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即將來臨,關于5G的說法眾說紛紜,筆者在此以正反兩方角色辯論,闡述5G是否被認為夸張。
如何看待5G?部分人包括我,都覺得4G已經足夠用了。
將時間倒回3G時,回顧當時人們是如何看待4G的,其結果和現在我們如何看待5G如出一轍。
進而得出結論:
實際上每個人的眼光都受其生活環境以及所處時代的限制,我們以局限性的眼光設想的作用和使用領域也許和它實際帶來的影響并不一致;
即使有些技術在當時沒有顯示出其重要性,但也許它為其它重要技術提供了技術階梯。
那么接下來我們把時間線再拉長一點。
一、回望過去 1. 反方:對大多數人來說,4G到5G不過是1080P到4K
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沒能想到直播與短視頻的爆發,字節跳動甚至躋身互聯網巨頭之一與BAT平起平坐,中國迎來了互聯網新格局。
當回到3G不能得到答案時,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把時間再拉長一點回到2G時代。
2G時是什么樣呢?那個時候的手機小小的,小屏幕加鍵盤。我們用來發信息,打電話,設置手機鈴聲。
信息傳遞的方式有文字、聲音、圖像、影像(多張圖片按幀播放)、視頻(在影像的基礎上增加聲音),他們的信息密度和數據大小依次增加。而這個時候數據傳輸支持的速度只能夠傳遞文字和聲音信息。
到了2010年3G時,我們的屏幕變大了一點,這個時代大多數是翻蓋手機,一塊屏幕加一塊鍵盤。蘋果甚至已經推出第一款3G全面屏智能手機。這個時候除了基本功能之外,我們還用它來瀏覽網頁、聽歌、玩游戲。
2015到了4G時代,幾乎每個人的手里都是全面屏的智能手機,視頻訊息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到越來越大的比重。
這樣回顧下來我們不難發現,手機傳遞的信息從信息密度最小的文本,音頻信息擴展到了圖像、視頻等信息密度更密集的形式。
人類天然地偏愛在同等時間內訊息密度更高的的呈現形式,然而手機在4G時代的數據傳輸速度已經滿足了訊息密度最高形式的要求——直播,音頻和影像的結合。
進入5G,再提升速度不過是從1080p提升到藍光4k。而現在大多數人觀看視頻的方式是在手機上,電腦上。在這種情況下,720p到1080p已然差別不大,何況1080p到4k,當然如果你家有超大電視或者家庭影院的話當我沒說。
2. 正方:領先進入4G時代,對中國來說意味著率先進入手機行業的工業革命
2G到4G,社會發生了那些變革呢?
移動支付體系,無現金社會。
國產手機的崛起,華為、oppo、vivo 、小米等,甚至帶動相關電子元件行業,如歌爾、歐菲等全球出貨連量第一。
除了手機電子外,還有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直播、外賣、新興自媒體等,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我們都知道,利率是一種儲蓄激勵。
而無現金社會意味著錢永遠在銀行里流轉。支付的時候可以直接選擇銀行卡支付,余額寶支付(利率比銀行高),甚至花唄支付。
沒有了存和取的動作,實際減弱了儲蓄激勵。削弱了儲蓄激勵實際上就等于激勵投資,變相鼓勵資產在市場上流轉。
現在貸款和投資這么多,除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產階級的數量增多以外,大約也有一部分這個因素。
領先進入4G時代,對中國來說意味著率先進入手機行業的工業革命。
當其他國家還在考慮要不要邁入4G時,中國率先進入了4G時代。相應地也帶來了4G手機的市場需求,而本土的企業總是能夠快速地響應市場地變化,中國的手機行業也乘著這4G這陣風飛了起來。
經過一次次的迭代,4G手機變得成熟。當其他國家也進入4G時代時,中國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以及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2014年以前,蘋果一家的出貨量吊打中國的總和。而到了2019年,華為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蘋果,且中國還有其他手機公司,相應地也帶動了中國的手機電子行業。
3G到4G如此,4G到5G也應當。
3. 反方:社會的變革多來自于互聯網本身的發展,而不在于傳輸速度的提升
首先,無現金社會和率先進入4G沒有必然聯系。
支付寶的信息類型主要為文本和圖片,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3G時代的信息傳輸速度已經可以滿足圖文甚至視頻的瀏覽了。
2010年中國進入3G時代,為什么到2015年4G時代才開始無現金社會呢?
