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以“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瓶頸與突破口”為主題的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際人工智能前沿咨詢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長李友梅和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IJCAI)主席、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理事長、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楊強參與了揭牌儀式。
周漢民做主旨發(fā)言。本文由上海研究院供圖
會議上,嘉賓發(fā)言分三個單元舉行。在第一單元部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以“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生活”為題作了主旨發(fā)言。他提出了自己的兩點思考:第一,數字經濟蓬勃發(fā)展意味著什么?第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在世界的發(fā)展風起云涌,在中國它也已經成為經濟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中國正在培養(yǎng)一大批人工智能未來的建設者和發(fā)明家。以軟件工程師為例,全球軟件工程師的總量大數30%左右在中國。”在周漢民看來,人工智能在拉平教育鴻溝、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上大有可為。他從“鄉(xiāng)村弱”、“城市擠”和“師資弱”三個方面的大數據入手,提出了三個建議:一、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網上義務教育平臺的建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發(fā)揮積極作用;二、把互聯網工程和教育工程認真地結合在一起;三、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加強教育的國際合作。周漢民用一句話概括了人工智能和中國教育的關系,“前者為用,后者為體。體和用的關系,不能顛倒,不能忽略。要解決的不是高科技如何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是高科技的手段如何生根落地,惠及人民。”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王巖松以“打造產學研協同創(chuàng)新模式,培養(yǎng)人工智能產業(yè)應用型高端人才”為題發(fā)表講話。他首先介紹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作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首批試點高校、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的牽頭單位和上海市高水平應用大學建設的試點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一直堅持與行業(yè)、企業(yè)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chuàng)新的三創(chuàng)新的辦學模式,且目前已經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成立人工智能產業(yè)研究院,與上海聯通共建5G人工智能應用創(chuàng)新實驗室等,與東方集團聯合開發(fā)服裝智能定制系統(tǒng)等等。針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王巖松給出了兩點建議:一、研究機構要從基礎理論上做出更深層次的研究;二、在提升AI硬實力的同時還要關注人工智能相關軟學科的研究,比如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的技術路線圖、商業(yè)模式、應用倫理等。
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以“以人為本的智慧校園建設”為題發(fā)表講話。他表示,上海大學無論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校園應用,還是具體研究,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上海大學延長路校區(qū)的人工智能改造方案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場景。關于如何打造智慧校園,他指出中心工作應圍繞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的示范應用真正促進在高等教育上的變革,讓上海大學在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教學、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上海投資促進中心投資促進官員葉慧以“工業(yè)4.0背景下的‘投資促進4.0’”為題發(fā)表講話。她首先向大家介紹了UNIDO這個組織,UNIDO的中文名字是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成立于1966年,是聯合國在工業(yè)發(fā)展領域的一個專門的機構。上海投資促進中心是全球的9個辦公室之一,致力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外資企業(yè),同時也引領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關于投資促進的發(fā)展歷程,葉慧做了普及:“投資促進領域的1.0版本是熟人或者朋友圈之間以信用為背書的一種經濟投資,2.0版本是基于PC的發(fā)展,3.0版本是基于英特網,而4.0版本就是基于大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測算,我們可以把很多全球數據的對接和我們的地區(qū)產業(yè)資源稟賦做一個強化升級。”
會議現場
第二單元關注“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瓶頸和突破口”。在該單元,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前主席、歐洲科學院院士Michael Wooldridge認為,目前人工智能中,機器的學習效率、可擴展性以及計算的資源需求的等,都是瓶頸。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理事、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Carles Sierra認為在開發(fā)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是由人來進行主導的,以加強風險的管控。歐洲科學院院士、維也納科技大學信息研究所所長、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理事Thomas Eiter認為AI目前尚且缺失人類所擁有的邏輯推理、深度學習、問題解決等能力。墨爾本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澳大利亞工程院三院院士Rao Kotagiri非常關注AI技術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研究表明,AI可以用來幫助疾病診斷,但就目前來說AI系統(tǒng)還相對較為低級、原始。澳大利亞人工智能委員會主席,悉尼科技大學副校長、杰出教授張成奇談到“引才與引智雙輪驅動”,即通過國際或國內合作解決人才短缺、資金不足等問題。悉尼大學計算科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陶大程認為,人工智能只有六十幾年的歷史,理論基礎非常不完備,有很多事情尚待我們去深入理解。而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加拿大科學院院士李明看來:自然語言處理是區(qū)別于人類和其他的動物、植物基本,甚至是唯一的東西。做好自然語言處理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工作。新西蘭科學(皇家學會)院士、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副院長張孟杰認為全球掀起了一股AI研究熱潮,但大部分研究都“創(chuàng)新性不夠,原創(chuàng)性不足”。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杰出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曉峰則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人工智能沒有什么瓶頸,即使有,也會逐一地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去解決。
第三單元的嘉賓則主要來自人工智能應用層面的企業(yè)或機構。其中,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平提出,人工智能技術特別適合應用于城市風險管理的領域,但同時也可能催生安全風險。因此,人工智能的技術能走得多遠,取決于安全可控上做得有多好。上海圖書館黨委書記樓巍提到“下一代的圖書館是智慧圖書館”,包括了服務智慧、管理智慧和業(yè)務智慧。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上海賽圖默飛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血液科主任李軍民介紹了新開發(fā)的人工智能的血細胞識別與分類系統(tǒng),識別率可達95%以上,既能為病人服務,也能為醫(yī)生服務。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方明預測了未來十年的三大趨勢:第一大趨勢是5G助推下的萬物互聯將正式成為IT產業(yè)的第六次浪潮,語音將成為最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第二大趨勢是人類交流互動的大趨勢不可阻擋,人類語言的巴別塔將在十年內最終建成;第三大趨勢是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將為各行業(yè)賦能。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院長費敏銳從工程應用延伸出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看法,他認為AI的偉大工程應用在于走向國民經濟的主戰(zhàn)場,智能制造的實現,但目前的應用工程與人類主要生產過程的結合并不緊密,也不完整。上海中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冰意欲探索如何把社會的需求和大數據的賦能,與實體經濟進行融合。上海大學教授殷鳳從產業(yè)層面對比了中國與美國的人工智能產業(yè):“從總體上來講,目前中國在基礎研究、原創(chuàng)成果、頂尖人才、基礎平臺、應用生態(tài)、技術體系、標準規(guī)范等方面距離世界領先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
此次會議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上海投資促進中心主辦,上海研究院調查與數據研究中心、上海淀山湖論壇發(fā)展促進中心承辦,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澳大利亞人工智能委員會、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上海圖書館、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中國超眾人工智能發(fā)展有限公司協辦。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488瀏覽量
8785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8瀏覽量
238268
原文標題:變頻器電位器調節(jié)頻率后,慢慢地才有反應,是怎么回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dian_gon,微信公眾號:電工電氣學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