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光學成像技術也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各種相機、攝像機、望遠鏡、投影儀等,那么關于一些基本的成像原理,對于在光學領域打滾的童鞋們來說,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文章,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絕對的入門級,只要您記住幾個圖形,靈活應用各成像領域,不想成大師都難,不羅嗦了,切入重點了。
光線跟蹤
對于光學系統中的透鏡成像介紹,可以通過討論光線跟蹤開始。圖一是一個理想的薄透鏡對物體進行成像的基本光路圖。物體的高度為y1,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s1,透鏡的焦距為f。透鏡在另一端s2的位置成像,像高為y2
圖一
對于理想的薄透鏡,它的厚度足夠薄,可以不計入焦距。這種情況下,穿過透鏡中心的光線發生的折射可以忽略。接下來的討論基于這種理想薄透鏡,這對于一些基本規律的討論是足夠的。透鏡的相差及厚度所產生的其他效應在這里不加以考慮。
圖一中包含三條光路,其中任意兩條都可以完全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最上面一條從物體發出并平行于透鏡的光軸,經過透鏡折射后穿過另一側的焦點。
第二條光束穿過透鏡左側的焦點,經過折射,與光軸平行。
第三條光束直接穿過透鏡中心。因為透鏡垂直于主光軸并且厚度很小,當光透過其中心時,折射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理想薄透鏡假設,我們還采用了近軸近似,也就是光線與光軸的夾角θ足夠小,可以把Sinθ近似為θ。
放大成像
下面使用基本的幾何光學來討論透鏡的放大效應。圖二顯示了一個同樣的光路結構。從物體出發,穿過透鏡中心的光線與光軸成φ夾角,在透鏡兩側形成兩個相似三角形,
可以得到:φ= y1/s1 = y2/s2
進行變形得到
y2/y1 = s2/s1 = M,
數值M即為透鏡對物體成像的放大倍數,同時也是像距和物距之間的比例。
圖二
這個比例關系對成像系統的結構構成了一個基本限制。對于一個給定尺寸的光學系統,要對物體產生特定放大倍數的成像,那么只有一個確定的透鏡位置才可以滿足要求。另一方面,成像系統的放大倍數不需要通過測量像和物體的尺寸來確定,它是由系統本身的結構決定的。
高斯透鏡方程
現在我們再回到光線跟蹤圖中,來看另一個光束。在圖三中,從物體出發穿過前焦點的光束,與主光軸相交形成兩個相似三角形,頂角同為η,
因此具有如下關系:
y2/f = y1/(s1-f)
運用放大倍數的定義公式可以得到
y2/y1 = s2/s1 = f/(s1-f)
進行一下變形,
最終我們得到1/f = 1/s1 + 1/s2
這就是高斯透鏡方程,它定義了透鏡焦距及成像系統尺寸之間的基本關系。這個方程與放大倍數的定義公式形成一個方程組,其中含有三個變量,焦距f,物距s1,以及像距s2。再加上另外一個條件方程就可以最終確定這三個變量。另外的一個條件通常是透鏡的焦距f,或者物像之間的距離,也就是s1+s2,它受系統的尺寸限制。任意一種情況都可以確定這三個變量。
圖三
光學不變量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物體發出的任意一條光束如何穿過系統。圖四顯示了一條從物體底部出發穿過透鏡頂端的光線,它和光軸之間具有最大的夾角。分析這條光束在光路設計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里它可以很好地演示任意光束是如何穿過系統的。
圖四
光束到達透鏡的位置與主光軸之間的距離為x。采用近軸近似并結合上面的公式,
可以得到:θ1 = x/s1θ2 = x/s2 = (x/s1)(y1/y2)
變形得到
y2θ2 = y1θ1
這是光學成像的一條基本定律。在一個只由透鏡構成的光學系統中,像的尺寸與光束和光軸之間夾角的乘積是一個常數,稱之為光學不變量。
這個結果對任意個數的透鏡都是成立的,在一些光學著作中,也稱之為拉格朗日不變量或史密斯-亥姆霍茲不變量。
這個定律基于近軸近似和理想的無相差透鏡。如果考慮現實中透鏡的相差,上述方程中的等號需要換成大于等于號,也就是說相差可以使這個乘積有所增加,但沒有任何因素可以使它減小。
-
薄透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6175 -
光學成像
+關注
關注
0文章
87瀏覽量
100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