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潮8月15日上海報道,今天,全球 EDA 巨頭 Cadence 舉辦一年一度的 CDNLive China 2019 全球巡回用戶大會。
這是中國 IC 設計業覆蓋技術領域最全面、規模最大的先進技術交流平臺,其規模和參與度再次刷新行業記錄,吸引了超過 130 家企業、 1300 位 IC 設計從業者。
在剛剛結束的大會中,Cadence 公司總裁Anirudh Devgan,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朱瓏上臺分享。
從本屆大會的主題“智能系統設計”,到各位演講嘉賓主要分享的智能設計系統、智能架構設計中心、以及智能基礎設施提升的關鍵,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AI 已經影響到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各個環節,不僅驅動 AI 芯片應用和創新蓬勃發展,同時也開始深入芯片設計的各個環節,通過更加智能的設計工具,帶來整個芯片設計流程效率的提升和 PPA 的節省。
此外,在本次活動期間,汽車自動駕駛、智能感知、語音交互、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等創新應用已成為交流的熱點話題。
01、Cadence:智能化EDA和IP雙劍齊發
Cadence 中國區總經理徐昀在開場致辭中說,過去五年,不僅整個行業發展日新月異,Cadence 同樣在中國快速發展,今年其 Q1 財報開始單獨披露在中國的營收,占全球營收的10%以上。
Cadence 中國區總經理徐昀
徐昀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成第二大市場,也是 Cadence 投入最大、最期待的市場。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Cadence 陸續在中國成立亞太總部、AI研發中心等,走得每一步與中國用戶密切相關。
今年對于 Cadence 是特殊的一年,該公司宣布踏入系統分析市場,并推出 智能系統實際(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戰略,希望通過智能化系統設計在日常開發中為客戶提供更多幫助。
緊接著,Cadence 公司總裁 Anirudh Devga以“智能系統設計”為主題發表演講。
Cadence 公司總裁 Anirudh Devgan
過去系統公司專注于從軟件到物理芯片設計的系統設計,移動和消費產品為整體系統設計優化開辟了道路。
在 AI、5G 和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近年來,汽車、工業、醫療等各行業都在經歷空前的數字化轉型,并促進了針對其特定應用需求而優化的定制系統和SoC的開發。我們已進入智能系統設計時代。
面向移動設備、云/數據中心、IoT/工業、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健康六大領域,Cadence的智能系統設計戰略,以技術(計算)軟件為核心能力,包括引用AI和算法優化設計工具、擴展到新系統領域、以及執行核心 EDA 和 IP。
借助機器學習、全局優化等技術,Cadence可以切實提升 PPA 和周轉時間,并提供完全整合和大量并行full flow。
隨著數據速率的提高,精準的3D EM仿真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年 Cadence 推出系統級分析策略下推出的第一款產品 Clarity 3D 場求解器,針對云九三和分布式計算的服務器做了優化,其電磁仿真性能相比傳統產品有 5-10倍的提升。
面向數據中心,Cadence還推出了企業級 FPGA 原型平臺 Cadence Protium X1,為早期軟件開發、硬件和軟件回歸及完整系統驗證提供數 MHz 級高速傳輸速率,適用于從數十億門 AI 和 5G 芯片到單 FPGA 物聯網芯片和 IP 模塊等多種設計尺寸和應用場景。
為了優化設計方案,Cadence 提出了 Machine Learning 與 EDA 相互融合的理念,并將機器學習的三駕馬車戰略帶給中國 IC 產業。
(1)ML Inside:通過最新的機器學習引擎,改善數字設計工具,帶來更好的PPA。通過對過往的大數據分析和決策,來加速未來的智能版圖設計。
(2)ML Outside:自動化的設計流程,提升整個設計的生產效率。
(3)ML Enablement:軟件和硬件的協同設計,以及 Cadence 獨有的 Tensilica 處理器 IP,應用機器學習為系統級的優化帶來提升。
