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聯通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透露聯通 5G 套餐最低 190 元,不少網友大呼「用不起」,事實上這已經目前是全球最便宜的 5G 費用,不到美國的40%。
這就是全球各國網絡成本差異的一個縮影,在 5G 到來之前就是如此。在津巴布韋的移動數據平均 1GB 就要 (約合 537 RMB),而最便宜的印度只要 0.26 美元(約合 1.86 RMB)。
盡管無限流量套餐的推出,讓很多人已經不用再省著用流量。但在很多發展中國家 50 MB 的流量費用就已經超過了很多人一個月的的收入,于是英國一位科技博主做了一個有趣的:
用 50 MB 度過一天。
如何用 50 MB 度過一天?
這位科技博主 Chris Ashton 是政府數字服務的開發人員,由于只能用 50 MB 上網,Chris Ashton 將網絡設置為 3G,并將 CPU 降速 6 倍。
此外 Chris Ashton 使用一款 ModHeader 的插件進行了 Save-Data 設置,可以為網絡和性能受限的用戶優化體驗,同時通過 TripMode 進行流量監控和限制。
根據 HTTP Archive 的數據,移動網頁平均大小為 1.7 MB,這意味 Chris Ashton 使用 50 MB 的流量大約可以打開 29 個網頁。
Chris Ashton 第一個打開的是 google.com,耗費了 402 KB,隨后他打算安裝 一個開發者工具 Chrome Devtools,但因為不小心點擊進入「網絡分析參考」,一下就花了 5 MB 流量。
Chris Ashton 認為 Google 應該采取 WebP 作為圖像格式,這能在相同畫質的情況下,比 PNG 圖片尺寸減少 26%,與 JPEG 相比則減少 25-34%。
接著 Chris Ashton 瀏覽了十分「奢侈」的亞馬遜網頁,打開首頁就要 6 MB,因為這里包含了多個幾百 KB 的圖片,而且網絡活動選項卡顯示有很多加載的圖片實際上是在網頁上看不到的,無形中加大了流量負擔。
在瀏覽了一分鐘后,流量的消耗漲到了 8.6 MB,在瀏覽完 Google 和亞馬遜后,Chris Ashton 已經花了 15.5 MB 流量。
隨后 Chris Ashton 又接連登陸了圖片社區 Pinterest 和 電子游戲網站 Gamespot。結果顯示 Pinterest 在數據優化體驗最佳,更適合流量不多的用戶,而 Gamespot 主頁的視頻自動播放幾乎耗光了剩下的所有流量。
從結果看這個實驗并不成功,Chris Ashton 在 4 個網頁就花光了 50MB 流量,更別說度過一天了。
在測試后 Chris Ashton 發現,目前的網頁開發更傾向于通過緩存等設置優化重復訪問的體驗,但缺乏對一次性訪問的優化,「用完即走」的體驗有待提高。
Chris Ashton 也很清楚知道這樣的實驗無法根本改變全球網絡成本不平等的想象,但他也表示我們可以通過技術來減輕這種不平等的影響,改善更多人的上網體驗。
事實上,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在有限的流量條件下享受到更多互聯網服務,各大科技公司也紛紛在給自己的應用瘦身,這背后是一場面向新興市場的爭奪戰。
為了更多人用上自家產品,科技公司正在主動給自己的應用瘦身
這幾年智能手機儲存空間越來越大,從最開始有人提出「128 GB 真的有必要嗎?」,到現在很多人表示「128 GB 已經不夠用了」,這背后除了人們拍攝高清視頻和照片更容易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手機應用越來越大了。
應用分析平臺 Sensor Tower 2017 年的數據顯示,最熱門的十大 iOS 應用所需的儲存空間,從 2013 年的 164MB 增長到 1.8GB,4 年內飆升了近 1000%,其中 Snapchat 的大小更是擴大了 51 倍,從 2013 年的 4MB 擴大至 203 MB。
應用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則是人們下載新應用的意愿越來越低。根據一項統計數據,過去 5 年 App Store 商店中排名前 30 應用的每周下載量都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增長的紅利開始見頂后,很多科技公司將目光放在了網絡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的新興市場,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下沉市場。
▲ 荷賽獎獲獎作品《信號》。
但擺在科技公司面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上文說,這些國家網速較慢、移動數據流量有限,很難讓這些用戶花 100 多 MB 下載一個 app。
于是一個個 Lite 版(精簡版)應用登場了。
早在 2017 年的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就發布了輕量級的 Android 系統 Android Go,針對 1GB 甚至更小內存的手機設計,讓這些低端機型在系統更新的同時流暢運行。
