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Google AI 和斯坦福大學李飛飛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強記憶力的 E3D-LSTM 網絡,強化了 LSTM 的長時記憶能力,這為視頻預測、動作分類等相關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是一項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工作。 如何對時間序列進行時空建模及特征抽取,是 RGB 視頻預測分類,動作識別,姿態估計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 清華大學、Google AI 和斯坦福大學李飛飛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強記憶力的 E3D-LSTM 網絡,用 3D 卷積代替 2D 卷積作為 LSTM 網絡的基礎計算操作,并加入自注意力機制,使網絡能同時兼顧長時和短時信息依賴以及局部時空特征抽取。 這為視頻預測、動作分類等相關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是一項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工作。
時間序列的時空建模問題 現實生活中許多數據都同時具有時間特征和空間特征,例如人體的運動軌跡,連續幀的視頻等,每個時間點都對應一組數據,而數據往往又具有一定的空間特征。因此要在這樣的時間序列數據上開展分類,預測等工作,就必須在時間(temporal)和空間 (spatial) 上對其進行建模和特征抽取。常用的時間建模工具是循環神經網絡(RNN)相關模型(LSTM 等),由于其特有的門結構設計,對時間序列特征具有強大的抽取能力,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預測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 RNN 并不能很好的學習到原始特征的高階表示,這不利于對空間信息的提取。空間建模則當屬卷積神經網絡(CNN),其具有強大的空間特征抽取能力,其中3D-CNN又能將卷積核可控范圍擴大到時域上,相對于 2D 卷積靈活性更高,能學習到更多的運動信息(motion 信息),相對于 RNN 則更有利于學習到信息的高級表示(層數越深,信息越高級),是目前動作識別領域的流行方法。當然 3D 卷積的時間特征抽取能力并不能和 RNN 媲美。 得益于 3D 卷積和 RNN 在各自領域的成功,如何進一步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也成為了研究熱點,常見的簡單方法是將二者串聯堆疊或者并聯結合(在圖卷積網絡出現之前,動作識別領域的最優方法就是將 CNN 和 RNN 并聯),但測試發現這么做并不能帶來太大的提升,這是因為二者的工作機制差距太大,簡單的結合并不能很好的實現優勢互補。本文提出用 3D 卷積代替原始 LSTM 中的門更新操作,使 LSTM 不僅能在時間層面,也能在空間層面上進行短期依賴的表象特征和運動特征的抽取,從而在更深的機制層面實現兩種網絡的結合。此外,在 LSTM 中引入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機制,進一步強化了 LSTM 的長時記憶能力,使其對長距離信息作用具有更好的感知力。作者將這種網絡稱為Eidetic 3D LSTM(E3D-LSTM),Eidetic 意思是具有逼真記憶,強調網絡的強記憶能力。 E3D-LSTM 網絡結構
圖 1:三種不同的 3D 卷積和 LSTM 的結合方法 圖中每個顏色的模塊都代表了多層相應的網絡。圖(a)和圖(b)是兩種 3D 卷積和 LSTM 結合的基線方法,3D 卷積和 LSTM 線性疊加,主要起到了編碼(解碼器)的作用,并沒有和 RNN 有機制上的結合。圖(a)中 3D 卷積作為編碼器,輸入是一段視頻幀,圖(b)中作為解碼器,得到每個單元的最終輸出。這兩個方法中的綠色模塊使用的是時空長短時記憶網絡(ST-LSTM)[1],這種 LSTM 獨立的維護兩個記憶狀態 M 和 C,但由于記憶狀態 C 的遺忘門過于響應具有短期依賴的特征,因此容易忽略長時依賴信息,因此 E3D-LSTM 在 ST-LSTM 的基礎添加了自注意力機制和 3D 卷積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具體單元結構下一節介紹。 圖(c)是 E3D-LSTM 網絡的結構,3D 卷積作為編碼 - 解碼器(藍色模塊),同時和 LSTM 結合(橙色模塊)。E3D-LSTM 既可用于分類任務,也可用于預測任務。分類時將所有 LSTM 單元的輸出結合,預測時則利用 3D 卷積解碼器的輸出作為預測值。 E3D-LSTM 單元結構設計
圖 2:標準 LSTM 單元結構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標準 LSTM 結構,和 RNN 相比 LSTM 增加了更復雜的門結構(圖中黃色模塊),主要解決 RNN 中存在的梯度消失問題,從而提高網絡對長時依賴(long-term dependency)的記憶感知能力。LSTM 有兩個輸入門,一個輸出門和遺忘門。 ?