Cadence 已推出針對 AI 芯片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包括 AI 芯片建模、AI 智能驗證解決方案、大規模復雜AI芯片的全設計實現 flow、以及相關設計 IP 等。
在工具方面,Cadence 的布局布線工具 Innovus 里,已有內置的 AI 算法取代傳統的算法。
今年 Cadence 還發布了第三代 JasperGold 形式化驗證平臺,采用機器學習技術,將開箱即用的證明速度平均提高2倍,回歸運行速度平均提高5倍,同時優化了RTL設計的編譯能力,容量提高兩倍,內存占用平均減少50%。
過去一年,Cadence 持續全面強化各產品線。其首款深度神經網絡加速器 DNA 100 處理器 IP,小至 0.5 大至數百 TeraMAC(TMAC)均可實現高性能和高能效,適用于自動駕駛汽車、ADAS、機器人、監控、為人機、AR/VR等各種設備端神經網絡推理應用。
AI 處理器在運行最新的神經網絡模型時會使功耗預算嚴重縮緊,要滿足不同設備的 AI 功能需求,需要更高效的架構,DNA 100處理器利用創新的稀疏計算引擎解決了這些局限性。
此外,DNA 100 還配備完整的 AI 軟件平臺,兼容最新版本的 Tensilica 神經網絡編譯器,能在所有神經網絡層運行,對于視覺、語音、雷達、激光雷達和通信應用設備端推理都適用。
02、魏少軍:智能芯片的八大特征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IC 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演講的主題是智能計算架構創新。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IC 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
魏少軍教授談到,算法是實現智能的核心,而計算是實現的智能的唯一途徑,軟件是實現智能的關鍵,而芯片是不可或缺的執行者。
盡管現有芯片可以為智能應用提供必要的算力,但他們并非為智能而生,在計算效率、能耗和靈活度上存在明顯的缺陷。而架構創新或許是實現芯片智能化的唯一途徑。
智能芯片被期望具備以下八點特征:
(1)可編程性:能適應快速演進的算法和不同類型的應用。
(2)動態可重構的架構:適應不同算法并達到
(3)好的架構變化能力:小于10 clock cycle,低延時。
(4)很高的計算效率。
(5)很高的能量效率:最好達到 100 TOPS/W,且對于一些應用能耗低于 1mW。
(6)低成本:被用于電子應用和消費電子。
(7)體積小:可以嵌入移動設備。
(8)簡單發展方法:無需芯片設計知識。
魏少軍表示,現在 CPU+SW、CPU+GPU、CPU+FPGA、CPU+ASIC 等嘗試都不是理想的架構。
對于終極AI芯片來說,人們希望它既具備高能量效率、同時也具備很好的可編程性,比如圖中紅色圈的位置,也就是“軟件定義芯片”。
“軟件定義芯片”顧名思義就是讓芯片根據軟件進行適應與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將分塊軟件/程序不斷送到數據通道,使芯片能實時地根據軟件或產品的需求改變功能,實現更加靈活的芯片設計。
去年,美國國防部先進計劃署(DARPA)推動的電子產業振興計劃(ERI)針對后摩爾定律(post-Moore’s-law)時代的新材料、架構與設計流程,其中一個課題就是軟件定義硬件(software define hardware)。
這種處理器在運行過程能實時進行重構,實現最優的硬件重新組合,但很多大學研究仍未擺脫傳統處理器設計的束縛,這個過程仍在改良型發展。
關于“軟件定義芯片”,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早在10年前就已經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魏少軍表示,DAPRA的研究性能表現僅是清華大學研究成果的十分之一。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打造的數款 Thinker 芯片曾在國際上獲得眾多獎項。
粗顆粒度可重構陣列(CGRA)架構與這一思路不謀而合。有種說法認為,這種架構屬于非馮·諾依曼架構。但魏少軍并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
如圖,馮·諾伊曼不只是傳統的計算機架構,也是基礎的現代數字集成電路,幾乎所有數字電路基本上都能歸因于馮·諾伊曼架構的變體。
當下探索的軟件定義芯片架構,其實做來做去并沒有逃開馮·諾依曼架構,因此這種架構在計算完備性上是有理論基礎的。
魏老師還展示了AI芯片發展路線圖,通過算法設計與硬件設計融合,AI芯片間變得更小延遲、更高能效、更加通用。
