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火爆,智能音箱、智能中控板直指智能家居中控入口要位。作為昔日家電王者的電視,升級轉型為智能電視,加入家居入口的奪旗戰。
盡管智能電視擁有圖像識別、智能系統等眾多AI屬性,但語音交互仍是最大的需求點。
正是看到這一點,思必馳也將智能電視看做AIOT布局的重要戰線,推出多款智能電視語音方案。
AI
軟硬一體化Turnkey方案
針對智能電視,思必馳推出雙麥、線性四麥/六麥等多個陣列方案,5米遠場識別率>92%,喚醒率95%以上,誤喚醒率僅1次/48h。針對智能遙控器的近場交互,主推算法降噪的單麥方案,為廠商的不同產品需求提供多種選擇。
思必馳是國內首家推出三路回聲消除算法的AI語音公司,有效消除電視左/中/右三路聲道噪聲,保證設備自發聲時仍可進行流暢的語音交互。全雙工系統能夠讓設備邊聽邊說、自動過濾無意義信息。
此外,思必馳配合主流電視芯片,優化算法,支持電視待機狀態下的低功耗熄屏喚醒,使得智能電視擁有了“always on,熄屏即音箱”功能。
AI
軟件方案:曉聽助手及SDK服務
從信號處理、語音識別到語義對話、語音合成,思必馳全鏈路語音交互技術方案支持超高度定制,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還賦予產品多元化的個性功能。
基于云+端的混合識別技術,曉聽助手支持“One-shot一把說”,本地喚醒+云端識別理解一體化,免去喚醒后等待的時間,比如“小馳我要看《復聯4》”。在影音視聽等高頻使用場景中,支持免喚醒,如在搜索影片時,無需二次喚醒,僅說片名或列表位置即可直接播放。此外,曉聽助手支持用戶自定義喚醒詞與設備就近喚醒功能,避免同時喚醒多款設備。
曉聽助手已集成聲紋識別技術,且支持基于聲紋的喚醒,能夠精準識別出男女老少,配合對話管理,切換UI界面的同時,推送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內容資源。如:
“(女)小馳我要看電影。”
“好的,為您推薦《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男)小馳我要看電影。”
“《戰狼2》最近評分很高,咱們一起欣賞吧。”
基于端到端的口語理解技術,曉聽助手支持多輪對話、指代消解、跨領域的上下文理解(天氣查詢、影音視聽、美食查詢等關鍵技能)。如:
“今天天氣如何?”
“蘇州呢?”
“幫我查一下那里最近有什么風景區”
AI
整機方案:曉語聽聽
曉語聽聽是由思必馳推出的一款智能電視遠場助理整機方案,能夠快速幫助傳統電視、盒子、投影儀等進行AI升級,具備語音交互功能的同時,還擁有海量的影音視聽資源。針對企業級用戶,曉語聽聽支持AI技能和產品外形定制,具備即插即用、系統免適配、OTA智能升級等特點,加速推進傳統產品的升級。
AI
“黑色西裝”的智能管家
智能電視成為家居中控的關鍵在于是否能與其他家居硬件聯動。思必馳DUI平臺已打通數十家智能家居平臺,實現全屋智能、互聯互通;與100+信源深度合作,內置數千AI技能,電視分分鐘化身智能管家。
思必馳已與長虹、海信、康佳、視九、聯想、熊貓、芒果TV、當貝、微麥等廠商合作,推出多款智能電視及相關硬件產品。
近日,又有兩員大將加入AISpeech Inside的電視家族:
長虹JD800
4月25日,長虹在北京發布了電視新品長虹JD800。基于思必馳全鏈路語音技術,通過遠場輕呼“長虹小白”就可以與電視進行交互,無需遙控器,解放了雙手。只需動動嘴,即可完成點播操控,告別繁瑣操作。
在多輪對話與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加持下,長虹JD800無需重復喚醒,讓點播變得更自然更便捷。
此外,長虹JD800開機是AI電視,關機化身智能音箱,無需點亮屏幕,也可進行語音交互。
海信U7E
4月15日,海信在北京舉辦2019年春季新品大秀。海信U7系產品歷年都是明星產品,本次展示的新品海信U7E大放異彩。
海信U7E采用了思必馳線性四麥陣列,內置語音識別,語音喚醒及語音合成等多項語音交互技術,助力海信U7E實現更人性化的語音交互功能。前置隱藏式遠場語音專屬設計,使得收音效果更好、響應更靈敏。必需要提到的是,海信U7E在熄屏時同樣被賦予了智能音箱的功能。
海信U7除了最基礎的語音呼出節目外,還內置84種生活場景服務,如查詢實時天氣狀況、空氣質量等,以及兒童教育、游戲、購物等功能,讓用戶開口即擁有“智能管家”。
電視界值得關注的長虹和海信電視新品,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攜手思必馳,且都推出“always on,熄屏即音箱”的功能,或許暗示隨著AI技術的發展,新的產品趨勢已苗頭初現,也或許暗示著智能電視欲搶占家居入口的一次嘗試。
電視曾作為家居場景資訊獲取、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可謂家電體系的核心產品。如今,思必馳智能電視語音解決方案就像石中劍,與智能電視并肩作戰,披荊斬棘,守護王者歸途。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570瀏覽量
185306 -
智能電視
+關注
關注
9文章
1388瀏覽量
95660 -
思必馳
+關注
關注
4文章
285瀏覽量
142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