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on Square Ventures 風投機構的兩位合伙人最近都在博客上發文 diss 了以太坊。Albert Wenger 發的是《以太坊是鏈圈的 “美國在線” 嗎?》,Fred Wilson 發的是《對鏈圈的一些思考》。
我很喜歡自己這句話:“以太坊需要更好的批評者”。但愿 Albert 和 Fred 就是這樣的批評者,可以在舌戰中不斷成長。以太坊社區有一個很正能量的特質,就是大家都有心尋找缺陷,曝光缺陷,然后找出解決方案。
本文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 Albert 和 Fred 成為更好的批評者。進一步論述你的觀點,詳細說一說你認為以太坊的缺陷在哪兒,以及別的項目的優點在哪兒。
以太坊不是完美的。如果它是完美的,那我們豈不是無事可做?以太坊有很多缺陷,卻也有著巨大的潛力。這意味著,有很多有趣的問題尚待解決,而且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以太坊是鏈圈的 “美國在線” 嗎?》by Albert Wenger
Albert 的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金融領域(也稱 “開放式金融”)可能會循環依賴于以太坊社區的一小部分人來為其投資或成為其用戶。下面給出了兩點論據,我會盡量說得有說服力一點:
1. DeFi 真的離不開以太坊的資金嗎?
Albert 的第一個論點是:目前看來,DeFi 的成功就是以太坊的成功。然而,如果大多數 DeFi 公司真的依靠 “以太坊” 為其提供資金,那就有可能產生循環依賴,受到不良事件的波及,就像互聯網泡沫對美國在線公司(AOL)的打擊那樣。例如,如果大多數 DeFi 公司都是由 ETH 持幣大戶出售手中的 ETH 來投資的,一旦這些公司失敗,ETH 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意味著,新的 DeFi 公司能得到的資金較少,較難獲得成功,ETH 的價格就會下跌,等等。
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大多數 DeFi 公司真的是 “由以太坊資助” 的嗎?
對此,Albert 舉了兩個例子:
· 有原生代幣的 DeFi 項目。我認為他主要表達的意思是,有原生代幣的項目依靠其原生代幣來提供資金支持,而原生代幣的價格可能會受 ETH 價格的影響。這類項目本身就有可能持有很多 ETH 。
· 由持有大量 ETH 的組織或個人資助的 DeFi 項目(例如,Albert 特別指出的 ConsenSys)。
調查過 DeFi 產業就會發現,Albert 所說的基本上都是錯的。大多數 DeFi 項目(1)沒有自己的原生代幣,而且(2)是由外部風投機構(持續)資助的。
用一個指標來衡量的話,DeFi Pulse上所列的前 10 個 DeFi 項目中:
· 4 家有自己的原生代幣(MakerDAO、Synthetix、Bancor、Kyber)
· 8 家獲得了風投(MakerDAO、Compound、Synthetix、dYdX、Uniswap、Set、Dharma、(由 Kyber 創造的)wBTC、Bancor 和 Kyber)
· 1 家由 ConsenSys 投資(Nuo)
這里還不包括 USDT、USDC 和 Gemini 等穩定幣——它們都是由風投機構和大型交易所投資的。
這么看來,DeFi 不像是靠 ETH 持幣大戶撐起來的。Albert 在吐槽這一點的時候,如果心里想的不是名單上列出的那幾家,那么到底是依據哪些公司和項目?
2. DeFi 真的依賴于一小撮用戶之間形成的回環經濟嗎?
除了面臨與美國在線公司同樣的弊端之外,Albert 還提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DeFi 在以太坊中的 “自我指涉性” 這么強會帶來危害嗎?
