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 Wired 上讀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 A Spreadsheet Way of Knowledge,講的是電子表格發明的影響和歷史。
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呢?
這篇文章本身是1984年的時候寫的,電子表格1978年發明,第一款軟件叫VisiCalc,1984年也還很早,蘋果Macintosh電腦應該剛出來不久。從這篇足夠早的文章里,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一項新事物出現后的真實反應和理解。
可以說,電子表格是當時個人計算機的第一個殺手锏應用。(1976年,ARPANET內部網絡的流量中有75%是電子郵件,這個可能算另一個殺手級應用,但這時的電子郵件還局限于比較小的圈子內,不是真的面向公眾的)。
對比現在,區塊鏈可能都還沒有出現自己的“電子表格”。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你以當時(84年的人的)視角來看,電子表格的影響比今天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影響有過之無不及。文中甚至認為,電子表格是一件比肩“復式記賬法”的發明。(咦,怎么這么熟悉的感覺…)作者寫道,“電子表格之于復式記賬法,就像油畫之于素描”。
原文讀起來很長,簡單概括幾處比較有印象的影響。
在電子表格發明之前,如果你要分析一家大公司的數據信息,只能去找大型機專門的數據分析師,他們用大型機幫你統計做分析,另一種方式是人工,雇傭別人肉身幫你統計表格,如果每次要分析的東西變了都要重新再算一次,非常耗時耗力。
電子表格對效率的提高有多明顯呢?一個普通文員要用20小時解決的東西,在個人電腦上用電子表格只要5分鐘。哪怕分析需求變了,換一個公式,表格還能復用自動統計出新的結果。在早期,有人收到統計需求后甚至會故意拖上兩天,再用電子表格計算出來,把結果交給上司,然后坐等大家表揚他肯定是加班加點才完成了這個工作(真是機智啊)。
效率的提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有了電子表格這種低成本的數據統計方式,人們以前習慣一個季度統計分析一次的數據,現在可以一個月、一周、甚至一小時統計分析一次。數據統計分析的頻率大大增加,電子表格也成了一種說服別人的方式,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和思考方式。
銷售出去跑業務的時候開始學會拿著電子表格去說服自己的客戶,因為以前很多數據客戶只知道個大概,比如總的營業額、總利潤,現在電子表格可以更精確的告訴你某一項業務的營收、利潤、需求情況等等,甚至可以細分到一個具體的商品、零件,因此老板們愿意為更多能提高自己利潤的東西買單,有更多的服務被創造出來。
除了更精確的數據反饋,電子表格又慢慢衍生出了另一種用法:人們開始向表格詢問“what if”這樣的問題。電子表格里一行一列的數據,其實就是一個模型,你可以記錄一家公司各方面的數據,然后用一種模型和算法,根據這些數據給出一個結論。有了電子表格,越來越多人嘗試不按照現實的情況,而是完全基于虛擬的、純理論的數據去試驗各種各樣的模型,比如假設一個虛擬的公司,它的各方面數據是怎么樣的,然后觀察會有怎樣的結果。
企業老板會問自己類似的問題:如果我下季度開始不從供應商那邊進貨了全部自己生產會怎么樣?然后在電子表格上模擬這個過程,給出一個答案,再根據這個結果來做決策。因為電子表格,人們有了更多“假設”的能力。
這種能夠進行假設的能力有多讓人癡迷呢?
摘抄一點文中的話感受一下:
Computer “hackers” lose themselves in the intricacies of programming; spreadsheet hackers lose themselves in the world of what-if.
Some will lose themselves in the rows of columns, the grids becoming their windows on the world. They will spend their evenings in front of their computers, the dark dimly lit by the glow of green phosphorescent numbers, fiddling with scenarios, trying to make the profit line perfect.
這段英文寫得很有趣,就不翻譯了。朋友們可以讀一讀,感受下時光回流的奇妙感。
當大家癡迷于在電子表格的行列里追逐自己的假設時,文章作者甚至提出了這種沉迷的危害性(這在現在讀起來反而顯得很荒謬,你肯定不會想到有人癡迷于玩Excel這么無聊的工具),比如:數據只能反應某一部分的事實,不是全部的真相,如果你的模型很垃圾,你得出的結論也很垃圾,不管電子表格軟件本身有多好。
作者甚至在文章里用一個具體的例子呼吁大家,電子表格能給你理性的分析,告訴你開飯店沒有比投資更掙錢,但電子表格不會知道,你對開飯店才是真的熱愛,它會忽略人感性的因素。
但電子表格的確帶了大改變。總結來說,因為數據統計及分析成本的下降,不僅統計分析的效率提升了,數據也成了一種說服別人的方式,它是新的表達方式、新的思考方式,同時它帶來了新的假設能力,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泛著綠光的電腦屏幕上運營一個虛擬的生意,管理自己的財務。因為電子表格,美國出現了更多的創業者,更多的人開始做自己的生意。
原文這樣說道,
Spreadsheets are at the heart of this movement. Using electronic spreadsheets, everyone can run his or her own business. Thousands of Americans are attending classes to learn about the spreadsheet way of knowledge.
在結尾處,作者還寫道:電子表格提升了效率,提供了更多有啟發的信息,人們將從行與列中挖掘出更多的價值,但電子表格歸根到底只是現實世界的一個比喻,這個比喻如果走得太遠,一定是不夠準確的。幸運的是,很少有人會真的認為,人類社會所有的關系都可以被公式捕捉甚至把弄。想用一個完美無瑕的模型和假設,囊括人類所有的行為和活動,這是近乎不可能的。
總而言之,可能因為年代久遠,這篇文章在今天讀起來會覺得是一個很好玩的故事。包括作者用了很多筆墨去仔細描述電子表格在個人電腦上的樣子、它是怎么用鍵盤進行操作的,那種對新事物一絲不茍、入微入豪的細致描述,在今天看來是很奇怪的,你會覺得電子表格不就是Excel嗎,有什么可稀奇的?
但當時,這的確是一個big deal。
正如原文的標題,電子表格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被發明的歷史,而是“A Spreadsheet Way of Knowledge”,電子表格成了一種新的認識方式。
我忍不住在想,以后的人們會怎樣去描述今天這個世界?用錢包轉賬、使用加密貨幣也會成為一件像使用電子表格那么自然的事情嗎?
人們也常說加密世界根植于一些簡單的思想,比如去中心化,自治,加密,隱私,自由等等,分布式賬本是比肩復式記賬法的發明——這些東西原來我們早已在電子表格的歷史上看到過了。
這個現象,往好處想,可能加密貨幣未來真的成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往壞處想,至少在未來的人眼里,可能這個工具并不如我們現在所想的那么激動。
這二者的區別在哪呢?答案也很簡單,在于未來加密世界里有沒有出現更多富有想象空間、滿足人們需求的新應用和新服務。
電子表格只是個人電腦的第一個殺手锏,后面還有更多更大量的創新,比如游戲、電商、社交,還有互聯網——加密經濟的未來會有什么呢?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