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漢堡大學信息科學系教授、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亦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人士。在二十余年的時間里,他見證著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研發和產業的起起伏伏。
在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期間,張建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行業迭代,人們在探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更需要關注其創造的價值。
這句話的背后則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變革過程。在張建偉看來,前幾年引起外界熱議、資本投入的“泡沫論”已成為過去式。當下,整個行業已經進入理性沉淀期,業界和資本開始真正投入到創造真實價值的場景,跨界融合也成為產業中的新業態。同時,新的問題也不容小覷,技術加速演進帶來的倫理問題也是需要直面的挑戰。
談二者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經過多年的發展迭代以及大數據和高性價比計算的發展,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以及智慧數據等方向均有研發成果。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已是風起云涌。2018年,人工智能在基礎研究、技術、產業應用等方面都進入了高速增長期。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統計,2018年全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超過555.7億美元,同比增長50.2%。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三足鼎立之勢,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中國。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4.1億美元,2014年至2019年市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2.3%。
在技術演進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一直是相伴相生的。在張建偉看來,二者的結合是真正解決信息物理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必經之路。人工智能通過機器人、制造系統、醫療器械、出行工具等實際載體,才能實現應用落地、解決相關問題;機器人只有被注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才能使得其適應性、協作性、交互性更強。
在高科技的賽道上,從來不缺有趣的故事。不論是前幾年阿爾法狗和職業棋手的圍棋大戰,亦或是當下“人機融合”引發熱議,均彰顯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迭代。
但張建偉也坦言,二者的結合是一條漫長且曲折的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早在6年前,張建偉便在歐盟相關項目中開始探索通過自主學習增強機器人學習能力和適應力,后來在各個場景中出現了很多實際案例。
但不容忽視的是,還有很多尚待挖掘的價值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于單純的數據分析,二者的結合涉及多個學科門類,需要考慮包括軟件、硬件、感知、環境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因而很多項目和應用從實驗室走到現實,需要反復驗證、調試。
談技術監管:在實踐中完善政策制定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越來越貼近用戶的生活。
張建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應用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已經逐漸滲透到國計民生、衣食住行,在各行各業解決痛點、創造價值。
例如,在制造業領域已經助力在線檢測等應用,在醫療領域應用于護理自動化、智能手術和生物制藥4.0等環節,在農業領域的自動化案例、家庭場景的智慧網絡構建中,均有了實實在在的落地案例,并且大大提升了相關場景的運營效率和成本。
同時,張建偉也提醒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只關注技術,還要關注創造了怎樣的價值,需要在技術變革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真正有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如何為人服務。
事實上,張建偉的提醒來源于目前先進技術背后隱藏的倫理風險及濫用隱患。據張建偉介紹,目前互聯網出現了首個“數字人類”,該“數字人類”可以通過數據傳遞和迭代,繼而探索在互聯網創造數字人的永生技術。此外,Deepfakes技術可以支持人們換臉或者是換身體。一旦這些技術被不法分子濫用,將會對社會發展及技術普及造成危害。因而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去追求“科技向善”,將技術運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那么,如何規避上述潛在風險?張建偉認為,這需要企業、政府、聯盟、用戶等組織多方協作,通盤考慮,共同制定倫理規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政府可以扮演牽頭者的角色,再讓企業聯盟、相關機構合作進行規則制定,再在一些示范區進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政策制定。
按照張建偉的邏輯,隨著技術不斷變革,真正能夠“搶灘”人工智能戰略“高地”的國家離不開創新探索。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技術發展和監督管理方面的平衡。此外,產業鏈上的各方均要清晰了解自身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另一方面,還要平衡國內和國外、接受度和參與度、單一性和獨特性等方面的關系。
談跨界融合:企業介入需要找到“契合點”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歷經了此前浮躁的泡沫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也逐漸進入技術沉淀期。
張建偉表示,盲目投資的時代早已過去,資本對于該領域的態度變得十分冷靜,政策制定者、探索研究者、企業管理者、從業實踐者、外部投資者均逐漸明白,目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已經進入到一個創造價值的時代。只有基于與垂直行業深度結合、解決現實剛需的核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才能創造價值,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的價值投資。
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除了技術沉淀,跨界融合也成為眼下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目前一些大型企業開始將觸角延伸至機器人領域,張建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體現了企業對于新技術的高度重視。眼下,各個領域的企業結合自身的需求和特點,對機器人領域進行投入,將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但這僅是一個新的起點,張建偉強調,在跨界融合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技術進行深入和長遠的認識。不同于互聯網等新興業態,機器人是一個系統復雜、綜合性強的學科,其迭代的實質是技術模式的升級而不是商業模式的探索。因此,機器人的變革速度不會像“摩爾定律”般迭代。大型企業一定要認識到機器人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張建偉希望大型企業的跨界能夠實現真正的跨界,不能只是停留在順序的結合,而要達到真正早期、并行的系統融合,找到和本行業契合的對接點,探索真正有價值又有創新高度的應用。
張建偉認為,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在與科研機構或者業內專家合作時,企業也要有一個平衡的心態,既不能完全依靠業界專家脫離自身的切實需求,也不能作為“指揮方”指導項目忽視技術的發展規律,需要協同各方面的觀念和建議,協力推動變革發展。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78瀏覽量
207795 -
醫療器械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31瀏覽量
5152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535瀏覽量
2393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