想要做杠桿的交易者是購買借貸產品的主力軍,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從 ETH 持幣者手中借得 ETH 。有了這些金融服務和產品(衍生品、交易服務等等),用戶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基于 ETH 的資產并與之進行交互,其中一些資產除了投機之外用處不大。
你是否將上述言論視為反 DeFi 的論調取決于你的參考標準。一方面,建立另一個全球金融系統,將閑置資金聚集起來,用于向世界范圍內的用戶提供金融服務——如此崇高的愿景確實很不現實。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抱有什么樣的期待?以太坊是 5 年前誕生的,Dai 目前只存在 2 年不到,DeFi 這個概念也是去年才興起的。面對一個新興的金融系統,難道我們不應該期望它能先變成一種局部現象,同時建設好基礎設施和服務,然后再擴大其范圍嗎?即便如此,鑒于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指涉性可以為 ETH 創造需求,這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DeFi 也并非真的完全局限于以太坊:例如,wBTC 和 tBTC 就是將 DeFi 與比特幣結合,此外還有許多公司將以太坊與傳統金融系統連接起來(光是從上個月起至今就有三個例子)。從社會層面上來說,DeFi 也與其他生態系統相結合:靠比特幣發家的 Bitfinex 公司就是使用的以太坊來進行代幣銷售。
《對鏈圈的一些思考》by Fred Wilson
Fred 的這篇文章 diss 得沒那么狠,而且對以太坊評價不多。
Fred 就提了一點:在以太坊上很難進行搭建,而且存在擴展性方面的挑戰,而且 “許多開發者的注意力都分散到了其他地方。”
沒錯,以太坊的開發者體驗依然有待提高。這已經成為了以太坊社區的頭等大事,而且從今往后始終都會是如此。雖然就現有的軟件開發領域而言,在以太坊上的開發情況并不容樂觀,但是絕大多數智能合約平臺都搭建在以太坊上。別盲目相信我說的話——不妨問問那些嘗試在其他鏈上進行搭建的項目方,或是專門扶植區塊鏈創業公司的孵化器。
沒錯,一些開發者的注意力確實轉移到了其他平臺上。他們就應該這么做!對于任何企業家或開發者來說,沒有 經過仔細調查并弄清楚什么是最符合其需求的堆棧都是不負責任的。更何況有許多(尚未上線的)項目方對其區塊鏈的(理論上的)性能發表不實言論。
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開發者在投入金錢和時間進行投票之時,依然會選擇以太坊:
就開發者的分布情況而言,以太坊依舊是鏈圈的 IBM(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隨著更多區塊鏈項目爭相上線并開始燒錢,以太坊生態系統可能會流失一些開發者。以太坊和其競爭者之間的差別在于,以太坊實際面臨開發者流失的風險。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有一些開發者在其他平臺上搭建,而在于是否有其他區塊鏈可以代替以太坊成為業內主流的智能合約平臺。我想知道 Fred 真的覺得這有可能實現嗎?要真能如此的話,還有必要特別指出來嗎?
以太坊確實面臨著可擴展性方面的挑戰,開發者和用戶都正在承受這種負面影響!至于這些挑戰是否能被克服,這取決于你對二層擴展技術的應用以及以太坊 2.0 進展的看法。本文就不展開陳述了。
Fred 的這篇文章有意思的點,不在于他提出的那幾點顯而易見的擔憂,而在于他對以太坊的失望與他的其他言論所形成的奇怪對比。
例如,他在文章中有提到一點:“穩定幣。..是一個亮點”。在推特上,我提到過,所有有用的穩定幣其實都是 ERC20 幣種,由此可見,那句話似乎與他唱衰以太坊的論調相悖。Fred 又進一步說明了,他擔心的是穩定幣可能會 “脫離” 以太坊。
很多穩定幣最終可能會在其他鏈上發布另外的版本,但是很難想象為什么一個項目會放棄作為 ERC20 幣種所能獲得的資金、用戶、基礎設施、服務和流動性。在還沒有證據表明開發者和用戶正在放棄以太坊之前,(那些搭建在以太坊上的)穩定幣的成功不正是以太坊的一大優勢嗎?
令我好奇的是,Fred 究竟發現了以太坊的 哪些 弱勢以及山寨幣的 哪些 優勢,這才促使他寫下這篇文章的。但是現在很難知道,他是怎么得出那些結論的。
如果以太坊真的一無是處的話,為什么還能撐起整個鏈圈?在 Fred 發布他的文章之后,而我正在伏案撰寫這篇文章之時,幣安宣布了發行錨定美元的穩定幣的計劃,Paxos 也宣布了要發行以黃金背書的代幣。
這兩種穩定幣都將搭建在以太坊上。
來源: 以太坊愛好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