在我看來,互聯網發展腳步的加快,首先要要感謝國家政策,資訊降費。
2004年,淘寶成立。那個時候時代尖端的弄潮兒都用電腦網上購物。
而進入3G時代后,作為一個平頭老百姓來說也很少在網上購物,因為什么?流量太貴,根本不敢用。
2G時代網速在15~20k/s,到了3G時代網速達到120~600k/s,速度提升了30倍。而資費降了多少呢?10M/10元到100M/10元,只降了10倍,上網的時候經常性用超。偏偏智能機也為普及,wlan更是無處尋找。
而3G到4G呢?速度從120~600k/s到1.5~10M/S,速度上升了17倍,而資費從100M/10元到現如今1G/1元。降低了100倍。
其次呢,應該感謝小米。
2015年,小米打響了智能手機價格戰的第一槍,從此大部分年輕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機——流量貴可以用無線啊。
而就是這批年輕人,將會成為網上購物的主力軍——好風憑借力,淘寶終于迎來了真正爆發的土壤。
也正是網上購物人群的增多,才終于迎來無現金社會的雛形。
而無現金社會另一個關鍵在于:IOT(即internetof everything)的整體感知——可以利用射頻識別、二維碼、智能傳感器等感知設備,感知獲取物體的各類信息、二維碼的使用。
其次,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即使中國不邁入4G,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資訊降費、互聯網的主要行業,以淘寶為首的一眾電商,以及外賣等各種平臺依然會迎來紅利期。
二、展望未來 1. 正方:從發展的眼光看,以下成為可能
1)遠程醫療
2019年1月19日,中國一名外科醫生利用5G技術實施了全球首例遠程外科手術。這名醫生在福建省利用5G網絡,操控30英里(約合48公里)以外一個偏遠地區的機械臂進行手術。在進行的手術中,由于延時只有0.1秒,外科醫生用5G網絡切除了一只實驗動物的肝臟。
2)自動駕駛
未來的自動駕駛,將是基于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路上的攝像頭采集整體環境信息,車載攝像頭采集車與車之間的距離速度等信息,從而達到車路協同。
另外,高精度地圖的實時傳導,高速狀態下反饋信息的及時傳達,都離不開5G。4G 網絡下,時速100 公里的汽車,從發現障礙到啟動制動系統仍需要移動1.4 米;而在5G 時代,該距離縮短到2.8厘米。
3)萬物互聯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
在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的5G 標準中,定義了5G 未來的三大應用場景,其中一個就是大規模機器通信。每平方米支持100萬個設備單獨接入,讓每個物聯網設備單獨接入網絡成為可能。
物聯網設備的增長呈爆發性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物聯網行業細分市場需求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初步估算,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達到84億,比2016年的64億增長31%,2020年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04億。
門禁、儲物柜、門鎖、家電,不僅一大批傳統的硬件設備通過芯片植入等方式,升級成為物聯網設備,更有一大批像VR、AR、智能穿戴等新型物聯網設備出現,萬物互聯已成必然趨勢。
4)視頻AI的崛起
現在,視覺AI的主旋律依然是圖片AI。
對于視頻流,主要的處理流程也一般是,硬件終端先采集視頻流中的目標對象(人臉人體物體等),然后將采集下來的圖片進行壓縮送至云端進行進一步的識別、比對、存儲、傳輸,而并非一次性將整個視頻傳輸至云端進行識別。
為什么要這么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帶寬的限制。
而5G時代,前端采集的不再僅僅是單張圖片,而是包含更多場景化信息的視頻。視覺AI將會突破個體識別的范疇,進入到以視頻為載體的場景識別的時代。
5)云游戲
伴隨著電腦游戲成長起來的玩家都懂得,要想盡情享受真正的大作,機子的配置一定不能低。但高配置的電腦主機和次世代游戲機們太貴了,像今天頂配的外星人電腦動輒幾萬的天價,已經成為了骨灰玩家的“收割機”。
貴也就算了,就算你真正買了這樣的頂配奢機,便攜性也是一個難題:你不可能攜帶著一套主機到處跑吧?想隨時隨地玩大作就不可能了。
但是云游戲技術的出現,所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歷史。所有的性能和算力集中在云端,只要通過5G網絡連接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各種屏幕登錄調用云端高性能主機,用過程沒有任何卡頓延遲……這對于游戲業和玩家來說不啻于一場革命,氪金燒錢拼終端將成為歷史。
