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為誰而生?
華為今天發布了《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華為公司連續第十一年發布該報告。華為公布了聚焦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四大可持續發展戰略。
過去的一年,華為積極將自身行動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對標,與行業伙伴一起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生態圈,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落地。
梁華在開場演講中表示,“通過技術創新,華為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消除數字鴻溝、滿足人類聯接需求,讓所有人享受到普遍的、無差異的數字服務,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談及鴻蒙系統時,梁華表示,鴻蒙本來就是為物聯網開發的系統,使得在自動駕駛,遠程操作醫療環境,提供低時延的一個操作系統。那么在手機這一塊,我們還是把開放的安卓操作系統和安卓生態作為首選,當然如果說,美國不供應的話,是不是未來可以把鴻蒙發展為手機操作系統,目前還沒有這個決定。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也有類似的說法。
7月9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6月18日接受法國《觀點》周刊采訪實錄。在采訪中,任正非提到了有關華為鴻蒙系統的相關信息。
任正非稱,鴻蒙系統并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樣用在手機中,做這個系統的時候并不是想替代谷歌的。如果谷歌高端系統不向華為開放,鴻蒙系統會不會轉移做一些生態?現在還沒有完全確定。
6月24日,任正非接受英媒《金融時報》采訪,根據華為心聲社區7月5日發布的采訪紀要,這次采訪中,任正非也向記者披露了鴻蒙操作系統的一些細節。
在采訪中,記者提問,聽說你們研發了新操作系統叫“鴻蒙”,您認為華為有能力部署這個操作系統,來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統嗎?
任正非表示,首先,鴻蒙系統的產生,本身并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第二,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和生態,但是如果美國限制我們使用,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態,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態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
他說,我們有信心依托中國、面向全球打造生態。一是中國市場就有龐大的應用,相比所有互聯網軟件,我們的系統時延非常短,如果有的人認為在這個短時延的系統上應用得很好,就會遷一部分業務到華為來;二是,中國大量做內容的服務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們搭載在我們的系統上就可以走出去。
也就是,鴻蒙并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而打造,但它是成為華為手機操作系統的“備胎”,可以在手機上運行,一旦安卓系統不能正常使用,它便可以頂上,不會被人斷炊。
谷歌與華為難免一戰
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Google的一段源碼中找到了Fuchsia OS的痕跡——Fuchsia OS能跨平臺兼容運行,運行平臺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多種設備。
2019年I/O開發者大會上,Google正式公布了關于Fuchsia OS的相關信息,同時在7月9日正式上線Fuchsia OS開發者官方網站。
谷歌之所以要開發一個新的操作系統來實現對Android的覆蓋,這源于它在5G時代的焦慮——低時延、高帶寬和大容量等5G特性都直指IoT——即“物聯網”,它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也如吳軍所說,5G走向“更少的能量傳遞、處理和存儲更多信息這個軸心趨勢”。
谷歌以Fuchsia新系統取代Android,連接包括電視機、汽車媒體系統、機電腦、家具物聯和智能手機等產品,顯然是因為谷歌也看到4G時代的安卓可能不太適應5G時代的架構,它需要面向5G萬物互聯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統。
據彭博社推測,Fuchsia OS 是 Google 試圖使用單一操作系統去統一整個生態圈的一種嘗試。這與華為的目標似乎不謀而合。
從谷歌戰略步驟來看也能瞧出端倪。過去業內透露,Googel 計劃在三年內,先在智能音響和其他智能家具設備上應用 Fuchsia OS ,然后再轉移到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上,并最終取代 Android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操作系統。
對比華為,雙方幾乎是類似的戰略打法——都不會先從手機、PC等主流硬件入手,而是從智慧家居類產品硬件層面先推廣,從自動駕駛等工業領域切入,等待規模成型,再逐步向手機、筆記本等領域覆蓋。
