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與端接方案
1
典型的傳輸線端接策略
在高速數字系統中,傳輸線上阻抗不匹配會引起信號反射,減小和消除反射的方法是根據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在其發送端或接收端進行終端阻抗匹配,從而使源反射系數或負載反射系數為零。
傳輸線的長度符合下式的條件應使用端接技術。
式中,L為傳輸線線長,tr為源端信號的上升時間,tpdL為傳輸線上每單位長度的帶載傳輸延遲。即當tr小于2TD時,源端完整的電平轉移將發生在從傳輸線的接收端反射回源端的反射波到達源端之前,這時需要使用端接匹配技術,否則會在傳輸線上引起振鈴。
傳輸線的端接通常采用兩種策略:
(1)使負載阻抗與傳輸線阻抗匹配,即并行端接;
(2)使源阻抗與傳輸線阻抗匹配,即串行端接。即如果負載反射系數或源反射系數二者任一為零,反射將被消除。
從系統設計的角度,應首選策略1,因其是在信號能量反射回源端之前在負載端消除反射,即使ρL=0,因而消除一次反射,這樣可以減小噪聲、電磁干擾(EMI)及射頻干擾(RFI)。
而策略2則是在源端消除由負載端反射回來的信號,即使ρS=0和ρL=1(負載端不加任何匹配),只是消除二次反射,在發生電平轉移時,源端會出現持續時間為2TD的半波波形,不過由于策略2實現簡單方便,在許多應用中也被廣泛采用。
兩種端接策略各有其優缺點,以下就簡要介紹這兩類主要的端接方案。
1.1、并行端接
并行端接主要是在盡量靠近負載端的位置加上拉和/或下拉阻抗以實現終端的阻抗匹配,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并行端接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簡單的并行端接
圖2、簡單的并行端接
這種端接方式是簡單地在負載端加入一下拉到GROUND的電阻RT(RT=Z0)來實現匹配,如圖2所示。
采用此端接的條件是驅動端必須能夠提供輸出高電平時的驅動電流以保證通過端接電阻的高電平電壓滿足門限電壓要求。
在輸出為高電平狀態時,這種并行端接電路消耗的電流過大,對于50Ω的端接負載,維持TTL高電平消耗電流高達48mA,因此一般器件很難可靠地支持這種端接電路。
2)戴維寧(Thevenin)并行端接
圖3、戴維寧(Thevenin)并行端接
戴維寧(Thevenin)端接即分壓器型端接,如圖3示。它采用上拉電阻R1和下拉電阻R2構成端接電阻,通過R1和R2吸收反射。R1和R2阻值的選取由下面的條件決定。
R1的最大值由可接受的信號的最大上升時間(是RC充放電時間常數的函數)決定,R1的最小值由驅動源的吸電流數值決定。R2的選擇應滿足當傳輸線斷開時電路邏輯高電平的要求。
戴維寧等效阻抗可表示為:
這里要求RT等于傳輸線阻抗Z0以達到最佳匹配。此端接方案雖然降低了對源端器件驅動能力的要求,但卻由于在VCC和GROUND之間連接的電阻R1和R2從而一直在從系統電源吸收電流,因此直流功耗較大。
3)主動并行端接
圖4、主動并行端接
在此端接策略中,端接電阻RT(RT=Z0)將負載端信號拉至一偏移電壓VBIAS,如圖4所示。
VBIAS的選擇依據是使輸出驅動源能夠對高低電平信號有汲取電流能力。這種端接方式需要一個具有吸、灌電流能力的獨立的電壓源來滿足輸出電壓的跳變速度的要求。
在此端接方案中,如偏移電壓VBIAS為正電壓,輸入為邏輯低電平時有DC直流功率損耗,如偏移電壓VBIAS為副電壓,則輸入為邏輯高電平時有直流功率損耗。
4)并行AC端接
圖5、并行AC端接
如圖5所示,并行AC端接使用電阻和電容網絡(串聯RC)作為端接阻抗。
端接電阻R要小于等于傳輸線阻抗Z0,電容C必須大于100pF,推薦使用0.1uF的多層陶瓷電容。
電容有阻低頻通高頻的作用,因此電阻R不是驅動源的直流負載,故這種端接方式無任何直流功耗。
5)二極管并行端接
某些情況可以使用肖特基二極管或快速開關硅管進行傳輸線端接,條件是二極管的開關速度必須至少比信號上升時間快4倍以上。
在面包板和底板等線阻抗不好確定的情況下,使用二極管端接即方便又省時。如果在系統調試時發現振鈴問題,可以很容易地加入二極管來消除。
圖6、肖特基二極管端接