這種設計,迄今為止,還沒有成型的設計工具,魏少軍表示,這或許是下一步芯片設計工具重要的發展方向。
此外,魏老師再次談到 AI Chip 2.0 的愿景和實現路徑,此前在 AI 芯片創新峰會上,魏老師曾詳細介紹他對這一階段的看法。(清華魏少軍:AI芯片2.0,終極智慧芯片 | GTIC2019)
對于芯片設計者而言,怎樣實現芯片的智慧化是心結所在。
魏少軍認為,今天的芯片還沒有實現真正的智慧化,我們還走在 AI 芯片的第二個階段,正在邁向第三個階段。
如何使芯片有差異化,魏少軍給出一種設想。
這一芯片架構除了包含在最右邊一塊的軟件定義芯片外,還有如何通過學習過程,讓算法和軟件自動演進,這需要通過現有 AI 方法進行正向循環,讓軟件越來越聰明。這種想法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做出來。
魏少軍表示,讓芯片變得智慧化是一個重要目標,但算法還是實現智慧化的核心,今天的芯片盡管能提供很多計算能力,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系統設計,需要探索創新的架構。
他相信,朝著這樣的目標,此前提到的 AI 芯片第三階段,在未來幾年將能夠實現。
03、朱瓏:智能密度是提升智能基礎設施的關鍵
依圖聯合創始人、CEO朱瓏認為,文明的變遷在于基礎設施的革命。
信息時代過去30年,在算法、算力、數據提升百萬倍。
智能時代過去5年,在算法上提升百萬倍、算力提升十萬倍、數據提升萬倍。
依圖科技 CEO 朱瓏
當下 AI 所及的階段仍是低階智能,機器能看懂、聽懂、理解的東西,人立刻就能秒懂、說清楚。
智能等級躍遷的關鍵,是智能基礎設施的提升,其中的關鍵則是智能密度。
宏觀上,從單體智能到群體智能,例如在智慧城市中,攝像頭之間是可以對話的,能形成更大的智能體。
微觀上,單位面積智能算力需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才能讓性價比較高的技術得到普及。
AI 芯片為什么難做?朱瓏認為,沒有典型場景應用、沒有超越 NVIDIA 的芯片、沒有世界級的算法是沒有意義的。
摩爾定律時代,晶體管密度難以滿足智能計算,對此,依圖從理念上思考差異化,提出“算法即芯片”的口號。
基于這一思考,依圖與熠知電子(ThinkForce)打造了求索芯片,其設計理念:高密度、世界級AI算法、64路視頻分析、服務器芯片。
求索芯片不是一個AI加速模塊,而是一個具有端到端能力的AI處理器。其難度在于平衡CPU計算、AI計算、內存和數據通信。
最后,朱瓏表示,依圖未來的目標是通過“城市大腦 + AI 芯片”,讓50萬路成為現實,打造城市視覺中樞。
結語:AI正滲透到芯片產業的各個環節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上游的領軍企業,Cadence在過去31年見證了全球半導體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從 Cadence 的戰略規劃上,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芯片設計軟件及應用 IP 的趨勢。
隨著 AI、IoT等新興市場的崛起,細分垂直領域對算力的需求趨于碎片化。從去年開始,從 CPU、DSP 等通用半導體設計 IP 轉向更多專用 IP 正成為大勢所趨,國內外一些創企也瞄準了這一市場,設計面向特定應用場景的神經網絡處理器 IP。
AI 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不僅從需求方面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還能滲透到芯片設計的各個環節,將傳統的電子設計自動化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 電子設計智能化。
EDA 等設計工具的演進,將使得廣大 IC 設計工程師能聚焦在更有創造性的訓練模型和設計算法工作上,提升芯片設計效率,進而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為 AI 提供更優的算力支持。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12瀏覽量
117576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67瀏覽量
173409
原文標題:一牛眾包:心率的報表前端開發外包;基于mt6735的2G DDR2運存死機重啟問題解決外包;基于alsa驅動調試開發外包
文章出處:【微信號:news_16rd,微信公眾號:一牛網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