑結構合理、能力強大、運行靈活的電網系統;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進一步提升電網管理水平、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實現安全、可靠和經濟高效的電力供應。
隨著世界工業文明的發展,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成為全球話題,我國政府也明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但必須正視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為主,能源資源相對貧乏,能源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呈逆向分布的現實。只有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才能有效解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問題,保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規模接入和遠距離送出以及消納,真正實現能源資源在全國范圍的統一高效配置。
在用戶側,隨著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智能電器的大規模應用,電力用戶對電能質量和多元化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能夠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建立新型的電能利用模式,加快低碳經濟發展,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無論是集約化開發和高效利用能源,還是形成新型的能源消費方式,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都是要滿足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
另外,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產業拉動效應也不容忽視。通過引領和參與這場變革,能夠極大地推進電力及相關產業的技術革新和推廣應用,促進電力工業管理和服務升級,有力提升我國在輸變電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增強我國在電網技術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堅強智能電網有哪些技術屏障
《國家電網》:在技術層面上,現在推進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是否有穩固的現實基礎?
王益民:雖然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近年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電力系統已經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探索。以信息化、自動化為特征的各類應用已經覆蓋了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行、調度和營銷等各個方面,取得了諸多標志性成果。
結合國際電網技術發展方向和我國電網發展特點,公司重點組織開展了新能源接入、特高壓輸電、大電網運行控制、數字化變電站與數字化電網、靈活交直流輸電及儲能、電網防災減災、城鄉電網安全可靠供電、電網環保與節能等方面的研究。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電網廣域相量測量、在線安全穩定分析和電網頻率控制技術等方面,我們的技術和應用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在管理和服務方面,公司大力推進信息化和通信基礎設施、一體化調度支持系統、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和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等建設。目前,SG186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寬帶網絡為主要標志的電網信息基礎設施已具規模,骨干網絡覆蓋全部網省公司;自主研發的能量管理系統(EMS)等在省級以上調度機構得到了廣泛應用,全部地區及以上電力調度機構均配置了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95598電力客戶服務系統提供高效快捷的客戶服務;電力負荷管理、電力營銷管理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得以廣泛應用。這些既有成果都為智能電網建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國家電網》:這場電力工業的變革,還需要解決哪些技術難題?
王益民:為了給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并在技術上引領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公司組織編制了《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究框架》,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六大業務領域和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戰略與規劃等三大支撐技術領域,梳理了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技術及設備研發需求,提出了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技術研究內容和實施計劃。
以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指導,相關研究將圍繞關鍵業務領域和重點支撐技術領域,全面分析智能電網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需求,努力使美好的智能電網愿景體現于具體的研究目標,細化成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落實到具體的工程項目,從而扎扎實實地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
如何部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
《國家電網》:智能電網涵蓋電力工業鏈條的全部環節,請您勾勒一下這個宏大工程的基本框架。
王益民: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要從中國國情出發,以社會用戶服務需求為導向,以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為手段,以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構建貫穿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全部環節和全電壓等級的電網可持續發展體系。
堅強智能電網有五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堅強可靠,即具有堅強的網架結構、強大的電力輸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二是經濟高效,即提高電網運行和輸送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促進能源資源和電力資產的高效利用;三是清潔環保,即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與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潔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四是透明開放,即電網、電源和用戶的信息透明共享,電網無歧視開放;五是友好互動,即實現電網運行方式的靈活調整,友好兼容各類電源和用戶的接入與退出,促進發電企業和用戶主動參與電網運行調節。
《國家電網》:在管理軸、技術軸和時間軸上,公司作了怎樣的詳細規劃?
王益民:鑒于智能電網建設的系統性、長期性和廣泛性,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要遵循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基本原則。在建設管理方面,堅持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在技術推進方面,堅持以發展為主線,加快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在具體實施方面,突出體系建設,以信息通信為平臺,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各環節相互銜接、整體推進。
公司對堅強智能電網的三個推進階段作了具體定位。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開展各個環節的試點工作。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堅強智能電網,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運行效率,以及電網與電源、用戶之間的互動性顯著提高。屆時,電網在服務清潔能源開發,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此過程中,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將創造可觀的公司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有力服務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