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9月17日刊發題為《無錫物聯網十年: 從“無人區”到“新高地”》的報道。文章稱,全國首個窄帶物聯網全域覆蓋的地級市、全國首個物聯網連接規模超千萬的地級市、全國首個高標準全光網城市、全國首個IPv6規模商用網絡、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市級車聯網應用示范城市,人們印象中出產太湖三白,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的無錫,正在以物聯網、高科技推動著一次全新的轉型。
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近日在無錫召開,而這已經是無錫連續第四次舉辦這一世界級的物聯網大會。“世界物聯網看中國,中國物聯網看無錫”。十年前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落戶無錫,拉開了中國物聯網發展的序幕,使無錫從物聯網的“無人區”發展成為中國物聯網科技的新高地,同時也在世界物聯網版圖上烙下了鮮明的“太湖印記”。
“壯士斷腕”踏入“無人區”
無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最早是源于一場“危機”。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引發無錫市飲用水危機。之后,無錫市就將太湖沿岸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最重要的工作,提上了歷史日程。
“當時可以說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治理污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見證和參與了十年來無錫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整個過程。
據介紹,當時無錫大力度壓減低端產能,消滅污染源,在短時間內就減少了沿岸3000多家企業。這對當時無錫的經濟發展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財政壓力巨大。減少的企業較多,而新的增量又沒有,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造成無錫的經濟、人口等一段時間內都出現了負增長。
就在這個轉型期,物聯網開始進入到無錫的視野當中。“十年前,物聯網還是一個陌生的詞。我當時擔任科技局副局長,技術出身的我都沒有聽說過這詞”,高亞光表示,發展物聯網對于當時的無錫來說是進入了“無人區”。
高亞光說,當時憑借無錫多年來在制造業和高科技方面的技術積累,借助中國感知中心的平臺,開始了在物聯網領域的示范探索。
面對“無人區”的現狀,從國家、江蘇省到無錫市都制定了瞄準產業應用,打造產業集聚地和示范應用先導區的總體目標。同時,借鑒互聯網的發展經驗,當時沒有給無錫物聯網發展下定量的規模指標。2010年前,誰也沒有想到互聯網的發展會如此迅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給互聯網下定義,由它自己生長。對物聯網的發展也延續互聯網發展的經驗。
“這是無錫物聯網發展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高亞光說。
在物聯網博覽會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把物聯網打造成最有特色、最有競爭力的產業,讓物聯網更好地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
物聯網已經走到了我國科技創新的聚光燈下,擔負著制造強國建設的重任。可以說,物聯網在無錫發展的這十年,是中國物聯網先行先試的十年,也是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的十年。
對標全球打造“新高地”
經過十年的發展,無錫的物聯網產業已經成為國內乃至全球物聯網的新高地。
近年來,無錫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以持續不懈的努力推動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2017年,無錫正式邁入“萬億GDP俱樂部”,2018年全市GDP突破11000億元,人均GDP在GDP過萬億城市中僅次于深圳,位居全國第二位。無錫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城市能級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18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600億元,總量占全國的1/4、江蘇的半壁江山。從2009年的只有幾十家物聯網企業,發展到現在集聚18萬產業人員和2000多家物聯網相關企業。集成電路產業、軟件產業的產業規模雙雙突破千億元,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集成電路規模超千億元的城市。同時,無錫傳統制造業表現良好,去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達9%,位列全省第一。
