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管理百家”特約觀察家:殷榮耀(國金公用通鏈(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舉步維艱的實體企業在融資時,怎樣才能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
在上下游跨度很大的供應鏈領域,實體企業怎樣有效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企業進行擴張時,面對最為頭疼的假冒偽劣和侵權問題,有什么更有效的管控辦法?
區塊鏈既然解決的是信任問題,那么對以上問題的解決,也有從區塊鏈角度出發的解決方案。對此,《中外管理》專訪了國金公用通鏈(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榮耀。
殷榮耀對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目前面臨諸多問題,概括為:資金籌措困難、銷售渠道激勵不夠、亟待降本增效、品牌信任度不夠等等。認為區塊鏈是多種成熟技術的集合,完全可以針對實體企業,推動其生產關系的重構和變革。具體而言,傳統互聯網是信息互聯網,區塊鏈本質上則是信用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推動產業互聯網由消費側向供給側變革。
對于區塊鏈落地和賦能實體企業的主要路徑和應用,殷榮耀認為有如下六個:穿透式監管增信、擴大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和融資規模、渠道去中介化、資產數字化、區塊鏈追溯應用、流量數據確權。
以下是殷榮耀先生對區塊鏈賦能實體企業的六個主要路徑的詳細闡釋。
殷榮耀:國金公用通鏈(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一,穿透式監管:讓金融機構認可中小企業風控
實體領域與供應鏈金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供應鏈金融領域最大的痛點就是金融的授信問題,也就是說,廣大中小企業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信任,或者信任機制不健全。
舉個例子,從海關過來的進口商品,拿倉單抵押貸款,銀行是信任的。但如果是從其他渠道過來的,即使是正規渠道,但如果沒有海關倉單,從銀行就貸不出款來。在銀行眼里可信度是不一樣的。
其實不只是向銀行貸款,實體企業直接向貸款機構貸款,或者向民間借貸也存在這個問題。比如:很多企業用汽車資產抵押貸款,但一輛車被多次抵押的情況,在民間借貸中就時常出現。被車主抵押的車輛有可能已是融資租賃標的,導致融資租賃糾紛屢見不鮮。這背后,就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可追溯系統管理,傷害了借貸關系的信任。其實,關于車主資信、車輛抵押記錄信息,可以用區塊鏈技術來跟蹤。
這就是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穿透式監管”。
京東金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汽車融資租賃ABS項目(注:ABS是指以項目所屬的資產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也是一個例子。
京東金融與合作機構作為該項目中ABS云平臺聯盟鏈上的共識節點,基于區塊鏈的特性實現了ABS底層資產的不可篡改性。同時,對每筆資產進行鏈上評分準入,從而實現對整個資產包的現金流精細預測、全程監控,讓資產變得透明。
也就是說,在京東金融的汽車融資租賃ABS項目里,借助于區塊鏈技術,讓底層資產的形成、交易、存續期管理、現金流歸集等全流程環節,均實現了資產真實、信息實時的監督,且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監管層的穿透式審查,防范各級金融風險。
其實,目前銀行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業務受信息不透明影響是最大的,銀行對中小額度的信用貸款審核和風控成本比較高。可是,如果引入區塊鏈技術做穿透式監管,就能發揮比較實際的落地作用。
目前中國四大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在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業務系統中采用區塊鏈技術。
二,體系內類金融服務:錢不一定都來自銀行或讓銀行賺走
關于實體企業融資,區塊鏈還有一個層面可以助力。首先我們看銀行現在賺多少“暴利”?
最近的上市公司年報顯示,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已經占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總體利潤的40%以上、國有六大行凈利潤總額破了萬億元。銀行業被指責的“暴利”,加重了實體經濟負擔。其中“影子銀行”的數量居高不下(注:影子銀行是指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常見方式有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導致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越是國有企業、大型企業越好貸款、利息越低,而更需要錢的中小企業,尤其實體中小企業,在銀行眼中的授信就沒有那么多,中小企業的供應商更次之。
但這些關乎中國經濟健康和大多數國人就業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就沒有突破口嗎?區塊鏈的應用,其實帶來了一個重要機遇。
因為,無論是個人,還是聯盟,只要足夠強大就可以進行整合,互相提供金融支持。以前很多企業不敢這么做,就是因為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沒有履約險等信用機制。“溫州聯保”的崩塌就是一個失敗典型。
那么,通過通用區塊鏈技術,這些實體企業或者核心企業之間就可以形成聯盟鏈,有了信用機制之后,錢就可以不存到銀行里了,而是直接融入金融機構——比如民商銀行就是民間共同發起成立的,它可以投資也可以成立基金。也就是說,該體系內賺的錢讓體系內賺,而不是都讓銀行賺走,這樣對整個行業都是最有利和最有意義的,因為一家獨大,對整個國民經濟并不見得是最有利的狀況。
區塊鏈技術,首先是幫助現有金融機構更透明地監管資金流向,更清晰地了解貸款企業資信。其次,則可以幫助產業供應鏈共同打造體系內金融類服務。
三,去中介化: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
再看實體企業供應鏈的中下游——流通領域,這方面的顯著痛點是資產變現困難,而且制造了太多的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
