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不過百天的科創板,不僅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了融資平臺,也是資本市場眼中的“風口之地”。在這里,聚集著新科技勢力的“火把”,隨時準備借風沖天而起。
自10月25日上市算起,距離海爾生物登陸科創板已有一周。從資本方的反應來看,其高開穩走的表現,也與業界對科創板第一個“物聯網科技生態”的期望值相符。
作為依托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孵化出的科技生態新物種,海爾生物與同行業的傳統企業有著顯著不同,持續產出突破性技術以及對科技生態的深入探索,都讓資本市場對這家“物聯網”企業的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科技創新支撐獲得資本青睞
資本方對科創板企業的青睞,其實是市場反應的自然體現。按照以往慣例,未盈利企業會被A股市場拒之門外,無法從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支持。但是,科創板更看重企業的創新動能和發展潛力,只要有潛質,不盈利也可以開綠燈。
不過,追逐利潤是資本市場的本能。雖然審視科創板企業的長遠潛力是必然,可績優股明顯更受青睞。目前登陸科創板的36家企業中,不乏業績突出的潛能企業,其中海爾生物的整體表現就很有代表性。
根據海爾生物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19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同比增長1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78.7%。而同行業中,已披露三季報顯示個股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0.15%。
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始于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實際上,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直到2000年以后,國內企業才逐步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但在該市場領域競爭中,歐美企業長期占據技術優勢。
隨著海爾生物的進入,這種不平衡的局面終被打破。2005年,海爾生物成立不久便依靠雄厚的研發實力突破低溫保存箱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2011年,完成太陽能疫苗冷藏箱的研發生產;2015年,啟動研發自動化低溫存儲產品;2018年,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落地實施。
目前,海爾生物已實現了-196℃至8℃全溫域全場景的覆蓋,在該領域建立了巨大的領先優勢。同時,得益于海爾生物對超低溫冷鏈核心技術的掌控,中國在同類產品上不再依賴于國外進口,實現了又一項自主科技創新的突破。
2017年,海爾生物的市場排名進入全球前三,并且在中國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占據首位。在生物樣本庫超低溫存儲市場、醫藥低溫存儲市場、疫苗低溫存儲市場及血液低溫存儲市場等四個細分市場均獨占鰲頭。
顯然,這份優異的技術答卷是海爾生物被資本市場看好的重要原因。
科技生態模式引領行業變革
有人曾把海爾創物聯網生態品牌的理想狀態,形象地比喻成“熱帶雨林生態”,能不斷孵化出新物種。今天看來,海爾生物正是這片“雨林”中成長起來的“新物種”。
在中國,醫療條件相較幾十年前已經有極大提升,但是在血液、疫苗、藥品的存儲、識別、使用方面,仍存在較大缺口,導致臨床用血和疫苗接種等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針對這種情況,海爾生物通過構建設備、場景、生態等互聯的要素,創建了血液網、疫苗網等全場景生態解決方案,實現全方位的迭代和升級。例如,海爾生物打造的血液網場景方案,創造了人、機、血互聯互通的體驗迭代生態,實現院外急救場景和院內手術、ICU、病房場景分布式用血。同時,可實現跨區域調配和針對性采血,讓急救零等待、血液零浪費、信息零距離,為患者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在血液網場景中,每一袋血液都配有智慧芯片,再借助無線射頻技術,與“智慧血液網”實現互聯。這樣在臨床應用中,就能對血液信息進行追溯和監測。有了物聯網技術支持,血液可以由原先的集中管理,直接分布到臨床用血點,做到即需即用。
此外,海爾生物針對問題疫苗、錯種疫苗等事故頻發的狀況,創新研發出智慧接種箱及一整套場景生態方案,實現了“問題疫苗進不去,不是我的苗出不來”,人苗透明可視,疫苗信息最后一公里可追溯,保證接種安全。目前,海爾生物構建的疫苗網已覆蓋全國500多個接種網點,累計為400萬兒童安全接種無差錯。同時吸引疫苗生產企業、兒童保健企業、第三方大數據企業等9類32家資源方加入生態圈共創,實現用戶體驗迭代之余,也達到了共創共贏的生態效應。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進入物聯網時代,很多傳統產業如何轉變思維跟緊時代步伐,是一個重要課題。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海爾生物以用戶需求為目標,創造出“科技生態”的生態圈,讓各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共同受益,最終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對于未來的產業發展而言,生態模式或許是一種更合理、更符合全產業鏈生長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創新型企業涌現出來,為市場繁榮注入長久活力。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52瀏覽量
374588 -
海爾
+關注
關注
7文章
990瀏覽量
446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