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密貨幣界的喬布斯:中本聰
中本聰的生日
在比特幣的白皮書網站,中本聰寫的出生日期是1975年4月5日。這個日期的組合,在貨幣歷史上意義非凡。
4月5號。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政府法令,規定美國公民持有的黃金都是非法的,這一年是1933年。羅斯福沒收了黃金,拿美元交換,讓美元貶值40%,黃金價提升,讓美國債務貶值,對抗大蕭條,但是美國人的財富卻被洗劫了40%。
1975年。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美國總統福特簽署法案,又讓美國人可以再一次合法地擁有黃金。
所以說,不管中本聰是有意還是無意,1945年4月5號都是意義非凡的日子。研究過中本聰傳世論文以及比特幣代碼的人,一定會對他的貨幣知識之豐富感到驚訝。
比特幣前傳:三代密碼朋克的努力
比特幣的發明,和密碼學有著深厚的淵源,吸引了一代代密碼朋克的努力。密碼朋克在20世紀90年代最為活躍,電腦黑客、密碼學家和追求隱私的狂熱者,都主張保護隱私,但是這些技術并沒有在生活中應用起來,而是被政府用在情報工作上了。
有人說“正如印刷技術改變了中世紀的教會和社會權力機構,密碼技術也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干預經濟交易的方式”。拿印刷術類比加密技術,你可能會覺得夸張,但是從歷史的進程去看未來,可以略知一二:
1990年,大衛喬姆提出Ecash。它注重隱私安全的密碼學網絡支付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發展成后來的電子貨幣Ecash。這個Ecash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隱私安全,最大的缺點就是:依賴中心化的中介機構。所以,并沒有流行起來。
1998年,戴維提出Bmoney。這是一種匿名的、分布式的電子加密貨幣系統——B money。這個分布式思想被稱為比特幣的精神先導。但它不足的地方在于貨幣的創造環節,Bmoney要求所有的賬戶持有者共同決定計算量的成本并就此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很難準確及時的獲得。
2005年,尼克薩博提出比特金Bitgold。也就是用戶通過競爭解決數學難題,再將解答的結果用在加密算法串聯在一起公開發布,構建出一個產權認證系統。這已經非常接近比特幣的理念。另外薩博還寫了很多智能合約相關的東西,是一個擅長理論研究的人。
但是薩博沒有發明比特幣,因為他沒法用編程將自己的理念實現。從喬姆的Ecash到戴偉的Bmoney,再到薩博的Bitgold,三代密碼朋克的努力,試圖征服加密貨幣的風車,一系列理論探索和跋涉,寫在了密碼朋克這個小圈子的歷史上,并沒有被大眾熟知,直到中本聰的出現。
加密貨幣的喬布斯:中本聰
比特幣的出現離不開三項核心的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點對點技術、哈希現? 金。通過前兩項技術,可以實現分布式賬簿,并通過全網廣播避免數據篡改。但是還有一個難點沒有解決:雙重支付。最后通過哈希現金解決。
1997年亞當拜克發明了哈希現金Hash Cash算法機制。這個機制最開始是用來限制垃圾郵件和服務攻擊的。
2004年哈爾芬尼將“哈希現金”算法改進為“可復用的工作量驗證”(reusable proof of work),其中運用到拜占庭容錯機制的設計。
2008年,中本聰將三大核心技術結合,將RPOW引入加密貨幣,加爵拜占庭將軍的問題,RPOW消除了中樞“時間戳”服務器的需求,杜絕了惡意攻擊者通過攻擊中央服務器進行比特幣無限重復消費的問題。為什么是中本聰能做這件事呢?他不是任何一項技術的發明者,卻將這三個技術完美結合,他沒有辜負自己是一個編程大師的修養,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成型的產品來,所以,有人說,中本聰是加密貨幣界的喬布斯。
數字貨幣的誕生就像一次橄欖球賽,在喬姆、戴偉、薩博等明星球員的沖刺下,每一次沖刺都前進了一些,但是離成功總還有一些距離,最后中本聰順利接力,才使得比特幣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第一次出現在一個秘密討論群,最終比特幣白皮書問世:
“本文提出一種完全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中本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出現時,發布比特幣,解決的就是傳統貨幣的信任,只能建立在對中央銀行的信任上的問題。
2009年1月3號,中本聰發布第一版比特幣客戶端,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他通過挖礦獲得了50枚比特幣的獎勵,產生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也就是創世區塊,叫做Genesis Block。
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的白皮書開始就說:要在點對點基礎上布置一個分布式的“時間戳”服務器,使用一種哈希現金類似的工作證明系統。
如果你看過比特幣的代碼,一定會被其中的三個“彩蛋”驚艷到:
第一是使用公鑰的哈希作為地址,讓比特幣免于量子計算機的威脅。
第二是比特幣總量2100萬,這是一臺計算機里面,能以標準整數形式存放的最大整數,超過這個值,數值會像里程表那樣很容易歸零。
第三是選擇了正確的橢圓曲線,成功繞開了NSA的陷阱。
但是,很多人還是認為有問題:比如,比特幣網絡消耗的巨大算力可能是一場能源災難,還有人抱怨比特幣10分鐘的確認時間來驗證付款,時間太長,比特幣的擴展性不足等等。
2014年“V神”發起以太坊項目,試圖拿一套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解決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提供不同的智能合約,讓用戶搭建各種應用,這是后話。
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發現比特幣創建之初,是各個不同技術的融合帶來的創新,最后中本聰通過編程實現了,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美麗新世界。
二、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能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什么?我們先看看互聯網究竟會為金融帶來什么?
