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e-C已不再是全新話題,這個USB介面協議,與常見用于筆記型電腦的Type-A或Android手機的Micro-B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USB Type-C支援正反插的設計。藉由24根腳位左上與右下對稱的設計,達到正插與反插都有一半的腳位可正常動作。
Type-C使用率逐漸普及
最簡單的USB Type-C介面,支援USB 2.0(表1中的D+與D-),將高速訊號對加入,支援USB 3.1 Gen1(5Gbps)或USB 3.1 Gen2(10Gbps)的傳輸速度(表1中的Tx+-與Rx+-)。
此外,USB Type-C可透過Power Delivery(以下簡稱PD)協議,將供電瓦數由原本的5V/3A向上提升至20V/5A。同時,PD 2.0之后的版本加入了Alternative Mode(以下簡稱Alt-Mode),透過Alt-Mode可重新定義表1的腳位定義,使USB Type-C的接頭除了傳遞資料、電源,還能傳遞影像資訊。
USB Type-C可兼顧資料、電源與影像的傳輸,因此,我們可從數款新發售的旗艦款手機、或最新的筆記型電腦發現,越來越多裝置采用USB Type-C的介面,成為一種趨勢。以下文章將就2017年新發布的USB Type-C規范,分為資料、電源與影像三個部分進行介紹。
USB 3.2傳輸速率增至20Gbps
USB 3.2于2017年9月公布版本1.0,USB 3.2將同時運用USB Type-C的兩對高速訊號線,使傳輸速度可達到USB 3.1 Gen2(10Gbps)的2倍(20Gbps);過去,USB 3.1 Gen1或USB 3.1 Gen2只使用到一對高速訊號線,可于舊有USB Type-A介面傳輸,而新的USB 3.2需要同時用到兩對高速訊號,因此只能適用于USB Type-C介面,可說是專為USB Type-C量身訂做的規格提升。
USB 3.2主要的特點在于,傳輸速度翻倍達到20Gbps,并可以讓USB 3.1 Gen2的線長達到2公尺。在USB Type-C的規范之中,兩邊都是USB Type-C介面的標準線材里傳輸,USB 3.1 Gen2速度的線材長度要小于1公尺,而傳輸USB 3.1 Gen1速度的線材長度是小于2公尺。
透過USB 3.2的技術,讓5Gbps的速度同時走在兩對高速訊號,因此可讓10Gbps的傳輸速度在2公尺內傳遞。而Hub的應用,隨著對上的傳輸頻寬倍增,Hub的每一個下行口也有機會達到全載速度。
PPS規范滿足快充需求接著探討與電源相關的PPS
(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泰爾實驗室于2017年12月12日在東莞松山湖,舉辦快速充電技術標準與應用研討會。
會中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通訊行業標準:「移動通訊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其中,明訂當充電器與手機端皆為USB Type-C介面時,唯一的充電協議應為PD,而PPS也是因應目前手機的快充需求而開發規格。
過去,人們為了縮短充電速度,藉由提高充電器的輸出電壓,以增加進入手機的充電瓦數。然而,因為手機內的降壓線路將高壓降轉為低壓的效率不高,導致手機充電有發熱情形。
為解決此問題,希望能將手機內的降壓線路移除,使充電器的輸出直接接到手機電池端,輸出可隨電池電壓的變動而調整,因此有PPS的定義。
PPS如同標準固定輸出的PD,定義出四種標準電壓:5V(可調3~5.9V)、9V(可調3~11V)、15V(可調3~16V)、20V(可調3~21V ),在每一組可調的電壓范圍內,受電方可依據供電的電流狀況對電源供應器作最小20mV電壓步徑或50mA電流步徑的調整。
如果再配合芯片廠商最新開發出用于設備端不同倍數的Voltage Scaler,以3A的線材即可對電池作6A、9A或12A的大電流充電。
以USB芯片供應商威鋒電子為例,該公司旗下專為充電器使用的USB Type-C PD DFP芯片VP300,本身支援PD 3.0和QC3.0協議,芯片內部整合TL431,可直接透過光耦元件反饋給一次側AC-DC的電源控制芯片。
除針對AC-DC所設計的TL431反饋回路,VP300同時整合I2C與FB參考電壓的回饋,可針對不同DC-DC的需求進行控制。內建5V LDO毋須外接電源線路,可讓Vconn供應70mW的電源給E-Marker。