典型的二極管端接如圖6所示。肖特基二極管的低正向電壓降Vf(典型0.3到0.45V)將輸入信號鉗位到GROUND-Vf和VCC+Vf之間。
這樣就顯著減小了信號的過沖(正尖峰)和下沖(負尖峰)。在某些應用中也可只用一個二極管。
二極管端接的優點在于:二極管替換了需要電阻和電容元件的戴維寧端接或RC端接,通過二極管鉗位減小過沖與下沖,不需要進行線的阻抗匹配。
盡管二極管的價格要高于電阻,但系統整體的布局布線開銷也許會減少,因為不再需要考慮精確控制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二極管端接的缺點在于:二極管的開關速度一般很難做到很快,因此對于較高速的系統不適用。
1.2、串行端接
串行端接是通過在盡量靠近源端的位置串行插入一個電阻RS(典型10Ω到75Ω)到傳輸線中來實現的,如圖7所示。
串行端接是匹配信號源的阻抗,所插入的串行電阻阻值加上驅動源的輸出阻抗應大于等于傳輸線阻抗(輕微過阻尼)。即:
圖7、串行端接
這種策略通過使源端反射系數為零從而抑制從負載反射回來的信號(負載端輸入高阻,不吸收能量)再從源端反射回負載端。
串行端接的優點在于:每條線只需要一個端接電阻,無需與電源相連接,消耗功率小。當驅動高容性負載時可提供限流作用,這種限流作用可以幫助減小地彈噪聲。
串行端接的缺點在于:當信號邏輯轉換時,由于RS的分壓作用,在源端會出現半波幅度的信號,這種半波幅度的信號沿傳輸線傳播至負載端,又從負載端反射回源端,持續時間為2TD(TD為信號源端到終端的傳輸延遲),這意味著沿傳輸線不能加入其它的信號輸入端,因為在上述2TD時間內會出現不正確的邏輯態。
并且由于在信號通路上加接了元件,增加了RC時間常數從而減緩了負載端信號的上升時間,因而不適合用于高頻信號通路(如高速時鐘等)。
2
多負載的端接策略
在實際電路中常常會遇到單一驅動源驅動多個負載的情況,這時需要根據負載情況及電路的布線拓撲結構來確定端接方式和使用端接的數量。一般情況下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案。
2.1、近距離多負載端接
如果多個負載之間的距離較近,可通過一條傳輸線與驅動端連接,負載都位于這條傳輸線的終端,這時只需要一個端接電路。如采用串行端接,則在傳輸線源端加入一串行電阻即可,如圖8a所示。
如采用并行端接(以簡單并行端接為例),則端接應置于離源端距離最遠的負載處,同時,線網的拓撲結構應優先采用菊花鏈的連接方式,如圖8b所示。
圖8、近距離多負載端接
2.2、遠距離多負載端接
如果多個負載之間的距離較遠,需要通過多條傳輸線與驅動端連接,這時每個負載都需要一個端接電路。
如采用串行端接,則在傳輸線源端每條傳輸線上均加入一串行電阻,如圖9a所示。
如采用并行端接(以簡單并行端接為例),則應在每一負載處都進行端接,如圖9b所示。
圖9、遠距離多負載端接
3
不同工藝器件的端接策略
阻抗匹配與端接技術方案隨著互聯長度和電路中邏輯器件的家族在不同也會有所不同,只有針對具體情況,使用正確適當的端接方法才能有效地減小信號反射。
一般來說,對于一個CMOS工藝的驅動源,其輸出阻抗值較穩定且接近傳輸線的阻抗值,因此對于CMOS器件使用串行端接技術就會獲得較好的效果。
而TTL工藝的驅動源在輸出邏輯高電平和低電平時其輸出阻抗有所不同,這時,使用并行戴維寧端接方案則是一種較好的策略。ECL器件一般都具有很低的輸出阻抗。
因此,在ECL電路的接收端使用一下拉端接電阻(下拉電平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取)來吸收能量則是ECL電路的通用端接技術。
當然,上述方法也不是絕對的,具體電路上的差別、網絡拓撲結構的選取、接收端的負載數等都是可以影響端接策略的因素。
因此在高速電路中實施電路的端接方案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分析仿真來選取合適的端接方案以獲得最佳的端接效果。
-
阻抗
+關注
關注
17文章
957瀏覽量
45916 -
高速數字電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瀏覽量
9931
原文標題:關于硬件工程師的諸多“問題”,你是否也能如此順利解決?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