圖 2:ST-LSTM 網絡結構和單元結構 和標準 LSTM 相比,ST-LSTM 還增加了不同層間對應位置的 cell 連接,如圖 2 左側,水平灰色連接線表示標準 LSTM 的單元連接,豎直黃色連接線表示層間同一時刻的單元連接,通過張量 M 傳播,注意當 l=1 時,(作者認為 t 時刻的頂層信息對 t+1 時刻的底層信息影響很大),這樣記憶信息就能同時在層內和層間傳播。 ?
圖 3 E3D-LSTM 單元結構 圖 3 是本文提出的 E3D-LSTM 模型的單元結構,是一個維度為的五維張量,代表之前個時間步的所有隱狀態。表示召回門(代替遺忘門),和 ST-LSTM 相比,主要有以下改進: ?
1、輸入數據是的四維張量,對應時刻的連續幀序列,因此現在每個單元時間步都對應一段視頻,而不是單幀視頻。?
2、針對幀序列數據額外添加了一個召回門(recall gate)以及相關結構,用于實現長時依賴學習,也就是自注意力機制。這部分對應網絡名稱中的 Eidetic。
3、由于輸入數據變成了四維張量,因此在更新公式中采用 3D 卷積操作而不是 2D 卷積。 大部分門結構的更新公式和 ST-LSTM 相同,額外添加了召回門更新公式:
上面介紹的機制用于同一層不同時間步連接,作者將這種機制也用在了不同層同一時間步的連接,但效果并不好,這是因為不同層在同一時刻學習到的信息并沒有太好的依賴性。 基于 E3D-LSTM 的半監督輔助學習 在許多監督學習任務,例如視頻動作識別中,沒有足夠的監督信息和標注信息來幫助訓練一個令人滿意的 RNN,因此可以將視頻預測作為一個輔助的表征學習方法,來幫助網絡更好的理解視頻特征,并提高時間域上的監督性。 具體的,讓視頻預測和動作識別任務共享相同的主干網絡(圖 1),只不過損失函數不同,在視頻預測任務中,目標函數為:
帶上標的 X 表示預測值,不帶上標的表示真值,F 表示 Frobenius 歸一化。 在動作識別任務中,目標函數為:
其中 Y 和是預測值和幀值,這樣通過將預測任務的損失函數嵌入到識別任務中,以及主干網絡的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識別任務學習到更多的時序信息。為了保證過渡平滑,額外添加了一個權重因子,會隨著迭代次數的增加而線性衰減: ? ? 作者將這種方法稱為半監督輔助學習。 ? 實驗結果 ? 視頻預測任務,在 Moving MINIST 數據集上的結果: ?
為了驗證 E3D-LSTM 中不同模塊對性能的影響,作者還在該數據集上進行了燒蝕研究:
可以看到不管是添加 3D 卷積還是自注意力機制,網絡性能相對于基線方法都有提升。 視頻預測任務,在 KTH 人體動作數據集上的結果:
接下來在一個實際視頻預測任務:交通流預測中,與其他方法進行了對比:
動作識別任務,在 Something-Something 數據集上進行了測試:
同樣在該數據集上進行了燒蝕研究:
以及不同的半監督輔助學習策略帶來的性能提升:
總結 本文對 ST-LSTM 進行了改進,將流行的 3D 卷積操作作為其基本張量操作,同時添加了自注意力模塊,進一步強化了網絡對長距離依賴信息的刻畫能力,不僅能用于預測任務,還能通過輔助學習的方法拓展到其他任務上,是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工作。 [1] Yunbo Wang, Mingsheng Long, Jianmin Wang, Zhifeng Gao, and S Yu Philip. Predrn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for predictive learning using spatiotemporal lstms. In NIPS, 201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AI科技大本營,ID: rgznai100)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1瀏覽量
100720 -
函數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29瀏覽量
62576
原文標題:清華、李飛飛團隊等提出強記憶力 E3D-LSTM 網絡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