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隨機性早期容量衰竭的隧道效應
研究發現一組正常的電池極板,要充入和放出全部電容量,必須保證極板表層到深層的化學通道的暢通,其孔隙通道的微觀幾何尺寸越大,孔隙越多,放出的容量就越高,電流就大。
經過連續的跟蹤研究,我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氧化鉛和二氧化鉛形成結構。通過電化學分析表明,由于很多用戶一天只有30~60min左右騎行時間,其余時間都在充電。
同時由于極板常年處于臨界高壓過充狀態,因此氧化鉛和二氧化鉛產生嚴重的晶格變異并形成大量β型氧化鉛結構,造成了充足電就是放不出來的現象。
在實驗中有一種與電池傳統使用理論完全相反的現象。按國際通行的免維護鉛酸電池使用理論,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越勤,則電池壽命越長,淺放電30%就充電,電池壽命應該可達到1300次。
例如:在一組短程用戶群中,他們每天行駛路程在3~8km以內,每天騎行后,立即充電,結果平均不到5個月,電池容量幾乎衰竭至40%~50%。而一些用戶騎行時電池不見到黃燈不充電,每次累計放電量達到85%左右才充電,電池用了接近4a了還能跑二十幾千米。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