與 Android Go 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輕量版 Google 應用。
前幾天 Google 搜索精簡版應用 Google Go 在印尼和印度推出一年半后,正式推廣到了全球,應用的大小僅有 7MB,使用于多種入門機型。
為了適應這些新興市場, Google Go 不用很高速的網速也能流暢運行,而在離線時應用可以記下你的搜索結果,等有網時再自動幫你搜索。
而 Google 相冊的精簡版 Gallery Go 45 MB 的大小不到完整版的 30%,只保留了「照片」和「文件夾」兩個選項卡,但還是能體驗到「自動」修圖和「離線整理」等 Google 相冊的大部分特性,對于日常修圖整理來說基本足夠了。
除了搜索和相冊,主流的 Google 應用,包括 Gmail、Google Maps 和 Google Google Assistant 等應用都有了自己的精簡版。
其中 Google Maps Go 的安裝包大小僅 176kB,這是因為它甚至不能算作一個 app,而是一種通過瀏覽器運行,叫做 PWA 的網頁應用。
如今 Google 系里最受歡迎的 Lite 版應用,可能就是 YouTube Go 了,跟原版應用相比,YouTube Go 允許用戶下載視頻離線觀看,并通過藍牙共享,同時提示用戶下載所需的流量。
不僅是 Google ,目前各大科技公司都在新興市場推出了自己的極簡版應用。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 Facebook Lite。
Facebook Lite 在印度,南美和東南亞等地區的下載量已經超過6.5 億次。 Facebook Lite 允許用戶在不退出應用的情況下使用 Messenger 功能,同時為了節省流量還取消了讓視頻在移動數據下自動播放的選項,只有在連接 WiFi 后才能自動播放。
另外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的抖音也在年初推出了第二款輕量級應用 TikTok Lite,只能觀看視頻無法上傳,如今在印度和東南亞下載量超過 3500 萬次。
上個月 Spotify Lite 也在全球 36 個市場正式推出,約會軟件 Tinder 也計劃推出 Lite 版應用來拓展亞太地區的市場。
而在國內,像微博、騰訊視頻、今日頭條和 網易云音樂都推出過類似的「極速版」,不過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開拓海外的新興市場。
為什么科技公司紛紛推出精簡版應用?
過去 10 年,應用市場的高速發展有賴于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大的智能手機內存,又快又便宜的移動網絡,讓一個 app 可以容納的功能和內容越來越多。
▲ 圖片來自:datacenterhawk
盡管 5G 已經到來,但暫時還無法挽救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瓶頸,很多科技公司急需從更多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并不普及的海外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
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有著近 65 億用戶。可當中不少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發展非常緩慢,為了提前搶占這些市場,這些科技公司只能主動去適應這種環境,以功能不齊全的 Lite 版應用率先打入這些市場。
市場調研機構 Frost&Sullivan 的分析師 Naveen Mishra 指出, Lite 版的的核心是「少即是多」,在這些市場,一個「大而全」的應用很難成功,相反一個輕量級則有可能吸引更多用戶使用。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主要發展中地區的 Lite 版應用程序的下載次數正在不斷增長。
說起輕量化的應用,相信不少人會想到現在的小程序。比起 Lite 應用,小程序還有無需安裝卸載的優勢,看起來似乎更加適合這些新興市場,可小程序卻不能獨立存在,而是要依附在一個更大的超級 app 上。
也就是說,如果想讓這些新興市場的用戶用小程序取代原生 app,前提是安裝上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 app,但這就本末倒置了,原本就是因為大型 app 難以在這些市場推廣才會誕生 Lite 版應用。
不過 Lite 版應用很可能也是新興市場的階段性產物,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終有一天那里的用戶也會像我們一樣使用 app,而那時候 Lite 版已經為這些科技公司積累了不少用戶,甚至形成一定壁壘。
Lite 版應用,正在成為科技公司打入新興市場一個輕便而鋒利的武器。
-
流量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5瀏覽量
23898 -
應用程序
+關注
關注
37文章
3271瀏覽量
577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