另外,在USB Type-C的1.3版本,新增Vconn Power Device(VPD)規范,VPD裝置不僅可接受由原本的Vbus供電,也能接受由Vconn提供的最低3V電壓。最低3V的目的,在于移動式裝置內常放置一顆鋰電池,單顆鋰電池的最低放電電壓一般設定在3V。
以前,透過USB接口的Vbus供電時,供電端須將電池電壓透過升壓線路升到5V,而受電端會將5V透過降壓芯片降到3.3V或1.8V,給內部其他芯片使用,造成兩邊都進行電源轉換而損失效能。
若能透過Vconn直接將電池的電壓有效供應,毋需供電方或受電方放置其他的電源轉換芯片,就可以大幅提升整體電源的轉換效率。
至于前面所提到的E-Marker,放在兩頭都是USB Type-C的線材之中,就像是線材的身分證,用以存儲線材的資料,其包含可負載的電流(3A或5A) 、USB速度(USB 2.0或USB 3.1)、線材的耐壓等,而E-Marker所需的電源,是由供電方從Vconn之中所提供。
另一方面,2017年9月于溫哥華所舉辦的USB開發者大會上,也有針對USB多口充的多口充進行介紹。多口充分為Assured Capacity Ports與Shared Capacity Ports兩個類型(圖1)。
圖1 USB多口充定義
圖1所舉的例子皆是總瓦數為60W的多埠口充電器,左邊的多埠口充電器類型是Assured Capacity,3個USB Type-C口分別可提供30W/15W/15W,每個USB Type-C埠口都可視為單一的充電口,與其他口的負載無關。
因此,每口的輸出要能滿足其標志的供應瓦數,而USB協會目前有針對USB Type-C電源供應器提供認證,其標志是針對單一個USB Type-C進行認證,可看到這個多口充獲得30W認證。
圖1右邊的多口充電器類型則是Shared Capacity。此案例中單一口可達到27W的最大瓦數輸出,但三個口加總的輸出瓦數不可超過60W,而認證是針對單口進行認證,因此這個充電器是得到27W的認證。
接下來,以圖2說明單一口最大27W,總瓦數60W Shared Capacity的動作原理。當第一個口被用掉24W后,60W剩下的瓦數是36W,仍超過每一口最大27W的需求,因此其余兩口各單口最大仍可供應27W,接著第二個口用掉15W后剩余的瓦數為21W,最后一口所能供應的最大瓦數僅剩21W以滿足總瓦數60W的需求。
圖2 Shared Capacity原理
若將同樣的三個裝置移到圖1左邊Assured Capacity的電源,會發現只有15W這個裝置確保可獲得足夠瓦數,而另外的24W或21W的裝置,會因為其中一個必須插入15W的口,導致瓦數不足而只能有15W充電。如果30W的供電口被15W裝置占住,將導致21W與24W的裝置都只能得到15W供電。
2017年7月,Display Port Alt-Mode 1.0b(DP Alt-Mode)僅針對既有的規格做了微幅更新,移除用GEN2_BR傳遞DisplayPort訊號的Pin Assignment A與B,在終端應用上,不只是筆記型電腦,也不能發現手機廠開始利用DP Alt-Mode的應用產品(圖3)。
圖3 DP Alt-Mode示意圖
Type-C結合替代模式影像傳輸更便利
2017年主要旗艦型手機例如三星(Samsung) S8/Note 8、華為(Huawei) Mate10、HTC U11等都支援DP Alt-Mode,Samsung與Huawei并推出可透過手機USB Type-C轉出HDMI的配件。
手機經由USB Type-C將影像訊號投放至大螢幕,大螢幕上的畫面不僅僅是將手機上看到的畫面放大,更經由重新設計,無論對接滑鼠的左右鍵控制、應用視窗的拖放等,都接近我們以往在電腦或筆電的Windows使用經驗。
經由這樣的轉接,大大擴展了手機因螢幕大小限制的應用,原本在手機端才能進行的追劇、玩游戲或回覆郵件都因為大螢幕的拓展而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
我們認為,這樣的應用在未來會越來越廣泛,無論家庭娛樂或出差辦公。可想像未來商務人士出差只需要攜帶一支手機,在客戶端能透過USB Type-C介面將簡報資料投影至大螢幕進行介紹;而回到飯店,只要接入飯店所附的Type-C接頭,就可以用飯店電視進行辦公或觀看戲劇,同時還可透過USB Type-C對手機進行充電。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44瀏覽量
170750 -
充電器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4138瀏覽量
115167 -
usb
+關注
關注
60文章
7961瀏覽量
2651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