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區塊鏈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顯身手
先進科技助攻疫情防控阻擊戰
● 大數據如果應用到位,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疫情擴散,通過對病毒特性、傳播速度、發展規律、病例癥狀等信息進行數據匯總、加工和分析,與其他傳染病病毒及治療方案進行對比,掌握防疫主動權
● 區塊鏈技術不但在慈善捐贈追蹤、疫情追蹤以及醫療數據管理、醫療用品和藥品溯源方面有所應用,而且有利于在社區疫情防控過程中實現社區人員流動的精準管理和動態監測
● 在應用先進科技手段的同時,也要考慮隨之而來的新型法律關系和問題,及時調整相關法律制度,讓先進科技手段更適應時代要求
“疫情防控指揮系統決策力、執行力,是武漢保衛戰能否打好打贏的前提條件和關鍵環節。”連日來,中央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強調,指揮系統要加強戰略謀劃、戰術實施,搭建大數據平臺、加強大數據分析,時刻心中有“數”,建立健全有力有序有效的指揮機制,實現疫情防控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
近日,在工信部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稱,目前,3家基礎電信企業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基于電信大數據分析,向用戶提供本人“14天內到訪地查詢”服務。該服務可以幫助有關部門提高對流動人員行程查驗的效率,對重點人群進行排查,實施精準防控,并且有助于做好當前形勢下的復工復產。
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機、區塊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先進科技手段被運用得越來越多,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進技術用于防疫
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蕭冬梅(化名)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社區居民的信息登記工作。據她介紹,此前,一直由居民人工填寫相關信息。
“人工填表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容易出現差錯。比如,居民可能寫錯字或者漏填信息,導致我們在后期整理匯總時遇到了不少困難。而且,把紙質文字轉為電腦上的數據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工作壓力較大。”蕭冬梅說。
鑒于上述情況,蕭冬梅所在社區推出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居民只需要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在彈出的電子問卷上快速填寫“姓名、住址、健康狀況、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全程沒有任何接觸,避免交叉感染。
在蕭冬梅看來,這種登記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社區疫情排查的效率,“不僅減少了人工登記耗費的時間,而且后期工作人員在整理數據時也不必一一錄入,因為所有數據都可以通過小程序后臺看到”。
自2月8日起,蕭冬梅所在社區開始施行封閉式管理,為了確保社區安全,減少高峰時段居民進出社區的排隊時間,該社區正式運行人臉識別系統。
“人臉識別系統上線后,單個居民的登記排查時間縮短至十幾秒。對于一些使用手機不太熟練的老年人來說,人臉識別也更加便捷安全。”蕭冬梅說。
在防控疫情宣傳方面,除了登門勸說、掛橫幅、貼海報等傳統方式以外,蕭冬梅所在社區還利用無人機反復播放防控疫情相關常識,提醒社區內居民不串門、戴口罩、勤洗手等。
“無人機上放著小喇叭,隨時隨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能夠全天候工作,宣傳效率和覆蓋率很高,基本能讓每位居民聽到。”蕭冬梅說。
另據蕭冬梅介紹,該社區還利用無人機集中開展街道消毒工作,無人機每天早晚各工作一次,每次可噴灑500平方米的范圍。利用無人機進行消毒,不僅比人工噴灑的效果好,而且減少了人為接觸的交叉感染風險,減輕了清潔工的工作量。
隨著復工復產全面鋪開,地鐵站等場所無疑是防控疫情的重中之重。
黃青石(化名)是一名地鐵工作人員,他所在的地鐵站于2月9日引入了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
黃青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以往地鐵站工作人員需面對面近距離對乘客進行體溫檢測,這種方法不僅容易造成人員擁堵,而且還會加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能夠利用生物識別技術,快速有效地對過往乘客進行體溫篩選,提高通行效率。機器如果發現檢測范圍內有體溫異常者,就會自動預警,這時坐在測溫器顯示屏后面的工作人員便會及時對預警作出反應,找出體溫異常者。”
據黃青石介紹,自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投入使用以來,他所在的地鐵站共排查出15名發熱患者,這些患者均在地鐵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回到所屬社區衛生院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治療。此舉大大提高了疫情排查的效率,讓潛在肺炎患者得到及時治療。
精準篩查溯源病毒
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據了解,為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各地公安交管部門立足本職,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采取一系列新舉措,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提升服務水平,保障返程復工交通順暢。具體措施包括信息采集二維碼多渠道設置、無人機上陣喊話、研發貨車“電子通行碼”等。
一家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在此次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前沿科技發揮了作用。例如,云計算助力疫苗研發與藥物篩選,為基因測序、醫療工程提供穩定高效的算力支持,從而降低創新藥物前期研發的成本與周期;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精準識別用戶信息,在公共場合精準篩選發熱人員、阻斷傳播源以及傳播途徑等。”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分析稱,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大數據。相對于其他高科技手段而言,人工智能技術有著更加廣泛、靈活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研發治療新冠肺炎的醫藥、監測疫情發展,還在一系列現實場景中展現強大功能,如遠程醫療會診、AI大客流測溫系統、遠程教育、5G防疫智能機器人(17.000, -0.34, -1.96%)、無人機等。