在無錫的中科微至公司,記者看到在一條條自動化的包裹分揀線上,通過拍照、掃碼,一個個包裹被準確地分揀到各自該去的區域,整個過程除了包裹上線的環節外,完全實現了無人操作,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中科微至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使用自動化設備,人力節省2/3,包裹分揀的速度提高了10倍多。同時,這套技術完全是自主研發,已經廣泛應用于快遞領域的“四通一達”、菜鳥網絡、蘇寧云商等企業。
“目前在物流自動化方面,在國內基本已經沒有國外的競爭對手,而即使是在國外的競爭對手,也基本都是國內企業設立的”,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進技術研發,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例如將現在對包裹的五面掃描升級突破到六面掃描,真正實現物流分揀的全部自動化。
來到無錫海瀾之家,記者第一次認識到,在這個“男人的衣柜”里竟然還藏著這么多的高科技元素。在海瀾之家位于無錫的自動化倉儲物流中心,記者看到一件件衣服被流水線準確分揀到了5000多個不同的箱子里,發往海瀾之家位于全國的5000多個門店。
“技術、算法、數據已經成了海瀾的核心競爭力”,海瀾集團副總裁江南表示,沒有技術的支撐,管理這樣一個巨大的網絡是難以想象的。通過各個網絡終端的數據反饋,海瀾可以及時調整每一個門店的進貨數量、款式、種類等,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海瀾之家的主營業務已經轉向了設計、品牌、技術等產業鏈的兩端。”
無錫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開放式智能汽車測試區域——220平方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環境。這里的紅綠燈是會“思考”的。它可以和往來行駛的車輛進行交流,告訴車輛以什么樣的速度可以保證通過綠燈、紅燈需要等待多久,讓車輛在遠處就可以做好準備。
奧迪公司自動駕駛高級工程師馬子康介紹,奧迪的智能化汽車正在無錫進行測試,這里的測試環境和硬件配置,在其他地方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現在,有一半的國際物聯網標準是由無錫制定的”,高亞光表示,無錫物聯網產業在專利、應用示范項目等領域的拓展,展現了無錫在物聯網技術上的領先。在全球60多個國家、700多個城市都有無錫物聯網企業的身影。“無錫在物聯網方面的先行先試,對于整個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對于大數據、云計算都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無錫實踐”,到“無錫經驗”,再到“無錫智慧”,無錫憑借寬容開放的政策環境和始終如一的工匠精神,始終站在了引領物聯網發展的潮頭。
政策環境成為發展關鍵
無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寬容開放的政策,以及國家和省市兩級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執著精神,為物聯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系統。
“無錫物聯網發展的這十年,不論人員如何變動,規劃如何調整,無錫始終堅守物聯網發展的方向,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十年堅守,體現了工匠精神”,高亞光說。
在示范過程中,無錫以示范帶動應用,以應用帶動市場。以滿足市場需求作為研發的重點和方向,并通過研發突破來集聚產業,再由產業和技術引領推進,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
“要丟臉就丟在無錫,等翅膀長硬了就要飛出去,到其他地方開花結果”,高亞光說,就是這樣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政策環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創新企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企業將總部放在無錫。
在政策導向上,無錫聚焦重點,傾聽企業呼聲,了解企業共性需求,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科技成果落地,將企業扶上馬再送一程。
在這方面,曾經的理科高才生、技術人員出身的高亞光有著切身的體會。20年前,材料專業畢業的她研發了一種高溫阻燃材料。而同一時期,她的大學老師在杜邦公司也研發了相同的技術。所不同的是,美國杜邦公司所在的州隨后發布政策,要求所有的醫院、車站等地方的裝飾材料都要使用阻燃材料。該技術很快就打開市場,并且有資金保障后不斷改進,技術越來越好。
而當時國內沒有這種技術應用的市場。直到七八年后,一次礦山事故,才將人們的眼光聚焦到阻燃材料上。這時候高亞光的發明才被市場青睞,并獲得科技進步獎。
這樣的切身體會,也讓高亞光在之后的科技工作,以及管理科技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技術成果的落地和市場化的推廣。“在無錫更容易把事情做成”成了企業對無錫的最樸實評價,也是對無錫的最高褒獎。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發展好物聯網勢在必行。無錫已形成引領發展、輻射全國的物聯網產業格局,將在世界物聯網領域打造中國高地。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95瀏覽量
372977 -
GDP
+關注
關注
0文章
86瀏覽量
133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