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希望制造一種像人一樣的機器,以便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懷著如此初衷,人類開始了對機器人的漫長探索。
事實上,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與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制出了一種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春秋后期,魯班也曾制造過一只木鳥,據《墨經》記載,它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
直到195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工業機器人,由享有“機器人之父”美譽的約瑟夫·恩格爾伯格發明。
古今中外,人類始終致力于對機器人的研究,從以往用來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的工業機器人,到現在可以擁有感知、思維、效應的智能機器人,人們對于機器人的期許越來越高,研究也越來越深入。
前陣子波士頓動力發表的最新視頻顯示,機器人已經可以像運動員一樣流暢的完成翻滾、跳躍等一系列動作。人類把它們變得越來越像人了,那么,未來它們也可以像人類一樣擁有意識嗎?
現實中也會出現“終結者T-800”這類具備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嗎?
《終結者》是美國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近日,《終結者:黑暗命運》上線影院。電影中,阿諾德·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T-800深深震撼到我了,“他”。..竟然擁有了意識,他可以產生共情,可以自我學習。
阿諾飾演的終結者T-800從以往追殺主角的反派變成了忠實守護者,這個不應有感情的機器人在與John的相處之中擁有了人類的感情,在“生命”截止的最后一瞬,眼中鎖定的關鍵人物仍是他心有所悔后努力守護的John,令人十分動容。
一定有不少讀者在想,未來現實世界中的智能機器人也會產生意識嗎?如果它們產生了意識,那么人們不得不往極端的方向思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總監、工程學教授Hod Lipson已經明確指出:未來機器人可以擁有意識。
Hod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于創造出有自主意識、會自我復制、有創造力的機器人,這讓大眾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充滿無限好奇。
早在2009年,他就在TED上大膽提出對自主思考機器人的構想,引發了社會熱議。“我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我們能否實現這個目標,但我們的確正走在一條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上。”Hod Lipson說道。
今年3月20日,Hod Lipson及其團隊研發的能夠自我建模的仿生群體“粒子機器人”,實現了機器人群體遷移的突破,登上了《Nature》雜志封面。
這種“粒子機器人”不再像傳統機器人那樣,整體運作要受到部分組件的牽制,在群體性上接近了“Grey Goo”,來自末日設想情節中的納米機器人。
2004年由納米技術先驅K.Eric Drexler在《Engines of Creation》一書中提出。在書中,這種機器人因具備自我復制能力而失控,最終耗盡整個星球的資源,造成物種大滅絕。
目前來看,“Grey Goo”仍是一個瘋狂的想法。
在上周日的“2019騰訊科學WE大會”上,Hod Lipson對其團隊一直以來的研究進行了分享。
以下內容部分來源于Hod Lipson在會上的發言。
人類與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們擁有意識,懂得模擬未來
機器人是否能夠擁有感覺和意識,是否能有情緒和思考?自我意識、人的本質到底是什么?Hod表示,我們不知道這些“模糊”術語的具體含義。
總有人說,當一個概念傳授出來時才算是真正理解,但Hod認為只有在建造出來時,才算是真正理解。
“自我意識就是擁有把自己模擬到未來場景的能力,而能在多大程度上預見自己的未來,是自我意識的程度,”Hod說道。
意識是有層次的,可以感受到未來有多遠,有多真實,以及時間框架。比如狗看到它的下一頓飯就會開心的搖尾巴,人們可以想到自己退休后的樣子。自我意識不僅是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而且是能夠根據預測做出對未來的規劃。
看到這張圖你覺得你可以跨過池塘嗎?你會想象自己邁步去跨,第一步、第二步邁在哪里,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可以在想象中模擬這種情況下的決定和動作,你可以確定自己能否跨過這個池塘。
能夠提前遇見自己在模擬的情況下如何,這是我們學習和做事的方法,而不需要真的去做或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犯錯誤,這就是我們與機器人最大的不同。
批評者可能會說我們一直都有這種模擬器,的確是這樣的,一開始工程師會為機器人建造這樣一種模擬環境,對它們進行設計、編程、測試,都是讓它們在模擬中學習。
但人的學習與機器學習是不一樣的,機器學習的模擬是由工程師創造出來的,首先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研究模擬什么,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是很重要。
機器人也可以具備自我模擬的能力
我們人類生來就具備模擬的能力,嬰兒階段的玩耍就能讓我們了解肌肉如何控制,甚至了解我們所在的物理世界。
現在,人工智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做得更好。近期Hod團隊研究出一款可以自我學習的機器人,我們可以看到它只有一個“手臂”,它不像我們擁有眼睛可以看到自己,而研發人員也沒有告訴它它是什么,而是讓它自己感受,在自我想象中學習。
一開始它像嬰兒般瘋狂的甩著手臂,在感知自己的形態,感知這個世界。過了大概一天,它的自我形象似乎就產生了,可能不夠完美,但是足夠它去做一些簡單的任務。
事實上,創建一個自我形象十分不易,就像我們自己也難以說清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這樣簡單的任務完全可以通過編程讓它達到,但是這個機器人在它自己的模擬中學會了這項任務,這是我們邁向建造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的重要一步。
藍:自我建模機器人;紅:常規機器人
對比數據可以看出,能夠自我建模的機器人學習速度遠大于常規機器人,因為它可以自我模擬而無需在現實中操作出來,就像我們人一樣可以在大腦中預先考慮事情發生的后果,然后排除掉實現性低的方法,這無疑節省了很多時間。這也就是Hod團隊一直希望制造擁有自我意識機器人的原因之一。
Hod在采訪中表示,他對未知感到興奮,他和團隊認為具備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帶來的好處會遠遠超過風險,想象我們的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當它們擁有自我意識,能夠自我照顧并從毀壞中修復,不斷的自我改進,將為人類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建設的人工智能系統越來越多,而人類未來可能負擔不起繼續維護這些系統或是對它們進行編程。這些任務太大了,我們有必要將這些任務分擔給機器人,使它們能夠看到自己并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夠自我調整、適應、修復,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最后,讓我們再回想一下《終結者:黑暗命運》中的REV-9,一個具有“超合金骨架與液態金屬”的結合版,無論怎么攻擊它,它都能完好的修復自己,不會有絲毫損傷。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分裂成兩個個體,單獨行動。
科幻片的想象力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似乎也在警示著我們,人類在遙遠的未來那“自掘墳墓”般的毀滅。
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現實中誕生真正意義上的擁有自我意識、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但科技永不止步,我們必須往好的一面思考。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61瀏覽量
92630 -
波士頓動力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瀏覽量
131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