“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大數據經常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發揮作用。未來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大數據分析或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大數據如果應用到位,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疫情擴散,如通過對病毒特性、傳播速度、發展規律、病例癥狀等信息進行數據匯總、加工和分析,與其他傳染病病毒及其治療方案進行對比,或者對疫情進行預警,掌握防疫主動權。”劉德良說。
劉德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在確定確診患者的行蹤軌跡和密切接觸人群方面,基于定位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的疫情傳播模型已經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大數據專家組根據確診病患的手機定位系統,利用手機間實際物理位置距離,計算出兩米或者3米之內、一定接觸時間如半小時以上的另一個手機號,結合兩人的關系,就可以分析出被傳染的概率,再根據概率大小決定收治的力度和范圍。”
“如果兩人是親屬關系,則有較大概率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劉德良說,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大數據應用,如果在疫情發生之初就加以應用,則能擬合出患者接觸的一階關聯者以及一階關聯者接觸的二階關聯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形成疫情傳播模式,并對疫情傳播規模進行估算。
信息公開遠程交流
數據共享互相信任
此前,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紅十字會被質疑分配捐贈物資不公、捐贈物品積壓、分發效率不高。
近日,一款慈善捐贈溯源平臺上線。據了解,該平臺利用聯盟區塊鏈網絡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特性,在捐贈方與需求方之間搭建一條透明、真實、高效的信息互通橋梁。
據該平臺負責人之一、浙江大學教師鄭英介紹,機構在平臺上所發布的信息需要符合規范要求,并提供完整的物流單、物資實拍、捐贈明細等信息,且一旦這些信息發布之后,就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中無法篡改。這些信息會對普通用戶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區塊鏈技術不但在慈善捐贈追蹤、疫情追蹤以及醫療數據管理、醫療用品和藥品溯源方面有所應用,而且有利于在社區防控過程中實現社區人員流動的精準管理和動態監測。
“作為一種底層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能夠為防疫期間的數據共享及信任建立提供技術支撐。即使是互不信任的多方企業、機構,運用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建立共識。如何將信息公開做得更好,讓社會大眾看得見、能相信,區塊鏈技術具有天然優勢。”蔡亮說。
據蔡亮介紹,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難篡改、可溯源三大特點,對數據天然敏感,應用在公共衛生體系中,可以助力實現跨地域、跨機構的信任協同,提高協作效率,有效打破醫療體系中的信息孤島。隨著更多應用不斷落地,未來區塊鏈技術在優化公共衛生體系的進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5G網絡在防疫過程中也發揮了特殊作用。
2月8日起,武漢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接收首批患者入住。與醫院建設速度同樣高效的,是院區5G信號的覆蓋。從網絡鋪設到覆蓋,只用了3天時間。隨著5G網絡的覆蓋,進入“戰時”狀態的雷神山醫院利用5G網絡進行遠程指揮、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和數據傳輸,更好地診治新冠肺炎患者。
在劉德良看來,對于信息傳輸而言,5G網絡類似于高鐵、高速公路,將會成為信息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在此次疫情中嶄露頭角。5G網絡能夠讓數據傳播更通暢、更穩定。為減少人群聚集,遠程醫療、會議、教學等將用到5G網絡,而5G網絡能夠保證在線人數較多時依然保持較快的網絡速度。
把握技術適用邊界
及時調整法律制度
將高科技手段普遍應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有人提到,開發一個好的疫情防控App,可能比捐錢還管用。由此可以看出,先進科技手段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東岱說,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對于跟蹤疫情、預測疫情發展態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找出傳染源、分析傳染渠道和方式、阻斷傳染源等,都離不開先進科技手段。
不過,林東岱也提醒,在應用先進科技手段的同時,也要考慮出現的新的法律關系、法律問題,及時調整相關法律制度,讓先進科技手段更適應時代要求。
林東岱舉例稱,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哪些個人數據可以被采集、公開,公開程度如何,以及其他細節問題,還缺乏比較權威的規定和解釋。另外,健康信息、基因信息等數據保護,也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針對此次新冠肺炎暴露出的某些問題,今后需要打造更好的聯動體系、機制,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充分發揮先進科技手段的作用。”
由于大數據技術涉及個人信息,因此劉德良認為,應慎重運用大數據技術。“運營商可以有位置信息,但從原則上來說只能分析群體信息,不允許跟蹤個人的數據。并且,需要經過較高級別的審批后,這些信息才能被投入使用。”
劉德良建議,為確保先進科技手段在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中得到更好的應用,長期來看,需要繼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科技企業發展,加快培養科技人才,為科技發展提供立體化支持。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