信任的建立:物物交換、金融、互聯網金融
金融的核心就是“建立信任”。最原始的商品經濟是物物交換,你有一條魚,我有一袋米,根據情況進行交換,但是這樣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因為剛好匹配的情況很少,而且實物太多會面臨丟失的風險。
為了更好的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就需要降低交易成本,于是人們想到了利用信任建立交易的方式。信用的建立就是金融的核心。
傳統信用的建立是依靠中心化的機構,比如央行、法院等,但是資金流動的效率很低,比如,你找銀行借錢,會有一系列調查家底的過程,恨不得掏清你的家底,而且當時銀行所謂的小額貸款其實是500萬元,因為數額太小,成本算下來不劃算。
比如,你去郊區旅行,常常找不到ATM取款機,在沒有微信支付、支付寶之前,你如果沒有現金的話,可能買瓶水都成問題。所以說,光靠中心化的銀行,很多問題沒法解決,去郊區取不到現金,中小企業沒法貸款。
后來出現了互聯網,出現了支付寶、PayPal等,信用開始建立在互聯網交易的大數據基礎上,再后來又出現了P2P,眾籌等,使得信用建立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互聯網金融的未解難題
但是即使是互聯網金融,還是會面臨幾個問題:
1、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其實是數據孤島。每個互聯網公司倡導共享。開放、透明,但是實際上,數據是一個公司最核心的資產,不可能實現無邊界的共享。用戶產生的數據集中在少數掌控者手中,又形成新的中心化非常不利于全球信任成本的降低。
2、數據的所有權是錯配的。什么意思呢?以微信為例,海量數據的產生,是由每一個參與主體產生的,但是參與主體對數據沒有掌控權。比如,2016年“百度賣吧”時間,在百度貼吧的數據屬于用戶,但是百度卻將大數據公開出售。
如何解決互聯網金融沒有解決的問題?
如何讓大數據既能共享,也能夠清晰所有權?我們看看第一代互聯網解決了什么問題,根據互聯網TCP/IP協議,“信息”實現了自由傳遞。信息可以多次復制、傳遞、而且免費。但是“資產”呢,不可以自由傳遞。在現實中,資產的所有權具有唯一性,是不能隨便復制的。
2008年比特幣的誕生,解決了第一代互聯網沒有解決的問題。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的開篇就說出他的解決辦法:我們要開創一種不需要第三方的、不需要中介的支付系統,也就是電子貨幣支付系統。這個目標的實現,首先要解決資產所有權唯一性的問題,不能重復支付,不然的話就是一堆數字,毫無意義。比如之前騰訊的Q幣,騰訊公司自己發行的,如果公司不在了,幣就一文不值了。
中本聰的解決方案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區塊鏈技術。他運用“時間戳”這個概念,給比特幣系統的每筆交易都蓋上戳,來防止重復支付的問題,這樣某筆資產就只能一對一支付了,而不是能一對多支付。一旦重復支付,時間就會對不上。
重復支付的問題解決了,但是誰來蓋這個“時間戳”呢?中本聰機智的利用了人是自利的這一特點,進行獎勵來驅動行動。蓋“時間戳”的就是所謂的“曠工”,曠工每10分鐘給全網的每一筆交易記賬,獲得比特幣的獎勵,全網競爭獲得記賬權。比特幣的區塊鏈是靠消耗計算資源給全網作證,重建信用體系。
下一代互聯網是怎樣的呢?
區塊鏈的信仰者認為,下一代最有可能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每個人在網上產生的數據,可以用類似公正通的系統加密后,形成一個新的數字水印,也就是哈希值,然后保存到比特幣的區塊鏈上,每個人產生的大數據不可篡改,每個人掌握了自己的私鑰,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大數據所有權。這樣當我們需要向銀行借貸時,只需要給出自己的公鑰和私鑰,就可以全球通用自己的信用。
傳統的金融建立在鋼筋水泥上,未來的信用,很可能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區塊鏈依靠分布式記賬,自由公證,建立了一個共識數據庫,這就是未來信用的數據大廈。這樣的信用是可以實現全球認證的,而且沒法篡改沒法作假。就好像情侶關系,如果對方只是單純的對你好,但是從來不帶你見他的朋友,從來不再網上提起你,這是中心化的關系。如果全網公布你們的關系,這是大家公證的關系,會更去中心化。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