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國家安全、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這也點燃了各地興建芯片產業園的熱情。
在國家明確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后,地方版集成電路規劃相繼出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合肥等20多個城市已建或者準備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
以下,我們主要梳理其中幾個城市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
北京:北設計,南制造
北京一直十分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是該產業的發展重鎮。
近十年,北京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16.1%,只有一個小小的中關村貌似承載不了這么大的需求。
于是北京市砸下40億,開始集成電路產業空間布局,北設計、南制造,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海淀北部,依托北大、清華、中科院、北航、北理工等大專院校的人才、智力、項目、資金的優勢,建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設計園;在北京的南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集成電路生產制造基地;在河北正定建立集成電路封測基地,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
目前,集成電路制造環節在北京集成電路產業中技術優勢明顯。
其中,中關村是該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北京已經在此規劃設立了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園區于2016年開工,預計2018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它是北京市構建“北設計、南制造”產業空間布局的重要環節,也是集中行業優勢推動設計產業發展的技術高地。
園區定位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生態運營平臺,跨界融合創新綜合運營商,圍繞實現國家戰略,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以促進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宗旨,打造 IC 設計,物聯網、軟件應用、智能硬件等關聯產業融合的國際化“泛集成電路產業園”。
此外,作為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北京亦莊已形成集制造、封測、裝備、零部件及材料、設計企業在內的完備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占到全市的1/2。
預計到2020年北京亦莊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將對對移動通信芯片、存儲器芯片、IGBT/電力電子工控/驅動芯片、MEMS傳感器芯片四大類主要產品進行重點突破。
2025年,北京亦莊將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先進新型存儲器、基帶芯片和射頻電路、電力電子及功率器件、集成電路代工及裝備四大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制造中心,真正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芯”力量崛起的核心區與承載地。
南京:打造“中國芯片之城”
為了抓住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轉移的機遇,南京市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及配套政策。提出到2020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年均增幅60%以上,形成制造、設計和封裝測試等環節協同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目標。江北新區則被正式列為“省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地”,江北新區將成為南京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
據了解,南京江北新區將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成為名副其實“中國芯片之城” 。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幅超過20%,在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增幅排第二位。在未來幾年,隨著重量級項目的建成投產,南京將一舉挺進全國集成電路重點城市第一方陣。
2015年底,臺積電宣布將于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建設12寸晶圓廠,總投資約30億美元。2016年3月簽約、5月注冊、7月動工,2017年9月12日臺積電南京廠舉行進機典禮。2018年1月2日,有消息稱在試產良率超乎預期下,已預定本季末開始投片,5月開始出貨,時程比預訂提前半年。臺積電南京廠將以16nm切入量產,規劃月產能2萬片。
2016年11月,全球排名第4的EDA公司華大九天已宣布在南京高新區投資成立南京九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并簽約華大九天南京EDA研發中心以及互動電視應用運營項目、晶元探針設計研發及生產項目、電力通信芯片及模塊的開發生產項目、靈動微電子項目等。Synopsys、Cadence、Mentor被并稱為EDA全球三大巨頭,加上華大九天,如今全球知名EDA公司南京已集齊3家。
2017年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芯片設計自動化企業美國新思科技(Synopsys)區域總部宣布落戶南京江北新區。2016年,江北新區被列為江蘇省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地,目前正在打造集成電路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思科技區域總部的落戶,必將進一步推動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打造和延伸。
截至目前,僅在位于江北新區核心區的南京高新區,就有華大半導體、展訊通信、中星微電子集團、華大九天等全國集成電路行業“領頭羊”先后入駐。全國排名前十的IC設計公司,已有3家在此設立了研發機構。
上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一面旗幟
上海可以說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一面旗幟,這個地方曾見證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一步步艱難地突破:我國第一條8英寸生產線、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國內第一條完全由國資控股的12英寸生產線、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40納米低功耗商用TD-HSPA/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
同時,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015.4億元。按照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統計網對上海集成電路產業183家主要企業的統計而得的上海市銷售收入為821.7億元。2014年上海市占據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27.3%的銷售份額。
在短短10年內,上海市便形成了“一帶兩區”的產業布局,以浦東微電子產業帶、張江和松江產業園區為中心,聚集起了大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制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和設備材料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還建成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兩大國家級研發機構。
