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與人工智能及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的思考與挑戰
? ? ? ?3 月初的杭州,距離西湖不遠的黃龍體育館正在舉行阿里巴巴的首屆技術大會。馬云站
在舞臺上,向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暢談新技術戰略。一項代號為“NASA”的計劃
隨之啟動。
“面向未來 20 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 20 億人的新經
濟體儲備核心科技。”這是阿里巴巴內部對“NASA”計劃的定義。
馬云說,阿里巴巴未來 20 年的愿景是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 20 億消費者,
創造 1 億就業機會,幫助 1000 萬家企業盈利。就像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驅動人類科技和
生活的極大進步,新經濟體必須建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
阿里云視覺計算負責人華先勝當時坐在會場的第三排。
“以前我們的技術是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
我們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到幾個核心領域的研究。”馬云
的這句話讓華先勝記憶深刻。
按照華先勝的理解,這次技術大會標志著阿里巴巴從工程技術到核心科技的轉變。
華先勝曾在微軟工作 14 年,負責圖像搜索,希望尋求技術與產品的完美結合。2015 年
4 月,華先勝加入阿里云,負責視覺計算團隊。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原數據事業部總監閔萬
里也伴隨公司組織架構調整,進入阿里云負責孵化各類人工智能應用。
過去的 18 年,阿里巴巴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掩蓋了技術的
光芒。在已涉獵的技術中,阿里巴巴不一定是業界最頂尖的,但是在將技術與應用結合方面,
則居于領先地位。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正是一個典型。
AI 應用之王
《麻省科技評論》評出的 2017 十大科技突破中,阿里巴巴出現在強化學習與刷臉支付
兩大榜單中。從應用層面看,中國對 AI 的應用程度已遠超任何國家,使用阿里巴巴人臉識
別技術的用戶約等于美國人口的一半。
2017 年 1 月 11 日,閔萬里在一次媒體分享會上透露,阿里云已同餓了么合作研發出人
工智能 ET 新的調度引擎,正全面推行到外賣送餐領域。
ET 是阿里云旗下的人工智能,集成了聽、說、讀、寫、看的能力,優勢在于對全局的
洞察和實時決策。閔萬里團隊的職責是不斷讓 ET 適應新的工作,華先勝團隊則偏重于訓練
ET 的基礎能力。
ET 入職餓了么擔任調度員并非一帆風順。“開始是我們主動找到餓了么。當時我們判斷,
如果 ET 要在調度領域真正落地,一定要把這個最難的場景攻下來,而一旦成功,將對業內
起到很好的標桿作用。”閔萬里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記者。
餓了么是中國最大的在線外賣和即時配送平臺,每天配送訂單超過 300 萬,堪稱全球最
大的實時調度系統。
對于人類調度員來說,每天中午和晚上的高峰都是巨大的挑戰。以上海商城路配送站為
例,一個調度員每 6 秒鐘就要調度 1 單,他需要考慮騎手已有訂單量、路線熟悉度等。可以
說,這份工作已經完全不適合人類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