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鈦媒體APP)
量子計算,即利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來加速解決復雜計算的過程。這種計算方式相較于傳統計算機,能夠更加迅速高效地處理海量的數據。在傳統計算中,要靠微芯片材料與晶體管的進步提升算力,大體上就是在微芯片中嵌入電子開關,在0和1之間交替完成信息處理,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與芯片處理電信號的速度成正比,從而完成計算。但量子計算則可以兼容0和1,使得計算速度產生質的飛躍。
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微芯片上單位面積內的晶體管數量會一年翻一番,但成本會同時減少一半。也就意味著價格不變,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大概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這個定律一直對傳統計算有著重大意義,但最近幾年,依照摩爾定律發展的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正在逐漸減慢,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摩爾定律顯而易見地逐漸失效,中科院院士杜江峰曾在去年發表言論,稱摩爾定律最多還能使用10年。
在這種情況下,量子計算的作用得以發揮。傳統計算幾十年才能解決的數據問題,量子計算可能只需1秒就搞定。不僅是在計算速度層面,還有在材料、設備等方面的最優選擇與最佳組合,這些問題經典計算無法解決,可量子計算統統都能搞定。這就使得量子計算不僅在人工智能,并且可以在金融、醫療、物流、網絡安全、基因組學等多個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在這些領域中,許多都是焦點與風口,科技巨頭們對此自然極為重視。包括谷歌、微軟、英特爾、IBM、阿里巴巴和百度在內的企業紛紛在量子計算方面加以探索。
例如微軟在2017年建立了拓撲量子位,可以讓設備使用現存的更精細的量子位。微軟量子團隊主管托德·霍爾姆達爾認為,通過量子計算“有機會解決一系列此前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想靠傳統計算機來解決這些問題也許會耗盡“宇宙的生命”。
英特爾從2015年就開始與學術界的一些伙伴聯合加速研發量子計算技術,到2017年成功測試了17量子比特超導計算芯片。在CES 2018舉辦期間,英特爾研發出了首個49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測試芯片。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與中科院攜手在2015年建立了“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助攻多領域量子計算應用,如電商、人工智能、數據安全等。2018年,阿里云推出了有11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云服務。百度也于2018年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主要研究量子信息理論和量子計算。這對其搜索引擎業務同樣能起到推助作用。
這些巨頭的主業與計算能力都有關聯,更何況量子計算本身就代表著未來的趨勢,一旦能夠落地使用,將會使多個領域呈現顛覆式變化。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量子計算為何這么受歡迎了。
在不久的將來,如果還有人想繼續從計算能力的指數增長中獲益,傳統計算已然無法依靠。因為以晶體管為基礎的計算方式顯然已經不再適合未來,量子計算就是下一個值得追逐的方向。不過量子計算出現的時間也不短了,為何近幾年才開始加速?這種加速發展又會給人工智能領域帶去何種轉變呢?
(責任編輯:fqj)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830瀏覽量
268993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099瀏覽量
349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