比如:某種植園種了很多中藥材,收儲在藥材倉庫。采購商想購買倉庫的貨,但是倉庫的保存溫度、濕度不知道,是不是發霉變質了也不知道,所以采購商首先要找人驗貨,多方面鑒定是否有質量問題。然后才敢收購藥材,讓它們進入流通市場。此外,大批發轉小批發,中間搬來搬去產生的物流成本,每進行一次交易,資金流都要經過銀行而產生的成本。這中間產生的倉儲、物流、交易、資金占用等成本,其實都是冗余繁雜的,是完全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減少的交易成本。
當一家企業通用區塊鏈技術打通流通環節后,很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去中介化,把中間很多成本打掉或者弱化。
核心工具,就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提貨卡——用戶可以到分布式商品倉庫里去提貨,然后物流也可以比較精準地發到最終用戶手里,而是不再經過幾層轉手,避免了層層加價,也免去了流轉過程中,因倉儲環境不同貨物發霉變質而產生的信任成本和違約成本,效率也大大提高。中間商賣掉貨之后,進行所謂物流一件代發,直接賺差價即可。
而且上鏈之后,不僅不用來回流轉,減少了不穩定的倉庫環境,而且倉庫的儲存環境、溫度等通過物聯網信息也都可以看到,貨品質量就有了保證。這種流程模式下倉儲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都能夠大幅降低。
四、多重認證:讓資產數字化是終極方向
當前,區塊鏈技術基礎上的多重認證,正在蓬勃發展。
例如:隨著普洱茶的飲用價值與收藏價值趨高,如何防止茶餅在交易鏈條中被調包,茶餅實物的唯一性如何確定?一直是產業性難題,也是消費者對線上購買高品質普洱茶不信任的一大原因。
而多重認證則發展起來。比如:以“茶臉識別”身份證為核心,京東數科在普洱茶區塊鏈追溯平臺實現了出生證(采摘種植圖像存留)+身份證(生產加工獲取茶餅紋路特性)+居住證(倉儲物流)+學歷證(專業認證和大眾社交點評)的多重認證,以可信供應鏈,打通了產業流通領域的全部環節。將從生產商開始的圖像信息、原料信息、生產加工、檢驗、倉儲、物流、銷售信息均寫入區塊鏈,完成聯盟節點的數據共享,讓信息流轉可追溯、也更高效透明,幫助實現普洱茶產業流通的數字化。
相比較而言,前幾年講的“物流+互聯網”,比如:貨拉拉、貨車幫等車貨匹配信息平臺,其實已經是一個整合的過程,但它們主要是在倉儲物流匹配領域整合,而區塊鏈講的“資產數字化”則是一個更大的領域,涉及各大行業——依靠區塊鏈技術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以及分布式、通證經濟等相關理念,并結合追溯服務平臺等第三方服務支持機構,從防偽溯源、供需匹配、物流系統、供應鏈系統、數據安全、品牌建設等各個角度進行拆解重塑新模式。在滿足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后,多重認證之后的資產數字化,必然能使得生產資料聚集更合理高效,重點提高供給側質量和服務水平。
五,食品溯源:“證真+證偽”讓良幣驅逐劣幣!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最為攸關的問題。現代食品包括生產、加工、儲運、流通等復雜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引發問題。而傳統的食品溯源體系盡管不斷在發展,但由于其缺少有效的管理和規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通過復制和轉移防偽標識進行造假的問題。
而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系統,區塊鏈從技術手段上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通過這種技術建立的食品追溯系統,能夠確保消費者及有關部門實時查詢到商品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情況,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追溯,定位到責任方。
這種信息透明化將更好地讓生產、流通、零售不同環節的主體,承擔自己的監管責任,避免各主體之間的相互推諉,使得食品安全管理不再是一筆糊涂賬。
當然,區塊鏈的應用不會在一夜之間解決食品安全難題,因為完全證真的難度很大,但是可以通過“證真+證偽”的邏輯兩頭碰,讓良幣驅逐劣幣。
比如:目前五常大米、安化云茶、贛州鏈橙等農業品牌在中國食品鏈公鏈上鏈后,消費者通過中食鏈公司發布的食品護照App掃描溯源二維碼及防偽碼,可以查驗到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數據。
一物一碼,把食品安全的相關信息進行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終端的順向追蹤,以及從消費終端到生產源頭的逆向回溯,讓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處于監控之下。
由于食品供應鏈上的各環節信息透明,一旦出現問題則可以精準追溯,有問題者甚至會被驅逐出該生態體系,這個代價就會讓造假者得不償失,從而建立起中食鏈生態內監督互信的治理機制。也就說是,一定要有機制來反制,要用區塊鏈技術來倒逼。
六,區塊鏈助力新零售創新,交叉營銷更可行
再看實體經濟零售端的痛點。關于新零售交叉營銷中的流量交易,存在兩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一是流量造假,二是流量確權,都無法衡量銷售合作方的真實貢獻。
比如:甲在廣東賣化妝品,乙在北京賣男裝,前者有五萬會員,后者有三萬會員,都是是全國范圍的,彼此沒有競爭,理論上做交叉銷售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實際上很難。
首先,雙方不太熟悉,沒有一個平臺連接彼此;其次,交叉賣給對方用戶多少貨,缺乏一個公允的數據;再次,沒有一個推薦體系,彼此的用戶很難精準匹配;最后,雙方不知道到底賣了多少,也沒法查對方的數據庫,難免存在不認賬的情況。
那么基于通用區塊鏈技術,像這樣的異業或同業交叉營銷,就可以做到不用交換用戶數據,彼此的用戶也可以購買或者參與營銷活動。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雙方直接掛商品鏈接就可以了,對于用戶的關鍵數據如聯系信息,可建立權限通道或者加密。這樣,在交叉營銷中,雙方的用戶都在不斷增多,也都沒有損失。互相幫彼此賣出的東西,算好提成,雙方覺得劃算合理即可。
綜上六條,實體企業應用區塊鏈的路徑已經非常清晰。可以簡單概況為一句話:首先實現資產數字化,其次實現數字資產化。在應用層面,無論是供給還是消費領域的實體企業,大概五年以后,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必然已經“隨風潛入夜”了。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