而谷歌這個操作系統是兼容安卓技術的,過去安卓基于Linux的內核耦合度較低,一個基于5G更高維度的系統實現對安卓的兼容在技術層面是可以做到的,當年微軟操作系統甚至都搞出了基于NT內核的安卓運行環境。
因此,谷歌與華為已經在同一條賽道上相逢,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替代4G時代的安卓系統,進入到5G物聯網系統階段,雙方或難免一戰。
鴻蒙基于emui 9.1版本的方舟編譯器的優化版本,在性能上,比安卓原生編譯器要快,目前鴻蒙系統的開發進度以及IPC性能(比QNX高了3倍,Fuchsia高5倍)正在趕超谷歌的Fuchsia系統。IPC簡單來說,就是進程間通信,即在不同進程之間傳播或交換信息。當前鴻蒙微內核結構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這意味著進程通信效率與系統流暢性要大大提升了。
谷歌與華為的比拼點在于系統體驗的優劣性、對開發者的友好程度以及生態建立的規模與速度。相對谷歌,華為在5G領域或許有更深的理解,5G是云存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的必要前提,它當前的想法是用一個操作系統把所有設備串在一起。
華為采用微內核操作系統和目前安卓的宏內核不同,宏內核是將手機系統所用到的所有驅動軟件、底層代碼、各種管理以及網絡協議等都直接保存在了內核當中,好處是資源管理統一,劣勢是代碼量龐大,久用變慢卡頓,而且漏洞無法避免,系統可擴展性差。
微內核是由一群模塊化的最小化軟件程序劃分成幾個單獨的運行在不同地址空間的服務,好是時延可控,內核安全性高,代碼量小、內核精簡、接口統一。
請輸入示意圖中左側為宏內核,右側為微內核圖說
在2014年的時候,有位名叫余天升的業內人士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微內核就是一個皇帝,所有權利集中在他手上,但辦具體的事情要找別人。宏內核像國務院,組織機構很龐大,有好多人在管事。”
據相關專業人士指出,從資源管理的角度來說,宏內核肯定是沒問題;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說,微內核的優勢比宏內核會明顯得多。
更直白的說,微內核是把核心功能拆解得盡可能小,根據不同設備的需求自由組合,類似一個搭積木的形式,這是華為能跨不同平臺部署的關鍵,安全性與靈活性更高。
之所以說安全性更高,也有業內人士打了一個比方:微內核的設計就好比輪船的水密艙設計——將整艘大船隔離成一個個的水密艙,一個倉破了,船也沉不了。同理,一處系統被攻破,整個系統不至于崩潰。
也因此,余承東表示,華為的微內核可以用于高安全級別的,人臉識別、驗證、安防等領域。
不過華為能看到的,谷歌自然也能看到。在當前,盡管是Android是宏內核,但谷歌Fuchsia也是微內核,大家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另有說法是,谷歌的Fuchsia 有兩個內核,一個是輕量級的 ‘LittleKernel’,可用于物聯網等小型設備;一個是 ‘Magenta’,從 LittleKernel 開發而來,可擴展性更強,能兼容手機、PC 操作系統。
所以 Fuchsia 不僅滿足手機和電腦設備,還兼容物聯網設備。當前安卓的開源項目(AOSP)已經包括了Fuchsia的開發工具包,有傳聞說Google也已經把安卓的運行時ART遷移到了Fuchsia上——換句話說,Fuchsia也是會完全兼容Android原生程序的。正如彭博所說,谷歌試圖從一個新的維度統一整個生態圈。
總的來說,開發一個適用于5G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要快速形成物聯網應用生態,華為鴻蒙、谷歌新系統Fuchsia都面臨生態難題。
畢竟,谷歌想在物聯網時代,聯合廣大開發者與手機廠商、硬件廠商形成一個類似當年Android的生態,難度已經今非昔比。因此,谷歌Fuchsia與華為鴻蒙將面向全球市場直接爭奪開發者與各硬件廠商。在全球市場,谷歌號召力更大,但在國內市場,華為擁有主場優勢。
谷歌的優勢就是華為的劣勢,正如倪光南院士日前接受采訪所說的,在操作系統方面,不一定是我們技術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態系統的建設上更加難一些。因為發達國家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完備的一個生態系統,而新的生態系統必須通過市場的良性循環才能建立起來,這是很不容易的。
從當前來看,Android生態規模上已經足夠龐大,全球開發者對Android生態的依賴性更高,畢竟,針對手機與可穿戴設備,谷歌有Android ;針對 Web 應用程序,它有 Chrome OS,都積累了大量的廠商與開發者。
所以,有Android珠玉在前, Fuchsia OS 作為Android的物聯網升級版,谷歌說服開發者、帶動各領域設備、硬件廠商進入Fuchsia生態,其難度或許要更小。
因此,目前不能低估谷歌在全球范圍內的號召力與影響,不能低估谷歌在物聯網操作系統上的潛力與能量以及它的生態積累的厚度與深度。當然,谷歌當前一方面還需要依賴華為給Android添磚加瓦,一方面也將與華為暗戰物聯網時代,兩者即合作又競爭的狀態可能將長期維持下去。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64瀏覽量
105311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78瀏覽量
372851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4瀏覽量
66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