2016 年12 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頒布的《上海市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發揮張江、紫竹、漕河涇等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的作用,集聚創新要素,加快成果轉化,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實驗室、技術交換中心,逐步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產業鏈培育模式,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逐步成為原創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策源地之一,引領產業園區創新發展。
2017年,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支持上海集成電路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自主創新技術研發、企業培育和專業人才培養及引進等方面。同時,2017年完成了《軟件和集成電路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上海集成電路工程產品首輪流片專項獎勵實施細則的》等相關配套實施細則的編制并發布,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合肥:建設“IC之都”
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合肥高新區)是1991年國務院首批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萬。
合肥高新區是安徽省新興產業門類最全、創新潛力與活力最優、金融資本最為活躍、政策集成度最高、人才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獲得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全國首家綜合性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2016年,在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居第7位。
2017年,合肥高新區集成電路共簽約落戶項目39個,總投資94.7億元。參加本次集中簽約儀式的共有20家企業,協議總投資48.5億元,涵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涉及集成電路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等全產業鏈,投資地涵蓋美國、英國、日本、***等先發地區;有處理器IP龍頭企業Arm、***上市IC設計企業矽創電子等。本次簽約項目科技含量高、技術優勢大、帶動性強、示范作用顯著的特點,全部達產后將進一步提升合肥集成電路產業能級,增強產業競爭力。
近年來,在合肥市打造中國“IC之都”指引下,高新區始終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先導產業,以改革創新為抓手,著力營造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實現了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已初現規模和成效。截至目前,園區擁有集成電路企業102家,占全市總數85%,集成電路產業產值超115億元,同比增長超30%。
在設計環節,合肥擁有聯發科技等知名企業73家,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13.4億元;在制造環節,晶合作為安徽省首家12寸晶圓代工企業,其12寸芯片制造項目開始試生產;在封裝測試環節,新匯成一期項目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3萬片12英寸晶圓、5萬片8英寸晶圓的月封裝量,通富微電一期項目投產,整個項目計劃于2025年全部達產,可形成年產消費類、通信類等集成電路約217億顆;在設備環節,芯碁微電子雙臺面激光直接成像設備打破了國外高端激光直寫曝光設備壟斷,大華半導體封裝專有生產裝備和精密模具實現量產銷售。
下一步,在構建全產業鏈的同時,合肥高新區將充分發揮集成電路設計類企業集聚優勢,側重補全高新區集成電路薄弱環節,做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以最優的環境和服務來吸引更多優秀集成電路企業來肥投資興業,助力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綜合排名挺進中國前五。
廈門:構建集成電路全產業鏈
近年來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厚積薄發,已形成覆蓋材料、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環節的完整產業鏈。而這樣的發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與支持,特別是政府主導搭建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體系起到了很好的產業集聚效應。
作為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承載地,火炬高新區近年來從規劃、空間布局、招商、政策、人才等多個維度創新舉措,堅持規劃引領,按制造和配套集聚區、設計及關聯產業園、人才與公共服務平臺基地的“一區一園一基地”產業發展模式,組建國際化專業招商隊伍,強化政策保障,引導財政、金融、社會等資本投向集成電路產業,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人才引進力度,與院校合作培育多層次人才。
2015年7月揭牌成立的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擁有廈門市自貿區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廈門市集成電路產品保稅交易中心、廈門市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試驗中心等6大產業功能區。借助政策優勢,力爭打造成繼美國硅谷后,又一區域性的集成電路設計與芯片交易中心。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火炬高新區已初步形成覆蓋“芯片設計、材料與設備、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應用”等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集成電路產業的企業數量和產值規模均“破百”——截至目前引進或已落地集成電路企業113家;2016年,火炬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全國排名前六。高新區亮麗的成績單令業界矚目,為打造全國集成電路重鎮壘起堅實基礎。
此外,2016年6月,廈門制定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計劃到2025年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要達到1500億元,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集聚地區之一。
隨著聯芯、三安、紫光、通富微電、士蘭微等一批行業龍頭相繼入駐,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形成了涵蓋IC設計、制造、封測、裝備與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應用在內的全產業鏈,2017年完成產值近150億元,增長近40%,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居全國前六,設計產業產值增速位居全國第四。產業鏈招商成效明顯,目前全市集成電路企業共計170家,初步形成產業集聚。
目前,廈門市還引進國家集成電路領域重點骨干研究所――中電58所在廈建立研發中心和技術轉移中心;此外,與湖里區、翔安區分別共建“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廈門微電子育成中心暨產業基地”,已進駐科技企業200多家,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成都:“一核雙園多點”
