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破壞白皮書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那將是愚蠢的,因為這些行業——估計在未來幾年價值數十億美元——是由比特幣的神秘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撰寫的一份長達9頁的文件衍生出來的。
中本聰的白皮書首次發表于2009年,為一個創新的、分散式的p2p支付網絡、其基礎的區塊鏈技術,以及此后出現的1600多個altcoin奠定了基礎。
縱觀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相對較短的歷史,白皮書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營銷工具。它們解釋了項目存在的理由,為潛在客戶提供了對產品的獨特見解,試圖影響讀者做出的決策,并幫助在首次代幣發行 (ICO)之前與潛在投資者建立互動。
在最開始的時候,比特幣或以太坊的區塊鏈是公開的,因此在白皮書中公開有關區塊鏈的信息是有意義的。隨著超賬本等私有區塊鏈的出現,發布白皮書的必要性可能會降低。
白皮書在盡職調查過程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投資者確定一個項目是否合法,或者反復出現的危險信號(如剽竊或缺乏來源)是否表明有什么不妥。
簡單地說,白皮書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的標準化,因此,在這個新生的市場上,白皮書在不同程度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白皮書在ICO中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有白皮書——許多早期的代幣,比如Litecoin,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布了一個簡單的項目描述,目的是為了獲得礦商的早期支持,但這些文件近年來由于ICO活動的涌入而獲得了廣泛關注。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ICO在2017年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同年5月,一款名為Brave的網絡瀏覽器在不到30秒的時間內籌集了約3,500萬美元,而在9月,即時通訊應用程序開發商Kik則獲得了近1億美元的資金。
截至10月初,ICO全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3億美元,是2016年銷售額的10倍多。
截至去年11月,ICO每月進行約50宗IPO,截至今年年底,ICO籌集的資金約為2016年的40倍。
今天,與ICO 有關的活動有所減少。根據加密貨幣排名網站CoinGecko的2018年加密貨幣報告,能夠實現投資硬性上限的ICO數量從2018年1月的53%下降到同年12月的10%。
監管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美國)意味著,通過ICO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許多團隊現在正尋求通過安全代幣發行(STO)籌集資金,但是沒有司法管轄區將其合法化,而且市場上仍然缺乏安全代幣交易所。無論如何,按照法律規定,申通安全代幣的發行必須向投資者提供招股說明書,而招股說明書本身就導致了白皮書角色的轉變,使其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沒有必要。
在很大程度上,白皮書允許社區詳細審查一個想法和愿景。在ICO蓬勃發展的時期,白皮書主要是作為投資者的招股說明書/宣傳平臺,向公眾募集資金。CoinGecko聯合創始人鮑比?翁(Bobby Ong)對Hard Fork表示。他補充稱:“由于這些ICO中有許多沒有可用的產品,因此很難確定哪些ICO項目值得支持。”對許多投資者來說,白皮書的愿景和寫作質量是項目背后團隊質量的一個指標,并成為一個投資指標。
偏離原來的初衷
企業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都在轉向,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但對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來說,偏離最初的白皮書在許多方面都可能帶來麻煩。
這一領域缺乏監管,意味著許多ICO沒有作為參照點的過往記錄,因此,一家公司的任何意外舉動都會讓投資者感到不安。
Vanbex首席執行官凱文?霍布斯認為,白皮書是一把雙刃劍。它們對于吸引投資者至關重要,但另一方面,它們“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損害,因為它們往往從未得到準確的遵循”。
“這通常會導致加密貨幣投資者最終失望,缺乏信心,” Hobbs補充道。
然而,偏差并不總是不良意圖的象征。許多項目一開始承諾一切,但最終變得很明顯,他們的愿景和任務太宏偉,因此不可能實現。
在其他情況下,如果公司想讓產品或市場適應,就必須偏離白皮書,糾正錯誤的假設。最壞的情況是,由于糟糕的財務管理,公司偏離了最初的目標。
“大多數ICO公司都是在以太坊中籌集資金的,很多公司并沒有將其持有的投資轉換成法定貨幣或穩定幣。隨著Ethereum價格從峰值下降了近90%,許多項目的資金都大幅減少。他們現在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實現他們在白皮書中承諾的愿景。
Blockrules的首席技術專家大衛·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說:“通過在白皮書中表明自己的身份,公司限制了自己。”“成功的公司不僅僅是一項技術。讓一家公司成功的不是他們的技術背后的理論,而是他們如何實施他們的新想法。
白皮書的未來
我們可能最終會看到區塊鏈社區采取一種更傳統的商業方法,繞過白皮書,轉而集中精力制定可行的商業計劃。
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這種轉變標志著當前市場的成熟程度,但對這些文件未來的作用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白皮書將繼續存在。比特幣白皮書服務于描述比特幣的技術愿景,實體項目仍在撰寫白皮書來描述自己的愿景。正是在2017年至2018年ICO熱潮期間,一些項目改變了白皮書,使其更像是一個商業游說平臺。此外,由于在牛市中加入的ICO數量眾多,所以質量參差不齊。
Pillar項目創始人兼首席業務發展官托莫爾·芬松(Tomer Sofinzon)指出,雖然白皮書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系統等開源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它們也成了騙子、欺詐者和游客入侵的主要渠道,他們可以輕松地籌集資金,無需對捐款人承擔任何真正的責任,也不對現實無關的責任。”
高科技項目在業界非常普遍,在這里白皮書被證明是最有用的,因為它們幫助向觀眾傳達項目的目的,但事實上,正是這種技術復雜性,以及主流公民缺乏了解,可能有助于推動非法項目的發展。
問題不在于白皮書是否將繼續在該行業中發揮關鍵作用,而在于后者的成熟程度是否將為由專業人員起草、代表真正合法承諾的提案鋪平道路。
對其他人來說,正如long非常正確地指出的那樣,白皮書的未來將取決于ICO和STO市場的表現。如果前者勝出,我們很可能看到白錐在這個領域繼續出現。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