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DDR:Double Date Rate 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
DDR、DDR2、DDR3常用規格:
02阻抗控制要求
單端走線控制 50歐姆,差分走線控制 100歐姆
03DDR布局要求
通常,根據器件的擺放方式不同而選擇相應的拓撲結構。
A、DDR*1片,一般采用點對點的布局方式,靠近主控,相對飛線 Bank 對稱。間距可以按照是實際要求進行調整,推薦間距為 500-800mil。
B、DDR*2片,布局相對主控飛線 Bank對稱,常采用 T型拓撲結構, 推薦間距如下:
等長要求 L1+L2=L1+L3
C、DDR*4 片,以下列出了常用的 4 片 DDR 布局拓撲結構。
針對于 DDR2,這些拓撲結構都是能適用的,只是有少許的差別。
若PCB布線空間允許,Address/Command、Control、CLK,應優先采用單純的“T”型拓撲結構,并盡可能縮短分支線長度,如上面拓撲結構的B圖所示。
等長要求 L1+L2+L6=L1+L2+L7=L1+L3+L4=L1+L3+L5
然而,菊花鏈式拓撲結構被證明在 SI 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對于 DDR3的設計, 特別是在 1600 Mbps時,則一般采用D所示菊花鏈拓撲結構進行設計。
PCB 布線空間有限的,可以采用“T”型拓撲和菊蓮拓撲混合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混合拓撲結構中“T”型拓撲的要求與兩片DDR2/3 相同。
等長要求 L1+L3+L2=L1+L4+L5
04信號分組以及走線要求
(以下以4片DDR3設計進行說明)
A、32條數據線(DATA0-DATA31)、4條DATA MASKS(DQM0-DQM3),4對DATA STROBES差分線(DQS0P/ DQS0M—DQS3P/DQS3M)
這36條線和4對差分線分為四組:
再將剩下的信號線分為三類:
Address/Command、Control與CLK歸為一組,因為它們都是以CLK的下降沿由DDR控制器輸出,DDR顆粒由CLK 的上升沿鎖存Address/Command、Control 總線上的狀態,所以需要嚴格控制CLK 與Address/Command、Control 之間的時序關系,確保DDR顆粒能夠獲得足夠的、最佳的建立/保持時間。
B、誤差控制,差分對對內誤差盡量控制在5mil以內;數據線組內誤差盡量控制在+-25mil以內,組間誤差盡量控制在+-50mil以內。
Address/Command 、Control全部參照時鐘進行等長,誤差盡量控制在+-100mil 以內。
C、數據線之間間距要滿足3W原則,控制線、地址線必要時可稍微放寬到2W~3W, 其他走線離時鐘線20mil或至少3W以上的間距,以減小信號傳輸的串擾問題。
D、VERF電容需靠近管腳放置,VREF走線盡量短,且與任何數據線分開,保證其不受干擾(特別注意相鄰上下層的串擾),推薦走線寬度>=15mil。
E、DDR設計區域,這個區域請保障完整的參考平面,如下方圖片所示:
-
pcb
+關注
關注
4319文章
23080瀏覽量
397518 -
DDR
+關注
關注
11文章
712瀏覽量
65318
原文標題:看過來,DDR 模塊的 PCB 設計要點都在這里!
文章出處:【微信號:FANYPCB,微信公眾號:凡億PCB】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