成都一直都是西南地區最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力量,其發展源于建國初期,承擔了不少國家重大軍工基礎的專項建設,成為國內最早的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近年來又得到加速發展,進一步夯實了成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
目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呈現“一核雙園多點”承載體系。
具體來看,成都以高新區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核心區,以雙流區和天府新區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點園區,結合全市各區特色及優勢,全面覆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設備及材料等全產業鏈環節。
通過多年發展,目前成都匯聚了一大批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及優秀企業,除了引進英特爾、華為、德州儀器、恩智浦、格羅方德等全球知名科技領軍企業之外,還有中國電子(華大九天、瀾起科技等)、中國電科等大型央企入駐。在此基礎上,成都還培育了像振芯科技、海威華芯等頗具本地特色的企業。
據統計,中西部地區近年來在集成電路產業營收規模全國占比已從2012年~10%上升至目前~15%的份額,尤其是成都作為中國西南集成電路產業腹地,為中西部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未來發展方面,成都將依托現有集成電路產業基礎,以及成都特有的軍工產業背景,包括在軍工科研領域的雄厚的基礎及實力,緊扣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深度落實國家對軍民融合提出的要求,將成都打造成全國軍民融合新標桿。
晉江:“泉州芯谷”
“十二五”以來,泉州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經受住了各種挑戰,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已形成移動通信、光電、數字視聽、智能安防、新型元器件材料及電源五大產業領域。
基于此,通過編制半導體產業規劃,將進一步發揮泉州在區位、資金和市場等領域的優勢,補齊產業基礎、科研創新環境等方面的短板,助推“泉州智造”實現質的飛躍。
并借全國之勢、聚全球之智,把福建(泉州)半導體產業高新園區建設成為我國東南部地區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輻射力和創新活力的半導體產業特色集聚區,成為具備完整上下游產業鏈的國內存儲器產業基地和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基地。
根據規劃,“泉州芯谷”定位為第三代產業園區,即以產業鏈式組團集聚,產城融合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為主要特征,將以兩個龍頭企業——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和三安集團為核心,以兩個關鍵產業——存儲器制造和化合物半導體制造為支柱,以福建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南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福建泉州(湖頭)光電產業園為平臺,培育設計、制造、封測、終端應用等半導體全產業鏈。
福建集成電路產業園區位于晉江,將打造為全球重要內存生產基地,是“泉州芯谷”的關鍵一環。規劃面積達1.7萬多畝,將建設“三園一區”——科學園、工業園、設計園及保稅區,目標定位為從設計到終端應用的世界級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園區。
2016年7月,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就已項目落地,并正式動工建設,一期總投資370億元,產能規模為月產6萬片內存晶圓,目前主體工程已封頂,力爭2018年6月能投產。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存晶圓生產線項目。
廣州:IC產業化基地
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于2010年6月正式啟動,并于2012年4月落地成立,是全國十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
廣州國家IC基地作為最新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集成電路基地,由政府、高校、企業共建,充分切合了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的國家創新模式。廣州國家IC基地將通過“體制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區域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推動集成電路及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自成立以來,廣州IC基地致力于面向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產業的芯片設計及產品應用研發服務,可提供完整的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及先進工藝全流程的設計服務、MPW流片,IP開發、交易、集成等技術咨詢服務,產品檢測試驗、分析評價服務等。
同時,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廣州國家IC基地注重系統集成互聯網開發等領域創新資源聚集和服務能力建設,建立了完善的產業培育與項目孵化體系。
目前,廣州國家IC基地已累計孵化企業/項目140余家/項,培育新三板上市企業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為社會培養集成電路專業技術人才2000余人。
同時,去年年底,廣州還引進首個芯片項目“粵芯項目”,攜15家企業串聯創“芯”智造園。
粵芯項目填補廣州制造業“缺芯”空白,預計將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該項目選址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新能源新材料價值創新園內,預計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產。也將為廣州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廣州制造向廣州智造轉型升級;寶能新能源汽車項目將對廣州鞏固提升汽車產業優勢、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揮重要作用。
總結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個地方之外,諸如貴州,杭州,濟南等地,都在積極努力的投入集成電路產業的建設工作。
集成電路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高科技領域,質量技術基礎水平高低,將決定未來集成電路的全球價值鏈和產業分工格局,影響集成電路的發展路徑和生存模式。
在大基金的刺激下,中國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半導體建設大潮,無疑這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時機。
但正如過去很多的生產大潮,有政策扶持的地方,永遠會有一些投機者。但在半導體這個高技術含量的領域,對個人要求也比較高的產業,始終會綻放出其他建設并沒有的精彩。
在一腔熱血的推動下,大浪淘沙之后會剩下哪個產業園和企業擔當起中國半導體脊梁的地位,這就有賴大家相扶持,共努力,創未來。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9文章
11574瀏覽量
362313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14瀏覽量
16399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52瀏覽量
3745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