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國內有上百家手機企業,但隨著手機行業的集中度提高,半導體產業也將只剩下巨頭,突圍之路一定是占領高端市場。”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如是說。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移動智能時代,對芯片的需求更加分散,國產半導體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機遇:
5G多元化應用不再被少數廠商掌控
談到半導體的發展,就繞不開著名的“摩爾定律”,其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意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摩爾定律究竟還能走多遠?前臺積電CTO、武漢弘芯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蔣尚義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半導體產業環境在近兩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摩爾定律已然接近物理極限,創新速度將不復以往,相比之下,系統設計在過去四五十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電路板和封裝的技術發展相比芯片落后很多——如今芯片密度在二維空間超過電路板100萬倍以上,“未來系統技術發展瓶頸在于封裝和電路板,必須用先進的封裝技術來解決”。
另一方面,他認為,采用先進工藝的產品和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少,據統計,采用先進工藝需投入5億-10億美元,銷售5億顆以上才有可能收回投資,但在移動智能時代,對芯片的要求各不相同,種類繁多、量不一定大。
這一點,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匯聯也認為,過去半導體產業沿著摩爾定律的趨勢發展,但在5G時代,應用場景將非常分散,不成規模的應用也將帶來半導體產品的成本急劇攀升。
然而,多元應用市場也觸發了新的商機。“以往主要的芯片掌握在少數供應商手中,而近年來多元化應用需要各異的芯片,芯片的需求更多元化,市場將不再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上。”蔣尚義在《從集成電路到集成系統》的演講中指出,在后摩爾定律時代,可通過先進封裝和電路板技術重新整合新的集成系統,大幅提升效能。
他認為,目前遍地開花的晶圓制造廠背后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包括本土代工自供給能力不足,國內在28nm以下先進制程嚴重不足。現在看來,特色工藝差異化競爭及制程迭代將為本土廠商帶來機會。他建議,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一是建立三套完整的生態環境,分別針對高性能、低耗能、消費性產品等的需求;二是加速后摩爾時代的布局,開發集成系統的技術和建造所需的整體生態環境。
突圍:
成立專利聯盟向高端產業邁進
半導體產業的變革,也帶來了行業的重新洗牌。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說,10多年前,手機品牌多達上百家,但現在只剩下華為、小米和OV等幾家頭部企業,這幾乎也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縮影,從過去的魚龍混雜,僅設計公司就超過3000家,但未來一定只剩下少數的頭部企業,并且向高端產業突圍。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也表示,目前資本更多是投入到了IC設計中,投到高端芯片領域的比較少,一些短板領域,如裝備業和材料業等,支持如CPU、DSP、FPGA、MEMS這樣戰略性的高端芯片領域。他坦言,雖然戰略性的高端芯片投資回報時間會很長,但企業要耐得住寂寞。
“設計企業有一半銷售額是不到一千萬,產值規模比較小,反觀國際趨勢都往大了做,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態。”原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現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認為,一方面,企業建立生態就必須攜手合作,避免重復勞動,否則就容易陷入“事情沒做成,還把整個范圍做壞了”的尷尬,另一方面,企業避開競爭紅海就要往高端突破。
中芯聚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兼總裁孫玉望就曬出了一組數據:目前半導體行業的設備國產化率在9%左右,材料不到20%,芯片自給率在25%。在整個產業鏈環節中,國產方面最缺失的是裝備、材料、高端芯片和工藝幾方面。
但高端突破也同樣困難重重。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在近70年的時間里構建了完備的創新體系,形成了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如果中國企業想在高端市場實現領跑依然有非常多的隱形門檻,但集成電路產業涉及產業安全,又讓中國企業沒有退路,這幾乎是一個兩難。
因而,解決專利的問題迫在眉睫。在此次峰會期間,眾多半導體產學研具代表性的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廈門‘一帶一路’半導體知識產權聯盟”。王艷輝說,由于歷史原因,不少半導體相關企業高價值知識產權儲備欠缺,而該聯盟的成立,將為半導體產業提供創新的知識產權運營、交易網絡建設、成果轉化、行業風險預警及應對等服務。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3瀏覽量
42328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05瀏覽量
218202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40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