2. 反方:5G能否達到媒體描述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存疑
在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的5G 標準中,定義了5G 未來的三大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帶寬(eMBB)、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和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
高速率:未來理論上10Gbps 的通訊速率,相比4G提升了約100倍。
低延時:1ms的超低延時,相比于4G網絡小于50ms的延時,再次降低了一個數量級。
廣連接:每平方公里100萬個設備接入,這也讓每個物聯網設備單獨接入網絡成為可能。
而這些運用場景實際上是5G的三個切面,并不是5G在使用過程中同時擁有這些特征。
5G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無線通信是利用電磁波,V=λf,不管是3G、4G、5G都是在它上面做文章。
5G其實就是使用了更高頻段的信號,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裝載的信息量越多,波長越短,能量衰減越快,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建立更多基站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4G時代是怎么宣傳的。
高速率,低延遲,大容量——與5G幾乎沒有什么差別。
而實際上三大應用場景中只定稿了一條——eMBB高速。而自動駕駛,萬物互聯都是基于后兩條。
而云游戲要想順暢運行,穩定的網速、高清的畫質、低到可以忽略的延遲缺一不可,5G只是解決了終端到基站的帶寬和延遲問題,但卻無法解決主干網的帶寬問題。云游戲不僅依賴于網絡的高速率,也依賴于云計算的高性能。
一旦用戶激增,如何做好云計算的負載均衡就顯得特別重要,否則再牛逼的云游戲系統也經不起n多人的折騰。
而且,WHO最新報告表明5G可能會人體造成損傷。在對老鼠和黃瓜的實驗中,5G對生物有損傷性。
3. 正方:5G在技術上已經趨于成熟,西方媒體又在drama了
從信號采用上確實采用更高頻,但這只是一個思路,主要為了傳輸速度eMBB,但其他還有很多技術需要測試和解決,而低延遲和多接口也與后面這些技術有關。
例如:大規模天線技術和全雙工技術,稀疏碼多址接入、非正交多址接入、圖分多址接入芯片,行業協議等。
2016年4月華為宣布已于成都5G外場率先完成第一階段5G關鍵技術驗證,測試結果完全達到預期。其中兩個重要驗證就是大規模天線技術和全雙工技術。
2016年4月,華為的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主要是驗證稀疏碼多址接入、非正交多址接入、圖分多址接入。
2019年1月24日,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以及全球首款單芯片多模5G基帶芯片:巴龍5000。
也就是說,5G在技術層面是已經實現的了,而自動駕駛和萬物互聯只是5G如何切實應用來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社會到底會如何發展,什么時候發展成什么樣。
其實關注5G的人都知道,WHO發布的這是一條fake news。外媒宣傳的反對5G的觀點有以下這么幾種:
5G是一種沒有經過測試的新技術
更多的基站會帶來更多的輻射
高頻信號比低頻信號更有損傷性
5G會控制人的大腦
下面我們來一一反駁。
首先5G從某種成度上來說和4G使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就是電磁波,只是使用的更高頻段而已。而事實上電磁波不止在人類社會中由電子產品產生,自然環境中同樣存在著大量頻段不同的電磁波。
而更多的基站也并不會產生更多的輻射,首先5G基站建這么多的原因就是因為5G相對4G來說衰減得更快,而更小的基站這也意味著信號的強度不需要很大,而是會更均勻。
事實上這種說發在2G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手機有輻射啦,對眼睛不好啦,損傷大腦發育啦。現在3G、4G,都成為過去式了,這一套說法又死灰復燃。
事實上5G使用的高頻信號是比4G高,但實際上它仍然介于太陽輻射與收音機信號之間,也就是說它給你帶來的傷害不會比太陽更多。而且事實上我們已經使用高頻信號很多年了,飛機的航信系統、雷達系統等等。
最后一條我想我不需要反駁了,這一條讓我見識到了美國人的反智,或者資本操控的媒體能有多扭曲。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60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42瀏覽量
424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